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稻花育肥鱼 “禾鱼共生”模式拓宽扶贫路

2019-11-27来源:农视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传统的农耕水稻种植,为人们带去可口的粮食之外,还带来了额外的一份“资产”——稻花鱼。“稻鱼共生”成为了劳动人民真正解决温饱问题的“智慧之举。”

水田曾被农民视为金贵的土地,但长期以来单纯水稻种植收益并不明显。今年以来,黎平县龙额镇归养村通过发展“稻鱼共生”模式,为村民增加收入近30万元,“稻鱼共生”拓宽了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路。

“禾鱼共生”作为一种相互依存的生长模式。在稻田里,滋长的稻花、小虫都是鱼的“大餐”,鱼粪则成为水稻生长的肥料,鱼还能为稻田清除杂草和害虫,糯禾和田鱼形成和谐共生系统。

龙额镇归养村的香禾糯是“水牛毛”香禾糯,亦称“红香禾糯”。该香禾糯是归养村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根据特殊气候、土壤和地理环境选育栽培出来的优良糯稻品种系列,是一种宝贵而独特的中国本土农作物品种遗传资源,被誉为“一亩稻花十里香,一家蒸饭全寨香”,该禾糯已成为当地侗族群众的农业特色产业,也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稻因鱼而优,“禾鱼共生”模式使梯田禾稻长势良好、产量大幅提升。鱼因稻而贵,散养在高山稻田里的鲤鱼,因生长环境无污染,食取稻花,鱼肉质地细嫩、味道鲜美。

“稻鱼共生”是一种实现了“一田两用、一田双收”的双赢模式。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正是看中这一优势后,在归养村实施“禾鱼共生”高产示范工程获得成功。今年,该镇在推进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工作中,以“先建后补”方式,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在归养村实施了200亩“禾鱼共生”生态工程喜获丰产,禾鱼产量分别由原来亩产350公斤、10公斤提高到450—500公斤和30—35公斤,实现了禾、鱼“双丰收”。通过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吸引广大村民争相投入“禾鱼共生”种养模式,形成“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的发展思路,促进农业综合开发,拓宽农民致富增收的渠道。

“在实施‘禾鱼共生’种养模式中,禾花鱼能为村民带来每亩1500元增收,而且“水牛毛”香禾糯也比常规禾稻增收三成以上,每亩可增收3000元,禾鱼每亩共计增收4500元。相比传统种养模式,禾鱼综合种养真正实现了‘一亩双收’的好效益,是引导群众走向脱贫致富的增收渠道。”村监委主任石光程说。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脱贫 致富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