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黄河口大闸蟹的“四变”之道

2020-12-07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阅读提示 获得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入选“山东省十大渔业品牌”、蝉联“中国十大名蟹”……从1992年开始养殖大闸蟹,到2017年形成产业化高速发展,再到2020年向智慧渔业挺进,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焕发勃勃生机的背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走出了一条平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的创新变革之路。

黄河入海口,生态新湿地。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拥有142公里洁净海岸线,弱碱性水质、水草丰茂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垦利区发展黄河口大闸蟹产业提供了先天的自然优势。

垦利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局长马勇军说:“黄河口大闸蟹产业以水定产,不盲目扩大规模,在发展中向品质、品牌、科技要效益,从养殖模式、营销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四个方面做出变革,使得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成为一个生态友好型产业。”

养殖之变——由散户粗放式养殖向龙头企业标准化、规模化转变

“2017年以前,垦利区的大闸蟹养殖模式以一家一户的粗放式养殖为主,主要投喂麸皮、豆粕、玉米等低值饵料,养殖的成蟹规格小,经济效益低,平均亩产60斤左右,亩效益只有千元左右。”马勇军毫不避讳地说。

黄河入海口在垦利区,黄河口生态保护区在垦利区,大闸蟹养殖“主战场”在垦利区,河海交汇形成弱碱水,“手握”如此之多的优势条件,如何将大闸蟹产业做大做强?

马勇军介绍,为推动大闸蟹产业健康发展,垦利区出台了《关于支持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研究起草了《关于支持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的意见》,坚定走规模化、标准化之路。引进龙头企业,发展标准化养殖;聘请上海海洋大学的专家教授作为产业发展高级顾问,在苗种选育、技术研究、产品研发等方面给予指导服务;列支专项资金110万元,组建黄河口大闸蟹创新技术团队,对大闸蟹生产龙头企业和养殖户进行技术服务;制定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推广“种草、投螺、稀放、混养”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加强品质源头把控,将区块链溯源技术应用于大闸蟹生产全过程。

一系列“组合拳”将大闸蟹产业推向了高质量发展之路。

“目前,垦利区大闸蟹养殖面积6万亩,其中标准化养殖面积达3万亩。成蟹平均规格从不到2两提高到3.5两以上,标准化养殖基地大闸蟹亩产量200斤-250斤,亩均产值超过1万元,亩效益可达5000元以上。而且,恒盛、惠泽2家公司取得了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资质。”黄河口大闸蟹协会会长刘勇说。

营销之变——由初级销售向品牌打造方式转变

11月下旬,初冬寒气下,东营市惠泽农业有限公司标准化养殖基地的池塘空空荡荡,昔日螃蟹满塘的景象已不见踪影。刚刚从济南“黄河口大闸蟹推介会”回来的总经理王新军告诉记者,公司大闸蟹标准化养殖面积5600亩,今年产量500吨左右,已经进入销售“尾声”。

“黄河口大闸蟹比江苏蟹提前十多天上市,标准化养殖基地大闸蟹长势良好、品质高、规格大,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20%左右。”王新军说。

标准化养殖的大闸蟹均价50元/斤,品牌化营销模式“威力”初显。“传统养殖的成蟹规格小,价格低,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为阳澄湖等品牌蟹提供初级产品,沦为‘洗澡蟹’。”马勇军说,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垦利区发挥黄河口大闸蟹协会、黄河口大闸蟹品牌运营公司的作用,先后举办了多届大闸蟹美食节活动、品鉴会,参与《为爱下厨》公益节目制作,举办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黄河口大闸蟹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

黄河口大闸蟹品牌运营公司总经理刘飞英认为,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是品牌推广的重要因素。从认知度到知名度,让消费者了解黄河口大闸蟹的生态养殖过程,从而提升品牌的价值。认可品质,认可品牌,推广起来就能带来爆发点。

目前,黄河口大闸蟹龙头企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一方面,与京东、淘宝合作开展网上销售;另一方面,向大润发超市、中心城市经销商批发。王新军说:“线下以大规格为主,重在发展礼品盒销售;线上以小规格为主,重在与顺丰小当家、京东店铺、本来生活等平台合作。今年线上销售额达1800多万元,占总销售额40%。”

2019年,黄河口大闸蟹产量达6958吨,实现产值8.68亿元,品牌价值达26.12亿元。

经营之变——由单纯生产初级产品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

20多年的产业化发展之路,让垦利区大闸蟹产业链上的每个人都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

“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垦利传统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以一产的养殖为主,生产销售初级产品。规模小产量低,没有定价话语权,养殖效益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附加值高、资金门槛高的二产加工和三产服务则基础薄弱,产业链不完善。”马勇军说,必须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完善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为破解发展瓶颈,2018年,按照企业主导、政府配套的方式投资2亿元开始建设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包括研究院、综合体、休闲屋、大闸蟹科普馆、乡村振兴馆、黄河口农产品展厅、网红直播基地、数字餐厅、研学游基地等,成为集黄河口大闸蟹科研生产、休闲观光、科普教育、餐饮美食于一体的“新六产”发展示范区。

据介绍,科研区集中专家力量,主要解决大闸蟹良种繁育;加工区以蟹黄酱、醉蟹、蟹肉丸子等精深加工产品展示为主;休闲区以数字餐厅、垂钓体验、科普教育、美食品尝等项目为小版块,聚焦农旅融合服务。

“产业园区是三产融合综合体,更应体现出高质量发展趋势。尤其是300亩的科研池塘,定位打造‘智慧渔业’。目前,物联网设备已经安装到位,远程数据中心、大数据平台也搭建完成,明年5月将正式运行。届时,将带动大闸蟹产业链各环节加快向‘生态池塘·智慧渔业’方向发展。”王新军说。

管理之变——由部门单一管理向部门加协会精细管理转变

“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系统性管理机制。只有各方参与形成合力,各司其职,才能营造出良性发展的氛围。”马勇军介绍,之前,黄河口大闸蟹协会、国企黄河口大闸蟹公司受体制机制制约,协会和国企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大闸蟹产业管理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为了加强管理,垦利区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改选了黄河口大闸蟹协会,由大闸蟹龙头企业负责人担任会长、副会长。将隶属于东营市国资委的黄河口大闸蟹公司划转垦利区,形成“协会+国资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的产业管理模式。协会负责行业自律、品牌统领、会员监管;国资公司负责产业融资贷款、资本运作;龙头企业负责基地提升、示范带动、技术创新;合作社和养殖大户在村委会领导下整合要素、健康养殖、抱团发展。

一个协会、一家国资公司、5家龙头企业、8家合作社,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垦利区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实现了生产资料统一供应、养殖技术统一指导、地理标志统一颁发、品牌影响统一打造。

“管理模式的创新,最终是要达到提升品牌价值、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为此,政府引导村集体成立大闸蟹专业合作社,鼓励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在合作社、龙头企业、销售公司打工获得工资收入,有条件的群众开办农家乐、销售大闸蟹及旅游商品获得经营收入。目前,垦利区发展黄河口大闸蟹专业合作社8家,社员300多户,辐射带动2500多人。”马勇军说。

2020年9月,东营市出台了《关于加快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黄河口大闸蟹产业作为海洋强市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垦利区委副书记解洪涛表示,垦利区将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开展大闸蟹良种选育工作,发展黄河口大闸蟹加工,深挖蟹文化内涵,加强大闸蟹与民俗文化、地域文化、黄河文化的研究,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大闸蟹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