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安徽来安:冬修水利忙不歇

2019-01-17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看着渠道一天天建成,我心里真高兴!”在安徽省来安县半塔镇鱼塘电站竹沟支渠工地,鱼塘村种植大户张桂明告诉记者:“我在这条渠道附近流转了650亩土地,但是只有300亩能够沟渠直接放水灌溉到田,另外350亩土地是‘高板田’,都要通过机打水进行灌溉。”张桂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一季水稻,按照3次灌溉的要求,每次10天到15天,人工工资加电费要花费2万多元,3次就是6万多元。“这条水渠硬化后,新增了分水节制闸,‘高板田’也能直接放水灌溉到田,以后种地不但水的问题解决了,种植成本也降低了,稳产又增收!”

  “2018年是安徽省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计划治理小型农田灌排区面积11.32万亩,其中财政专项资金治理面积5.21万亩,统筹项目资金治理面积6.11万亩。从2018年9月份开工建设,到2019年3月底完工,必须加快施工。”来安县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技术负责人张明说。

  在鱼塘村邱郢组,施工人员正在为新建的泵站顶部盖瓦,与施工人员一样忙碌的还有邱郢组组长任万忠。

  “自从这个泵站开工建设后,已经有好几个种植大户来找我谈附近农田的流转问题,村民组正在对比他们给出的条件,准备召开动员会,听听大伙的意见。”

  据任万忠介绍,新建的泵站附近共有200多亩“高板田”,涉及邱郢组和邻近的黄泥庄组,因为灌溉问题,周边的低洼土地都被流转了,这块地却无人问津。“这块地种起来实在不方便。一到用水季节,别的田块都是水到田头,这块地还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打水,所以很多田块基本就种一季水稻。还有一些农民觉得种植成本太高,不划算,干脆直接让田地成了‘闲田’。”任万忠说:“现在好了,泵站建起来了,一条暗管就可以把水一直送到‘高板田’最高处沟渠,再往下送到各个田块,再也不用为灌溉的问题发愁了,种植大户也来了,闲田也能有收入了。”

  张明说,来安县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坚持系统治理、成片推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节水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项目涉及半塔镇、施官镇等6个乡镇19个村15个灌溉区,主要任务是以小型农田灌排区为单元,开展灌溉、防洪、除涝、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综合治理,重点对支渠到田间的灌溉系统和田间到大沟的排水系统及相应配套设施进行治理,项目建成后将真正解决农田水利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水生态保护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