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培育自主品种 丰富百姓餐桌

2020-12-11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12月2日,为加快畜禽种业科技创新,推动我国肉牛种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国产优质牛肉生产品种,提升肉牛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满足人民对优质肉类的需求,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在北京召开。

“希望以此品鉴为契机,在对中国黄牛高品质牛肉品鉴的基础上,厘清国人对牛肉消费特性的需求,筛选推介一批符合国人饮食习惯的可用于高品质牛肉生产的优秀品种。”活动主办单位、国家畜牧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秦玉昌说。

大会现场,来自我国本土的9个地方肉牛品种和类群的优质牛肉产品成了大会“主角”。鲜嫩多汁、香气四溢的牛肉制品纷纷亮相,令众多参会者垂涎欲滴,忍不住驻足品尝。

本土资源焕发生机

头如罐,眼如蛋,耳如扇,毛如缎。郏县红牛因产自河南省郏县、被毛红润而得名,品种和饲养历史可追溯至周朝。

郏县红牛抗病力强,繁殖力高,产出的雪花牛肉肉色红润,脂肪雪白,肉质细嫩,柔软多汁,是历经3000多年精心培育的本土品种,曾被列入《国家畜禽资源保护名录》和《河南省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志》。

近年来,郏县通过抓产业,立品牌,以全链、专营、高端、品牌发展为目标,助推了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前,郏县红牛存栏达6万余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传统牛肉销售门店100余家。2019年,郏县红牛总产值达15亿元。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种源的支撑。”郏县红牛品种选育人告诉记者,以保种扩群为基础,当地建立了郏县红牛基因库,目前共保存冻精4152剂、胚胎217枚,形成了完整的谱系“档案”,并通过保种场进行工厂化保种,每年进行良种登记、科学选育。

“下一步就是以扩群来扩大规模。”郏县邀请国家级产业体系专家对红牛遗传改良、高效扩繁进行研究,发掘了一批郏县红牛优异产肉性状关键基因,并建立多基因聚合育种技术体系,大大提高了郏县红牛选育效率。去年以来,县财政接续投资5600余万元,发展壮大郏县红牛产业,同时撬动社会投资3亿多元,扩大了郏县红牛养殖规模。

最终,经过十余年研究、育肥、屠宰试验,郏县红牛终于以质量赢得了市场。“近年来,我们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以生产雪花牛肉为主的高档牛肉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技术,开发出可与日本和牛A5级雪花牛肉相媲美的高档郏县红牛肉,每公斤销售价格千元以上。”

像这样利用本土肉牛资源,树立自主品牌、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不止郏县一例。此次大会上,渤海黑牛凭借独特的风味和优质产品斩获最具风味奖、综合评价优胜奖两项殊荣。

据品种选育人、山东无棣华兴渤海黑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占岗介绍,渤海黑牛原产于山东滨州,因为重心低、挽力大、耐力好,曾是当地人民最喜选用的役用牛品种,随着农业机械化普及逐渐成为肉用牛。

近年来,公司通过品种保护、种群扩繁以及产肉性能和肉质的改良,同时改进屠宰加工工艺,打造了自主品牌“宏振牛肉”,其凭借特殊的风味受到了各地食客的青睐,成为山东最有名的清真老字号特色名吃。

目前,我国有55个地方黄牛品种、26个水牛品种和17个牦牛品种,是世界上地方牛种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种质资源为开展肉牛遗传改良奠定了良好的群体基础,也为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本土血液,擦亮了“中国牛”的金字招牌。

“定制”符合我国牛肉的分级和定价体系

为了选出中国优质好牛肉,组委会专家在鉴评指标的设定上可谓费尽了心思。在此次鉴评过程中,评价指标分为生鲜牛肉、涮(煎)制牛肉、牛肉风味三大类,包含了肉色、光泽、脂肪沉积、残渣、香气等48项“苛刻”标准。

既然是“中国牛”,就要满足“中国胃”。在此次大会上,鉴评专家特地“定制”了更符合我国牛肉消费习惯的评判指标。“在指标设定上,我们将样品分成煎、涮处理之后分别评价,煎、涮权重各占一半。”专家组组长、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李俊雅介绍。

同时,考虑到不同地方、不同民族消费差异,评鉴组特地到延吉、北京、深圳等地开展消费者评价活动,更加全面反映了中国消费者的诉求。“在盲选鉴评过程中,很多品种难分伯仲,与盲样‘和牛’相比,很多消费者甚至更青睐参选品种。”

最终,经过品种遴选、屠宰分割测定取样、理化指标检测、专家品鉴和消费者评价等环节,晋南牛、渤海黑牛、鲁西牛、郏县红牛、夷陵牛、文山牛、云岭牛和新疆褐牛8个地方品种从13个省份的22家报名单位的参赛品种中脱颖而出,获评“高品质牛肉生产推介品种”。

同时,根据风味、观感、品质等不同方面,会务组评选出综合评价优胜奖、最具风味奖、最具观感奖、最具特色奖、最具效益奖、品质特别奖等奖项,平凉红牛获得品质特别奖和最具风味奖。

这样的评价体系是我国区别于国外肉牛评价的一次新尝试,也体现了此次办会的宗旨和目的。“希望以此次品鉴为契机,加速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高品质牛肉分割分级和定价体系的建立,加强我国地方特色肉牛品种资源的挖掘利用,加快培育一批重点性状突出、生产性能稳定、经济效益较高、区域特色鲜明、消费层次多元的肉牛品种,形成产业链各环节良性循环体系,打造自主品牌,提高我国肉牛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我国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秦玉昌说。

畜禽种业创新拉动产业发展

“我国肉牛遗传资源丰富,并在中华农耕文明发展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随着生产力发展,我国本地肉牛群体由役用逐步转向肉用。早期以提高生长速度为主要目标的改良,保障了社会物资匮乏时代的牛肉供给,与此同时,本地品种的群体数量也急剧减少。”秦玉昌介绍。

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物质的丰富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物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优质的风味牛肉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追捧,消费持续增加,已成为小康社会人民“菜篮子”不可或缺的食材。我国肉牛产业在品种选育、基地建设、技术装备、质量安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素质明显提升。

畜禽产业的源头是品种,本土特色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已拥有地方品种牛55个,以地方牛遗传资源为育种素材,培育了云岭牛等培育品种10个。农业农村部近期推动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发布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把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推向了新高度。

有了资源,如何用好才是关键。2011年,原农业部发布实施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9年,启动了国家畜禽良种联合攻关计划,企业自主育种能力逐步提升,多种形式的联合育种组织相继成立,逐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我国畜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新突破。

近十年来,我国遴选了44家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覆盖肉牛品种26个。36家种公牛站存栏肉用、兼用采精种公牛2200余头,冷冻精液年生产能力4400万剂,为满足国内畜禽市场需求提供了种源支撑。

良种是畜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支撑。秦玉昌表示,希望可以通过打造我国肉牛产业优质化、品牌化的全国性、专业性品鉴平台,培育和挖掘地方黄牛品种生产优质牛肉的潜力,引领行业发展,提振民族种业信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品质牛肉品牌,丰富百姓餐桌,为人民健康和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牛肉品鉴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