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重庆渝北:乌牛村与“聚牛兴”的故事

2019-08-09来源:中国农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重庆渝北古路镇乌牛村800亩仙桃李基地里,硕大的果实压弯了枝头,山地单轨运输车穿梭其间,果园旁的院坝里,十几个工作人员正忙着对仙桃李进行分拣、打包装箱……丰收的喜悦挂在他们的脸上。

“运输车一次能运800斤仙桃李,把果实直接从果园运到院坝。”重庆渝北古路镇乌牛村支书阙兴国介绍。穿行的单轨列车,载满的不只是这盛夏的果实,更多的是农民的希望与红火的日子。

 

地处渝北区北部的乌牛村,距江北机场仅19公里,交通较为便利。然而,随着近年进城务工村民增多,乌牛村成了典型的“空心村”,5000多亩土地中,六成沦为闲置地。

乌牛村是重庆市首批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村之一,渝北区集经济办公室陈正进主任介绍。2014年,为了将村中的闲置地利用起来,乌牛村村支书阙兴国号召村干部带头出资成立乌牛农业股份合作社,带领村民将3000多亩闲置地入股合作社,并开垦了其中的500亩土地,种上了仙桃李。

 

“仙桃李是由美国‘布朗李’与本土‘仙桃一号’嫁接培育而成,果实硕大,甘甜汁多,进入丰产期后,每年亩产值可达两三万元,纯利润不下两万元。”回忆起几年前动员全会入股土地,种植仙桃李的场景,阙兴国还历历在目。

5年精心培养,合作社的500亩仙桃李产量达到了30多万斤,按照20元每斤的市场价计算,合作社可收入600万元,然而,令阙兴国意想不到的是,随着果实一天天成熟,七月的气温也在节节攀升。20天内,30万斤李子若不能及时采摘装入冷库打包发送市场,新鲜的果实将烂于枝头。然而,此时的“合作社”还太“年轻”,采摘人员短缺、冷库建设容量不够、包装设计不合理、销售渠道不畅……缺乏经验的合作社状况连连,30万斤仙桃李只卖出12万斤,收入80余万元,其余的20多万斤仙桃李都烂在枝头。

眼看乌牛村的仙桃李产业摇摇欲坠,老百姓也快要放弃,乌牛村干部再也坐不住了。“产业要发展,不能仅靠村干部低头蛮干,自己单打独斗,闯不出一番天地。”阙兴国说。

一场灾难,让阙兴国想起了2018年4月参加的一场“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报告团宣讲会。该宣讲会由重庆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农委等部门共同主办,通过巡回宣讲的形式,激励更多人才留在农村、回到农村、去到农村创业。

 

报告团里,有精于发展品牌农业的剑桥大学女博士彭阳、善于搞乡村旅游事业的致富带头人晏洲、热衷于在农村创新创业的青年榜样简义相、巧于发展电商产业带领乡村发展的大学生村官张雪、乐于扎根农村带领乡亲奔小康的“党代表”杨大可、安于脱贫攻坚一线奋斗的“第一书记”严克美。

6个人组成的报告团似乎就能构建起了一条农业产业链,阙兴国经过多方打听,终于联系上了杨大可,并向他们抛去了“橄榄枝”。

2018年11月,6个乡村振兴报告团的成员来到这里,经过多方考察,成立了重庆聚牛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乡村振兴报告团转身成了乡村振兴实践团,6个成员当起了脱贫攻坚的实干家。乌牛村从此开启了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也掀开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开垦、育苗、改坡修渠……聚牛兴来到乌牛村后,便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仅一个月时间,就按照规划开垦出700亩地,种上了60000多株果树苗。同时,聚牛兴对原来乌牛村集体管理的800亩仙桃李进行修枝、整形、刷白、施肥;装太阳能杀虫灯、铺防草地布、引进水肥药一体化设备,仙桃李的成长条件和科学化种植水平不断改善。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过去,村民都把修剪的枝条背回家当柴烧,而聚牛兴则把这些枝条做成菌包,用于培植木耳和食用菌,使用后的菌包料又重新回到果园做肥料。以往,李园疏果、落果直接烂在土里,聚牛兴介入后,将60%的果子疏下来,做成酸梅,不但解决了以往果子浪费的问题,而且农民也愿意疏果了,果实的品质得到很大的提升。

仅半年时间,乌牛村的新型发展模式就成效明显。800亩果园里,每一根枝条都挂满了青绿色的果实,硕大肥美,“今年雨水多,各地水果都减产,但是我们基地的李子却保持着产量,亩产1000多斤,而且果实口感好,吃起来甘甜适度,爽脆可口。而且,因为聚牛兴拥有自己的电商平台,今年的果子通过电商平台和网上订单销售超过60%,顺丰快递直接在基地打包装箱邮寄到目的地,果子不愁卖。”阙兴国说。

根据果实大小不同,价格也不同,最好的果子重量在100克到150克的卖30元每斤,果实挑选在仙桃李产业中是犹为重要的一环。在基地现场,20多位工作人员分拣果实,忙得不亦乐乎,50多岁的王文兰是其中一位。“以前在外做点小生意,离家远,挣的钱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现在不一样了,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王文兰告诉记者,去年夫妻俩在基地打工和分红的收入总共达到八九万元,日子越来越红火。

今年,基地育苗与果园的收益预计达500万元。阙兴国告诉记者,企业与村合作社按照六四比例分成,而村合作社的这部分钱以1:4:5的比例分给村集体、投资人与农民,同时,入股的每亩地能分1000元左右。

渝北区政府为村集体提供设施设备、惠农政策的保障,聚牛兴带来技术、资金、理念、渠道,大半年时间,乌牛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初步开花结果。渝北区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正进说,今年乌牛村集体经济预计收入20万元,实现了该村集体经济收入零突破。

不到1年时间,聚牛兴的到来,让仙桃李产业一片欣欣向荣,乌牛村完美蜕变,。

除此之外,得益于渝北区对乌牛村集体经济的大力支持,聚牛兴前期没有土地租金的压力,从而能够让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农业生产中。除仙桃李外,聚牛兴还规划增加无花果、大果水晶梨等36种水果,打造“四季有果”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果树下套种薄公英、菊花发展加工产业,修建民宿打造乡村旅游,发展第三产业……

阙兴国告诉记者,目前乌牛村正在着力打造七彩农业园、休闲观光园、特色民宿集群、文化交流中心、乡村振兴培训班等五大产业板块,届时的乌牛村将成为一个农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脱贫 致富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