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美丽乡村风土人情

【返乡创客路演】汪程龙——艺术文化公共生活

2015-06-20来源:i20微信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我叫汪程龙,来自黄山碧山村。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碧山人,祖辈的时候就已经在碧山这个小地方了。



村子里大多数人都是以手艺为生,种田、养蚕、采茶、种麻,还有各种美味的糕点。和村里面其他家一样,我父母也是传统的制糕人。至今,我还记得,那些糕点的味道,只是它们越来越就只能存在我的记忆里了。



返乡很简单,但返乡做什么,怎么做呢?一开始,我只知道在些能够支持的地方(保护女祠、种植养殖、修建民宿等等)提供些资金支持。但是支出并不足以弥补和改善,我也几乎耗尽了已有的积蓄,包括家庭。一度我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做;但还好有我的伙伴,70多岁姚立兰老师,碧山返乡青年汪成海加入了云门的团队,还有亩邻伙伴计划和我一起;我们渐渐地发现村里面缺资金,但是更缺乏的是激发村民重拾以往热情的动力。而我们,希望帮助村民重建起热情,让村落更有生机



那么如何更有生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人”。对,让更多的人走进来,感受和体验碧山。我们走访了很多村庄,拜访了一些乡建专家,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今年五月份我们确定实行“乡村民俗文化体验游”。与传统的村落游相比,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体验类项目,让游客能够听一听黄梅戏、做一做传统手工,操练一把农桑工作,感受一下传统文化。



这一年多里,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些实践:



首先是黄梅戏。我们请来碧山人在80年代成立的黄梅戏团,为来碧山的游客唱戏。通过自媒体宣传,我们本月已经组织了四场黄梅戏演出,反响非常好。这样不但给黄梅戏团的老演出家们增加了额外收入,也慢慢在打造碧山黄梅戏的品牌。



然后是竹编课。我们吸引外地人来到碧山,听竹编师傅讲解传统竹编手艺,并且让旅客自由选择是否现做现买。通过这个活动,老手艺人渐渐意识到竹编技艺的珍贵之处,增加他们的收入和职业认同感,从而能够将这个技艺坚持下去。



还有白叶果制作。白叶生长在碧山山间最高峰上,每年五月份盛开,制作白叶果是亲人朋友之间团圆、交流和相处的一大习俗。带领游客制作白叶果,不但传承了这门手艺,也让碧山独有的乡亲之间的温情传递了下去,在现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保存和发扬这份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的碧山精神。



户外游和公共文化课。古时徽州人因时而作,我们的公共文化课也配合不同的时令开展,比如谷雨时节我们开设了茶道文化课,从徽州种茶的历史讲到坐禅之道,再讲到茶与养生。户外体验是配合公共文化课一起开展的,我们让旅客和村民一起体验采茶、农耕,感受碧山的山光水色和男耕女织的桃源生活。



除却向外来游客推广碧山文化,在村子里,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公益活动。我们邀请村里的老人口口相传,把黟县童谣教给幼儿园老师,再教给最年轻一辈的孩子们;开设陶行知乡村教育示范苑暑期班,给留守儿童开展主课以及一系列兴趣课程,由云门文化支付志愿者老师和行政管理的所有费用;开展“美丽碧山我先行”,邀请村民和志愿者一起清扫村庄里的垃圾,让碧山保持美丽和清洁。



在碧山村待了二三十年,但我觉得,只有最近这一年多,才是让我真正地生长了。我想让村子也一样,能够自己慢慢地唤醒,它的美好被外界认可,更被自己认可,这样子,才更可能让村子古建筑存下去,让村里的手工艺和民俗文化活下去。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anglu] 标签: 碧山 我们 黄梅戏 竹编 云门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