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晒秋、赶秋、吃西瓜、吃秋桃、吃清凉糕……立秋风俗,还有哪些是你不知道的?

2019-08-09来源:中国乡村之声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8月8日是传统24节气里的立秋。立秋的“立”字是开始的意思,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来临。

  在我国古代,人们将立秋称为四时八节之一,体现出对立秋的重视。部分农村地区有晒秋、啃秋、祭谷神、秋火、秋社的风俗,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咬秋

  咬秋也叫啃秋,是指在立秋这天,人们聚在一起啃西瓜、咬秋桃、吃地瓜、食苹果,意思是将秋天咬住,也有啃秋后,秋热不生痱子的说法。

  无论咬秋还是啃秋,表达的是人们对秋天到来的喜悦。农村俗语说:立秋啃一口,秋收定丰收,体现出劳动人民对秋收丰收的祈盼。

  赶秋

  农村俗语说:孩子秋田跑,一年能吃饱。

  意思是孩子们在正在成熟的田地里跑上一圈,将秋天围住,称为赶秋。老一辈人说赶秋后的庄稼肯定能获得丰收,孩子们一年里都能吃饱饭不会挨饿。赶秋其实是孩子们在田间嬉戏的童趣,大人们也乐见孩子在田间嬉闹,有种获得秋收丰收的浓厚氛围。

  晒秋

  很多地区农村都有晒秋的风俗。立秋这天,人们将家中余粮,被褥,席子,秋衣拿出来晾晒在窗台上,院落里或者挂在墙上,一来将夏天潮湿的霉味晒去,二来秋收在即,将家中农作物晾晒储存,腾出粮仓准备储存秋粮。

  祭秋

  祭秋是一种地方民俗,也称为祭谷神,或者秋火,秋社。

  意思是立秋前后,人们在家中或者田间地头摆上糕点、水果、馒头、米饭、酒水和香火,祭祀谷神和土地爷,祈求保佑庄稼风调雨顺,颗粒饱满,五谷丰登,颗粒归仓,表达了劳动人民渴望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这些风俗自古沿袭至今,反映了劳动人民渴望丰收的喜悦心情,也体现了古代农民在农业技术方面的智慧,表达了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殷切愿望。

  在农村,立秋这天,除了以上庆祝丰收的风俗之外,还有许多与吃有关的传统。吃什么?怎么吃?来和小编了解一下~

  吃西瓜

  我国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风俗,在入秋的这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风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吃清凉糕

  在浙江,立秋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清凉糕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吃“福圆”

  立秋是龙眼的盛产期。古代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食小赤豆

  从唐宋时起,就有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渣”是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

  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含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吃鸡蛋

  立秋这天在我国一些地区还有吃鸡蛋的传统。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鸡蛋不伤脾胃,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等都适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个比较合适。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舒爽,经历“苦夏”的亏损之后,在进入寒冷的冬季之前,“贴秋膘”成为立秋后人们的进补养生方式。古时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了解经历夏季清淡饮食之后体重的变化。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因此人们增加营养,在立秋这天以各种各样的肉食“贴膘”,增强体质,在维护身体健康的同时增强免疫力以应对逐渐变冷的天气。

  此外,立秋还有各种风俗,内容一般都是为了增强体质和庆祝丰收等,你们家乡有什么关于立秋的风俗吗?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立秋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