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贵州剑河:黔山大地崛起“食用菌王国”

2020-06-24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开栏的话:品牌是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核心标志,对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效果显著,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来,各地在推动农业品牌建设、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本版开辟“品牌扶贫”栏目,集中报道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经验,为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建立农业品牌长效机制启发思路。

农业农村部自1986年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以来,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调动全部系统力量进行倾斜帮扶,凝心聚力助推定点扶贫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品牌扶贫卓有成效。从本期开始,我们带您走进农业农村部定点扶贫县,感受脱贫攻坚中的品牌力量。

烈日中天,正是晾晒木耳的好时候。贵州省剑河县岑松食用菌工业园区的晒菇区,晒架铺满了刚从全县12个乡镇运来的新鲜林下黑木耳。在木耳生产旺季,工业园区一天就要晾晒40万斤的新鲜黑木耳。

剑河县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2.44%,境内有大型野生菌物达263种,可食用种类有83种,可谓是野生食用菌繁衍生长的“天然王国”。近年来,剑河抢抓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历史机遇,积极盘活林地等资源,特色化、高端化、差异化、规模化发展以食用菌“一县一业”为主导、多种业态并存的林下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强化龙头带动 实行市场运作

在剑河县柳川镇关口村绿油油的山脊上,崇山峻岭间,方圆5平方公里的树林里满是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白色木耳菌棒,这是正在建设中的剑河县关口万亩高效林下经济示范区。

“从种植到采收、冷藏、烘晒、分解、精包装,我们都能自己解决,而且实行精细化管理。”负责该基地运行的剑河鸿源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龙家成介绍道,目前基地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一切工作稳步快速推进。

站在最高处,远远望去,密密麻麻的菌棒摆满了整个山岭,整个关口基地的山岭像极了穿着鳞光闪闪锡绣服饰的苗族妇女。

“选择来剑河,是剑河发展产业的决心和真诚打动了我。”2018年6月,贵州剑荣菌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荣通在朋友的介绍下到剑河考察,竟与剑河“一见钟情”。工厂选址就在沪昆高速旁边,仅一河之隔,选址7个月就开机试产。

截至目前,企业已拥有投产标准厂房21万平方米、年产菌包1.2亿棒,6个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恒温智能设施栽培示范基地,栽种3000万棒黑皮鸡菌、猪肚菇、秀珍菇、海鲜菇、杏鲍菇等优质食用菌种。

黑木耳是剑河的拳头产品。剑河地处西南,气候适宜种植黑木耳,而且能够一年种两季,选种的东北木耳菌种市场空间巨大。

“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我们过去一直找不到一条好路子,这下解决了。”久仰镇巫仰村村委会主任唐光军高兴地说,关口基地离他们村不到8里路,好多村民都选择在这里务工。

同时,剑河县还以剑荣菌业为火车头,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在13个乡镇(街道)的31个基地推广种植2000亩林下仿野生黑木耳,直接拉动1.2万人增收,食用菌产业实现了“裂变式”发展。

强化科技支撑 实现研发一体

“我们这条生产线满产一天需要20辆28吨大卡车拉菌。”走进菌包生产车间,受聘剑荣菌业技术顾问的大连富智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虎,指着70台像锅炉状的食用菌液态菌种培养器说,“这70台‘大家伙’循环每天可用10个罐,可以接36万棒菌种。”

就是依靠这样的生产车间,菌棒生产能够达到日产木耳15至20万棒、海鲜菇6万棒,袖珍菇6万棒,鹿茸菇2万棒,鸡菌1万棒,猪肚菇1万棒。进出厂拉菌棒和拉菌子的挂车、农用车、冷链车每天都在70架次以上。

沿着这一万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往里走,机声轰鸣,6条菌棒生产线不停地转动,来自全县的废旧菌棒在这里被加工重新利用。

像陈虎这样的科技人员,剑荣菌业有40多人,分别来自辽宁、黑龙江、福建、江西、湖北等地。他们带来了全国各地的经验,为公司的优质菌种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作为剑河县的结对帮扶单位,农业农村部除了在项目、资金、政策上的帮扶外,还从技术帮扶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关心,于2020年初在公司挂牌成立贵州剑河食用菌研究院,为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高端精准的产业指导、超前领先的技术支持。

而研究院则是由国家级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和现有的科技团队组成,组长是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她还是中国农科院食用菌遗传育种与农业微生物资源与利用创新团队的首席科学家。在她的统筹带领下,剑河县食用菌科研力量遥遥领先。

剑河林下经济以食用菌为主打产业,但并不是单一发展,而是大力推进钩藤种植、养鸡、养猪等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养蜂、中药材等产业。通过各类产业共同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巩固脱贫成果。

强化利益联结 促进产销两旺

4月30日,剑河关口高效林下经济示范区内,来自周边乡镇的160名务工群众,正在领取自己在家门口就业得到的第一份务工收入。此次发放给务工群众的工资共计24万元。“我是从3月5号就来到这里务工,每天有100块钱的收入,这个月收入也有两千多块。”柳川镇加禾村村民储昌贵领到劳动报酬,脸上露出笑。

就业、分红仅仅是食用菌发展的一个成效,通过“一园六基地”全部达产直接带动5000名以上贫困人口就业,每人年均增收入3.6万元以上,间接拉动2.5万余人脱贫。

各乡镇也在积极发展自己的黑木耳种植,更大程度上解决就业问题。

“发展黑木耳见效快,我们合作社社员种植黑木耳积极性很高。”太拥镇展模村村主任、展模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德辉说,今年合作社刚刚采收了96万斤黑木耳,按照每斤2元的保底价收购,合作社58户共领到了190多万元。

据吴德辉介绍,一个贫困户种植1亩,每年可种两季,在公司的技术服务和保底价收购下,保证每户种一季可增收1.5万元以上,一年可增收3万元以上。

为完善食用菌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剑河主要推行两种模式,加强利益联结。其一是就业带动,一方面通过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提供就业岗位,吸收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另一方面,政府所得利润,部分用于开发乡村级公益性岗位,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其二是创业带动,政府所得利润部分用于发展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自主创业。这两种带动模式的最大亮点是促使剑河的扶贫方式由“供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产业发展极其重要的一环便是产销对接。为了实现以销定产,剑河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18年12月19日,剑荣菌业与广州闽森农产品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签订了6.3亿元食用菌购销合同;2019年9月9日,县政府与杭州市淳安县签订“黔货出山”合作协议;同年12月28日,公司与省内13个院校建立合作机制。县政府还先后十余次组织县内包括剑荣公司在内的农企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展示展销活动。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剑河食用菌实现“砸单”式生产,畅销北京、成都、重庆等地市场。

当前,剑河瞄准“建成贵州食用菌菌种研发、制种基地和全省中高端食用菌生产大县”的目标,不断推动工厂化生产解决贫困户就业、推动稻田种植用足土地资源、推动林下仿野生栽培盘活森林资源、推动打造农文旅体验园做足食用菌产业文化,科学布局全县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一县一业。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食用菌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