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活动快讯会展

人文经济讲座第七期成功举行,薛兆丰破解反垄断真相

2015-12-01 作者:薛兆丰 来源:人文经济学会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11月27日,人文经济讲座第七期在北京成功举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薛兆丰做了题为“竞争的逻辑——对反垄断法的三层认识”的精彩演讲。

薛兆丰教授与茅于轼先生在活动现场

尽管北京当晚气温零下5度,并遭遇大范围堵车,但依然有400多位嘉宾冒着严寒前来参会。人文经济学会理事长茅于轼、理事张维迎、91金融网创始人许泽玮、道口贷联合创始人安克伟、百人传媒董事长张赋宇、熟信科技创始人曾军等嘉宾亲临现场参会。

茅于轼、张维迎、许泽玮等嘉宾出席讲座

张维迎教授同时担任本次讲座评议嘉宾,中央电视台著名调查记者王志安客串主持人。

反垄断法的兴起:从谢尔曼法案说起

薛兆丰首先回顾了一百多年来反垄断的司法实践。1890年颁布的谢尔曼法案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反托拉斯法,该法案的初衷据说是为了保护竞争,其中有一条重要条文这样规定:

每个垄断或企图垄断,或与他人联合或密谋,以垄断各州或对外贸易的,应被责以重罪……

看上去似乎很清晰:垄断的要被责以重罪。但问题是,怎么判断一个企业是不是“企图垄断”?又怎么区分什么是“正当合作”,什么是“相互勾结”?条文的不清晰很容易导致诉讼变成文字游戏。

判定是否垄断的公式:看起来很美好

HHI(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是一个常用的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这个公式看上去很客观,把各项指标代入后可以很直观地反映某一企业垄断市场的程度:

其中,X代表市场的总规模。但问题是,市场规模究竟多大?全看你怎么解释该公司产品有多少替代品。结果,所有的诉讼最后都变成了文字游戏:控诉方会拼命强调这个分母很小,即该产品的可替代品很少,而被控垄断的一方则要竭力证明这个分母很大,其实有很多产品可以替代该产品,就像当年著名的360控告腾讯一样,最后都在争论QQ软件究竟有多少替代品。

我国的反垄断法:是不是垄断看心情

薛兆丰表示,反垄断法在美国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恶法,在中国的危害还更严重。薛兆丰回顾了中美垂直限制的反垄断诉讼史,中国的反垄断法第14条规定十分严厉,然后第15条又加了很多例外,问题是,这些例外什么时候才适用全看司法人员怎么解释,心情不好了说你垄断就是垄断,心情好了随便找个例外解释一番就能过关。两条相加,不但互相抵消,还是负的,唯一的好处就是给执法者留下了巨大的寻租空间。

此外,政府也经常干涉企业的合并,有种罪名叫“恶意收购”。人家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怎么还分“善意”和“恶意”?其实赞同这个罪名的往往是被收购公司的经理员工,因为他们可能会因为工作不力而被新老板炒鱿鱼。

控诉微软:保护竞争还是索要保护费?

说起垄断,欧美人最容易想起的就是微软了。事实上微软从发展壮大后就开始面临各种麻烦,到1999年甚至被判决要被分拆,随后便是漫长的上诉,直到2004年,上诉法院才批准微软和司法部的和解方案。

然而在欧洲,微软就没这么幸运了,从1993年起,微软就被指控垄断,2003年又被欧盟强令禁止捆绑播放器,2008年甚至欧盟罚款14.4亿美元。薛兆丰表示,刚开始他很为微软鸣不平,但是后来发现14.4亿美元对微软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微软也只好花钱买太平。这不禁让人怀疑,所谓的反垄断,究竟是在维护公平竞争,还是索要保护费呢?

尽管很多人相信,企业做大了就不好,垄断了就会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但现实是,除了有行政特权的国企,没有哪个企业这么做。

大师评反垄断法:我被反垄断法烦透了

最后,薛教授展示了科斯、哈耶克、弗里德曼和熊彼特等经济学大师对反垄断法的看法,这些大师都毫无例外地认定该法案经不起推敲。科斯教授的看法更是直言不讳:我被反垄断法烦透了!价格涨了,法官就说是“垄断性定价”;价格跌了,就是“掠夺定价”;价格不变,就是“勾结定价”。

薛兆丰教授的演讲结束后,主持人邀请一直在嘉宾席聆听讲座的张维迎教授上台点评。张教授在座位上就一直在写写画画打草稿,上台后果然语出惊人、逻辑缜密,精彩的点评令嘉宾和观众都茅塞顿开。

张维迎教授登台点评

如何认识反垄断法?奥地利学派更靠谱

张维迎表示,自己完全赞同薛兆丰教授的意见。尤其是薛教授提到,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对反垄断法都持批评态度,张维迎则认为,奥地利学派的认识更为深刻。比如弗里德曼曾经自述当年支持过反垄断法,后来才逐渐改变观点,而哈耶克则从来都认为反垄断法对竞争的理解是错的。这也体现了芝派和奥派的不同:芝派的学者曾经赞同砌一堵墙,后来又论证这堵墙的每一块砖都是烂的;而奥派的学者则从一开始就质问:为什么要砌墙?

反垄断法该叫“反竞争法”

张维迎表示,反垄断法有双重的恶劣:一方面对不该管的公司强行干涉;另一方面对真正的垄断却视而不见。这哪是反垄断法,应该叫反竞争法。张维迎强调,判断是不是垄断不能看规模,而是要看行业准入是否自由:自由竞争下的公司,规模再大也不垄断;行政力量介入下不准外人进的行业,公司数量再多也是垄断。唯一值得反的垄断是行政力量强加的垄断。

反思经济学:移动高管为啥能理直气壮地说他们不垄断?

张维迎回忆,自己有一年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有一名中国移动的副总理直气壮地说自己不是垄断,因为通信市场上的三大运营商竞争非常激烈,腾讯的微信才是垄断。张维迎说,说出如此荒谬的理论,也不能怪这位副总不懂经济学,事实上,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他说的还是对的。因此,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经济学本身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是不是有问题,为什么会给反垄断法提供理论依据。反思反垄断法,更要反思经济学本身。

最后,薛兆丰再次上台,解答现场观众的提问,按照规则,前十位排队的观众获得提问机会,但薛教授特意嘱咐,所有排队观众的问题都将回答。直到晚上十点钟,原定于九点就该结束的讲座才算圆满落下帷幕。

薛兆丰教授解答观众提问,央视记者王志安先生客串主持

“人文经济讲座”是一个以传播普及经济学知识为宗旨的大型公益讲座,由人文经济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搜狐财经提供媒体支持,清华大学道口贷提供场地支持。在这喧嚣年代,我们希望人们在为事业拼搏的同时,也偶尔停下脚步,关注思想层面的东西,享受沉思与顿悟的乐趣。

本讲座目前已成功举办七期,主讲嘉宾包括茅于轼、张维迎、陈志武、许小年、卢锋、林毅夫、薛兆丰等著名经济学家。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gaoxiaoou] 标签: 人文经济讲座 薛兆丰 破解 反垄断 张维迎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