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活的乡愁|这里的千年古村靠“又旧又美”被誉为“乡土中国的样本”

2019-08-30来源:中国乡村之声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在浙江省的西南部,有一个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偏僻小城,境内有100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其中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就达71个,数量位列华东地区第一,被誉为“乡土中国的样本”和“最后的江南秘境”,它就是松阳县。

  依托独有的环境优势,当地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村民的生活改善了,村落的经济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1800多年历史的松阳县

  71个古村落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

  松阳县71座独具韵味的传统村落,犹如一幅令人如醉如痴的山水画。

  始建于清顺治十二年的杨家堂村,村内建筑黄泥黑瓦,在落日照耀下金光灿灿,被称为江南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元末的陈家铺村,地势北高南低,房屋依山而建,整个村庄仿佛镶嵌在峡谷之上。

  松阳县平田村

  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平田村,距今已有900年历史。61岁的村民鲍金红工作的地方是一座已经有着60—70年历史的土坯老房子,现在被改造成了咖啡店。创始人王翎芳是著名的旅游作家和美食时尚达人,之前她更多的是在欧洲各国的乡村生活和工作。2017年她经朋友介绍,来到了松阳县,瞬间就被这里的古民居吸引。

  如今,这家咖啡店成了松阳县知名的“网红”打卡地,鲍金红在咖啡店每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工资收入。

  鲍金红工作的咖啡店

  80后叶丽琴投资了一个由民宿、咖啡馆、手工作坊、农工馆组成的商业综合体,已经经营了整整五个春夏秋冬。

  在2012年的时候,平田村的老房子十分破败,想要完全修缮的话,至少需要700万元,但是叶丽琴四处借钱加上银行贷款才筹得500万元,还有近200万元的缺口。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松阳县政府推行的传统民居改造专项资金,解了燃眉之急。仅一年多时间,全村破败的老房子一个个被修缮完成。

  叶丽琴的民宿

  在这个过程中,松阳县坚守了传统村落的开发规划:在改造中采用最自然、最少的人工干涉;在材料的选用上,选用最本土的、最原生态的、最环保的建设材料,将原汁原味的乡村风情和历史感的古村落维持下去。

  与平田村相隔不远的陈家铺村,有600年的历史,古朴传统的村落中还隐藏着一家书店。把投资上百万元的书店建在海拔800米的陡峭山村里,无疑是个壮举。

  开业一年多时间来,凭借舒适的阅读环境和丰富的文创用品,不仅吸引了大批来自国内外的读者打卡观光,还以文化反哺了乡村。

  陈家铺村某书店

  始建于清代的后畲村,目前仍有800多位村民居住在这里,因为地势陡峭,房屋依山而建,层层叠叠,格外壮观。

  浙江省松阳县后畲村

  法明是一名来自北京的当代艺术家,尽管后畲村距离北京1000多公里,但是距离并没有阻碍他把工作室落地后畲村。

  2019年5月,当松阳县政府把一座始建于清代的古民居修缮后,交给他当做工作室使用时,法明在心里就已盘算好了工作室未来的规划,用自己创作的作品来充实这个工作室,把这个工作室变成他的个人作品和后畲村建筑相融合的一个博物馆。

  法明的工作室

  松阳县“拯救老屋行动”

  650户民居完成改造

  让松阳县的传统村落重新焕发生机,王永球功不可没。2007年,时任松阳县博物馆馆长王永球发现,松阳县71座传统村落中,除了几幢挂保护文物牌的建筑完好之外,大部分老房子都摇摇欲坠,从那时起,她就有意识地去搜集素材,撰写一些文章,向文物主管部门和松阳县委县政府反映这些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开始,松阳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松阳传统村落”特色品牌的目标,全县推进保护开发传统村落。2016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将松阳定为“拯救老屋行动”项目整县推进试点县,拨付4000万元资金拯救老屋。

  “拯救老屋行动”启动仪式

  2017年2月,松阳县委整合成立了名城古村老屋保护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名城古村老屋项目的具体工作。对于老百姓最为发愁的房屋维修资金来源,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补助修缮资金的50%,县政府补助10%-20%,老百姓自筹30%-40%。

  老百姓自筹部分可采取投工投劳投料等多种方式进行,破解了部分群众修缮资金短缺的难题。同时充分发挥浙江省古建院的技术支撑作用,维护了文化建筑等历史风貌。

  松阳县界首村历史悠久,村内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始建于清朝乾隆年代,道路两边遍布着“禹王宫”,“刘氏宗祠”等古迹,一条古驿道从宋代保存至今。

  浙江省松阳县界首村

  界首村的敦厚堂是一间三进的大宅子,房子已经倒塌了一多半,现在只能通过钢筋和钩子来固定主梁,但是房梁上的木雕,窗户上的雕花都在诉说着它之前的历史。

  修缮敦厚堂

  “修旧如旧,修旧利旧”是松阳县传统村落中老屋修缮的原则。在敦厚堂的院子里,浙江省松阳县古建工匠包加运和师傅们正在用老法子夯土墙,而且,工匠们所用的泥土也是用老房子倒塌之后的土。

  在包加运看来,老房子修缮好以后,他的后辈们也可以看到以前的老房子,这让他感到很自豪。

  修缮老房子的土

  如今,像包加运这样活跃在修缮老屋中的工匠师傅在松阳县有700多名,传统村落的再次复兴也带动了像他们这样的传统手艺人。

  2018年8月,“拯救老屋行动”一期项目全面结束,全县142幢老屋修缮项目全部完工并验收,建筑面积约9.6万平方米,传统风貌得到有效修复。同时,在松阳县的71个传统村落保护中,200多座宗祠、20多座古廊桥、100多公里古道被修复,650户民居完成改造。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同时,还吸引了外来工商资本投入本村建设,累计投资超过3亿元。

  浙江省松阳县名城古村老屋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叶茂松:我们通过老屋修缮、民宿改造,我们传统民居的利用得到了很好地发展,村落的经济也得到了较大地提升。通过打造摄影村、画家村、民宿村、文化村等多业态植入和发展,据统计,我们去年乡村旅游的人数达到250多万人次。

  写在最后:

  眼下,国内许多地方都在进行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和其他地方相比,松阳的做法显得独树一帜。对于传统村落的修复,松阳没有大拆大建,而是整旧如旧,要的是原汁原味的真历史,而不是焕然一新的假文物。

  保护传统村落,保护的不仅仅是建筑,还有文化的传承,而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人。在保护传统村落的过程中,松阳实行有限度的商业开发,创造多种条件留住村民,营造鸡犬相闻、相邻守望的原生态氛围。

  如果把传统村落的外在形态比喻成“筋骨”,那么住在里面的村民就是村落的“血脉”,只有内外兼修、骨肉相连、血气相通,传统村落才能有活力,文化传承才能有支点,人们感受到的才是真的乡愁、活的乡愁。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传统村落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