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降成本 提效率 智能农机本领高

2020-11-20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碧桂园携手北大荒集团打造的超万亩无人化农场近日开展演示活动,展示了从耕作、田间管理、收获到粮食加工全过程无人化作业,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的赞许,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以及人工成本持续增加,未来更需要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农机。

窘境:粮食连年增收,但成本奇高,农产品竞争力不强

目前国内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作物种植面积常年维持在13亿亩,如果加上大豆、油菜、棉花等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机作物,我国大田作物种植面积应该在15亿亩以上,主粮产量已经连续多年超过万亿斤,但由于生产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国产粮棉油市场竞争力不强。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丘陵山区农机高峰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杨敏丽教授说:“中国农业对外依存度在快速上升,后期这种价差驱动型进口压力会逐步增加,并且将成为常态。”而国内农产品没有价格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生产成本偏高,尤其是呈现跳跃式增长态势的人工成本。

目前国产小麦和棉花种植成本是美国的3倍多,玉米和大豆是美国的2倍多,稻谷是美国的4倍多,花生是8.6倍。“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中,占比最大的变成人工成本,当前稻谷、小麦、大豆、花生、棉花的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分别为38.72%、34.64%、30.66%、48.95%、52.52%,而玉米居然高达65%,而美国以上7大农产品人工成本占比均在10%以内,玉米和大豆更是在6%以下。”杨敏丽介绍说,在全球粮食贸易中,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人工成本的跳跃式发展让中国农产品缺乏竞争力,进口农产品“围城”压力无法缓解,出路只有通过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

出路:智能化农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在信息化社会,效率就是效益,必须要用机器替代人力,尤其是自动化、智能化的农机。

用一架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每小时作业量可达50至80亩,效率是人工的40至60倍。在海南三亚热带蔬菜园区,一架载荷20L农药的植保无人机在菜地里作业,短短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150亩的作业量,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用这种无人机不但效率高,而且可以节约50%的农药使用量以及节约90%的用水量。

使用自动导航或辅助驾驶的拖拉机工作效率能提高30%左右,节约土地10%以上,生产成本也能降低30%以上。在新疆奎屯市的万亩土豆地,种植大户江有用通过无人驾驶拖拉机牵引着土豆收获机,已收获土豆200多亩。

江有用说:“设定好路线后,拖拉机会自动走直线,不用人扶方向盘,拖拉机后面的挖掘式收获机会自己把土豆挖出来,这种农田‘神器’真是又快又好用。”

无人驾驶插秧机今年也很受农民欢迎,效率提高20%以上,可以节约1-2个人工成本。在广东省恩平市晚稻种植引进了搭载北斗导航驾驶系统的无人插秧机,机手只需通过平板车载终端完成定位及参数设置,系统便能自行规划路线,实现田间自动插秧、智能避障、掉头转弯等全套无人作业。

希望:国产智能化农机正乘风破浪

据“科普中国 智慧农民”提供的数据,2020年国内自动化、智能化农机需求量同比增长200%,预示着农业智能化将迎来新时代。农业的智能化、无人化正由理想走进现实。

在上海崇明区万禾千亩有机稻田示范园区,水稻插秧机器人、5G无人驾驶收割机在田间忙碌,操作人员在专用的遥控器上设定好之后,只需按下启动键,水稻插秧机器人就能自动规划路线、自动直行或曲线行走、自动转弯、自动提升插秧台,在遇到树、电线杆等障碍物还会自动绕行。

据了解,国内的无人农场有五个特点:一是耕种收生产环节全覆盖,二是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三是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四是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五是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

中国的植保无人飞机已经进入了普及期,在重庆梁平市李元贵的合作社,夫妻两人经营了1500亩的水稻,植保环节全部使用无人飞机。与其他合作社请专业飞手不一样,李元贵自己就是飞手,63岁的他还炫了一把他的飞行技巧,李元贵说,“明年我要买一架大疆最新的植保无人机,现在家里粮食烘干、储存、分选等环节也可以实现全程无人化操作了。”李元贵家的烘干机上安装了基于北斗技术的智能化无人管理系统,设定好参数,烘干机会自动上粮、自动清选、自动烘干。

国产智能化农机正乘风破浪!据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所专家介绍,智能化农机,中国与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同步,植保无人飞机、自动驾驶等技术和设备国内甚至领先于发达国家,自动化、智能化农机的大量使用将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大幅度的降低生产成本,这将是缓解农产品价差驱动型进口压力的有效手段。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智能农机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