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闭环模式重构生猪养殖新样板

2019-12-20来源:农视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当下,全国各地正在大力恢复生猪生产稳定猪肉价格,记者在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的四川省羌山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羌山农牧)养猪基地发现,这里实行全封闭式饲养管理模式,做到了对非洲猪瘟的严格防控,高标准研究开发的新型无抗饲料,用微生物制剂与天然植物提取物优化饲料配方,增强了猪只免疫活力,提高了仔猪存活率。通过优化改进生产工艺流程,保证了饲料与养殖场的无缝对接。在当前养殖盈利和非洲猪瘟威胁共存的形势下,羌山农牧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流程再造,构建起了生猪安全生产的新维度,按照“无疫大园区,建设小单元,实行封闭式单元管理”的方式建设起年出栏50万头规模的现代化生猪育肥养殖基地,为确保我国猪肉保供稳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建立全封闭养殖管理模式

“羌山农牧将养殖场实行三区五级管理,基地分洗消区、隔离区、生产区三个独立区域,人员、物资进入猪场要经过洗—熏—脱—隔离—高温加压等五级处理措施,人员还要经历三次分段隔离,才能最终进入生产区域。”羌山农牧董事长张鑫燚说。

作为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畜牧业协会会长单位,张鑫燚在养猪界具有传奇色彩,2008年“5.12”大地震时,他是最先进入北川县城施救的人,因劳累过度导致心脏受损,需要长期服药,羌山农牧的资产也损失惨重。灾后在各级政府帮助下企业进行了重建,并得到了发展。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为了找到快速有效的防控方法,张鑫燚主动出击,通过实地走访,对数十个省份进行了调研,了解了各区域的疫情情况和防控应对方式,随后结合自己30年来的执业经验,形成了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并递交给了国家有关部门参考,同时构建起了羌山农牧全封闭式养殖管理体系。

“生猪养殖不同于其他产业,它不仅仅是发展生猪产业,更重要的是它涵盖着国家重大生物安全,包括对人的健康安全。”张鑫燚说,羌山农牧采取的全封闭式养殖管理模式,一是管好人,二是管好物,有效切断物理传播途径。在养殖基地实行严格的“大园区、小单元”管理,各生产基地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将生产环节全部分区域独立式运行,每个区域都有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有效避免了人员、物资、车辆的交叉。同时,各个独立单元通过科学的通风、温控等系统,将生产车间实现了全封闭,最大限度减少了外部风险,提高了生物安全系数。

北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仁毅说:“羌山农牧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意识很强,有效应对行业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探索健康无抗养殖模式,在构建防控体系时,也遇到了仔猪调不出去不断死亡的难题,但张鑫燚毫无怨言,依然坚持严格控制人员、车辆、物资进出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增强了区域防控能力,有效隔断非洲猪瘟病毒的传输,还配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生猪生产,保障猪肉市场稳定。”

利用天然提取物生产新型无抗饲料,提高猪只免疫力

“饲料配方合理,仔猪的成活率就高。”张鑫燚说,在政策利好和市场供需博弈下,羌山农牧的仔猪价高抢手,新希望、大北农、正邦、双胞胎等大企业都争相前来订购仔猪,主要原因就是仔猪存活率和饲料转化率都相对更高,具有养殖成本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利用天然提取物生产的新型无抗饲料。

“从2013年开始羌山农牧与我所合作,共同研发无抗饲料和其他抗生素替代产品。”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党委书记孙研说,在6年的时间里,所里以杨志强、郑继方研究员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和羌山农牧共同努力,取得了2项发明专利技术,建成了无抗饲料生产中试车间和12万吨无抗饲料厂。非洲猪瘟发生后,张鑫燚以考察调研获取的行业一手信息为基础,在科研人员的支持下,对饲料生产技术工艺进行了大胆的改造,设计了原料处理装置——生产工艺改造——基础饲料配方调整——核心添加料——无抗猪饲料的技术开发路线。

作为羌山农牧扩大生猪生产“50万头闭环式集成产业项目”的专一配套饲料厂,当记者来到位于江油市小溪坝镇的江油小寨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时,需要穿上专业隔离服,经过两道使用不同消毒剂的消毒通道,才能到达生产一线。“饲料安全是生猪生产安全的核心。”张鑫燚说,若要生猪营养好,体质好,就要在源头入手,羌山农牧的新型无抗饲料利用传统中兽医药的理论和现代药物提取技术,添加天然提取物和微量元素,替抗产品,通过高温灭菌技术,现代化制粒设备生产出新型无抗饲料,发挥出生产保健和促进猪只生长的作用。同时进行微生态制剂的补充,调节猪只肠道菌群,改善微生物环境,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增强猪只免疫力。

四川省饲料工作站站长李云认为,羌山农牧严把原料进口关,通过添加天然提取物,改进生产工艺,生产新型无抗饲料,实现了饲料生产与养殖的无缝对接,在防控非洲猪瘟和保障生猪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区域性生物承载能力相匹配,构建封闭式无疫小区养殖模式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落地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措施,要科学实施规划,有序地实施生物承载能力与生产能力匹配的生产模式设计,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中加大对中等规模猪场的扶持。”张鑫燚说,通过前期的走访调研,发现传统的“公司+农户”的代养模式存在生物安全无保障,养殖废弃物无法有效消纳的劣势,因此在此轮恢复性生产中,要通过技术集成、集约化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生猪养殖模式,走一条既能防控非洲猪瘟,又能保障生态支撑,还能扶贫的新模式。

在政策鼓励和市场拉动下,羌山农牧规划设计了《50万头闭环式健康养殖集成产业项目》,以一个独立的法人集团为主体,实施育种—扩繁—育肥—饲料加工—屠宰加工—生物制剂加工—终端销售的闭环式集成发展模式,保障了生产过程的可追溯,产品质量的健康安全。

张鑫燚认为,生猪及农牧产业在生产组织上要遵从区域性生物承载能力,生猪出栏必须遵从区域性消费承载能力。虽然我国对生猪及动物产品的需求为多元结构,但基本符合地理文化区域性习惯消费的特征,因此区域承载能力的设计一定要以县一级单位计算生产量与生物承载能力的匹配,以地市级为单位计算消费量与供给量的匹配。“羌山农牧作为区域性、生态立体、健康安全的高科技农业企业,在北川县建设的1200头核心种猪育种场、1000吨发酵肉加工厂、50万头屠宰加工厂、生物制剂生产厂等项目,与北川的环境和周边区域的消费是相适应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县长瞿永安说。

为了解决传统代养模式的弊端,羌山农牧还设计了30万头的无疫小区联盟养殖模式,以企业为主体配套养殖场地和污水处理厂,统一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统一猪苗的供应、统一养殖投入品的把控、统一实行科学化的内部管理、统一进行养殖废弃物处理,附近村集体和农户个体到无疫小区里来养猪,发挥企业扶贫带动的作用,形成多样化的参与模式。一是入股分红型扶贫带动方式,即贫困村以本村扶贫带动项目资金为本金入股,按照股份比重分红;二是承包型扶贫带动模式,即贫困村以本村为单位承包养殖基地的部分生产车间并派遣本村劳动力实施代养生产,承包车间生产所得的代养收益归村集体所有;三是产业工人型扶贫带动模式,即吸收贫困人员为公司员工,通过公司的技术培训后在基地从事生猪养殖工作实现劳动脱贫。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生猪养殖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