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小田连片变大田 增产增收不再难

2020-08-19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丰收时节,走进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皂角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只见一块块稻田四四方方,沉甸甸的稻穗迎风摇曳,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水泥板田埂笔直又宽阔,田埂下标准化的沟渠能水能旱,能排能灌。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把分散的‘小田’改成‘连片’的大田’,不仅实现了路田相连利于耕作,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尤其是通过稻田养鱼,每亩田至少增收1500元,与稻谷收成旗鼓相当。”同行的皂角村党支部书记陈明英欣喜的地告诉记者。

小田变大田 耕作不再难

8月10日,哼着小调的皂角村农民刘乾坤看着收割机在自家承包田奔走后稻谷就进了箩筐,脸上溢满喜悦,“今年,我家的8亩稻田每亩最低效益也在3000元以上,且根本不要我们再去找人工收割。要是在前两年,我根本不敢说这样的大话。”刘乾坤之所以对今年种植水稻增收底气十足,是缘于年初村里实施的“小田并大田”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让他如愿尝到了种田的甜头了。

皂角村是丘陵地形,因田块不规则、高低不平等因素让村民说起种田都很苦恼,尤其是田块大小不一,田埂占地较大,田间道路、排灌设施不齐全,农业机械在一些地方根本派不上用场。

往年村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时候种田要靠人力,收成要看天气,粮食产量很低。“因为机器进不来,只能用牛犁,田的四周都不好干活,走路容易摔跟斗。”陈明英说起以前种田就直摇头,“田块零碎不整齐,投入成本大,一些小田块宁肯撂荒。”

2019年,皂角村争取到了逾50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的实施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条件的改善。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原则,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促使基本农田向“优质、集中、连片”的方向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推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丰乐镇皂角村就有200多亩小田经过高标准农田项目改造而变成了一块块方正的大田。

陈明英还告诉记者,“小田并大田”后,他们每户农民的土地除了位置发生变化外,面积还跟原来差不多大小,大多也还是自己耕种,产出效益却翻了2倍。

机械化种田 省力又省钱

“这稻田经过高标准的改造后,给农民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种田省力还省钱了。”陈明英说,项目区不只是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能排能灌,而且无论是插秧还是收割都实现了机械化。而且每一块稻田都有一条80厘米宽的水泥便道与之相连,摩托车都能自由奔跑。村民收割水稻时都用摩托车运输,不再肩挑背驮了,既省力又省钱。

皂角村二组村民王跃福,今年已经64岁了。自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后,他摇身一变成为了村里的“种粮大户”,目前他耕种的稻田有近20亩,今年仅稻谷就要收获2万斤以上。“栽秧打谷都是机械化,稻谷也是靠摩托车运回家,自己根本不费力就把一季稻谷收获了。”王跃福说,要是在以前,无论是栽秧子、打谷子,全靠人工,费时费力不说,如果全部请人耕种,种一季水稻还要亏本。

去年冬天,王跃福看到邻居举家进城后,将邻居家的10余亩高标准稻田全部租赁了过来。王跃福说,以往插秧收割谷子,不得不雇人。现在耕田有悬耕机、栽秧有插秧机、稻谷黄了有收割机,在运输上则有摩托车,自己根本不用费时费力肩挑背扛。有了插秧机和收割机帮忙,原来几个人要好多天才能干完的活,现在机器几个小时就能搞定了,省钱省事又省心。记者在现场看到,收割机走过,可以同时收割5行水稻。

王跃福告诉记者,收割机收获水稻,1亩费用为200元,现在请人工是每人每天200元,我请4个人干活一天下来加上生活开支,至少得上千元,一天还收割不到3亩田,近20亩水稻请人工收割至少需要8000元,而收割机只需4000元。“关键机收速度快,还不误农时。”王跃福说。

今年,随着高标准稻田的成功改造,皂角村项目区的200余亩稻田,全部实行了机械化耕作,让农民种上了“轻松田、安心田”。“除了种田省力了,关键还节约了一笔不小的开支,仅水稻收割这一季,就让农民节支增收超过5万元。”陈明英欣喜地说。

种稻又养鱼 农民笑开颜

在皂角村的200多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远远望去,金黄的水稻已沉甸甸笑弯了腰,而在田块里,不时可看见三五条鲫鱼、草鱼在稻田里游走。

“这‘小田变大田’后放养稻花鱼硬是划得来,不仅每亩稻田可收获150斤生态鱼,还是省却了除草的劳力投入,又肥了田泥。”陈明英介绍说,“小田变大田”,除了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了防涝抗旱能力和农业生产效率外,让农民实现增收是“重头戏”。

由此,今年皂角村就充分利用改造后的大田,将稻田养鱼列为一项重大扶贫增收项目,在项目区的200多亩稻田免费投放鱼苗1万多斤30多万尾鲫鱼、草鱼等,丰乐镇水产站也派出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科学指导。

陈明英告诉记者,稻田养鱼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水产品,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底栖动物资源、浮游生物资源、昆虫以及其他物质和能源充分被养殖的水生动物所利用,并通过所养殖的水生动物的生命活动,达到为稻田除草、除虫、疏土和增肥的目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增加稻田的产出能力,进而提高稻田综合效益。

“不养鱼的时候水稻病虫害多,养鱼就没病了,农药花费少了,村民收入还增加了。”陈明英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往年福寿螺对稻田的危害很大,现在养了鱼,福寿螺都用来喂鱼了,水稻的收成肯定比往年高。

据陈明英介绍,今年项目区1亩稻田平均按最低收获150斤生态鱼、每斤按目前市场最低10元计,今年村里的200多亩稻田鱼,就可为农民带来30多万元的新增收益。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脱贫 致富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