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智慧农业

农民用药6个误区

2015-09-08 作者:吕文治 来源:农药助手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消费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开始选择中高档价位的农药产品。但由于农民朋友缺乏农药知识,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很多时候虽然花了钱,却仍然买不到优质产品,或者买到了优质产品由于使用不当导致产品发挥不了原有的效果,造成资源浪费。

通过在农村基层同农民朋友交流,我发现的农民朋友农药使用存在以下误区:

1、混淆农药的高毒、高效这两个基本概念,认为高毒就等于高效,固执使用高毒农药,不惜触碰法律雷区

众所周知,农药的发展方向是高效、低毒、环保。不少农民朋友认为高毒才能高效,低毒不可能高效。高效与低毒看似矛盾,实际上截然不同的概念。

首先,什么是高毒农药?习惯上将农药对包括人在内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一种农药是否为高毒农药主要是通过测试大白鼠的相关反应来进行的。比如,选取一组体重一千克的大白鼠,每只大白鼠口服少于50毫克某种农药,如果使一半大白鼠死亡,则该农药为高毒农药。

其次,什么是高效农药?药剂对靶标生物(病、虫、草)的毒杀作用、致毒效应的综合作用的效果称为药效。毫无疑问,高效农药就意味着该农药只要施用方法得当则对病虫草害有着很高的防除效果。

也就是说,高毒农药防除效果不一定好,高效农药毒性不一定高。一种优良的农药,当然应该是药效高而毒性低,即对防治对象表现出很高药效,但对人、畜毒性很小。

自今年一月一日起,《新环保法》开始实施,根据新环保法规定,使用高毒禁用农药环境违法案件虽不构成犯罪,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仍需要移送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希望广大农民朋友正确认识高毒农药,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学会科学选药,保护农业发展,维护自身利益。

2、药效越快越好,对一些新品种的优质农药没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对这些新品种农药失去信心,甚至全盘否定。

与传统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想比,许多新品种的农药药效期长,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对农产品和环境没有污染等多方面的好处,但由于这些农药药效起效稍慢,为农民所不喜。但是许多农药公司为了追求药效快,不少产品通过添加隐性成分来突出产品的效果,尤其是添加禁限用农药,由此带来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任何一种农药都有其作用机制,其药效的发挥有其自身规律,许多新型农药与传统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作用机理不同比如吡蚜酮是拒食剂,害虫中毒后拒绝取食,最后饿死;噻嗪酮是抑制蜕皮激素,害虫中毒后不能蜕皮,不能长大成为成虫,不能交配产卵繁殖下一代,以此达到防治的目的。

因此,要做好下乡调查走访,与农民一起做试验示范,请植保专家为农民讲课,让农民了解这些新型农药的好处是什么,缺点是什么,该注意的是什么。理论上通了,还要让农民看到效果,解除农民心中的顾虑,让农民接受这些产品。

3、长期使用单一种类药剂,或者是搞不清农药的作用机理,盲目的对农药交替使用和混用。

每一类农药都有独特的作用机理,但是病虫草的适应能力很强,如果长期单独使用同一种作用机理的农药,病虫草很快就会发生遗传性应对变异,即抗药性。因此,需要合理轮换用药或混用农药以延缓害虫对药剂的抗药反应。但轮换用药或混用农药不是简单地把几种名称不同的药剂交替使用患混用那么简单。作用机理相同的不同种药剂交换使用或混用,依然达不到延缓抗性目的。比如,功夫菊酯和其它菊酯类之间的轮换、同为氯化烟碱类的吡虫啉和啶虫脒之间的轮换等等,都不合适,因为害虫对它们有交互抗性。

4、随意变更用量,坚持认为浓度越高越好,为节省喷药时间盲目加大浓度减少用水量。

在农药包装体上的使用说明是研制机构通过严谨科学的田间药效试验得出的包括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但有些农民朋友认为喷药浓度越高效果越好,同时为节省时间、减少工作量,配药时不按比例、不用专门量具,只用瓶盖或其它非标准器皿,没有数量概念,一般都大大超过规定的浓度。

农药药效的发挥要求农药原药在制剂中的分散度及其使用后在生物靶标上的分散度较高。高品质的农药原药在制剂中的分散度较高,但也只有科学施用才能充分发挥其药效。只有按规定配置,才能使农药使用后在生物靶标上有较高分散度,充分发挥药效。

在喷施杀虫、杀菌剂时,适宜的药剂浓度,充足的用水量十分重要,因为虫卵、病菌多集中于叶背面、邻近根系的土壤中,施药时用水量少很难做到整株喷施,死角中的残卵、残菌很容易再次爆发。

与此同时,单纯提高药液浓度在造成浪费,影响药效的同时也容易发生药害,同时也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强。

5、喷药过程中追求一劳永逸,往往只防治一次

杀虫、杀菌剂在害虫发生盛期,防治一次虽能取得明显效果,但随着农药的流失和分解失效,及邻近地块的感染,仍有发病的隐患,应间隔7—15天,连续用药数次,才能达到最佳防效。叶面肥、激素类农药喷施后植物只能从叶面微量吸收,宜在适用期少量多次喷施,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6、大雾滴喷雾,喷洒的药液从叶片上滴下

不少农民朋友喜欢大雾滴喷雾。其实这种喷洒方法会使喷雾不均匀,特别是影响触杀性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大雾滴喷雾还易造成药液流失,使药液从叶片上滴下,植株低矮时浪费更显严重。根据科学测定,若叶片上药液流失到地面时,药液在叶片上的沉淀量仅为大沉淀量的50%,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并造成大量的农药浪费。因此,作业时应尽量选用雾化性能好的喷雾器,使用小孔喷片均匀喷洒,尽量减少喷洒停留时间,减少药液从叶片上下滴,提高药效。

农药使用的阵地在农村,主体是农民。近几年来,每当农产品安全问题见诸报端,就有人将其归咎于农民的素质低下,也有人尤其是农资人挺身而出为农民伸张正义。农资人在替农民朋友说话的同时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农民在农药使用方面存在诸多误区。熟悉农民同时掌握了最基本的农药使用知识的基层农资人应该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农民走出误区,维护农民利益,保护产业发展,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安全。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uhaiyan] 标签: 农药 农民 药效 使用 药液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