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重庆市酉阳县:"桃花源"里看变化

2014-12-29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桃花源”里看变化

——探寻重庆市酉阳县生态经济强县之路

  本报记者邓俐白雪妍

  在北纬30°线上,横亘着绵延起伏的武陵山脉,在大山深处,有一个神奇的地方,春桃夭夭、夏风习习、秋谷灿灿、冬雪皑皑,民俗原生态,山水大自然。这里就是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原型——桃花源。

  清乾隆年间,《酉阳直隶州总志》记载:“核其形,与渊明所记桃花源者,毫厘不爽。”生态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酉阳人唱响:“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你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酉阳成了桃花源的代名词,桃花源成了酉阳的闪亮名片。

  2200多年的建县史,800年酉州府所在地,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的酉阳,这个重庆市幅员最大、少数民族最多的县,虽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文化积淀、红色传统,却也是武陵深山中基础条件最差、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随着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战略的实施,位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酉阳,不再守着资源说贫困,而是以生态为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加快经济转型,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缘行”桃花源:生态民俗融旅游

  怀揣着心中的桃花源,踏上了开始寻找另一个桃花源的路程。“土地平旷、阡陌纵横、良田美池、村落点布,这和陶渊明笔下描述是不是一样?”随着酉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犁民的提问,现实的桃花源越来越近。“洞前流水渺漫漫,洞里桃花渐渐残;曼倩不来渔父去,道人闲倚石栏杆”,恬静雅致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而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男耕女织的自然田园生活,则让人产生“源内一小时、梦回两千年”之感。走出如梦如幻的桃花源,现实中的酉州古城跃然眼前,38栋土家吊脚楼依山而建,被誉为土家族的“清明上河图”。如今,这里是人们住客栈,品土家饭,看夜景的好地方。

  “桃花源不光景色好,还特别注重文化内涵。大型实景歌舞剧《梦幻桃源》正在热演,以‘文旅融合’的形式歌颂武陵生态美景,借助民族服饰、器具等民俗文化符号提升生态景区的文化特质,反响热烈。”县委办副主任胡华说,在酉阳,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跳摆手舞、击大鼓、鸣大锣,气势宏浑壮阔,动人心魄。而豪迈的土家人喝着大碗的酒,吃着大片肉,品尝香喷喷的油茶汤,烹炸油滋滋的香粑粑,磨制白嫩嫩的米豆腐,独特的饮食文化飘香诱人、源远流长。

  依托民俗、生态两大特色资源优势,近年来,酉阳县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大力发展民俗生态旅游业,基本形成了以桃花源为主,龚滩古镇、龙潭古镇、酉水河、阿蓬江和高山生态旅游为辅的“一主五辅”旅游发展格局。

  “以桃花源为代表的民俗生态旅游,不仅加强了生态建设,而且带动了酉阳乡村旅游的大发展,促进了贫困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酉阳县旅游局局长乔广志告诉记者。酉水河镇河湾古寨在几年前还是一个无人知晓的闭塞小村,在旅游开发中,这里被打造成为“中国最美的土家山寨”。

  毛坝乡的毛坝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110户村民建起了群贤居避暑山庄,日接待游客达1500余人,村民们靠吃“旅游饭”摆脱了贫困。黑水镇的大泉村、木叶乡的木叶村等也都发展成为乡村旅游示范村……

  “随着桃花源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连年提升,仅2013年,全县就接待游客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2.9%,来自湖南、广东、贵州等其他省份的游客逐渐增多。桃花源旅游不仅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也大大提升了酉阳的知名度。生态旅游产业已成为酉阳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乔广志说。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智农人] 标签: 土家 土家族 成了 亿元 大力发展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