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活动快讯培训

种粮大户“讨债”究竟有多难?

2014-05-04 作者:杨丹丹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杨记者,非常感谢你为我们农民鼓与呼。要不是你的一再关注,我们去年种粮的理赔款也不会这么顺利地拿到。我代表我们六安地区的种粮大户们向你诚挚地说一声谢谢……”这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种粮大户张代山写给农民日报驻安徽省记者站的一封感谢信的开头。

    近日,本报驻安徽省记者站收到了这封来自基层的感谢信,几个月前的那幕幕情景顿时五味杂陈般在记者心头泛起。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种粮大户受灾遭遇理赔难 

    今年元月初,种粮大户张代山和欧新民向记者反映,去年夏天由于干旱受灾,他们种的粮食不同程度减产,在当地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前来勘察核灾后认定了理赔数额。可是直到2014年还没有拿到理赔款。两人向保险公司打听多次都说钱已经转出账了,向其他地市种粮大户打听,也都早已收到了理赔款。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种粮大户们都很着急。

    记者在接到种粮大户反映的问题后,立即找到了安徽国元农业保险公司董事长张子良。张子良在听到记者的转述后当即表示让六安市分公司调查相关情况。

    第二天,张子良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六安分公司早在去年12月底已把当地种粮大户的理赔款打到金安区财政局账户,但因财政局惠民直达工程系统更新,还未打至种粮大户账户。当地保险公司正在跟财政局沟通协调,尽快打卡。“种粮大户是直接与保险公司投保签协议,为何理赔时还经过财政局的转手?”记者提出了质疑。张子良解释说,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使得保险理赔程序繁杂。他还表示,从今年起,他们将对种粮大户实行直接打卡到户,来改善赔付环节。

    1月19日,张代山等种粮大户向记者反馈,当地保险公司已上门表示尽快解决,对于保险公司的解释,他们也予以理解,对记者的关注表示谢意。

    市委书记亲自帮忙来“讨债” 

    本来以为这件事已经顺利地解决了。1月29日,农历大年二十九,记者正在办公室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突然再次接到张代山的电话。“杨记者,我那近20万元的保险理赔款到现在也没到账,农民还坐在我办公室里等着发工资呢。我都给逼得过不了年了。”老张在电话里传出焦急的声音。

    记者放下电话后,便拨通了张子良的电话。张子良在电话那头无奈地说,他也没办法,是地方政府的转账系统出了问题,他们早已经把钱打到财政局的账上了。

    记者接着把电话直接打给金安区财政局。接电话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是因为银行系统的问题,这笔钱只能在年后转了。

    无奈之下,记者又将电话拨给了六安市市委书记孙云飞:“孙书记,虽然大过年的打扰你很不礼貌。但我还是得代表农民向你‘讨薪’……”记者开门见山地向孙云飞介绍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孙云飞听完后表示了解清楚后给记者回话。

    一个小时后,孙书记的电话打过来了:“小杨,你反映的情况属实。金安区区委书记已经介入正在协商解决,一定给你个准话。”听到孙书记的回复后,记者的心稍有安定。

    中午时分,孙云飞给记者打来电话说:“财政局正在银行里办转账,但今天是上班的最后一天,办转账的客户特别多,银行系统也没那么快。不过今天一定会把种粮大户的钱给转掉。”

    “迟到”的理赔款终于拿到了 

    1月30日,除夕之夜,万家团圆。记者在鞭炮声中收到了张代山的短信:“我们的理赔款终于打到账了,我已把农民们的工资兑付了,万分感谢杨记者的关注,祝您全家春节愉快。”

    收到这条短信,记者并没有一丝喜悦的心情。因为,更多新型经营主体或许面临着和张代山同样的遭遇,而要从根本上破解“讨债”难,还需要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智农人] 标签: 种粮 打到 这是 惠民 已把
您可能喜欢的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