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活动快讯会展

安信证券“互联网+农业”产业论坛会议纪要

2015-04-01 作者:佚名 来源:安信证券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目录:

演讲一:产业互联网下一个风口:农业

演讲二:未来农业改革方向

演讲三:上农信的发展战略

演讲四:农资物联网

圆桌会议

问答环节

 

演讲一:产业互联网下一个风口:农业

主讲人:吴立 安信证券 农林牧渔行业 首席分析师

吴立: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欢迎大家参与今天的互联网+农业的产业论坛,下面有三个小时时间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互联网+农业的商业模式以及投资机会。首先我用十分钟时间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对互联网+农业的一些理解。

    我们从2014年开始一直在研究互联网和农业融合的过程,我也在2014年的时候以互联网金融千人会三农专委会秘书长的身份,接触很多农业互联网的企业,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发布了一个报告,叫产业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农业。自从我给大家汇报了这个报告以后,我也收到很多上市公司包括一些顶级PE的邀请给大家做一个分享,我感觉互联网对农业的影响在逐渐的加大。几乎我们在调研的每一个农业产业链的环节上都出现了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的身影。下面简单过一下我这个报告的主要内容。

    我觉得在中国目前的农业面临两大困局,第一个困局是粮食安全,谁来种地、谁来养鸡、养猪的问题,第二个是食品安全,如何保证更多的城市老百姓餐桌的安全问题。在这样两大困局的背景下,我们国家也在积极变革,包括我们的政府,包括我们的经营主体,首先第一个变革是土地流转在进一步加速,截止到2014年的6月份,整个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是28%,我相信未来35年应该很快会达到50%。在这样一个土地变革的基础下,国家也非常重视新的经营主体的变化,原来一些老弱的从业人员可能会逐渐淡出这个行业,未来国家非常希望的是一帮年轻的80后、90后成为农业的经营主体,就是我们国家一直倡导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正是因为人的变化和土地的变化,像很多在做的上市公司包括一些拟上市公司,商业模式在发生很多变化。我相信在2015年会有一个板块非常火,那就是农业互联网板块。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企业的商业模式的转型应该成为一个必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花那么多精力去研究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因。

    从目前来看,我们感觉到当前的时代逐渐从消费互联网时代过渡到产业互联网时代,随着移动终端的多样化、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后台云计算大数据能力的拓展,互联网将从改变消费者个体到改变整个行业、政府乃至社会的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称之为这个产业互联网时代。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产业互联网领域区别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主要是以生产者,比如农业里以种植户和养殖户为用户,以他们的生产、种植和养殖为应用场景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体现互联网对各个产业的这种主要的经营者的生产效率、交易效率、融资效率和流通效率的提升,我们这样一个时代,数据将成为这个企业的金矿。在这个时代里,我们认为采集数据和挖掘数据的机构会成为未来的赢家。从我们去年开始就已经开始不停调研,那时候也感觉到,其实在农业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里都已经出现了互联网的身影,包括农产品销售这个环节,比如渠道变革,像上农信的菜管家,像沱沱公社,等等,他们都是在农产品销售这个领域里进行创新。第二个是在生产或者种植和养殖环节里,有两家上市公司在进行尝试,第一个是大北农,用系统为更多的养殖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提升经营效率、管理效率和财务效率。从整个商业模式来看,饲料和金融板块成为他们主要的变现的通道,核心是有没有这样的用户。目前差不多有600万头猪的量,我相信2015年他们会在这个行业里会用这套软件,可能会圈的猪和用户更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行业里大力推他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相信这样的企业用这样的模式,实际上在改变整个养殖行业的生态,一个改变行业生态的企业,他的价值是无价的。第二个种植企业是芭田股份,探索更多的利用数据,利用一些物联网模式,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在土地流转这个环节来看,像阿里的聚土地,实际上是在流转的环节有一个很新鲜的尝试。不过从目前来看,可能在那个领域里尝试的模式会非常新颖,但是从商业模式来看还不足以目前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商业模式。在中介服务环节,我们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了上农信的占总和云华农汇网的张总,关键是如何更好的为农户服务,这是两位领导要去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正是为提供了更多的用户的服务,所以说他们拿住了用户的交易数据、生产数据,所以才有更多的黏性才有更多的价值。在农资销售领域来看,我们觉得农资电商,因为今天云农场的王总没有来,他可能也派了一个高管过来,咱们(联想佳沃)的王总来了,大家可以问一下为什么投资这个云农场,我相信一定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讲。我们从整个调研情况来看,从整个农业链条里都已经出现了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的身影。目前来看,关键点你有没有提供给农户更多的服务,来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交易效率和融资效率,这是我们的一个点。从类型来看,我们目前应该有七种类型,第一种我们叫渠道变革型,第二种类型像产业链大数据,从一个产品的提供商向一个农资的或者叫农业综合服务商改变的过程。第三个属于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商,他们主要的愿景就是打造透明的农业合作社组织,创新农村的信用体系。我相信占总的上农信可能也更多是做这样类似的一些工作。第四个是农业大数据挖掘型,我们也非常荣幸请到龙信思源的姜总,他们对很多建模等等一些方面更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第五种类型是农业互联网类型,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像农业互联网,应该算是一个相对比较初期的过程,当然这里面可能待会慧云信息的王总会有更多分析。第六种类型是聚土地,实际上是将土地的流转和电子商务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农户、终端消费者和电商平台共赢的过程,在目前这个领域还属于探索阶段。第七种类型是联想的王总投的云农场,包括农一网,他们都是在做农资电商,我相信农资电商刚刚开始,我相信未来更多的不光是成本的降低,更多的是能够为农户提供更多的服务,这才是一个核心的问题。

以上是我对产业互联网下一个风口农业整个报告的解读,因为在座的还有很多非产业的同事,我用两分钟时间说一下我们对2015年一个判断。我们从2015年来看,从投资机会投资策略来看,从两个方面去挖掘标的,第一个是变革,第二个是反转,在这个变革里我们推的是像一些进行商业模式演化或者变革的企业,像大北农、江淮动力,第二个是属于行业的变革,第三个是农垦在进行变化,国家可能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我们觉得像三驾马车有机会。第二个是反转,畜牧业的业绩反转以及糖价反转。

下面我们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我们下面的专家还有一些上市公司交流。

 

演讲二:未来农业改革方向

主讲人:宋洪远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吴立:下面有请我们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宋主任给我们大家展示一下未来农业改革的方向,大家欢迎。

宋洪远:谢谢各位,我今天上午中央台的七频道专门给我做了一个专访,来搞互联网+农业,我今天下午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了。他问我三个问题,我把这三个问题跟大家做一个交流。他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最近几年那么多的企业投资农业,那么多的企业往农村去发展?我说主要有这样三个背景或者三个条件或者三个机会。第一点,我们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我们的企业也要转型升级,过去我们遇到了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时候,我们的调控主要是从需求侧来入手,现在我们要转方式,实际上我们的调控重点主要是从供给侧来入手。农业主要是生产的问题,主要是供给的问题,我们的企业家就看到,进入农业可能有了市场机会,有了投资机会,这是我们自己要进入的一个动力。不错,确实有机会,大家想一想,13亿人的吃饭问题,生产、供给肯定是最基本的。我们靠谁都靠不住,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农业搞好,把自己的农业搞强。其实看一看,全世界现代化的国家和发达的国家,农业都是强的,俄罗斯、美国等等。这是大家要去的一个理由。第二个,为什么要进入农业、投资农业,就是我们的基础设施有关的物质条件改善,比方说我们2006年提出要搞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水电路气房,还有我们的通信电子,我们不仅把农村搞好了,现在我们提出要互联互通,想想也是,整个亚洲都要互联互通,世界都要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物理载体和物质条件和基础,现在有电子这样一个平台。第三个是重要的政策,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从2004年到今年,连续12年,发了12个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农民的话说天字一号,讲的是我们的问题。我们这12个中央一号文件,从不同角度不同主题,基本上把农村问题全都提出来了,每年一个主题,但是讲的都是三农问题,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所有涉及到的政策问题都讲到了。特别是对我们企业进入农业,十八大之后,首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面,明确的强调,企业经营是现代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之一,这是过去没有过的。我们现在讲,农业经营主要有四种方式或者四类主题,一个是家庭经营,一个是集体经营,一个是合作经营,一个是企业经营,我们很明确,企业经营就是农业经营的一种方式、一种主题,这就明确我们的主题地位。在明确主题地位的基础上,我们又强调,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我们还提出鼓励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我们还提出鼓励企业到农村发展生产性的服务业,也就是说企业到农村不仅可以搞种养业,这是一产,还可以搞加工业,这是二产,还可以搞服务业,这是三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是要延长产业链,扩充产业链,而且对很多环节我们企业的活动还有一些具体的政策支持,比方说税收,像你搞加工,流通的,比方说信贷等等,还有一些具体政策。市场有机会,设施有条件,政策有引导,你说不进不是傻子吗。这是第一点,为什么这几年企业都进农业。

    第二个问题,信息化和京东这样的联合,他这样的模式有什么意义?会带来一些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什么样的变革?他问这个联合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联合,但是本质就是刚才吴立讲的,是互联网+行业,我们现在加了一个产业,农业,农业后面大家想一想,有很多产业,所以这是一个模式的变革。但是模式的变革带来了业态的变革,带来了整个农业各个环节的各种融合的变革,比方说日本人最早提出农业不是第一产业,是第六产业,他怎么有这么一个理念呢,农业,就种养而言,是第一产业,但是它的产品既可以做消费者,也可以做工业原料,这样农业就有了接二连三的功能,这个专家的公式叫做一乘二乘三,结果是六,所以农业是第六产业,第六产业就可以延长产业链,扩充价值链,实现增产增值增效增收四统一。他说比方说一个农户或者农场在种葡萄,这个葡萄就其产品形态而言是种植业,是第一产业,但是这个葡萄我要加工酿酒,酿酒这个产品出来就是工业加工品,这是第二产业,他说我这个酒出来了,我要去卖,我要去酒吧经营,这就是服务业,这就是第三产业,他把这个故事一讲,形象说出来农业是一、二、三相乘这样一个产业,第六产业。所以他的空间潜力很大。所以互联网+行动,其实互联网+农业在一定意义上是为我们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商业模式,提供了一种产业业态的变化。

    第三个他问我的问题,他说你说中国的农业,当下的变化趋势是什么?今后的趋势又会往哪变?我说当下的变化趋势可以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三句话来说,也就是2015年这个一号文件,他讲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稳粮增收,稳粮就是2015年的粮食产量,我们提的不是增,是稳,要稳定粮食产量。具体的数据,由2014年的1.21万亿斤降到2015年的1.1万亿斤,这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调减产量,不像过去那样增加产量。这个当然有总的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我们粮食自身的情况,我们现在的粮食状况,首先从当前的两供求形势或者从安全状况来看,我觉得是比较好的,主要有这样四点来说明。第一点,我们的产量,从2004年到2014年,连续11年增产,尽管对这个数据大家有争议,我想趋势没问题,不一定是11年都连增,但是整体趋势是增,而且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点,这就是说我们的产量有。第二个是人均占有量,按照去年的1.21万亿斤,除我们的13亿人,大家可以算出来人均占有量,我们的人均占有量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所讲的粮食安全警戒线400公斤以上,现在我们达到了将近440公斤左右。第三个,库存消费比,我们的库存和消费相比是上升的。第四个,农产品价格有波动,但是相对稳定,尤其是粮食的小麦和稻米的价格是比较稳定的,也就是说从产量、人均占有量、库存消费比和粮食的市场价格来看,我们粮食的安全状况是好的,没有问题。第二个,从粮食生产的规律来看,有的学者研究过建国以来到这轮的11连增之前粮食生产的周期规律,大概是5年一个周期,两平两增一减。我们连着11年在增产,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是由于我们的调控可能对粮食生产周期带来干扰,这个干扰背后有一个问题,今后还要增产,难道说12131415一直增下去?就像我们开车一样,老开快车,老踩油门,弄不好就飞了,还不如减减速,休息一下。这也是我们总书记讲的指导生产要抓住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所以我们今年提了稳粮,这是今年的情况。第二个增收,为什么我们要提增收,今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马上我们要研究“十三五”,到“十三五”末我们要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更重要的是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也就是说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农民收入不仅要翻番,而且和城乡居民收入比要缩差。你要实现翻番的目标,现在算下来应该问题不大,大概有百分之六点几就够了,但是你要实现农民收入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这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我们的农民收入增长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要快于城乡居民收入,现在前面是城市的,后面是农村,差距这么多。所以要缩差,缩差就要求农民收入增长。这是第一个目标,稳粮增收,这是2015年的目标和趋势。第二个叫提质增效,就是要转方式就是要提高质量提高效益,质量既包括农产品质量,也包括食品安全质量。效益也要提高,有产量,有质量,没有效益也不行,没有效率也不行,所以我们要提质增效。稳粮增收、提质增效怎么实现,第三句话,叫创新驱动,大家可能看到报纸上登了,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发了一个文件,关于创新驱动的若干意见安排问题,这是2015年的趋向,实际上这个2015年有些话往后一直可以接着讲,但是要展望2030年的中国农业,这可能你们更想问这个东西,是个什么趋势,我想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第一个就是高效,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就是要追求农业的高效率,这个高效率有这样一些方向的指标可以去刻划,一个是土地产出率要提高,不提出土地产业率,我们人口转移的推力就形不成。第二个是资源利用率,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第三个,劳动生产率。中国现在是33%的农业劳动力,创造不到10%的农业产值,这个效率低得很,没法跟人竞争。所以无论是从农业劳动力来讲还是农业现代化自身来讲,第一个是要提高我们农业的效率,高效,简单说就是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二句话,安全,这个安全有三个含义,第一个是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我们是从数量、供求平衡的角度讲的,我们写政策那句话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重要的我们国计民生必须消费的这样一些农产品,在数量上是要满足需求的,是要供求平衡的,所以粮食安全实际上讲的主要是数量安全。第二个安全是食品安全,主要讲的是质量安全,卫生的问题,你吃了不能有病,死人更不行。这个既然要求提高农产品质量,还要提高食品的安全卫生标准。第三个安全是产业安全,中国这么多,如果搞的农业没有了,农业这个产业彻底不产了,那完了,我们在座的各位我看都完了,13亿人,农业这个产业基本不安全,没有这个产业是不可能的。所以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农业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再低,对我们吃饭来说永远是百分百,GDP可能降到3%或者2%1%了,但是吃饭是百分之百,所以这个产业安全是有底线的,有的我们要保,有的我们要放,有的我们要通过进口来调剂,有的是不能的。所以总书记讲,他治国理政有五大思维,其中就有一个是底线思维,考虑什么事一定要托底,没有底线就完了。安全实际上是这样三个含义,一个是粮食安全,主要是数量,产品供给。一个是质量,食品安全,强调的是质量安全卫生。第三个是产业安全,现在有些人要把农业玩完,那肯定不行。第三个叫可持续,效率提高了,安全守住了,但是不可持续也不行。今年当期供给保障了,以后保障不了了,今天我们有吃的了,儿子就有危险了,孙子就没得吃了,不行。这个可持续主要是三个事,一个是资源的问题,既要保护好资源,更重要是节约使用资源。你看地,我们现在人均耕地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我们的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平均世界的四分之一,人多地少,人增地减,人多地少水又缺。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农产品的母亲,没有母亲肯定种不了农产品。第二个,水,毛泽东1934年就说过,水利是人民的命脉。所以资源是一个底线。第二个可持续,环境,你说你为了增产拼命使用化肥,拼命使用农药,化肥使用多了,农膜使用多了,土壤顽疾了,质量下降了,农药多了,残留多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了。第三个是生态可持续,你要把整个生态系统破坏了,治理就非常难了,比方水,我们说地表水不能用太多,但是地下水你要乱用、过量使用也不行,因为它底下是有水脉的,一抽全乱了。我在澳大利亚知道一个事,他发生大旱了,这个草,要咱们来说,你得浇,浇才能养,他不浇。这个地方一浇,这个水就一个劲抽,然后形成漏斗,然后就破坏了,他宁可那个旱,人家草原多。咱们可不行,要可持续发展的话就要保护生态,生态系统一旦破坏是没有办法的,你说这一块地有问题,我可以治理,但是你要把整个生态系统破坏了,就像我们一个人,你这个系统要混乱了,你这个病就不断了,就麻烦了。所以可持续主要是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这样你看农业其实很清楚了,搞现代化也好,无外乎七个字,高效、安全、可持续,这就是我们的现代化理念和现代化方向。

    最后一个问题,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改革政策问题,我简单说一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专门就农村改革做出了重大部署,去年的1号文件和今年的1号文件都对农村改革做出了具体部署,特别是在1号文件里都是专门的一部分。这个改革可以概括为5个综合改革2个专项改革,叫“5+2”,这5个综合改革,第一个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是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在我们的文件和我们政策扶持的走向主要是这样四类。第一类,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是家庭经营的新的实现形式。专业大户通常是指专门从事某一个产品的生产,家庭农场也是从事这个专业生产,但是他采取农场的经营方式,其实这两个事就是东亚和美国杂交,东亚是专业农户,欧美是家庭农场,实际上都是家庭经营。我们看到世界各国,特别现代化国家他们的经营主体的变化,提出来我们要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第二类,农民的合作组织,这里面主要的是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是若干农户、若干组织为了一个产品从事专业生产,我们进行合作。股份合作社通常是农民以承包地入股的方式搞合作,所以我们叫股份合作社。我们的文件不仅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还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三类经营主体是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比方说政府服务站,政府设定的,主要搞公益性服务。我们从去年的1号文件,2014年的1号文件,我们特别提出要培育经营性服务组织,比方说种养农户和家庭农场,他需要种水稻,种水稻的时候他需要种子,找谁呢,种子公司,他需要肥料,找谁,肥料公司,他需要农机,找农机公司,他需要销售,比方现在电子商务平台。他的服务完全是别人提供的,我要种就一门心思种,我要养就一门心思养。我们好多企业只盯着地,不盯生产和服务,其实这是很宽的一个领域,这是服务的问题。第四个是企业,我们文件政策讲的企业分两类,一类指的是农业企业从事种养业,从事农业,我们在座的有些公司,很多登记范围都是农业,对于这一类我们非常清楚,鼓励、支持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有个定语,叫适合企业化经营,什么意思,这个农业的农产品生产,不是什么产品都适合企业化经营的,有的是个坑,你就不能进。什么叫适合企业化经营,往往这个产品的产业链和价值连比较长比较宽,比方说小麦和稻米,大豆和玉米,你们对比一下,为什么企业要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的时候,愿意选择大豆和玉米,而不愿意选择小麦和稻米,就这道理。小麦、稻米,除了喝粥吃米饭,日本人的寿司就是大米外面裹一层紫菜。但是玉米是口粮,是饲料,是工业原料,还可以提炼各种物质,只要技术进步就是这个前景。大豆也是,口粮,油料,饲料,工业原料。有的产品根本不是咱们企业干的,你干了就亏钱。另一个,我们对工商企业搞农业,这是第二类,我本来是卖柴油的,我说我要到河北弄一块地弄小麦,这样行吗,我们提出不是不让进入,我们提出是准入和监管,所谓准入就是让你进,但是我得看一看你种过小麦没有,你会不会种,如果你报的材料结果不是,你连见都没见过小麦,那我就不让你进。我让你进了,签了合同,种小麦,结果你明年种了房子了。所以我们讲发展规模经营,发展的是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个定语不能丢,不是房地产的规模经营。你只要记住农业一个前提,不论你怎么样拿到的地,这个地必须搞农业,改变用途不是规模经营,这一点你要知道就行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是一个改革。

    第二个大的改革,土地制度,这次全会决定,我们讲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涉及四块地,我们跟业界说四亩地,第一亩地是承包地,承包地的改革是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不变,是要把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三权分立。主要的目的就是落实所有权,强化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要使得我们这个新型经营主体从农户拿到的这个土地、承包地可以流转,可以抵押,可以担保。大家想一下,你要不流转不交易,那块地不是地,那是坟,那个房子如果要不能转让不能流转,也不能增值,那不是房子,那是庙。我们这次改革主要就是放活经营权,但是你一定要注意,你要用途管制,别老想盖房子干别的去了,这是承包地的改革问题。大家如果有兴趣,我给大家说一个文件,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这个文件网上有,你去看,七部分,写得非常清楚。这是关于承包地的改革。第二个是另外三块地,是建设用地,叫征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这三块地是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讨论通过的,名字是《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意见》,这个改革跟承包地的改革不太一样,承包地的改革是我们要全面推进的,这三块地的改革必须去试点,不是试点地区搞不了。这个试点已经定下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有一个授权,授权全国的33个县级和县级市来做这三块地的试点,这33个试点怎么选的,从国家62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和58个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120个里面选了33个。它的基本精神是三个事,第一,只能试点,第二,试点必须在20171231号之前结束,就这么准确,第三,试点过程中坚守三条底线,第一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不能变,第二是耕地红线不能突破,第三是农民的权益要保护。第三个改革是金融制度改革,第一个解决的是人的问题,第二个解决的是地的问题,第三个解决的是钱的问题,什么事有了人有了地有了钱就行了。金融制度改革,一方面是对金融机构,要求要支持三农,要服务三农,另一方面主要是解决抵押物担保物的问题,我们现在农民有这样八个东西是可以抵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住房财产权、集体资产股权、集体林权、四四荒使用权、商标专用权、专利发明权,还有一个大型农用生产设备,也就是说七个权益可以质押的。这是关于金融制度改革,包括农业保险。再一个综合的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除了地以外,农村还有很多资金,还有很多资源,特别是大村乡村,这些东西只有通过股份合作社改革量化、流转才能变成资产,才能把资本活起来,这是一个大的改革。第五个综合改革是乡村治理机制,就是农村怎么管理的问题,对我们的企业应该说关系不是特别大。农村的综合改革有五项,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再加上乡村治理机制。

    两个专项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是水利,今年我们对农业水利要改革,特别是水价的问题,你要投入,成本就来了。第二个林业,我们专门的林场,有林地改完了,对林场要进行改革。还有2个系统,一个是供销社,这是一个流通系统,要改革,还有一个是农垦,供销社和农垦国务院都要出台专门的文件来进行改革,林业的已经出台了,会议也开过了。大家要想用好政策,特别是用好改革的政策,我希望大家第一是全面系统的读一下2015年的中央1号文件的第四部分。另外是看两个土地的意见,看农垦改革的意见,林业改革的意见和供销社改革的意见,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一些商机。

    我要跟大家介绍的完了,谢谢大家。

演讲三:上农信的发展战略

主讲人:占总 上农信

吴立:非常感谢宋主任非常详实的从未来农业改革方向的角度给大家讲了一下互联网和农业融合的情况。下面有请上农信的占总给大家从实践的角度讲一下他们如何更好为农户进行服务,大家欢迎。

占总:大家下午好,刚才我们吴立从投资者的角度谈了一下他对互联网农业下一步的思考,刚才我们农业部的宋主任从站在国家的层面,站在部里的层面讲了一些发展战略,我是一家企业,我们是上农信,是专门做农业信息化的,我们在这个里面耕耘了15年,我们1999年成立了一家农业的信息化的公司,当时成立的时候是在上海,那时候正是互联网热潮的时候。我们经历了16年的发展历程,在这16年的发展里,我们见证了中国农业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也见证了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两次互联网的泡沫,但是非常荣幸,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生存下来了。15年来我们取得了很多的荣誉,当然开始的时候发展也非常艰难,我们主体的产品在2002年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农产业质量追溯体系的上线,从我们15年的发展,有很多的产品线。最重要的是两个历程,一个是食品安全追溯,我们是全国最早做安全追溯的,还有一个是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我们在2007年的时候实现了整个上海村村通的覆盖和信息服务,包括产业服务。同时在去年我们开始做农业物联网。20148月份我们和江淮动力有了合作,大家知道我们上农信之前有两个平台,一个是做农业信息化的,我们做了16年,另外一个叫菜管家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做了6年时间,在上农信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推出了一个农产品的电商平台叫菜管家,在2014年我们上农信和江淮动力有了股权合作,在2013年底,我们菜管家和光明旗下面的一些公司有了合作,这也是我们两家企业有了一次深入的接触。同时我们和江淮动力成立了一家农业互联网公司,专业从事农业互联网的工作。重点我们可能会在农机物联网和水产物联网上取得突破。去年我们和农业部信息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和农业部信息中心共同推进农业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在全国的推进和展开。我们和国内很多有合作,和国内也建立了很多的实验室,包括我们食品安全的实验室,农业云的实验室,水产物联网的实验室,还有和很多国外也成立了一些实验室。这是我们国内的农业云实验室,我们在云实验室方面是和华东师大以及我们的专家成立的。这是我们的一个农业互联网的产业技术的联盟,同时我们和国内的银联,在我们所有的体系上有了银联的生活服务,以及挂号预约还款服务,同时我们还有一些国际的合作。这是我们在米兰世博会,中国馆里面有很大一块是物联网的建设,物联网里面建设农业物联网主要是我们来做的。这是我们和阿姆斯特丹大学在做农业云计算上有了一个关于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合作。这是我们和以色列的农业部研究组织ARO开展的合作。这是我们阿尔及利亚的一些合作。2015年对我们来说,对农信来说是一个新起点新战略和新未来,大家知道最近互联网炒得很热,农业也炒得很热,像当时我们做农业的时候,特别是做信息化的时候,起步是非常艰难的,但是近三年,农业非常热,一股脑的人投资到农业领域,有做房地产的,有做资本的,有做很多产业的,投入到我们农业,对农业来说有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对从事农业信息化的企业来说,我们也面临一个转型,如何使我们的信息化和互联网结合,如何是我们的信息化能够为全国的农业服务,对我们来说,对我们的产品也好,对我们未来的战略也好,也进行了一个梳理。我们从生产、经营、管理到服务,我们之前做了16年,我们的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最后到电商,最后到老百姓手上,其实有很多产品,包括为农户、合作社、农场做的,也有为市场做的,也有为监管做的等等。我们从智慧农业开始,从上海来说,我们一直说上海是个都市农业,从智慧城市来说,智慧农业是智慧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智慧农业应该也是中国未来的一个方向,不管他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未来,你是用互联网也好,电商也好,用什么样的概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我们这个产业带动起来,重要的是把农户带动起来,同时给我们老百姓真正带来实惠和安全的产品,这是最重要的。我们和江淮动力合作以后,我们希望能够做到优势互补,我们希望能够互联网+农机+物联网,以开放为中心,提供金融、经营、培训等各方面的服务。这也是和我们农信合作的主要原因,我们在研究农机智能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我们在很多地方实现了农机的调度管理和追溯,包括无人管理等等,这也是我们在农机物联网取得的突破和江淮动力合作的主要的原因。另外一块我们可能会做水产物联网+平台战略,我们因为之前大家知道我们做农业信息化,在农业信息化里非常成熟的几个产品,同时又一个合作社的管理系统,我们在很多地方是全省都在用我们的系统,正是因为基于我们对合作社管理的基础,同时对我们对整个产业的了解,所以我们把水产物联网作为我们的一个新的突破。在水产物联网里,我们有很多自己的物联网的传感器和物联网的产品,对鱼塘以及养殖我们有一些很智能化的管理,为什么我们会讲到未来的平台战略,会讲到一个互联网的战略,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很好的电商平台叫菜管家,正是因为我们能够从生产到流通整个领域里有一个一体化的供应链的体系。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菜管家,2009年上线,一个第三方做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平台,我们已经成立了六年时间,有将近2000种产品,应该说在做农产品生鲜产品领域我们是非常早的一家,2009年正式成立,应该是2007年开始筹备和预运行。我们整个的发展历程,大家看到,其实我们开始这个电商平台不是自建物流的,开始都是第三方的,在整个电商平台里我们觉得我们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因为我们真正去经营了。在经营生鲜电商非常不容易,现在大的企业都要投电商,京东、淘宝包括联想也在做,其实生鲜电商非常难做,特别是在很多的地方,物流配送,开始我们是第三方,最后我们选择了自建,也是因为被迫无奈,我们把这个产业链越做越大,我们从之前认为可以不要管生产,结果我们不但要管生产,还要管物流配送,所以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应该是做了很深入的挖掘。我们自建的物流中心,自建的检测中心,自建的很多系统,在信息化的整个领域里,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同时我们有一个全透明的供应链的管理体系,这是我们菜管家在技术上的一个优势,我们希望我们菜管家至少能够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另外也希望做到能够真正为农民带来实惠,能够把他的东西卖出去,卖出好的价格。同时也希望能够为老百姓带来一些优质的农产品。所以我们花了很大的代价去打造我们整个体系和电商平台。我们做到了全程可追溯,因为追溯本身就是我们菜管家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因为我们2003年就开始做农产品安全追溯。菜管家高效的物流体系,因为我们是自建的物流,虽然我们的电商做得不是很大,但是我们做到了小而美而全,所以我们整个的物流体系应该是在冷链物流体系里是做得比较完整的,而且做得比较长的。所以提出来,叫水产物联网+平台战略,未来的发展一定要和电商平台结合,希望这个产业链里面能跟我们的合作社也好、市民也好,包括我们的企业能够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优惠。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养殖的智能化、主体社群化、交易数据化、产业扁平化,后面有强大的系统功能在支撑它。

    最后一个方面是未来的农业+互联网,我们讲到了智慧+美丽乡村,现在农业部正在推进智慧农村和美丽乡村的建设,一个农村,何为智慧,何为美丽,一定和智慧农业相关,和智能化相关,和互联网相关,何为美丽,一定是山很青,水很清,花很艳。我们在这个领域,我们大概做了八年的时间,当然我们之前不是叫美丽乡村,上海市叫智慧乡村的建设,我们在这里有很多的体系建设。重点讲一下这一块,大家看到上面有一个类似屏幕的一体机,这是我们已经做了七年的一体机,我们这已经是第四代了,这是在很多村里面,包括上海、江苏、福建、内蒙,很多村里面都有我们这套系统,这套系统之前的时候它仅仅是为农业服务,只是为生产服务的,农民有什么问题,农业部有一个统一的服务号叫12316,我们市民投诉热线叫12315,农业的服务热线叫12316,还有一个是科技条线的为农业服务的叫12396,这都是全国各个部门为农业服务的到村的一条热线,应该说在互联网怎么发展的今天,我觉得电话和移动终端还是非常方便的。我们这套系统已经用了七年了,经过了多次的改革,从一个原来仅仅是为生产服务,现在开始为社会服务,为农民的社群服务,和社会化提供了很多服务。不仅可以跟专家对话,远程视频诊断,同时可以远程医疗、挂号,同时可以银行充值等等,最重要还有补贴公开,就是你们家种了多少地,国家给你们多少补贴,同时还有土地流转方面的公开信息,还有一个是土壤的情况,这是一套非常强大的系统。我们也希望在系统推进的过程中也是为智慧农业和美丽乡村服务,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多屏互动、数据共享,从过去的PC一点通现在到电视到手机,现在已经更轻量化更互联网化,我们的服务内容,信息服务,创新我们的服务手段,产销对接、电子档案等等。这套系统非常受农民和合作社的欢迎。

    我们上农信销售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我们不仅仅提供咨询服务,未来将是一个平台,提供更多的平台服务。我们现在正在以上海为中心,辐射长三角,辐射全中国,我们也希望能够在今年和明年有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服务能够走出去,能够服务更多的省,现在有六七个省。我们希望成为农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和应用的专家。这是我们对未来,对互联网+农业,我们觉得互联网+农业大家都在谈,我们希望能够把很多的东西整合在一起,你的互联网才有意义。其实互联网大家认为互联网其实不是一个空中楼阁,它是跟我们的产业和数据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没有产业做基础,没有基础数据,谈什么互联网。今天我们在讲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业也许是翅膀,让你飞得很高,但也许也会让你摔下来,其实这里面还是有很多需要我们有专业的知识,还有对这个产业非常透的一个理解,而不是跟风。大家知道很多投资农业投资互联网的,有很多的失败,我们看到了前仆后继的投资者,也看到了很多前仆后继的在这个产业里能够站起来的,我想在这个产业里最重要的是对这个产业执着的精神,做农业也不要想它能够快速致富,它不是房地产,这个产业一定要有个执着的精神,还要有坚强的一例,当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资本能够带动我们整个农业产业下一步的发展。也希望在整个互联网+农业这个领域里,我们在座的各位能有很大的成功,谢谢大家。

演讲四:农资物联网

主讲人:张主任 中国科学院农业物联网中心副主任

吴立:再次感谢占总的精彩演讲,我们上周也去拜访了占总团队,聊完以后我们对占总领导的上农信未来充满信心,我们也相信上农信跟江淮动力合作以后,公司在产业里的布局包括对市值的表现也充满信心。占总刚才从实践的角度分享了一下他们在近十年以来从事的农业互联网的一些建设。有请中科院的农业物联网中心的张主任给大家分享一下,他们从科研机构的角度看他们怎么看待农业互联网,掌声欢迎。

张主任:谢谢大家,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业界的同仁和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学习,也非常感谢吴总的要求。我来自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是在200911月为了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建设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无锡市政府共同签署了协议,依托我们中国科学院学科的综合优势和地方产业的综合优势,建立从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到典型应用示范的创新价值链,建设国家级的感知中国的创新基地,在中国物联网创新和发展中发挥骨干引领示范的带动作用。这个中心是我们院里面的13个所参与共建,我们主要是负责农业物联网的建设。

    我今天分享的内容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景分析。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我们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农业行业的实施主体负责、人员庞大、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经济承载能力低下,很多关键技术缺失。2002年到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出现十连增,这两个图是国家统计局2013年发布的,我们可以看到2002年以前,化肥和粮食的产量是有剪刀差的,但是2002年以后,化肥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产量的增加基本上是相互吻合的,我们的粮食产量主要是靠化肥大量的使用,我不知道宋主任在这是不是同意这个观点,但是我是看图说话的。我想说,十连增背后的增加是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1985年以来的大约30年时间里,中国的粮食增加和化肥用量增长之间有密切联系。其实中国超大量地使用化肥,基本上比实际上需要起码多出40%,结果,每年大约有一千万吨化肥渗入土地。物联网也是今天最热门的话题,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建立有利的条件,利用相关资源,成功服务于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真正发挥它的价值。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互,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经常有朋友问我,什么是物联网,我就告诉大家一句话,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就是物联网。我们讲了物联网的概念,相信农业物联网大家也不难理解,物联网其实是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专家提出来的,最初的定义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与网络联结在一起,方便识别与管理。欧盟的定义是将现有的互联的计算机网络扩展到物联的物品网联。1999年中国科学院也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和研究课题。

    下面讲一下物联网与农业的结合点。农业物联网自然也就是建立在物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延伸和扩展到农业的生产环境、过程、加工、流通和商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网络概念。这张图为大家展示了农业物联网的结构,第一层是感知层,全面感知等随时随地获取的信息,第二是传输层,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传递出去。第三是应用层,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下农业物联网的具体应用。刚才占总已经讲得很详细了,在这里我可以讲这么多年一直关注上农信的发展,我知道很多做农业信息化的公司都没有坚持下来,包括我们所有一个合作的公司,投入了很多钱,现在已经不做了,因为我们是科研单位,国家每年投入很多经费,我们实验室的人才基本上都不太容易留下来,像我们做搜索引擎,做大数据处理,他们如果不留在实验室,他可能去电信,去华为,工资很高。所以我觉得能够在信息化中心坚持这么多年,真的很佩服占总。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各国的农业模式,以美、加为代表,综合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的精准农业物联网模式,特点就是智能化程度发达,土地资源丰富,农场化管理,经济收入高,集约化程度高,以日本、以色列为代表的设施种植物联网,以荷兰、丹麦为代表的设施养殖物联网。我个人觉得荷兰的模式在中国可能是很难复制的,因为荷兰在农业的基础设施、资源保护、科研教育方面有大量的投资,政府不干预生产,让农民自主决策,他们能够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生产,这些都是我国目前形势下不能达到的。我国的模式是多模式并存,导致这一现象的是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情况复杂,条件恶劣,其次农业生产区域差异大,个性化需求多,第三我国政府为了实现工业化对农业各方面投资严重不足,中国的农民文化水平低,长期依赖于惯性的思维进行生产。第四,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农业银行也在城市里面给市民服务,农民们借款难上加难,最后核心技术的缺失,集约化程度的降低,都导致我国多模式并存。如何突破农业物联网的技术瓶颈,解决农业的实际问题。

    前面大致介绍了一下农业物联网的情况,很多专业的问题下来可以共同讨论。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工作。我们所是农业信息化的发源地,第一个农业专家系统是在我们所诞生的,包括第一款中文的农业搜索引擎,也是我们所研发的。我主要介绍一下在无锡我们主要是跟中华供销总社合作的农资物联网。20091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供销社加快发展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大型农资企业集团,在粮食主产区和交通枢纽完善交通仓储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四统一,面向农民开展各种技术服务,承担化肥农药等重要物资的国家商业储备、救灾储备的义务。现在去超市买一个东西都是有一个商品码,可是化肥连商品码都没有,何况现在的二维码,给我们的感觉到农村去差得很远。我们去福建调研农药化肥,他说国家做了这么多事情,为什么不把我们农民,我当时去福建安溪调研,所有进入他们县的农药,他就是搞很原始的,国家为什么不像超市那样拿个码一扫,我们以这个为起点,我们开始从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开始,找到了农业物联网的切入点。供销总社在农资流通领域具有系统和业务的优势,我们科学院在物联网技术方面也处于相对的领先水平,2011年的9月,供销总社和中科院签署了协议,确定了农资商品质量追溯的标准、行业标准、农资现代服务网络的云数据平台数据支撑、农资科技一体化服务系统技术服务等七个领域开展合作。因为我们是国家的科研单位,这几年国家也给了我们和供销社很多的项目支持,科技部、中科院还有供销总社,这两年陆陆续续也给了我们几千万的项目经费支持。按照农资物联网双方合作协议的要求,我们完成了农资配送中心仓库的智能化改造,完成了农资质量追溯平台、门店远程监控系统、病虫害远程诊断等基础设施的设立,各系统我们在无锡做的整个系统的闭环运行实验都取得了成功。我们在农药种子化肥领域里进行了示范应用,实现了与农资连锁网络、终端的有效对接。我们也在无锡建立了农资的数据中心。综合农资现代流通网络的构想,以及农资行业转型升级秩序发展的需要,我们准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个是构建大规模的农资现代网络服务体系,围绕供销系统农资流通主渠道和用户群,建立注册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服务各基层的客户群。二是针对化肥农药种子大规模的溯源防伪,结合FID的技术,改善二维码的技术,建立全国农资全程追溯与防伪的平台。三是严控农业的投入。再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做的一些,这个是我们实验室研发的一款传感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土壤重金属与养分检测系统。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土壤成分传感器,检验土壤的有机质、含水量、PH值等。

    谢谢大家。

演讲四:慧云信息的发展

主讲人:王总 慧云信息

吴立:再次感谢张主任的精彩演讲。刚才张主任从科研机构的角度,从为国家政府服务的角度,做一些农业互联网的尝试和一些项目。下面有请慧云信息的王筱东王总给大家从智慧农业实践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一下,有请王总。

王总:谢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公司在智慧农业方面的实践。我们公司成立是2012年,真正开始做农业是2013年。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最早是在北大毕业的,我一直搞的是计算机,但是我学的专业是英语文学,因为老家是重庆人,小时候没怎么接触过计算机到了大学以后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然后一直去搞计算机了,到毕业之后我的好多同学都进了新华社、外交部这样一些部门,当时我就有一个目标,找工作,不管在哪我要干计算机相关的行业。后来全班只有我一个人到了广州,我到了一家国企做程序员,在国企里面做了两三年程序员,后来我自己去香港念研究生,学的是计算机软件。后来梦寐以求,我当时的梦想是进微软,后来真的进了微软,在微软干了五年,2009年我在美国获得了微软全球最高的奖项,叫董事长奖。就在大家觉得说我可能在微软干得还不错,准备在微软继续干的时候,我当时做了一个特别奇怪的决定,我跑到广西去了,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有这个决定,我一直想我一直在IT里,我确实喜欢计算机,但我觉得我一直是在乙方的角度看待IT,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我们中国的很多传统产业,农业、制造业也好,他们真正需要的IT是怎么样的,他们真正需要的信息化是怎么样,我从来没有从一个甲方的角度思考他。我觉得这一段经历我应该补上,正好广西当时有一家,既有林业,又有制造业的一家公司,比较大的一家企业,让我过去做他们的高管和CIO,我当时也没多想,就从微软出来,那时候还在北京,我开着车就去广西了,然后在广西呆了两年之后,后来这家公司在2012年上市了,后来上市之后我就出来自己做了现在这家公司叫慧云信息。本来到了广西也有一些资源的积累,所以我就把这个公司放在广西了,慧云做的是什么事情呢,我自己的定位是把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这些新型的IT技术,我们确实是把它实实在在用在我们的农业信息化上,而且不光在农业流通这块做得少一些,我们真正希望在第一线的农业生产去结合,我们提供现在比较流行叫智慧农业这个解决方案,目标是通过这套信息系统能够帮助农产品在生产环节更安全、质量更高,另外是国家提的标准化生产。这是我们的定义,为什么做一个自我介绍,一个是我们是初创企业,想让大家了解我们。另外一个,我这个人自己认定什么东西就一定要去做,我觉得做农业这一块真的是蛮苦的事情,虽然听着农业互联网很高大上,但真正大家做起来完全不一样,很多是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做起来非常累。以前我的大老板比尔盖茨在每年的公开信里都会提到农业,他认为未来三个行业会发生大的变化,他提到了教育、健康,特别提到了农业,比尔盖茨非常关注农业,确实是一件很有意义而且是很有方向,像这种大师都指出了方向,肯定是很有作为的,但是真正做起来有非常多的挑战。第一个是商业模式实际上是在探索,永远在探索未知的领域,我们也不确定这条路是不是以后一定是对的,但是没有人去做,我们必须要做这件事情,当然做不好就成了烈士了,但烈士也要有人去当。如果我们去照抄美国这些先进国家的,其实也不一定,因为美国的农业和中国的农业还是有非常大的不一样,所以照抄也不是太合适,所以永远都是在探索一个未知的领域。第二个是跨界人才,很多大家已经做惯了IT的人,他已经不可能再下到地里面跟农民谈话。我们互联网的人已经再难农业化了,跨界人才要找到是非常困难的。第三个是线下资源整合,大家做互联网,喜欢做得越轻越好,但实际上做农业互联网很难轻,不可能一点资源都没有就纯粹玩线上就能玩得转,不管是你的服务体系也好,包括做农资电商,线下的整合这一块也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一个是应用环境,纯粹是技术方面的,很多东西可能在写字楼里面,在实验室里是ok的但是用在农业环境里,各种各样的方式,包括农民用的习惯,都不是你想想的那样。所以说很多时候你想的并不是真正的,用户究竟需要的是什么,这个是我们很多人体会不到。所以我觉得智慧农业面临很多挑战。

    简单分享一下我们现在做的,我们主打的一个产品叫智慧农业云平台,你可以理解成是几个互联网和农业相关的互联网的服务,我们结合在一起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提供。云平台的设计目标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希望通过这套系统推广一个标准化管理,第二个是做得比较多的,跟物联网相关的自动化执行,现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包括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再从事农业,所以怎么通过机械化自动化的手段,能够进行一些更精准的监控,减少一些用人,包括洞察一些风险。第三个是品牌化经营,毕竟农业嘛,前面都是投入,最终你要让人家多挣钱,所以我们也有一些安全溯源的系统,通过一些信息公开,通过我们在生产流程、生产过程里的信息化制造出和别的溯源不太一样的,帮助客户树立品牌,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希望我们在块能够帮到他们。简单一个核心的架构,我们通过在农业的生产现场部署一些物联网的设备,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控制器、传感器,这里面都比较清楚比较简单了。我们公司比较特殊,我们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这个传感器控制器到物联网的网关,这些硬件也是我们自己设计和生产的,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络传到我们的数据中心,我们数据中心,我们这一套系统是一个大集中的模式,客户那边是没有任何数据库,直接是我的物联网的设备,通过我们物联网的网关汇到了我们数据中心,全国各地我们成千上万的数据都是汇聚在我们的数据中心里。最后用户登陆进来就可以使用我们的服务,我们希望通过这套系统把农业生产过程里面的人员环境机器包括产品,把它通过数据实时的连接起来。我们最主要的目的,现在其实很多还不到大数据的阶段,其实还在收集数据这个阶段,但是就是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我们在为用户提供真正的服务的同时来采集他的数据,这个数据累计到一定程度我们才进行大数据相关的分析。

    我们的功能分三块,第一个是跟物联网相关的智能农业监控,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不管是气候变化、土壤情况、水的情况包括设备运行、作物生长等等这些都在一个系统里管理,以前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监控,我们现在把它统一集中到一个平台,通过一个APP可以把所有的都监控起来,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数据在云端,打开APP就可以使用到。这是Web端的截面,Saas模式服务全球,这是各地的用户,每个用户登陆进来只能看到自己的地块,包括有什么样的传感器。进入到每一个大棚里面有这种传感器的分布,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现在的状态、温度。我们传感器每30秒钟会回来一个数据,这里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统计分析,包括温度变化的趋势等等,另外一些图像方面的,一个是高清图片做一些科研用的,另外是360实时直播,一方面是方便管理,另外一方面是做高端农产品,客户直接打开手机就可以看到。另外是精准农业设施控制,比如传感器联动,比如在广西种葡萄,到了夏天,最怕的就是温度高,因为温度一旦超过38度,可能暴晒10分钟葡萄就可能产生很大的损失。以前都是人手动去做,现在通过我们的系统直接把它联动了,设定大于38度启动,或者一些定时的计划,用在灌溉方面,这些计划都可以设置,设置完之后就可以做一个无人的操作。手机端的界面,我们强调多屏合一,我们的用户基本上都用的是手机端,这是我们安卓端的,所有的内容跟刚才看到的Web端是一模一样的,我们专门对手机端做了很多优化的设计,特别强调用户的体验,一个是从界面方面,另外操作完整个系统是不需要开任何的键盘的,直接可以操作。很多人也在谈物联网有没有用对农业,我觉得在现在的情况下,很多作物物联网还用不上,这里取决于农业的作物到底需不需要精细化的控制,其实不在贵和便宜的问题,你说一千万买贵不贵,买个设备肯定贵,关键是这一千万投入之后,产生能不能大于投入。这是云南楚雄的一个专业户,他是种葡萄的,最怕的是12月份遇到霜冻,以前他们每个人有个闹钟,每天两点钟从被窝里面爬起来跑到大棚里看温度表,现在就是一个温度的监控,他也不需要自动加热,他在被窝里就可以看温度,或者他设定到低于2度收集就响了,这对他来说是非常实在的功能。像这一家种植专业户在去年的时候,云南楚雄特别冷,下了好几场大雪,他们村里的葡萄大部分都受灾了,他的是受灾最少的。物联网在什么地方,确实在很多地方种甘蔗等可能真的没有什么用。这是第一个大的模块。

    第二个模块,刚才物联网更多是管物的,但是农业很多东西还是要人来做,所以说要推广标准化的生产管理,这个工具是一套系统,就是企业可以把生产流程录入到生产系统,可以把这些条件都预置到系统里,然后系统根据条件生成相关的任务,发到技术人员手机上,指导他们来做。你即使在各地也可以监控做的过程,这里面可以输入到生产流程,整个流程进行到哪一步了,根据手机的汇报可以有一个跟踪,每个人有日历,收到任务需要做什么事情,包括任务的跟踪汇报。对于园区的执行力会有分析,这是我们手机端的界面。其实我们做得可能超前一点,大部分的企业和专业户是总结不出来这样一套流程的,但是也有一些是能总结出来的,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是很有用的,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没有用的。这是我们南宁的一家企业叫相思葡萄农业科技,种得非常好,但他们以前很难去复制,就他两三百亩地是可以种好的,但当园区扩展的时候,很多人管理不那么细了,还有很多老板做不好,出50万、100万把这个园区包给他去管,你帮我种好了,我负责销售,你就负责种。但他发现他必须要派很多人去管,人越来越多,有了我们这套系统给了他很大的方便,让他真正可以把别人的园区托管过来,而且让别人的园区按照他自己的标准化的流程来做,包括每个时段做什么事情等等这里都会有设置,这样让他每个葡萄园的产量、质量都能达到很标准的范围,他这个葡萄可以卖到35块钱一斤,还是相当好的。包括我们对他示范点人工及管理成本进行统计。这里有一些统计,人力还是相当明显的几乎达到了95%,特别是管理的人工成本。另外是水肥的使用,我们也有统计。因为他自己有这样一套流程,他只需要这个工具去自动化,但是很多人没有这套流程,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怎么把这个流程共享出来是我们接下来的一个重点。

    第三块是溯源,溯源这一块也是现在做得比较多了,我们溯源最大的特点,用户用了我们的生产管理,可以把他农业生产现场的很多资料汇聚起来,反馈给我们的消费者,可能提供一些更详细的数据,包括我们的应用档案扫出来以后,可能有它全生产周期的图片,包括在任务过程当中它的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通过下达任务的方式,我们采集了这样一些数据。我们自己也有一个溯源的网站,相当于我们所有云平台的用户,他如果需要把溯源档案在这个地方集中宣传的话,我们也会有这样一个溯源的门户。这是我们一个比较典型的客户是黑龙江的龙蛙大米,他主打的是有机水稻,在黑龙江绥化市望奎县,他做的这种定制化高端的有机水稻,客户定他的会员卡,他定期把大米送上去,他就让客户在定了会员卡之后,在网站上和客户手机上可以监测到整个环境的情况和水的情况,这一套从整个监控到整个溯源的体系,客户分布,大概是在南方地区比较多一些,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四川、湖南还有黑龙江、河北都有一些,主要集中的作物是葡萄、相香蕉等,以水果和药材比较多,包括大的公司还有一些中小型的公司以及合作社都有。这是我们的传感器,有测土壤的,有测温度的,这是在种香蕉的,对土壤的要求特别高,所以我们除了有这种气象监测的设备,他的水肥一体化的设备我们是监测的。这是我们在海南种葡萄和蔬菜的,这是在重庆璧山,这是湖南种水稻的,育秧这一块不管是从他的泵还是加温灯等的控制,包括一些传感的控制,这是河北种反季节蔬菜的,反季节蔬菜对温度湿度光照要求比较高。这是在广西的巴马,这是现场的一些图片。这是我刚才提到的龙蛙农业他育秧的基地和种植的基地。

    回到智慧农业挑战,我们也就做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些挑战是最近我才总结出来的,我觉得我们也没解决这些挑战,我们是在探索,跨界的人才我们现在聚集到一些人才,但是我希望聚集更多的人才。一方面是互联网的人愿意去做农业,还有是真正做农业的年轻人愿意跟互联网整合的。包括线下整合这块做一些比较大的整合,特别是跟一些标准生产流程,我们现在更多的是给了客户一把锤子,但是没有教客户怎么用。应用环境我觉得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随着现在传感器也好,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也好,我相信技术是越来越成熟的,成本也是越来越低的,还是相当有前景的。

    做农业是一件很累的事情,真的要有梦想才能坚持下去。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各位投资者,以后遇到像我们这样做互联网农业的多给我们一些支持,谢谢各位。

 

圆桌论坛

论坛嘉宾:

王总 慧云信息

胡总 中牧股份

赵总 一亩田

王总 联想控股

于总 京东战略部

姜总 龙信思源

张总 云华农汇网

胡总 农一网

王席鑫 安信证券首席化工行业分析师

吴立:感谢王总的精彩分享,王总你现在已经很火了,刚刚我就在你演讲的空档时间有三家上市公司联系我,说你有没有时间过去跟他们聊一聊。再次感谢王总的精彩分享,下面进入圆桌论坛时间。

    首先非常荣幸请到各位领导,非常感谢各位领导支持我们的工作。我认识胡总也应该有半年时间了,我也一直想请您用五分钟时间分享一下您对国企改革以及互联网公司未来有没有想法触网的想法。

中牧股份 胡总:国企改革,因为我们可能讲不着,因为国资委的1+N的方案还没出台,我们在等。说说互联网跟国企或者说农业企业的结合,我想阐述这么几个想法,第一个是刚才王总讲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农业是一个特别特殊的行业,它的特殊性都是活的东西,这个活的东西打交道的时候跟其他任何东西都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的农业的投资者进来之后做不好,这是其一。也就是说农业是特殊到了不是用工业化的方式做不了的行业,所以日本才会出现第六产业这样一个概念,尤其在中国,今天更是这样一种状况,这种状况决定了农业的复杂性、农业的周期性、农业的生命性和农业成长的比较艰难和慢,这决定了农业比较复杂。其二,互联网本身是需要有一个+,需要跟农业接触,但是迄今为止我没有看到有哪一个农业的互联网或者是做得好的公司赚钱,我认为这可能处在一个洼地的时候,正好是处在刚刚开始在兴起的时候。第三个,农业的互联网的风口到底在哪里,我也希望一会听一下各位专家的意见,但是从我的角度观察,都是从营销的环节开始的,农业的营销环节比较长,这个环节到底在哪里,我们做畜牧业的也都是在找这个风口,可能是下一步的一些营销环节应该会找到一些突破口,这些突破口各有各的见识,我相信有些口已经产生了,有些已经看见了。

吴立:谢谢胡总的分享,下面有请赵总,公司在2015年有一个巨大的进步,分享一下,为什么说一年时间就腾飞了?

一亩田 赵总:我不知道在座的有多少知道一亩田,确实像刚才吴立所介绍的,一亩田现在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涉农企业,并且我们的核心是一个互联网的技术公司,平均的年龄是26岁,我几乎是最大的,四十多岁,多是百度出来的一些年轻的技术骨干,三个人,我们是2011年成立的,笼统的定义是全国最大的大宗农产品信息交易平台,具体的数字在每天的线上的日交易额是1.3亿元,影响的交易额是5亿多人民币。我们现在为什么说大宗,它涵盖的面太广,我们说互联网+什么,我们形象说,我们就是互联网+农产品,或者简单说农产品电商,或者说有人还会问我们说你们和阿里巴巴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当然会这样说,阿里巴巴是这个行业的先行者,我们表示敬意,但是我们作为后起者来说,我们和网上的轻度电商不大一样的是,它是一个特别的先下面的重度电商,在27个省市自治区有5个大区经理,1945个县都有门店和办事处,这就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完成的任务,刚才领导说了,所有的交易额没有一分钟的所谓的盈利和佣金,前期更像一个NGO,所以现在新华社、农业部帮我们做试点和调研,优势是由于做互联网技术,最核心确实是大数据,大数据这样点是我们重要的一个产品,我们马上向社会公布,以前叫大数据流转图,现在是神农图。第二个,还有一个合作的对象,事实上是各个的县级政府是个立体的推广,最现实的农产品直销、农产品推广,我们的一个目标是为农民增收,为市民减负。另外还有是打造县域经济带,我现在每天要去跟县长县委书记谈,做他们每个县的品牌的综合开发,另外还有一个,我们不但是在源头,而且还是个最大的采购商,我们通过流通标准倒逼出产业管理的分等定级,比如一个萝卜可能分为中南海的萝卜、机关部委食堂的萝卜、一般超市的萝卜、沃尔玛的萝卜等等,另外由于是在采购和流通标准上也有信息、数据,而倒逼出来源头的产业升级。所以说笼统说,一亩田现在做的事情是资金比较多,我们人员也爆棚,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在下面的政府是满受欢迎的,我们确实也在投入,但我们真正的目的,大家都知道搞互联网,我们要做大数据分析,要大数据和现代农业怎么对接,我负责的研究院这块,我们研究院现在分北京中心和深圳中心,北京中心这由我负责,具体是把我公司的大数据信息怎么和真正的县域发展和农业发展做专题的报告。另外还有一个,这次调研和下面的县市对谈过程中,发现大量的涉农企业带头人、农业投资人、县政府,也有另外一种需求,对我们研究产品的需求,所以我们现在的工作有点太多,但是我们部门现在搭建也非常好,主要是也契合了我们现在农业大发展的背景,得到了国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具体怎么做得更好,应该是群策群力,在会上听各位专家的意见,我好好学习,回头把这个带到我们一亩田去,欢迎大家关注一亩田,谢谢。

联想佳沃 王总:很荣幸参加这么一个研讨会,我们其实联想控股做农业,到现在我研究了也有四五年了,现在投资也投了两年多,现在应该不是说要不要投的问题,而是投什么,关注哪些点。应该说今天这个主题我觉得特别好,农业互联网,其实我觉得不光是农业互联网,应该是三农互联网,包括农业、农村、农民,我们投农业实际还是抓住农民这块是有最大潜力的。去年联想控股做了两个,一个是P2P,也是农村金融,另外一个是前年年底最后一天我签约的一个云农场,为什么关注这个领域,其实时间不是特别的长,应该是从2013年开始,感觉到这个方向是有前景的。但是到2014年,在这之前我们更多是看消费端的,包括我们自己做产品、做品牌,观看一些用互联网方式进行销售的。为什么一下投到了农资互联网环节,实际上在产业链里面,发现如果是到了消费端以后,其实是蛮难做的,难做就在于它是跟农业整个农产品,它受自然规律影响非常大,我们做了两年水果,其实每一年遇到的问题都特别多。另外是生鲜的产品,要解决的问题也特别多,我在前年的时候已经看了很多这样的企业,跟老板争论的一个焦点就是增长率的问题。我跟那些企业的老板对增长率的看法总是达不成一致,他认为消费端已经起来了,我就能高速增长。我说你一旦高速增长以后,你面临在产业链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位,要做不到位就可能遇到瓶颈,最后引发的是消费端消费者的不满意,这个不满意带来的损失是很大的。但是回过头来看,其实农业在互联网改造的点特别多,切入的点也特别多,我前两天刚从武汉回来,武汉有一个食材节,里面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如何用互联网来解决餐馆供应链的问题,好多企业都在那聊,他们有刚开始做的,有做两三年的。我跟薛总也聊过,他们通过猪管网解决畜牧行业的,半年时间我接触了四五家企业,不同的也从这个口切入。我们投的云农场是种植行业的,这个更多了,我觉得慧云也是一个方法,这个特别好,我们私下里业务方面让我们的业务团队跟您对接一下,他做葡萄,我们也做蓝莓这些水果种植,像这些不同的切入口都可以看出来实际上大家有很多空间。一亩田走得非常好,今天也非常荣幸,下面我会专门请教,将来希望我们也能有机会合作。从投资角度来讲,这个点我们发现,为什么说农资包括这个产业链我们切入,因为它的想象的空间和速度可能比做终端消费那块更快,因为它更容易我们去做一些复制性的东西。另外我们其实是抓的农户,他的缺点可能是低频交易,我们实际上解决的是先把点占住,推广起来以后再解决频率的问题,光这个市场范围还没有覆盖住,现在还没有考虑频率的问题,现在市场空间还是非常大的,这也是我们觉得这个行业我们现在切入这个点还有企业是特别好的时机。

于总:首先谢谢吴总的邀请,今天有幸来到这里跟一些专家领导一起交流学习,我是在京东的发展战略部,一直做农业电商的规划和研究,京东其实是从20127月才正式开始生鲜这样一个农产品电商的运营,但是从2013年底到2014年,应该说从农产品电商到农业电商的转折阶段,在2015年初我们就已经彻底把农村电商的概念提到了战略层面上,京东在农村电商这块具体怎么做的,其实在2014年底战略会结束以后,我们京东的刘总就成立了在集团下面的一个农业电商的跨部门的项目组,。但是在2015年已经把它落实到,KPI分解到每一个部门了,最先走在前面的是往农村走的铺路的部门,就是物流配送部,京东的物流配送体系是非常强大的,这个体系在往农村延伸当中也是依赖于原来现有的点,因为现在京东在全国已经覆盖到了1864个县,现在我们在这1864个县当中在今年选出500个,在这500个当中建立县级服务中心,这个点每一个都会有京东的门头门脸,而且也会有京东实际的物品的展示。还有是在差不多130平的县级服务中心里还有大的会议室是专门做培训的,在县级服务中心会有一个乡村主管,这个乡村主管就是作为县级服务中心的运营主管,也负责县级服务中心下面所辖设的村的这些乡村推广员的培训,乡村推广员跟京东现在在北京的配送员有点类似,但又不完全一样,配送员是京东自有员工,乡村推广员是京东招募的做培训以及做很多配送和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的人员,他能够拿到的是金东给予的相关返点的佣金。目前招募情况跟一亩田相似,跟各个县的县级领导直接去谈,而且京东可能做的跟一亩田不一样的是,京东除了依托原有的农产品的平台,也刚刚启动了农资这样一个平台,这样的话希望把城乡的农产品上行到农资产品下乡都结合起来,今年京东准备在乡村招募的乡村推广员的数量是5万名,明年可能会翻倍,京东希望能够通过这一些人做到递推。所以京东在这一块包括从农业整个产业链到三农以及金融这些都有涉及,在京东金融集团下面也会设立相关的农资的赊销的产品,专门针对于农村,跟京东的农业相关的所有的这些产品、农资、农产品等等这些都相关的金融产品的服务。所以整个来说,京东在农业这一块提到了战略层面上,也是在多个部门多个体系下面都在协同来做这件事情。

吴立:谢谢于总,相信未来京东可能布局也会速度比较快一点。下面王总,我今天后悔的一件事情是让你过来了,我们应该先投了你让你过来。刚才有三个高管和我联系,他可能想跟你合作,如果您要选一些业务合作方的话,您会选什么类型的企业去合作?

慧云信息 王总:从慧云目前发展的方向来说,因为我们是一个从IT起家的,真正在农业这块我们也在吸纳一些做农业的年轻人,但我觉得真正我们还没有做过农业,所以在这一块如果有一些农业背景的企业或者本身就是做农业的企业,能够给我们更多的线下资源的整合,包括农业知识的融合,我觉得可能是我们首选的一个方向。因为大家最后搭一个平台,资源整合,把资源组合起来,我们强的可能是在技术上和一些理念上,但是真正在线下这一块,资源整合我们还是偏弱的。

吴立:还一个问题,咱们目前讲的团队,偏IT背景的多一点,人才招聘上或者业务合作上更多的是区域性合作还是全国性的?

王总:现在我们客户在全国十几个省都有,但是我们现在,因为我们公司在广西,实话实说,广西对吸引人才是比较弱的,第一是本地的人才比较好的到外地去了,第二是外地人让他来不是太容易来。所以我现在这支团队,其实我公司60%以上的人都是从外地招的,我全部挖的都是广西人,收简历,一看籍贯是广西的,或者老婆是广西的,定向这样来挖。所以我从北京、深圳挖了一些回去,这样比单纯外地过来稳定一些。但始终我觉得还是有限的,所以我觉得将来可能还会考虑在一些大的城市布局。现在其实很多外地的客户很多都是最先通过网络或者什么方式找到我们的,我们还没有主动去找到,我们可能目前的力量只能覆盖到广西或者周边的,像黑龙江还有河北,很多是通过网上找到我们的。你只要在一个地方插上一个点,有一个示范户真的用得好了,自然会传播开来,单纯靠一些广告,跟普通的互联网不一样。

吴立:谢谢王总,下面有请姜总,你讲一下未来互联网农业的结合。

姜总:我们都算是做农业互联网和大数据方面惺惺相惜的兄弟姐妹,今天我是力荐筱东总讲。我们做了一年多的农业以后,今天上午我们刚刚做完产品内部的评审会,觉得还是比较有信心。我们这个团队最大的特点是有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数据挖掘是一个专有名词,从数据发现它的一些潜在的你不知道,另外难以识别的规律。所以我们这个农业互联网的平台所有的用户在一开始的时候,只要你登陆一次,你都会被打上一个标签,这个标签是经过数据挖掘的模型,其实这上面可能只有十条数据,每个数据可能你就是一个登陆,可能就只有几个字段,后面有几十个模型在运转,我们让这样的强大的模型能力在我们的平台初期,在用户使用的第一时段就能够去共生共存,因为数据现在都在喊大数据,大数据怎么能够更好的服务我们业务本身,其实就是要把这个数据背后的价值挖掘出来。但是随着传统业务系统各种平台的运转,积累了巨量的数据,但是一旦到了比较大量以后,前期处理数据的识别以及清晰,对建模上消耗的时间非常大,以至于大部分都舍弃,只能用一部分。因为如果时间太久没出来模型,可能双方都没有信心做这个事情。这是我们团队的特点,我们还是集中在种植领域。另外在5月底6月初我们会做平台正式的上线发布和闭门的融资会,我们从来没有拿过资本,当然这种结合也是必经之路,所以到时候还请各位多多支持,也请吴立老弟继续力挺。我的企业就不再多讲了,我们是数据挖掘为核心竞争力的种植服务业这样一个团队,我们同时本身还在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成立了农业专委会,专委会我来牵头,秘书长是吴立,但是有所不才,最近运作的也不是特别好。我们最近在做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我们20个人一起来众筹一本书籍,《产业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农业》,如果大家还希望参与的话,我们也非常高兴,要尽快,这是第一个事情,希望与大家共同研讨,共同学习进步。

    第二个,我们这个团队去年以来在山东做试点,今年开始在贵州马上做试点,我也经常在贵州,贵州确实是目前中国大数据的圣地,只要做大数据相关的项目产业或者是科研,他们都非常欢迎非常支持,这样的话我们在526号承办了大数据国际博览会三千平米的展区,这个也非常优惠,给我们的条件也非常好,所以我觉得做农业互联网和农业大数据的朋友们,如果有兴趣也可以一起去参展,贵州也给了很多政府资源对接,包括产业资源对接,包括媒体报道等等一系列的非常物有所值的条件,这也是我经常在会议上给他们做的一个宣传或者说一个广告。我就是比较爱张罗,所以有希望多交流的朋友,后续继续联系。

吴立:下面有请张总,张总也是为农业合作社服务的机构,刚才您提了占总的精彩演讲,给我们提一下你对上农信的理解吧。

云华农汇网 张总:今天来非常感谢安信这个平台,像上农信包括像佳沃和一亩田,应该都是平台服务商,应该是比较全面的互联网的平台服务商,我们不是这么高大上规模很大的这么一个平台服务商,我们更多是专注在一个领域,就是农民合作社,围绕它在提供一些互联网包括信息化方面的服务。第二,我们上周五公司内部开了新一年的股东会议,也确定了我们未来的发展定位和方向。我们要做中国最好的涉及农民合作社的服务商和评价商,我们的产品未来,我就是对农民合作社,结合我们的服务,结合我们的数据,做这个评价体系,我不会拿他的产品做销售包括农资、生产等等这样一些平台性的或者贸易性的工作,我们未来的业务就是对接,我觉得未来农业产业链是一个专业化的,需要有一个社会化的分工,需要京东等等这样做的大的平台,也需要我们这样甘于在后台和幕后做一些专业领域的工作,我想这个是我们基本上的定位和思路。刚才我也听到京东和一亩田都去跟县长联系,我希望以后到县里,不用光跟县长联系,直接跟我们联系,我们现在的客户基本上也是覆盖在全国,我可以直接把我们的这些客户开放给京东、一亩田包括上农信、菜管家,我们专注在我们的领域,我们现在也推出了可信优农,和我们这些平台商怎么做合作的说明。

吴立:感谢张总。有请农一网的领导,给我们讲一下农一网正在做的事情,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

胡总 农一网:谢谢吴总,汇丰股份在2013年的时候就在思考怎么把农资,尤其是作为一个农药生产企业,怎么把这个能跟电子商务结合起来,在我们20多年的农药销售过程当中会发现,从我们的工厂出厂到农民手中最终的用户获取的零售成本上,它的加价间是比较大的,我们从2000年以后一直想找这么一个模式来突破或者来解决这么一个问题,2013年我们现在在阿里上开了一个网店,我们从2013年到2014年这个销售数据上来看,我们在这个里面把中间环节的成本打掉以后,对农民获得生产资料的尤其是农药生产资料成本有了明显的下降。在2014年初的时候,我们联合了国内几家企业,一起做了一个网站叫农一网,农一网目前是定位于一个农药销售平台,在去年111号正式上线以后,我们农一依靠地区性的工作站的推广以及做代购代销这么一个体系的建立,在农药这么一个小品种的销售上也实现了一些突破。对我们来讲,农一它的受众面主要是种植大户和规模零售商,我们目前在网上放的农药产品的价格跟传统的县下产品的价格的正常差异都在30%50%,彻底降低了农民使用这一块农资生产资料的成本,同时能够保障我们在线的所有商城里面产品的合格性,质量有保障。最近在跟农业部做一个全国放心农药下乡推广活动当中,在整个农一所购的农药品牌品质保障上,我们都给消费者有足够的保障,因为我们目前选择上线的农药生产企业只限全国的前两百家,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才有四十多家通过审核,因为我们一直有做农民用得起的好药、做放心农药这么一个宗旨,所以我们对整个入驻的企业的产品包括商家的要求都有一个比较严格的限定,未来我们希望商城能够把这个平台汇集到中国农药企业当中去,通过解决农资产品价格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彻底降低农药生产占农民生产的成本比例,来实现规模化用药。同时也推进了中国农药销售的生产这么一个无序竞争的现状,因为我们觉得未来通过两个手段能够促进农药企业的健康发展,一个是国家日益严格的安全环保体系,自从新的环保部长上任以后,我们提出要把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农药要控制,农业部在3月份时也提出了到2020年之前要实现全国的农药使用量和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这个里面给目前现有的企业起了一个洗牌的推动作用。第二个通过信息惠民能够促进目前一些区域生产商或者一些大的达到部分到生产要求和标准的企业能够规范,实现农药直接生产的有序管理。

吴立:谢谢胡总。下面有请我的同事王席鑫王总给大家介绍一下农资电商类的类型,您认为除了像汇丰在做,其他企业哪一些在做,以及您最看好哪一种商业模式?

 

王席鑫:我们跟农业相关有交叉的行业,主要是农业,跟化工相关的是农业里面的农资,就是农药跟化肥,辉丰股份也是我们农药的国内的上市企业非常优秀的公司,我因为吴立是站在整个农业的全局来看,我们因为主要是农药很化肥,我们主要是站在这么一个点上去看,谈一点我比较浅显的想法。农资电商,农业互联网,电商这块,我觉得未来说白了,要么就是一个线上的撮合交易的平台,要么就是线下去服务,通过你的渠道去服务,通过大数据去服务,核心是你线下的能力。电商这块我们觉得未来什么样的企业能把电商做成,因为农资里面我们自己感觉,农药化肥种子,这几个产品来看,农药做成电商是最优希望的因为化肥单价太低了,有很强的区域性,种子是有地域性的差异。农药这个行业,他的价格信息是非常不透明的,而且农药的价格单价都非常高,特别是差异化比较好的农药。现在国内的农药市场,整个格局还是相对来说,大多数企业只是做这种同质类的产品,能做差异化的产品不多。有差异化产品的农药企业,我们觉得未来他做农资电商是最有希望的,因为电商说白了是要把中间渠道的环节的利润去掉了,你只做同质类产品的企业,未来肯定要被电商的趋势下逐渐淘汰掉的,有差异化产品的企业才有希望活下来。

    化工里面,渠道端比较强的,渠道强的企业,他们主要还是做复合肥,做复合肥的企业如果说短期,我自己的看法,把他像辉丰一样做成一个电商的模式,本身对他现有业务有很大的冲击,我觉得他们更多的是怎么去更好的服务农民,原来我卖农药卖化肥,我未来通过渠道的优势去给农民提供农民真正需要的其他服务,包括金融的服务,这个我觉得是渠道的企业未来应该重点去发展的方向。就简单的谈这些,谢谢大家。

 

问答环节

吴立:感谢席鑫。时间关系,留三个问题。

提问:尊敬的主持人,台上的各位嘉宾,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今天一下午在聆听,我是来自中国农科院,目前是中国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的副秘书长,我博士后研究畜牧业经济。我有两个小感受,第一个,我真的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整个大农业或者农业这样一个畜牧业的领域能和所谓的传统的高大上的坐在一起分享这样一个事情,可能要感谢总理提了“互联网+”,最后加号后面加了个农业,也感谢我们的吴总。第二点,在座的我相信大家一定是触电和触网更多,我特别感兴趣看到,但是很遗憾,我唯一看到我们从事产业的胡总在台上,其实我们今天应该围绕的是以他为代表的产业本土的人,所以应该是我们产业的人来主动拥抱互联网对产业的发展更好更有意义。有两个问题请教,第一个请教一下一亩田的赵总,您和我们京东的于总,我们现在到县一级去走,但是我们从物流的角度来讲,因为我们也是做生产资料型的,最后这一公里不太好解决,你们现在可以以县为中心到村,但是很可恶的是我们现在五千多万养殖户,一般离主干道到村庄还有五百米以上,从物流角度我们绝对不可能行业内自建再出一个顺丰或者京东配送,不可能,我们一定是属于嫁接,最后这五百米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其实我们现在更多的是作为我们产业内的人来说,我们确实是被大家开窍了,被我们做金融的做互联网的或者做大数据的,被开窍了。但是对不起,确实我们刚才慧云的王总谈得很务实的一点,我们真正能在产业内部去听得懂大家的话,确实是这样一拨人很少,您坐在这里可以谈NGO组织,比如我所在单位,中国饲料经济专业委员会,我可以跟农民讲,社会团体,但是对不起,我在去跟农民讲的时候,他连社会团体都听不懂,对这样的服务群体我们用什么样的形式对接,还请慧云的王总再讲一下,真正对养殖的服务商的时候,您是不是要涉猎,如果要涉猎,对于我们产业内部尤其畜牧业的从业者来说,我们应该如何来准确,来更好的触电触网触金融,最后一起把我们的农业吹到风口上去,谢谢。

于总:首先我介绍一下,刚才也提到那5万名的乡村推广员,这5万名其实就是解决京东的不管是最后一公里还是最后五百米的问题,这个人招募的时候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他必须是村里面常住的,不管是村民还是小卖店的店主,或者是一些农机推广站的站长,他会上网,经常用手机,他的住所或者是他的地方能够有网络就可以,我们会给他一个信用额度,京东白条,他可以用这个京东白条帮当地人购物,先赊销,也减少他自己垫资的现金流,通过这个方式来解决,他来提供配送、金融和所有的服务。

赵总:感谢,我觉得答案都快出来了,作为一个致力于把农产品从地面上完全掀翻了、装入麻袋里、进到餐桌里的企业,首先他的理想性和雄心是很大的,这是其一。第二,大家都知道现实的农业,三农大的背景在这,确实不能轻言大化。所以马云说我们真正的互联网可能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还处在唤醒的阶段。一亩田有两个优势,一个优势,我刚才讲的,我们确实有庞大的递推部队,我们的关键词是大宗农产品,我们初级阶段也只能是这种大宗的连片的种植大户、农企和现代农业,这是一个界定,这个首先是我们抓取的对象。第二个优势,我刚才又说,一亩田还是最大的采购商,因为他攥着出口,在目前来看,像你说的最初的五百米,是采集到信息抓取到信息之后,我们怎么能够对接的,就是农产品销售的问题,这是最现实的问题,也包含直销问题。我们公司内部有一个非常发达的行之有效的对标系统,那是我们的一个数据产品,这个对标系统是非常有效的有对应力的,简单说可以说是这样的,当你了解了雀巢公司,当你了解了咖啡豆,按传统方式只有一家或者垄断的几家供应的时候,当这个神秘的面纱被揭开,说供应此种品类、此种价格的咖啡豆不仅云南有,而且河北也有,山东也有,源头的神秘面纱揭开。整个的采购商,采购商本来以前是有限的信息对比,这样他多了选择性之后,这两方的神秘面纱打开之后,他们对应性概念就变成了一种竞标关系,这种竞标关系带来的整个的供应和采购的变化,老实说,只有具备一定真正核心技术和信息实力的平台才能做起来,这恰恰是一亩田的优势。最后是这样说的,我们真正的农产品,就以一亩田为例,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你说的最初的五百米包括最后一公里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现在看来除了这种所谓的以公司面貌出现的社会力量参与,显然我们现在需要政府更多的投入,这个投入当然从李总理报告之后已经有国家意识了,但是当我们遍观国际市场和国外,我们深切知道我们真正的不足在哪里。当然没有挑战就没有意义,有意义的事情就值得做,所以说你刚才的问题非常好,这是我们一亩田人每天都在认真研究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使命就是为人们找到每一亩田上的农产品。

慧云信息  王总:刚才我介绍的都是种植为主的,畜牧业这块没有涉及,怎么推广下去,包括怎么跟最基层的这些来交流沟通,我们主要是通过三个渠道或者三个体系,我觉得大家可以研究或者了解一下,一个是国家有一个根据不同的作物都有一个国家的产业体系,这是国家出钱的,这里面有非常多的专家,但他们的问题是可能很多成果得不到转化,或者实践过程中不够,包括不能覆盖那么大地区,怎么通过我们的系统为他们做事,免费为他们打工,收集数据共享数据,这一块可以做的,而且这一块各个专家各个领域都是德高望重的。第二个体系是县乡级的农机推广体系,农机推广员,这个方面怎么把他们绑在一起来做这个事情。他们说的话是下面听得懂的,下面说的话他们也听得懂一第三个是现在很多农资销售的体系,农资销售不管是化肥还是农药,他们有大量的销售人员,其实是做服务的在第一线,怎么跟他们来进行服务,在我们的解决方案里面把大家绑在一起,把他们的推销员、服务员变成也推广我们产品推广我们服务的,核心就是这三个体系怎么找到利益的平衡点,让大家共赢是比较现实的做法,也是我们现在在尝试的做法。谢谢。

 

提问:问一个简单的关于农资电商的问题,现在做融资电商有几类,化肥的农药的,包括我看大北农的薛总也在,包括京东的于总也在讲,在农村设点,利用京东强大的平台和物流优势,也要下沉下去。我想问一下,不同类的农资电商出身的企业,他们做农资电商的话都有什么优势,究竟哪些企业最后会胜出?

王总:我觉得挺好的问题,这是我个人的见解,我们投云农场,我们看好它几个地方,第一个实际上现在有不同类型,像本身企业就是做农业的,他的内生性的去做互联网的,对这个问题我自己感觉,我们其实并不是特别觉得这个企业自己做互联网就有多大的优势,他可能这个优势反而是种包袱。这种内生性建立必须解决机制问题,也就是说做互联网,你就是把原来的企业变成自己的投资人可能更好,这就是我们前两天在武汉有一个投资人的小的会议,大家谈到的共同的意见,必须是两个团队共同来做这个事可能更靠谱一些,有可能内生性的变成路径依赖,你觉得上面的不管是产品资源还是经验资源,反而变成包袱了,所以看这个企业,这也是我给一些作为这个企业本身就是做农资的,包括你自己内生性的要自己做一个互联网企业出来,可能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作为切入口,切入口的问题实际上我觉得都挺好的,刚才那位先生问到最后五百米的问题,实际上云农场是成立了小团队,专门解决这个问题,成立了“乡间货的”,这个市场其实挺拔达到的。不一定云农场做这个事情,其他的也可以做,只要有人做,把这个连起来,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农村的货怕跑丢了,只要解决信任问题,这种社会化的物流实际上是非常好的,甚至比城市还容易解决,城市经常出台各种各样的政策,限制你,但是在农村可以,这种创新性的东西特别多,我觉得做农资的话,我们现在比较兴奋的点,就像刚才赵总说的,觉醒了,觉醒了以后不光是体系内的人、体系外的人,只要愿意来搞的,创新型的东西,投资人都会很感兴趣。

吴立:时间关系,圆桌论坛的时间到此结束,也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嘉宾的参与。我觉得互联网+农业,我们认为刚开始,我们未来也会一起去组织一系列的调研,深入的再深化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也非常有信心未来在农业板块会有一个互联网农业板块出来,我觉得工业反哺农业或者互联网反哺农业以这样的方式来更好的为农业服务。

 联系人:

安信证券 农业首席分析师 吴立 18610271413

农业行业分析师 刘哲铭(13466682322)

农业行业分析师 李佳丰 (18817557793)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uhaiyan] 标签: 安信证券“互联网+农业”产业论坛会议纪要
相关新闻: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