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九州大学中国校友会校友风采

林景亮

2006-06-14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著名土壤学家

    林景亮(1912-1994),1912年7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县城郊乡长丰村。父母务农,家境贫寒。童年时免费就读于本地的哲明小学,以优异成绩破格升入由教会创办的莆田哲理中学。家庭经济的困难,激励他刻苦学习。1929年考入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1931年,劳动大学被迫停办后,转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系。1933年毕业。
    1934—1936年,他先后受聘于浙江省化学肥料管理处和江西省农业院,任技士。从此开始了他的土壤肥料研究和教学生涯。
    1937年,出任福建省农业改进处技正,科长,在福建省农事试验总场开展土壤肥料研究工作。从1937—1940年,他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闽北地区的土壤调查和氮、磷、钾三要素肥料试验工作。

    1941年,林景亮以优异成绩考取福建省公费留美资格,但终因经费无着而未能成行。
    1944年,他得到进入日本九州帝国大学(今九州大学)研究院进修的机会,赴日深造。
    1947年学成回国,担任福建省农事试验总场副场长,土壤肥料系主任,并兼任福建省省立高级农校校长。
    1948年应聘任福建省省立农学院副教授,开始为福建省培养土壤肥料专业人才。


       1 林景亮.土壤地带性和农业区域化.中国土壤学会土壤通讯,1954(11).
2 林景亮.怎样改良土壤.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56.
3 林景亮.福建东部主要茶区的植茶经验和土壤条件.苏联土壤学会土壤学报 ,1958(1).
4 林景亮.鹰厦铁路沿线几种水稻土微团粒含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中国土壤学会水稻土通讯,1959(2).
5 林景亮.周秦两汉时代华北平原与渭河平原盐碱土分布与利用改良.土壤学报,1964,12卷(1).
6 林景亮.水田土壤犁底层的特性与水稻产量的关系.土壤通报,1965(8).
7 林景亮.磺酸田的成因和防治.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65.
8 林景亮.紫云英地下部反压对于土壤改良的作用.土壤通报,1969(8).
9 林景亮.烤田对于协调水田土壤肥力和增产的作用.土壤月刊,1976(12).
10 林景亮.“吨半粮田”的土壤环境条件和肥力指标的研究.中国土壤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南京:中国土壤学会,1979.
11 林景亮.高产水稻土的形成实质及其肥力指标的研究.国际水稻土学术会议论文集,南京:中国土壤学会,1980.
12 林景亮.福建土壤分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福建农学院学报,1981(1).
13 林景亮.福建土壤区划与农业现代化.福建省科协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福州: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1981.
14 林景亮.磷肥对浅脚烂泥田的改良作用.土壤通报,1981(12).
15 林景亮.集约农业在福建中国土壤学会学术会论文集.南京:中国土壤学会,1986.
16 林景亮,庄卫民等.福建旱地红壤的利用与改良.国际旱地土壤管理论文集,国际旱地土壤管理与施肥会议,1986.
17 林景亮,陈清硕.系统土壤学.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18 林景亮.建立福建省生态农业,进一步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福州:福建农林发展中心,1987.
19 林景亮.福建红壤生态类型的特点及其改良利用.江西土壤学会土壤通讯,1987(4).
20 庄卫民,林景亮.福建水稻土分类的研究.福建农学院学报,1986,15(2).
21 林景亮.建立我国土壤系统分类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在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全国土壤分类会议上的学术报告,1988.
22 林景亮.关于福建省土壤分类汇总的做法与体会.在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全国土壤分类会议上的学术报告,1988.
23 林景亮.我国南方土壤系统分类.在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全国土壤分类会议上的学术报告,1988.

林景亮主编.福建土壤.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sha] 标签: op mn qr st uv kl ij ab %.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