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外行转型做农业的五大不良心态

2015-07-06 作者:王兴玉 来源:农合论坛
分享到: 更多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在国家整体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很多其他行业的大佬纷纷转战农业,掀起了“上山下乡”“走马圈地”的新浪潮。传统被人冷落的农业,现在却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形式一片大好,但大家做好进入农业的准备了吗?俗话说:心态决定成败;俗话又说:隔行如隔山。那么外行投资农业究竟有哪些不良的心态呢?

不良心态一:为拿国家的钱

听说国家给农业很多补贴,还有很多项目资金,不如进来浑水摸鱼整一把,捞点国家的钱。这是一种典型的占便宜心态,这种心态也许短期内可以获得一些利益,但长期内绝不会持久。而且有时候会陷入政府设下的“补贴陷阱”,跳进去就出不来了。所以还是要小心为妙。

不良心态二:急功近利没有耐心

特别是从一些暴利行业转型过来的人,比如房地产、开矿的老板等,习惯了来钱快。农业的节奏完全没有在他的节拍上,一年一季到两季的生产周期,繁杂的管理和微薄的收入,根本满足不了自己的预期。这类人根本不适应农业的生产规律,一般也不会做传统的农业,往往会从农业休闲观光园等下手。急功近利很难把农业做好,农业是一个长周期慢节奏的产业,需要用心经营,追求的是持久稳定的利润。把握不住这一点,很容易失去耐心,前功尽弃。

不良心态三:投“机”不成,凡蚀一把米

其实这种人只是众多农业投机者中的一类,主要是瞄准了农村城镇化的土地资源。特别是处于城郊和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往往成为一些地产开发者的囤积目标。严格来说,他们流转土地不是来干农业的,而是为了未来的建设开发。抱着这种心态的人在全国也不在少数,但往往会忽略近期土地成本的压力。按照每亩1000元的流转成本,1000亩地每年的土地流转费就有100万,这对于一部分人压力不小。如何消化这些土地,是这些外行头疼的问题。不经营农业这些成本就难以回收,经营的话又缺乏管理和经营经验,时间一长麻烦不断,正所谓投“机”不成,凡蚀一把米,这种心态可以引以为戒。

不良心态四:借鸡生蛋,空手套白狼

特别是一些借做资金互助的鸡,生非法集资的蛋的合作社,往往抱着空手套白狼的心态。弄个合作社,从农民那把资金吸收起来,投资到其他非农行业,赚取差价。这种心态往往导致合作社整个群体的形象招到损害,不利于其他合作社开展正规的资金互助业务。随着国家对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管理日益完善,这种心态也将失去市场。

不良心态五:想得多,做得少

习惯了工业化的思维模式,很多外行转型做大的农业项目,往往非常重视前期规划,特别是园区建设。规划固然重要,但由于农业项目的特殊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口、资源等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想要做一个完美的农业项目规划成本极高,而且往往还会遇到很多管理和市场方面的问题。工业化的心态,往往难以适应农业项目的特殊性。其实很多成功的农业项目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想的再好都不如亲自实践来的真。所以要多想,更重要的是要多干。


做农业,其实心态最重要。项目投资有大有小,个人能力有高有低,但只要踏踏实实干,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掌握方法,相信每个农业人都能赢得自己的一片天空。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宝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zhangxuqin] 标签: 外行转型 农业 五大不良心态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