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热点话题三农问题

互联网+助推农机化水平提升 ——李伟国司长2015中国农业机械化论坛上的讲话

2015-12-03来源:微信公众号:农机360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2015年11月29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机化分会与农机360网共同在北京雁栖湖APEC会址举行主题为“互联网+与机械化农业 ”的2015中国农业机械化论坛。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应邀出席活动并讲话。李伟国司长就“互联网+机械化农业”谈了三点看法:

  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机械化农业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重要方向。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一是农业连年增产,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达到较高水平,但农业生产成本逐步提高。农产品价格达到或接近“天花板”,所以在“地板”和“天花板”的双重挤压下,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降本增效,提高农业的竞争力。除肉类(主要是牛羊肉)、奶类,我国许多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如粮食接近450公斤,远超330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大多数农产品价格也高于国际价格,主要是成本的上涨,根据有关方面统计,“十二五”期间,我们三种粮食的亩成本大概年均增长11%。特别是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

  二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劳动成本在大幅度上升的同时,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的农业劳动力短缺,所以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通过机器来替代人工,保持产业的稳定发展。十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净流出量在1亿左右,平均每年1000万左右,今后这个速度可能会放缓,但是每年还会有几百万劳动力的流出。

  从长远来看,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力继续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也越来越向往体面的劳动,所以受到择业意愿的影响,如果没有农业机械化生产替代,目前我们一些劳动用工量大、劳动强度大的传统农业产业将会受到严重的冲击,甚至萎缩。当然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产业,可能不会消失。

  因此,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机械化农业,已经成为缓解劳动力紧缺,提高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确保产业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像甘蔗生产,机械种植的效率是人工种植的效率10倍以上,机械收获的效率至少是人工收获的30倍以上:全程机械化甘蔗生产每亩可降低用工成本600元。

  当前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农业机械化在未来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现代农机装备已经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动、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将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和农民的种植意愿,机械化也将促进先进科技的标准化广泛应用,促进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发育,促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所以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化,不仅会大幅度提高生产的效率,影响生产力水平,而且也会反过来促进组织方式的调整,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正如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催生了欧洲工业革命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说,机械化农业生产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大宗商品产业的安全。机械化农业必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重要方向,也是重要的助推力。

  二、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我们树立互联网思维及更加开放合作的理念来谋划发展。

  互联网思维中最重要的是互联、开放、平等、共享的理念,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或谋划未来我国农机化发展也必须要强化开放、合作的理念,通过开放合作来凝聚农机化发展的合力。

  推进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机械研发制造、土地环境、品种选育、栽培方式、加工方式和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等众多方面,所以我们需要努力构建部门协作、造用配合、机艺融合、开放发展的新格局。

  需要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跨界合作,来系统性地研究推进,不能就农机抓农机化,需要我们加强机械制造与应用部门的合作,围绕农业生产的需要不断研发出新的农业机械产品,通过中试应用等不断改进机械性能,尽可能满足农艺要求。

  加快土地的整治和标准农田的建设,通过平整土地,小地块变大地块等方式来改善土地调整,完善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机化创造更好的作业条件。

  加强农机与育种、土肥、农艺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努力培育适合机械作业的品种,实现农机作业品种、栽培模式的相互适应、有机融合。

  改进农产品的加工工艺、完善农产品的收购标准,使之更加适合机械化收获产品的加工处理。比如像甘蔗、棉花等等都需要进行加工工艺的调整、改善。

  加快推进规模化经营,实现规模化的种养,统筹组织方式的调整完善与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特别是在未来农业发展中,我们要把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作为未来新型农民的主体和重点进行培育。

  对于农机制造企业来讲,也要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加强对国外技术的学习、引进、消化、吸收。这方面我们有些企业通过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等措施,也取得了良好的起步。总的看法是未来农机化发展必须要树立开放合作的理念来各方面通力合作。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提升我国农机化发展水平。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机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年我们从耕种收的环节来讲,耕种收综合水平可能会超过62%,达到63%左右,我们预计2020年可能会接近70%左右。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从数字上看这种差距在缩小,但是内在的发展质量差距比我们数字上的差距还要大。所以如何在数量提高的同时提升发展的质量,我以为互联网+可能会给我们创造一个很好的机遇。未来利用互联网+,我们可能有许多工作要做,但至少有几个方面应该进一步去探索。

  一是利用互联网+来提升农机研发制造的水平。目前我们的农机研发还主要是各自为战、封闭的研究,如何利用互联网+打造一个开放式的研发平台,来集聚社会力量,形成众创,弥补我们单个企业、单个研究单位人才智力方面的不足。前两天在广西开甘蔗全程机械化现场会时,张桃林副部长还跟我们探讨,他说我们现在能不能打造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是一个开放式的,把我们农机上要解决的一些薄弱环节、重点环节集聚社会智力怎么去研发、攻克。我们在产品的研发上下一步应该要去谋划或打造这么一个平台。当然这里可能会涉及到知识产权、专利保护问题,有利益机制问题。

  二是利用互联网+来提升农机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农机利用率。现在农机具数量增长很快,但利用效率相对比较低,有些机械这几年有所降低,影响机手的收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如何利用互联网+更好地引导机械的流动,更好的实现合理的跨区作业,减少流动的盲目性。利用互联网+,加强作业质量的控制等等。这几年也有很多企业,包括各省也在积极探索,下一步空间还是很大的。

  三是利用互联网+来提高农机化相关服务水平。如提高农机维修等售后服务的水平,提高农机流通的效率等等。

  四是利用互联网+来提高农机化技术的推广效率。经过几次机构改革,现在,各地普遍反映农机化的技术推广人员人手不足、经费短缺、手段缺乏等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借助互联网+这样一个手段,可能我们现在的这些问题就不再是我们技术推广上的困难了。

  五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等提升我们政府决策和管理水平。我也一直在想,农机补贴实施二十年了,我们积累了大量补贴的数据,因为今后这些数据还会更多,我们能不能借助这些数据的分析更好的为我们完善政策提供帮助,为我们今后政策的制定和规划的制定提供帮助,能不能用这些数据为我们的生产企业提供一些服务?能不能更好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来加强补贴政策等等其他一些政策实时的监管?在这方面也会有大的帮助。

  刚才讲的这些问题,今天看到论坛演讲的题目可能都会涉及到,都会有专家为我们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案,我也相信在各位专家、全体科研人员、管理部门、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农机化事业、我们的互联网+机械化农业也一定会在未来取得一个新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李伟国简介: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先后在农业部办公厅、农垦局、财务司等多部门担任主要领导,并曾援疆三年。李司长熟悉农业农村经济,对“三农”问题有深入研究,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有丰富经验和很深造诣。李司长为推进我国农业农村改革、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tuwei] 标签: 互联网+ 农机化 机械化 论坛 讲话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