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远的将来,物联网将在食物的种植、加工、分布、存储和消耗方面带来巨大的创新。基于数据,植物和动物将会发出它们自己的声音,告诉我们它们需要水、需要更多的阳光、需要药或是需要我们的关注。
2015年对于垂直绿化是突破性的一年。
在室内耕作的这些操作可以监测和控制所有能让植物健康成长的因素,这些设施是垂直建设的,因此种植区可以堆叠,这极大降低了所需的耕作面积,所以垂直农场可以建在城市附近,缩短运输和分配食物所需的时间。
从物联网的角度来看,垂直农场连接了内部和外部。内部有小的传感器在土壤里或者连接到单个植物告诉控制系统到底有多少光、水和营养来保障作物健康的成长。传感器也会告诉农民什么时候该收割了,以确保它在到目的地之前仍然是新鲜的。
垂直农场外部将连接到其他网络和信息系统,包括跟踪当地需求的数据库。例如,当地的餐馆可以输入当他们需要补充的新鲜食品。农民可以看到这些信息来决定自己的种植计划。垂直农场也可以连接到电网,使用它们的窗口装上太阳能电池板来支撑这个系统,创建食物供应、电网和消费者之间的紧密反馈回路。这种类型的物联网系统将在一代人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2015都市垂直农场追求突破
悉尼的One Central Park以其116米的垂直花园和广阔的绿色公共空间而广获赞誉,同时在意大利米兰,建筑师Stefano Boeri最终完成了他的Bosco垂直项目,里面共种有900棵树和2000个以上的植物。
建筑师和开放商将绿地注入高层建筑设计的概念也越来越常见。
2014年联合国报告预计,到2050年为止将会有25亿人(占总人口的66%)迁入市区。因此通过在市中心建造垂直农场生产食物的做法迎来了它的机会。
微生物学家Dickson Despommier博士是垂直农场概念的先行者,他撰写了《垂直农场:给养21世纪》。他认为城市农业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提升到原有土地之上,因为现有的土地条件越来越稀缺,且极易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
垂直农场的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范例就是香港梯田摩天大楼,它也入围了世界建筑节。
墨西哥建筑事务所Cachoua Torres Camilletti设计了生态建筑摩天大楼,它重新定义了这个玻璃高楼林立的世界。
该项目由两个有机形状塔楼组成,坐落于香港市中心成百上千的摩天大楼之中。视觉上,它的设计反映了水稻种植的形状。
“梯田是一种文化,在中国它是一个重要符号并具有象征意义。梯田已经被人们勤劳的双手刻入高山。”建筑师说。
这两个建筑都由真正的梯田和绿墙组成。一侧屋顶也有一片稻田,另一侧设有直升机停机坪。
两个建筑间还建有透明的桥梁连通,建筑师建议一侧塔楼可用于住宅用途,另一侧可用于农业和其他工作用途。
两座建筑的外部还设有藻类外墙、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电池板。
另一个吸引全球关注的都市农场项目来自于Aprilli设计工作室,这个项目视觉上形似一棵树,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结构俱全。
这棵“树”坐落于首尔市中心的清溪川,清溪川位于中央商务区,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
“通过将主要食品生产区域提升到高空中,植被能够更大限度接触自然阳光和清新空气,而地面的阴影和释放的开放空间也能有更大利用价值。”Aprilli设计工作室介绍。
“树形结构的仿生学意义提供了许多结构和环境方面的优势,形成了可以实现多样化农业活动的轻质高效空间框架。”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项目是OVA的蜂房酒店城市农场。该项目是一个模块化的农场结构,各个容器堆叠称一座建筑。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这里的每一个单元都有生产粮食、产出能源、循环利用垃圾和水的能力。
蜂房酒店提出了把食品种植半岛曼哈顿市区的一种手段。
OVA目前正在寻找合作伙伴投资该项目,他们称这个项目在商业上是可行的,每个装运容器都可出售或出租给有机品牌、参观和当地的教育设施。
除了这些创新的理念和例子外,城市农业也在持续发展,但它仍然没有完全赶上摩天大楼发展的脚步。由于水培技术的发展,土壤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但植物光合作用时需要的能量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Despommier认为建筑师们以摩天大楼为基础的都市农业设计概念还有点超前,但仍然乐观地表示它们终将成为现实。
“虽然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现在还远远不够,”去年早些时候,他说到,“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垂直农场在芝加哥,但它只有三层楼高。摩天大楼是最终的比赛项目。现在就去尝试建造它们还为时尚早,如果你鲁莽地去做了——那你很可能会因此失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