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产业扶贫助增收 造血帮扶暖民心

2020-07-17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7月9日清晨6点多,一筐筐带着泥土芬芳的新鲜韭菜被送往英德市西牛镇小湾村的韭菜产业基地,分拣、清洗、包扎、切割、计重、包装……而在两个小时后的九龙镇嘉德鞋业金造分厂里,伴随着阵阵机器轰鸣声,一批批雪地靴将被销往美国。

  “企业进镇、车间进村是英德市精准扶贫工作的一大特色,不仅方便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或创业,也可解决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英德市委宣传部部务委员黄振生表示,2016年至今,像这样的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在英德已有2079个,参与项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约25.13万人次,贫困户年均增收约3000元/户。

  在一大批扶贫项目的带动下,目前,该市16487户41892人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89元。78个相对贫困村已全部达到出列标准。在2019年度清远市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英德获得清远市第一名。

  车间开进村 挣钱顾家“两不误” 

  小湾村石下组的何秋菊今年已经50岁了,每天一大早,她就到村里的韭菜产业基地分拣韭菜。“我今年才到基地做工,平均每天可以拣200来斤韭菜,按0.35元/斤算,月收入2000多元。”何秋菊满足地说道,在韭菜基地工作,不用日晒雨淋,比种地轻松多了,而且还能照顾到家庭。

  对比何秋菊,今年67岁的丘阿娇显然熟练得多,只见她站在分拣台旁边,快速将韭菜里的黄叶腐叶挑出来,并整理好放到旁边的塑料箱里。“没想到六七十岁了还能找到‘不下田’的工作。”丘阿娇笑呵呵地说,2017年韭菜基地刚办起来,她就在这里工作了,每月多则领3000多元,少的也有2000多元。“现在孙子都读书了,也不用怎么带。我几乎每天都到基地做事,连午饭都带到基地吃。”

  据介绍,西牛镇韭菜产业基地项目是当地引进的“一镇一业 一村一品”项目,由英德市联合前进食品贸易有限公司(总部设在西牛镇小湾村)投资,于2017年4月正式动工建设,计划发展万亩种植规模,打造集“韭菜产业种植基地+蔬菜交易中心+农副产品加工+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美丽田园综合体”。

  “我们通过土地合作、土地入股种植、代耕代管、就近就业、资金入股分红等多种模式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英德市联合前进食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广华介绍。如土地合作模式,石下村拿出273亩土地与公司合作,建设韭菜交易中心。公司每年以保底500元/亩进行分红(共13.65万元),同时按照韭菜收购量0.01元/斤计算提成给石下村集体,2019年为石下村集体创收45万元。如今,周边不少村子也纷纷加入种植韭菜的队伍。目前,西牛镇已种植韭菜超过4000亩,覆盖小湾、花田、花塘、赤米等村,年产量可达6000万斤,年产值1.08亿元。

  谢广华表示,公司还优先聘请周边的农户参与到韭菜种植项目中,并采取劳力代管的合作模式,由公司负责技术指导、销售等环节,农户则进行田间管理。按照0.25元/斤计提劳力费,按亩产1.5万斤、每户管理10—20亩计,农户每年可获利3.75万—7.5万元。

  “这种反包代管的模式能够提高农户种植管理的积极性。农户想挣更多的钱,就必须提高产量,粗放管理是不行的。”谢广华说,“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韭菜销售行情低迷,但公司仍以0.6元/斤的价格收购,确保了合作农户的稳定收入。”据统计,依托韭菜这一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扶贫项目,带动当地300余户农户直接参与田间管理,直接或间接带动近千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200人。

  在九龙镇金造村的扶贫车间,有近百名村民同样尝到了家门口就业的甜头。2018年12月,九龙镇政府与英德市荣达实业有限公司嘉德鞋业金造分厂达成协议,在金造村建设扶贫车间,让当地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我们每年就做雪地靴和沙滩鞋这两个品种,每批款式不一样,全部出口美国。”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金造鞋厂为当地村民提供了89个工作岗位,员工月平均收入达3000多元。目前,工人正积极赶雪地靴的订单,10月份后开始做沙滩鞋。

  “有三四千块钱每个月,只要手脚麻利点,普遍也有2000多元。”当地贫困户陈夏寒表示,她家就在工厂附近,挣钱顾家基本“两不误”。

  据了解,九龙镇还将扶贫资金入股该厂。2018年第一期,16个村实际投入246.276万元,按10%计算年收益分红,2019年获得收益分红24.6276万元,进一步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

  旅游带动强 人口回流增六成 

  盛夏时节,在英德市九龙峰林小镇内,壮观秀美的峰林奇观与连片的荷塘相映衬着,“刚柔”交融的美景吸引了大批游客。

  九龙峰林小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广东AAAA级农业公园。地处九龙镇英西峰林核心段,内有逾千座呈线型排列的石灰岩质山峰,大小溪涧、河流穿绕其间,田野民居散落,乡土气息浓郁,置身其间,风光绮丽、景致醉人。

  2016年以来,国业旅游与广东省委办公厅、九龙镇政府、河头村委合作,大力发展扶贫事业,通过农旅融合、精准扶贫,使当地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村民成为旅游从业者”的“新三变”。同时,景区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农业生态旅游相结合、与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建设九龙峰林小镇扶贫示范基地,带动当地800多户贫困户参与旅游和农业开发,解决了300多人就业。

  河头岩下村上塘组的贫困户许亚香就是其中之一。许亚香今年46岁,妻子为先天性智力障碍,母亲早逝,家里的三个孩子全靠老父亲带大。多年来,一家六口生活贫困,住着破旧的瓦屋,每到雨天就到处漏雨。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许亚香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仅靠务农耕田、种些果树来勉强维持生活,生活的重担压得他无法喘气。

  变化从2016年开始,九龙峰林小镇景区建成后,第一时间给了许亚香一个工作机会,年收入约3万元,加上每年的土地分红,不久后一家人得偿所愿住上了新房,一家六口从此摆脱了贫困。

  不仅仅是贫困户,九龙峰林小镇所处的岩口村其他村民也纷纷吃上了“旅游饭”。“以前,游客来看看就走人,村民看着身边的美景,感觉也跟我们没有多大关系。”村民罗某表示,“现在政府和企业想方设法发展各种吃喝玩乐的项目。游客留下来了,我们有事情做了,赚钱的机会也来了。”

  近年来,九龙镇依托英西峰林的景区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政府搞基础建设,企业开酒店、建游乐设施,村民出土地、出力气,种养本地绿色农产品,或在企业上班,或在景区卖特色产品,基本上都有赚钱的机会。

  村民曾大姐自称只读了四年小学,连电脑都不会,守着一大批特色农产品没法做电商。国业旅游在她家门口开发九龙小镇等项目后,她借助企业为其提供的扶贫商铺,在景区内卖土特产,由于物美价廉,产品很受欢迎,每年收入可达六七万元,同时还照顾了家人。“有的游客觉得我的货不错,价格也公道,在我这里购买好几斤山坑小鱼干,留下地址让我快递给他。”曾大姐自豪道。

  九龙峰林小镇所在的岩口村集体还通过出租闲置土地获得固定收入,将闲置丢荒的土地租给英德市国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洞天仙境”景区停车场。目前,已建成停车场4万平方米,可一次性停放2000辆小车,该景区停车场的全部收益归岩口村集体所有。

  据悉,2014年至今,国业旅游已累计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巨大的人流量有效激活该镇的发展,当地农户纷纷利用自有资源建农庄、办民宿、卖特产,通过各种方式变废为宝,满足游客需求,促进增收。据不完全统计,仅岩口村现有农家乐5家、民宿12家、农特产品售店4间,村民收入大大提高。与此同时,随着旅游产业链的日渐完善,其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日渐显现,九龙等不少乡镇已实现人口逆向流动。

  “九龙的常住人口已经由前两年的3万激增到目前的5万多人,不仅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或创业,外来人口也涌入本地寻找商机。”该镇党委委员黄文表示,“特色旅游让整个镇生机勃勃起来了”。

   “一地生五金”特色茶业促增收 

  “以前在市区开摩的载客,收入看天气、看运气。现在在英州红茶业做茶农,方便照顾老婆孩子,每个月还有3500元的稳定收入。”英德市石灰铺镇勤丰村村民江化泽说。

  英德市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位于石灰铺镇勤丰村委老江屋村沙岗山,距英德市区约13公里,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茶园旅游及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茶业公司。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2019年度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该公司与石灰铺镇政府积极探索激活农村土地活力渠道,成功打造了“一地生五金”的扶贫模式,带动周边茶农脱贫增收。“‘一地生五金’具体是指土地租金、务工收入、经营性收入、资产性收益及英州红扶贫爱心基金。”英州红茶业副总经理李亚强告诉笔者,当地素有种茶传统,但茶农种茶分散且规模小。为帮助茶农增收,该公司一方面向村民或村民小组租赁土地,使对方获得土地租金;另一方面,为石灰铺镇200多名贫困户和周边500多个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农户的务工收入,人均工资可达3.6万元/年。

  此外,英州红茶业还积极实施电商扶贫,与英德市扶贫办、石灰铺镇政府签订协议,公司喜年达天猫旗舰店每售出一份茶叶,捐资2元作为英州红扶贫爱心基金,捐资额每达到1000元之后,将捐赠给石灰铺辖区内的一户贫困户作为生产发展资金。截至目前,累计捐赠超过20万元。

  针对贫困户脱贫质量不优,扶贫产业普遍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返贫风险较大的情况,英德积极研究推动贫困户小额贷款优惠政策,与农行、邮储银行及企业之间创新探索“企业+金融+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帮扶模式,得到了省农行、省邮储银行的充分肯定。

  目前,省农商行、省邮储银行分别授信3000万元和2000万元额度,包括英州红茶业在内的八百秀才、正邦集团、锦潭小镇等多家企业参与。

  通过上述模式,英州红茶业成功打造贫困户创业基地,组织石灰铺镇勤丰、美村、光明、美光4个村107户贫困户,以村委为单位成立4个茶叶种植管理专业合作社,通过贫困户向农业银行申请扶贫小额贷款535万元,再以每亩3万元价格向英州红公司承包茶树三年的经营权,合作社负责茶树种植管理,英州红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技能培训和茶叶收购,并承诺收益全部归合作社的贫困户,保底收益不低于承包价的7%,合作社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增收3500元以上。其中,有30户贫困户直接参与种植管理,进一步提升贫困户自主创业的能力。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产业扶贫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