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太行山下五里源重现昔日豫北小江南

2019-07-10来源:中国农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农历六月初五,小暑日,迎着拂面微风记者走进修武县五里源乡大堤屯村金谷园农林合作社……

无尽的千亩稻田在眼前徐徐展开,24米一垄的条田整齐划一,碧空中飞舞的白鹭,三五成群落在稻田间,仿佛置身江南鱼米之乡。

从稻田边路过的68岁村民王进才见此美景也不禁停下脚步,举起手中相机:“我们这儿过去号称小江南,做梦都想着小时候稻田摸螺蛳,如今圆了一代人都梦!”

“五里源原来叫五里泉,周边有很多泉眼,西晋以来一直有种植水稻都传统,宋元时期还是‘贡米’。”合作社理事长袁小全介绍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后期泉眼没有了,稻田也消失了,农民只能改种小麦、玉米。

“‘河长制’给穿境而过的大沙河又带来生机,分段治理和污染监控使沙河水清了,鱼虾也多了,不仅解决了稻田用水,还引来白鹭在稻田和沙河之间觅食嬉戏。”袁小全说,合作社流转了全村的2100多亩耕地,去年首次实验600亩水稻获得成功,今年扩大到1000亩。重现四十年前的小江南美景,吸引的附近村民有事没事都来稻田附近消夏乘凉。

据《修武志》和《晋书》记载,西晋石崇年二十为修武县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发展农业和教育,收到当地百姓称赞。据传他喜欢当地鱼米之乡都风光,力主开发稻田,曾色相建成春可观柳、夏可赏荷、秋闻盗香、冬赏雪景都庄园,取名“金谷园”。

“我们的合作社取名金谷园就取其意!”袁小全说,我们采用了县农业农村局“板凳局长”谊给我们提供的微生物发酵的传统有机肥和光碳核肥做水稻主要肥料,在平整同时撒入有益菌种,不仅抑制有害菌群,还能遏制杂草生长,后期再鸭稻混养,一席勒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去年水稻亩产达1200—1300斤,一季稻的收入地上两季玉米的收入。

“最关键的是杨局长给我们推荐的良技良方生产出的稻米是‘三无富硒稻’,实现以产定销!”袁小全介绍说,去年的稻米经第三方机构“普尼认证”检测,各项有害残留指标均为0,是无农药残留,无毒素,无重金属残留,而且大米蛋白质6.8克,能量指标1487千焦,碳水化合物79克,脂肪0.7克,硒元素27微克,各项指标均高于国家绿色健康食品标准。

“我们的大米可以生吃、生吃还很香!”杨法谊说:“修武优质小麦产量创了全国之最,品质最好,下一步要把玉米、大豆、五谷杂粮的品质种出最好,向功能性转变。”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乡村振兴 三农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