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智慧农业

科技类提案三分之一涉及创新驱动

2013-03-14 作者:张薇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记者从十二届政协一次会议提案组了解到,本届大会提案提交工作已于日前结束,共收到提案5641件。在已经统计出的3698件中,科学技术类约有110件,其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涉及创新驱动发展相关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习近平总书记35日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上来,不断为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创新驱动,成为两会期间科协、科技界委员口中热议的焦点。

要素驱动创新驱动转变

政府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我们深感振奋,也深知科技工作者责任重大。建议加快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创新动力和活力,把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得更好。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苏国萃委员说。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主要靠要素驱动发展,今后必须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由大国向强国的跨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志彪委员表示。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通过自主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

基础研究是自主创新的活力之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副主任沈文庆委员认为,应加强基础研究超前部署,突破产业振兴的前沿科学问题,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很大,但目前很多企业用到的核心技术和装备都是国外的。部分重大成果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还不足,原始性的创新还是凤毛麟角。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电子研究所所长吴一戎委员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

着力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这是科技改革发展的第一号任务。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答记者问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许多委员认为,当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既缺乏国际维度又缺乏互动,很难突破创新能力不足的困境。

要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实现产学研有效结合,应有中长期规划,构建完整的政策引导和支撑体系。稀宝博为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连建宇委员说,由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产学研各方的目标和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导致现在很多产学研合作往往流于形式。

企业离开大学、研究所,创新易成无源之水。大学、研究所脱离企业,就难免纸上谈兵。要尽快突破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中的障碍。亿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伟委员建言道。在他看来,从科研立项开始到最终开发成成品,要有直面市场的龙头企业,要有能够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的企业。同时,政府应协调大学、科研所、企业等资源,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委员们呼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关键。

目前企业创新体制的建设,缺乏高素质的研发人才,这是一个瓶颈。长期做技术推广应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石碧委员称,建议通过相关政策措施鼓励高学历人才到企业去,这样创新体系建设才有希望

除了人才的缺乏,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导致青年科研人员收入较低的问题,引起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侯一筠委员的关注:科研经费总有约束,能拿到项目的总是高端的,中青年,最一线的,反而拿不到经费。

这样的做法不利于我们国家科技队伍的发展,不利于年轻人创新。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教授杨忠岐委员表示,要鼓励中青年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要给有苗头、有创新能力、基础能力较好的青年人发挥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也承担一些科技研究。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邢新会委员长期关注人才问题,他指出,现在的青年科研人员除了面临巨大的工作挑战,还要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科研人员,要面临住房、待遇、子女教育等众多现实问题。

他建议,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能单纯依靠人才引进,要重视培养国内青年人才,建议国家提高科研人才的收入水平,建设好博士后流动站等青年科研人才培养平台。(记者 张薇)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智农人] 标签: 宋体 自主创新 科研人员 队伍建设 科技创新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