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马陆葡萄做实合作社模式平衡旧法新规

2020-05-19来源:东方城乡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悠久的种植历史是马陆葡萄的一张名片,但这块金字招牌却在绿色认证过程中成了“拦路虎”。近日,记者从嘉定区马陆镇农业服务中心了解到,马陆葡萄园区由于历史原因,分布较为零散,大部分小农户不能满足“50亩连片”的绿色认证“准入标准”。在全市大力推行绿色认证的浪潮下,马陆葡萄这样的老牌产区该如何平衡旧法新规,持续发展呢?

  “新的葡萄产区通常以企业的形式规划发展起来,规模面积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但在我们这些老产区,推行绿色认证的难度要困难得多。”马陆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感慨。据了解,依照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五名以上符合一定条件的成员就可以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年的合作社法对规模等细节并未做出太多限制。因此,当时产区内的合作社规模并不大,且拥有三至五亩地的小农户依然占了绝大部分,与合作社的联系也较为松散。而结合马陆镇政府推行的“家家富”模式,10年前,马陆葡萄种植户就实现了每亩收入过万。这本“致富经”延续至今,直到绿色认证相关规定中出现了新的要求 —— 经济作物设施栽培最低规模必须达到50亩以上,露地栽培的必须达到100亩以上。这意味着,分布零散、未集中连片的马陆葡萄产区如果不做出调整,大部分农户将失去绿色认证资格。

  于是,去年12月份开始,马陆镇农业服务中心召集了20多家合作社开展内部讨论,决定做实合作社模式,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行探索,让零散农户和合作社按照地块集中的原则,连片有隔离的规定,重新组合,统一农资,让合作社牵头,带领“加盟”的小农户一起申报绿色认证。

  成立于2011年的上海展信葡萄合作社,就是今年牵头申报绿色认证的合作社之一,目前已有6户农户签署了协议,有意向跟着社长徐海峰“干”,合作社的总体规模扩大到了100亩。“合作社本身的规模在‘及格线’边缘,加上这6户每家8-10亩左右的规模,申报起来更有底气了。”徐海峰说。

  虽然申报绿色认证的审核周期长达一年至一年半以上,并且只有在获得证书后才能申领补贴,意味着前期生产成本的增加,但选择加入合作社的小农户们都更看重获得绿色认证后的“长远效益”。“品质上去了,销路打开了,收入自然就高了。而且以后有社长带着我们干,镇里还给我们发了免费的农药、杀虫灯和黄板,减轻了不少压力。”一名加入展信合作社的农户说。

  4月前后,结合今年正在推行的“国家地标保护工程项目”,马陆镇从申报环节开始投入镇级补贴,将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所需的农药、绿色防控用品等农资免费提供给所有申报绿色认证的合作社和农户。同时,为了理清工商注册成员跟新成员之间的法律关系,农户均根据自愿原则签署承诺书,也为日后发展和管理提供保障和基础。

  目前,整个马陆葡萄产区已经获得绿色及有机认证的规模约850亩,共计3家合作社。如果该批次合作社可以顺利通过绿色认证,马陆产区的绿色认证率将达到50%以上,超过嘉定全区30%的平均发展目标。“我们今年才正式开始这项工作,只是在探索现有条件下如何进行绿色认证,促进产业升级,最终能通过多少还未见成效。但通过做实合作社模式,零散的农户难以管理和对接的问题将有所改善,合作社也可以制定规章制度转变果农分散经营的模式,提高集约化程度。”马陆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日后马陆葡萄产区还将统一销售,继续提升生产技术和品质,优化管理手段,升级产业发展理念。用徐海峰的话说:“虽然我们这些社长以后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工作量更大了,但马陆葡萄是我们共同的品牌,一家人家发展得再好也没用,百花齐放才是真的好。”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葡萄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