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时评|扶贫车间闲置 如何杜绝形式主义扶贫?

2019-06-05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在河南某县,编号为0703的扶贫车间大门紧闭,设备被搬空,村民说这个扶贫车间春节后就没有再生产。据记者进一步了解,这间扶贫车间财政投入18万元,2017年4月竣工。新建不到两年的“扶贫车间”,曾经热闹一时的生产景象不复存在,设备搬离、人去厂空,只留下废弃的塑料垃圾和原材料散落一地。墙上“实施产业带动、助力脱贫攻坚”的标语变成了难以兑现的口号,显得异常刺眼……

  其实,不光在河南,据了解,全国不少地方的扶贫车间“遍地开花难结果”,出现闲置、停摆等问题。2018年,西部某县提出一年内实现扶贫车间“全覆盖”,将扶贫车间推广至全县所有乡村的田间地头。但根据2019年中央巡视组的反馈,这个县的167个扶贫车间一度只有22个在使用。

  “扶贫车间”被视作吸纳贫困户“家门口就业”的重要方式。而一些扶贫车间长期闲置、停摆,难以带动贫困户脱贫,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甚至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扶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长安认为,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扶贫资金,对扶贫干部和贫困户的信心也是一个打击。

  李长安:采取多种措施帮助贫困户脱贫奔小康是目前各级政府的核心任务之一。但是,如何扶贫才会有实际效果却是一件需要认真思考和评估的事情。客观地说,在一些贫困地区设立“扶贫车间”是扶贫工作的一种创新,是产业扶贫的具体举措。它不仅能够带动贫困地区的转移就业,还能够使贫困户获得更多的非农收入,从而走上脱贫的道路。但是,从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扶贫车间”并不是都运行良好,一些地方甚至成了人去楼空的摆设,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扶贫资金,对扶贫干部和贫困户的信心也是一个打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形式主义严重。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在发展扶贫车间的时候,盲目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或者只是用扶贫补贴来吸引民间资本建“扶贫车间”,这样的急功近利,遍地开花,很容易招致失败。二是脱离本地实际。一些扶贫车间在项目的立项、评审方面缺乏考虑,不认真分析本地的优势和特点,不注重发挥本地的长处,技术上缺乏指导,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三是缺乏市场调研。

  扶贫车间闲置的背后,迫切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李长安对此表示,扶贫车间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出不去、难就业的问题,但在建设运营过程中还应尊重实际、做出实效。要端正扶贫态度,以市场为导向,并注重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使他们适应扶贫车间的发展需要。

  李长安:“扶贫车间”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如果地方政府在发展扶贫车间的时候,不深入调查研究,不认认真真研究市场,盲目上马,一哄而上,结果就是产品滞销,企业经营困难,扶贫车间自然举步维艰。因此,要充分发挥“扶贫车间”的扶贫功能,首先要端正扶贫态度,不宜盲目跟风,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本地优势。其次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仅要让产品能生产出来,更要卖得出去。最后要注重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只有通过不断培训,让群众的技能技术水平水涨船高,他们才能适应扶贫车间的发展需要。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扶贫车间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