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满都村: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2020-07-22 来源:中国农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乡村实现振兴,小康才算全面。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吹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呼伦贝尔样板”的号角后,振兴乡村的春风在农牧民群众的心中激起阵阵波澜。为实现农业牧业强起来、农村牧区美起来、农民牧民富起来的愿望,呼伦贝尔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牧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如今,一幅幅“草原风韵画”“农耕风情图”正在呼伦贝尔大地徐徐展开。

在呼伦贝尔扎兰屯市达斡尔民族乡,有一个名叫“满都”的村子,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该村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日前,记者来到达斡尔民族乡,走进满都村,感受美丽田园景致,倾听乡亲们讲述美好生活,见证乡村振兴在这里落地开花。

抓基层党建  为实现全面小康发挥引领作用

走进满都村,黄墙红瓦的农家院错落有致,整洁的村道两旁点缀着葱郁的果树,一幅恬静悠然、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景象呈现在眼前。

在满都村党群服务中心楼前广场的空地上,一块刻着“美丽乡村”大字的石碑格外引人注目。走进党群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正在为前来办事的村民解读政策。走廊的一面墙上贴着被评为“优秀网格长”“贴心服务网格员”“履职尽责网格员”的党员信息,旁边是一张清晰明确的网格化管理运行示意图。

“网格化管理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善基层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 满都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廷江告诉记者,为一步提升全村精细化管理水平,以网格化管理助推乡村振兴,满都村党委将党员、“红袖标”、护林防火等队伍融入一个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网多能”,形成基层治理新模式。以人民为中心,精选出45名网格员,从8个方面服务11个村民小组的547户1394名常住村民,并结合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职能,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只跑一趟腿”,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问题,让村党委成为群众最信任和依靠的力量。

组织功能得到强化,基层各项工作就像注入了活水。满都村不断提升组织力,扎实做好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和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村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组织振兴的力量把方方面面融成一体,群众汇聚在党组织周围,形成一股乡村振兴的巨大力量。

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乡村振兴积蓄力量

炎炎夏日,绿树环绕。几位满都村的老人正在路边的树荫下惬意地唠着家常。说起村里的变化,七十多岁的刘奶奶说,“这几年村子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们除了去菜地里干活,脚上都不会踩泥了。”旁边的一位大娘接过话头,“不仅环境好了,钱包也鼓了。”听到这句话,几位老人都笑了起来。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满都村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以龙头企业为先锋,形成了“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模式,依托满都拉粮食加工、鑫三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以入股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扎兰屯满都拉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6年,年产量可达1万吨,可实现年产值2500万元。满都村利用扶贫资金在该企业投入股金80万元,村集体每年保底收益5万元。同时该公司采取“党组织+公司+基地”的模式,通过订单种植、订单收购实现带动基地农户240户,其中贫困户50余户增收致富。

今年,满都村将利用村集体经济发展肉牛或奶牛养殖等项目,对特别贫困户或边缘户进行产业差异化分红,确保脱贫成效更稳、更实。

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在村道上,家家户户的墨绿色垃圾桶成为村里的独特一景。在生活垃圾处理站,两台“闪蒸矿化”焚烧炉正开足马力运转,每天它们能“吃”掉6吨生活垃圾。

据了解,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达斡尔民族乡在满都村成立了保洁办公室,同时聘请贫困户担任保洁员,建设“闪蒸矿化”处理站,购置各类环境整治车辆,发放户用垃圾箱,并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物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

记者来到满都村的时候,村里旱厕改水冲厕所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村民王志新家的卫生间就是在半个月前刚刚改造完成的。一个不到3平米的空间内,有一个冲水式马桶和压力罐。马桶上还贴着一张“厕所革命”联系卡,上面标有维修、监督和村级联系人的电话,明亮整洁的卫生间如同城市家庭一般。“原来上厕所既不安全又不卫生,尤其家里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很不方便。现在好了,老人和孩子上厕所再也不用担心了。”王志新满面笑容地说道。

盯住顽疾,补齐短板,美丽村庄才能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满都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完善垃圾处理、污水垃圾处理、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让美丽村庄成为村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村集体经济越来越有活力,脱贫攻坚的脚步越来越稳健,人居环境越来越美,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满都村正在打造成一个样板村,一个达斡尔民族乡的样板村、呼伦贝尔市的样板村!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乡村振兴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