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种下千亩粮,“后浪”不一样

2020-07-01来源:农村大众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6月11日一早,9辆小麦收获机一起开进王伟承包的麦田里,仅一天时间,近千亩小麦全部归仓。

在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街道辛王村,30岁的王伟已回村种地5年,承包土地超千亩。“今年又是丰收年,平均亩产1000多斤。”王伟说,辛王村土地条件一般,小麦亩产超千斤已算高产。

看到儿子把粮食越种越好,王伟的父亲王玉顺很高兴,他很庆幸5年前做出的决定。2008年,王伟大专毕业到聊城当地一家企业工作。2012年,王伟的年薪突破了10万元,可在这时,他却提出辞职回家种地。王玉顺当然不同意,王伟的母亲和媳妇更是坚决反对。

2015年,王伟在企业的年薪已到了15万元。他在聊城贷款买了一套房,手里还有了二三十万元的存款。当然,辞职回家种地的事他也和家人商量了三四年。“放着好日子不过,光想瞎折腾。”母亲和媳妇依然反对。王玉顺的态度却慢慢变了,他知道儿子不是只种自家两三亩地,而是要种几百亩甚至上千亩。他觉得儿子说的种地法子和自己这一辈人不一样。

2015年,王伟拿出所有积蓄在村里包了200亩地,租金为400斤小麦和400斤玉米的价钱。这一年仅租金一项,他就掏了16万元。因为家人不同意他辞职,200亩土地由父母代管,从种植、管理,到收获、销售,都是王玉顺的老办法。“第一年亩产才七八百斤,比周围的农户低不少。”

2016年,200亩地扩大成500亩,王玉顺老两口实在忙不过来,王伟就经常请假回家帮忙。不过,即便这样,地里的小麦收成也没突破900斤。经过两年折腾,王伟已经囊中羞涩。“到2017年,种地成本要70多万元。”他用信用贷款拿到10万元,又找亲戚朋友借了几十万元。再按种地老办法,肯定还会亏钱,王伟决心破釜沉舟,他没再征求家人意见,直接从企业辞职回家,在地头搭了个窝棚,住在了地里。

从深翻土地、精选品种,到上机械设备和喷药无人机,再到氮肥晚施和测土配方施肥,直至选择卖粮时间,王伟种地的路子完全颠覆了王玉顺的想象,也让周围的邻居摸不着头脑。当年,小麦亩产达到950斤,比平均水平略高。

王伟种粮,能不用人工的地方绝对不用。为此,他连续买了七八台(套)农机设备,虽然初始花销大,但后面成本越来越低。到今年,王伟已流转了1020亩地,其中900多亩地种粮食,其余的种了些胡萝卜和南瓜之类的蔬菜。粮食亩产在2018年已经突破1000斤,近两年更是稳中有升,这在略有盐碱化的土壤条件下,并不简单。“我包的地很多是人家不愿意种的荒沟拐角地,在农户手里,这些地小麦亩产也就600斤。”另外,他还承接了省里的新品种试验项目。

“我想让更多年轻人回来一起种地,我可以出钱和经验,他们边管理边学习,我们合作分成。”王伟说,种粮食绝对可以挣钱致富,前提是要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现在他一年就能纯挣近50万元。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脱贫 致富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