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科技动态

【第一會客室】「合作居住」倡導者孫錚

2015-05-04来源:OneTV公众号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他,身體力行,在中國建起第一個 CO-Housing (合作居住) 小區。他,顛覆傳統,要給大家帶來一個不一樣的退休生活。他努力更新國人對退休養老的傳統觀念,倡導大家規劃養老,三五知己一起享受我們的退休生活,他就是「合作居住」的倡導者,共同家園養老模式的創始人,孫錚。什麼是「合作居住」? 孫錚為甚麼會想要把這個源於西方的生活理念帶入中國? 面對已經到來的老齡時代,國人應該怎樣面對? 「第一會客室」,陳箋邀您對話孫錚,聽一聽孫錚和他的「共同家園」。

陳箋:您做過律師, 房地產策劃師, 為什麼會想做合作居住小區這件事? 是您的夢想嗎?

孫錚:我從小居住的環境有一種特殊的文化,大家都喜歡到純樸的鄉村遊玩, 回歸心中的田園夢。雖然大城市是高速發展的產物,但有時候我覺得是怪物,它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有時卻使我們人性的東西, 比如鄰里關係變得越來越淡漠。所以,這樣的現狀驅動著我們在將要退休的時候,建立一個自己的共同家園。趁自己還年輕, 找一個好的地方,找一些自己喜歡的朋友,自己動手自食其力,這個就是我構築共同家園的夢想。

陳箋:剛才說這是您的夢想,壯年的時候大家都在打拼,沒有人想到退休,而您把它當作事業來做, 這是您朋友圈的需求,還是說您想帶入一種全新的理念, 改變現在大家的生活模式呢?

孫錚:應該說都有, 一開始我也不相信我在40多歲的時候會考慮退休,現在大家都正是做事業的時候,我認為退休離我最近起碼也要十年。後來有人鼓動說, 我們找了個不錯的地方, 78個人建一個小區,然後看看我們怎麼分。但看的時候, 才發現問題很多,障礙很大, 是因為我的很多朋友在7,8年前,在農村找了一塊地合作建房, 但由於城鄉生活方式的巨大差異, 就產生很多的衝突,比如衛生條件設施跟不上。所以後來變得不是我們想像的浪漫鄉村生活, 而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農村生活。

我們逐漸發現, 要想達到期望的高品質生活, 必須糾集一批人,起碼要有幾十戶上百戶一起來分攤這個建設費用,形成一個較封閉的社區, 才能實現良好社區生活的理想。大家都說這個肯定沒問題, 但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到處都是問題,但我已經沒有退路了,身邊很多人給了我很高的期望,也就意味著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尤其要跟當地的農民成為鄰居, 我們對他們有責任,最後這就不只是壓力的問題, 是如何履行好責任的問題, 就這樣我們進行了快兩年。


陳箋: 剛剛就說到東方人和西方人不一樣, 養老這個概念在西方走在前端, 剛才您也說到西方出現老齡化的問題, 我們中國社會的老齡化問題也是非常急迫的需要解決, 現在快要達到10%, 2050年應該是要30%,您覺得應該怎樣解決?

孫錚:這對家庭和社會來說都是一個很可怕的壓力, 那麼我們怎麼解決他? 我們不可能像歐美發達國家那樣去補貼, 那麼多養老金很難承受。我們就只能去追求生活品質的本源,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給的數據,一個人健康長壽的話50%靠的是基因,20%是生活環境,20%是生活方式決定的,還有10%才是醫療,其實醫療只占10%。如果你過度誇大醫療,而中國又是一個沒有那麼多金錢去全民投入醫療的地方,那豈不是緣木求魚嗎,沒有那個必要。

現在我認為我們應該主動規劃,有一本書叫《40歲開始準備退休》, 美國人寫的,為甚麼要40歲呢?就是說,你要用這10-20多年,去規劃你的退休生活,養老並不是很多保險機構說的,醫療代表養老,也不是很多渡假物業說的,娛樂代表養老,退休生活是你人生最長的一個生命段。所以你必須要規劃,這個決策是很重大的決策,你可不可以在你沒有精力、健康、收入和承受能力的時候,突然做一個決定去解決自己一直到終老生活呢? 這樣能解決好嗎? 這樣肯定解決不好。

陳箋:我們看到,在中國內地,對孝道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比我們再年長一些的,他們不是獨生子女,如果家裡有兒子有女兒,再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好像有點大逆不道,老人也不讓孩子把自己送走,但其實年輕人無法真正陪在家裡照顧老人。那麼老人退休後要如何料理生活, 現實中有沒有一些困境,讓大家邁不出去?

孫錚:你說得很對,中國人呢,特別在北方或者福建這些觀念傳統的地方, 不管老人小孩都接受不了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去。什麼時候送呢, 是老人病的或者孩子忙的無法負擔的時候, 迫不得已才去的,這個時候再解決養老問題你就會發現, 從精神上,從經濟上,從家庭的情感上,是達到一個臨界點才去解決的。

陳箋:那麼現在在法律法規方面,比方說在土地產權等方面,會不會有一些顧慮?

孫錚:這就是為甚麼我們要持有產權的原因,理論上如果我們在一塊長期租來的土地上長期持有產權,然後再租給大家,這就沒有對產權的擔憂的問題,居民拿到的是一個服務管理的權益,你養老不是讓你去投資買房。我們一個朋友說過一句讓我很感動的話, 我們這一群人, 打拼了大半輩子, 這個時候應該獎勵自己, 這個獎勵追尋的過程一定不是奔著一套房子, 而是一種生活, 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如果能和一群有意思的人, 彼此理解,開心生活, 那這就是人生最理想的結果。

陳箋:你也說到,其實把這個概念引進到中國社會中, 不是那麼容易的。政府會不會有一些優惠條件?還有你自己去建的話, 除了理想,現實的投資回報有沒有考慮?

孫錚:這個必須要考慮,你做不是只做一個愛好, 而是要做成一個養老的典範、 模式, 進而能在中國不斷的複製, 惠及更多的人, 特別是普通收入的人。我們設計的消費, 是一個月3500圓。比如,我們可以自己在小區里種有機蔬菜,這樣既解決了蔬菜供給問題, 又能參與勞動,而且讓小區居民都可以消費的起。這個不是我發明的,是美國人發明的。我們追求的是,現在30多歲的年輕人先讓父母來, 讓後他自己再來,保持這種鄰里之間互相熟悉的狀態,過一種健康的生活。再加上小區周圍有專業醫生和健康顧問,這樣既減少醫藥依賴, 又可以把節省出來的資源惠及更多更需要的人,這種生活方式延續的本身就是一種功德。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zhangxuqin] 标签: 第一會客室 合作居住 孫錚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