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彭水:产业扶贫 敲开贫困群众幸福门

2020-04-27来源:华龙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稳定脱贫,产业是根本,增收是关键。近年来,重庆彭水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坚持发挥产业助农增收作用,围绕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红薯、烤烟、畜禽养殖及中药材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把生态产业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推进生态产业接二连三实现提质增效,完善扶贫产业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消除“空壳村”,通过激活自身“造血干细胞”强筋壮骨,增强稳定脱贫的内生动力。 

  村村有主导产业 

  提质增效按下“快进键” 

  阳春三月,绍庆街道天台村在阳光照耀下,清爽通透,煞是好看。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忙着给鹰嘴蜜桃树施肥、除草。

  “这是由村集体公司出资,建成的400亩鹰嘴蜜桃示范基地,惠及周边农户205户856人,其中建卡贫困户52户162人。”天台村第一书记赵广东高兴地说。

  2018年,天台村沐浴精准脱贫的春风,坚持党支部引领,贫困户全覆盖参与,由天台村党支部、村委会发起,组建彭水兴业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坚持长中短期发展相结合,通过“村委会+公司+农户”模式,打造1000亩优质油茶、400亩鹰嘴蜜桃、130亩中药材前胡项目。

  从此,特色生态农业让曾经的“空壳村”摇身一变成为“实业村”。

  成功“变身”的不止天台村。

  靛水街道大厂坝村也成立了彭水县春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旗下的400亩金荞麦,有效带动农户120户523人增收,其中建卡贫困户14户45人。

  梅子垭镇合力村成立了春馨农业有限公司,发展中药材500亩,覆盖全村106户42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60户180人。

  ……

  近年来,彭水立足区域农业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统筹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培育行动,力争每个村发展贫困群众参与度高的1—2个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红薯、烤烟、畜牧、中药材、蔬菜、特色经济林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扶贫主导产业。

  为此,彭水指导村级党组织引领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60个。同时,加大村集体经济扶持力度,采取竞争申报择优方式为29个村社区注入1000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补助资金,有效消除“空壳村”,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

  与此同时,强化与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大力推广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务工就业、保底分红等带贫益贫机制,积极探索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租赁经营型、项目拉动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新路子,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户户有增收项目 

  群众增收按上“加速器” 

  连湖镇茅坪村1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廖长春,带头创办了红薯粉加工专业合作社,让她摘掉贫困帽,并通过建立红薯产业基地,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增收致富。

  鹿角镇横路村2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子良,养殖生猪顺利脱贫,成为了当地响当当的养猪大户。同时,种植羊肚菌,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诸佛乡庙池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坤艾,依托庙池农庄,独自经营着一家农家乐,还担任庙池股份制合作社的社长,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

  这是彭水将贫困群众最大限度地镶嵌进产业化链条,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彭水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县级主导产业和村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结合实际从事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等,大力发展增收项目。

  在产业到户规划上,制定《彭水自治县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以村(社区)为单位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771人,对产业扶贫项目市场前景、技术可行性、区域适应性等咨询论证和产业扶贫项目策划实施指导。

  在产业到户实施上,组建县级产业扶贫专业技术指导服务组,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技服务活动,充分利用农村“土专家”和农业技术协会等社会力量资源优势,切实加强扶贫产业指导与服务,引导贫困户参与县级主要产业和村级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

  在产业到户扶持上,对贫困户实施产业增收项目给予奖励,经验收合格,兑现到户奖励补助,实现在家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全覆盖。

  正是从产业规划到落地到实施,全过程的帮扶,激活了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的“一池春水”,实现了项目安排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贫困户发展产业蔚然成风。

  农业“接二连三”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近段时期,位于郁山镇的彭水龙须晶丝苕粉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

  郁山镇龙须晶丝苕粉专业合作社,利用企业的市场和技术优势发展产业,建红薯种植基地,实行订单式种植,带领贫困户增收。大力发展红薯产业,彭水成为了重庆市红薯及红薯制品示范区县,截至目前,彭水常年种植红薯30多万亩,发展晶丝苕粉生产加工主体28家,生产作坊200余家,年加工苕粉2.5万吨,产值达5.6亿元,带动贫困户6000余户20000余人脱贫致富。

  “在家里发展产业,挣钱不比外出打工少,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在乔梓乡水花村,村民徐洪情说出了当地村民的心声。徐洪情自己组建了一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自己年收入达20万元的同时,带动10余村民人均增收3000元。

  这是乔梓乡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依托太极集团,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深化前胡等中药材种植,助推产业扶贫。彭水的前胡种植,也一跃成为全国单品种植最大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产业。近年来,彭水围绕全县主导产业,着力创新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优势和特色,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加销一体化,促进农业与旅游、农业与服务、农业与文化、农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通过延伸产业链,增强扶贫造血功能。

  ——大力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鼓励开展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分级、包装和营销,扩大精深加工规模,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农业“产+销”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接二连三”。累计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200余家,加工示范企业11家,市级农产品加工百强示范企业3家、百强示范户5家,农产品年加工产值达10亿元。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初步形成摩围山、阿依河等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成了阿依河采摘园、太原碧水清泉、润溪花千谷等产业融合示范点20余个。

  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各个产业链条的全面开花,给扶贫工作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在产业扶贫的引领下,截至2019年底,全县115个贫困村全部销号,28859户117645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49%。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脱贫 致富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