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安徽庐江:

2020-10-20 来源:中国农科新闻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秋收时节,安徽庐江县迎来水稻收获季。

连日来,当地农民趁着当前晴好的天气抢收水稻,放眼望去,金灿灿的稻浪随风翻滚,收割机在稻田间来回穿梭,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丰收图"。

10月18日,在庐江县柯坦镇城池村巴屯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连片的稻虾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饱满而匀称的谷粒闪着点点金光,正在作业一台台收割机发出"轰隆隆"的声响,处处洋溢着秋收的喜悦。

眼瞅着在农机手的操作下,一行行水稻被切割卷入脱粒仓,脱粒、装车一气呵成,巴屯合作社的理事长郝建东喜笑颜开:"今年收成好,亩产量超过1400斤,加工成大米在1000斤左右。眼下'虾田米'金贵得很,每斤卖到5块多呢。"

"虾田米"的"身价"有这么高?看到记者一脸迷惑,郝建东开心地说:"别的地方大米2块多一斤,我这里的'虾田米'比普通大米价格的高出两倍,还供不应求。"

记者在稻虾田的田埂上转了一圈,发现这里面还真的大有学问。

"稻虾共作"的农田很讲究,基本都是在田埂边挖一条"L"或者"U"形的深沟。郝建东告诉记者:"在稻田里种稻养虾,这样做不仅方便机械化耕种和收割,也可以让深水里的虾个头更大,明显提升了土地的产出效益。"

据郝建东介绍,这几年,合作社积极推广"稻虾共作"生态发展模式,即在同一片稻田里既种稻又养虾,采取稻虾共生、稻虾互补的方式,实现从单一的种植向高效的种养一体化转变,做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

郝建东解释说,种养过程中,稻田的水面给龙虾提供了良好生长的环境,而龙虾的排泄物还可为水稻提供天然的有机肥,水稻与小龙虾"相亲相爱",形成了水稻护虾、虾吃虫草、虾粪肥田的效果。

同样的稻田,为何种出的大米品质存在明显差异?郝建东说秘诀就在稻田下面:"因为小龙虾对水质要求高,在水稻生长期间不能喷洒过多的农药和施化肥,所以生产出的'虾田米'都是绿色无公害的。"

"这种生产方式节肥、减药、环保、增收,是提高农业效益的好办法。" 陪同采访的柯坦镇党委书记李杰峰对记者说。

李杰峰说,稻虾综合种养在提升稻米品质的同时,其绿色生态的培育方式受到日益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青睐,提高了稻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对"拉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辐射效应明显。

据了解,由于品质持续提升,巴屯合作社生产的"虾田米"主要通过买主订单认购方式出售,远销上海、乌鲁木齐等大城市。"巴屯"品牌的名头响彻大江南北。

如今,巴屯合作社稻虾共作区已发展到1400亩,依托优质"虾田米"和龙虾产品,合作社正在积极对接加工厂和销售市场,拉长产业链,促进三产融合。按照郝建东的景愿,计划到明年底在长三角地区建成20家中式餐馆和体验店,以进一步吸引人气、增加名气,扩大产业发展的影响力。

据悉截止目前,庐江县发展虾稻综合种养面积达16.6万亩,从事稻渔综合种养合作经济组织120个,大户700多户,初步实现了"1313"目标,即亩产优质稻1000斤、小龙虾300斤,实现亩产值1万元、效益3000元。

庐江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吴周认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既保障了"米袋子"又丰富了"菜篮子",是一条"不牺牲农业和粮食、不牺牲环境和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践证明,'虾田米'顺应消费升级,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有效提升了稻米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吴周感慨地说:"生态农业的理念和实践符合国家农业发展的方向,已释放出品牌价值的溢出效应。"

吴周表示,接下来,庐江县将更加注重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在坚持生态种植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做大做强一批叫得响、信得过、价值高的农业品牌,引领传统农业迈入了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使"虾田米"成为农民的致富"金米",为乡村振兴蓄积强大的新动能。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脱贫 致富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