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黄河故道之滨唱响循环农业“银香故事”

2018-12-28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山东银香伟业集团董事长王银香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作为改革开放大时代的亲历者,见证了 “三农”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深为祖国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谈到农业今后的发展,她说:“要把生态、创新和有机共生理念作为健康农业发展的重要新动能,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绿色、生态、科技型现代农业。”

   王银香从事农牧业几十年,她在创建企业时就提出要“始终为人类做健康产业”。她领导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银香伟业集团在山东菏泽曹县与农民共建有机种植基地,运用有机循环思路,依靠奶牛养殖消耗农业秸秆,再将养殖粪便加工成有机肥还田,改良土壤,创造出生态效益;通过土地源头的改良和有机养殖的结合,保障奶源质量生产优质乳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乡亲们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王银香被誉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创新实践者、领跑者。

   回顾改革开放创业历程,王银香深有感触。银香伟业的萌芽初显,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初,银香伟业的成长事迹,镌刻在改革开放的光荣史册。40年时光荏苒,银香伟业绿色发展做强健康产业的故事传为佳话。每个参与创业发展的银香人都充满自豪!

  穷则思变——废窑坑里起青烟

   山东省曹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美称。但曹县地处黄河故道之滨,自古多洪涝,地质多盐碱,县志有“起碱拔毒,开沟引碱”的记载。

  王银香的家乡曹县五里墩也深受盐碱侵害之苦。在上世纪80年代,村里流传着一句谚语,“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种地地不收,种草草不长”。一亩地产不了200斤粮食,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没有照明用电,村子里还欠着两万元的债务。1986年,王银香当选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 

  该怎么做才能改变这个面貌呢?王银香注意到县砖瓦厂遗留下来的废窑坑,但是这些窑坑再往下挖就只剩下沙土了,按照当时的黏土制砖工艺,已经没办法再使用了。王银香看到这个情况,就动脑筋考虑在原先窑坑的基础上继续深挖,让砖瓦厂活起来。但当时很多村民都不理解——“县里面都干不下去了,我们能干成?”质疑的声音一直没停。王银香又带头拿出家里的积蓄,并开会鼓励全村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同时研究粉煤灰内燃沙土制砖技术,让废窑坑上青烟再起、生机重现。

  缕缕青烟,为五里墩的发展带来了第一桶金,这一年,也被称为银香伟业诞生的起点。

  改革探索——碱地建成采摘园

  1990年,曹县的土地联产承包刚搞了不久,五里墩就又搞了个大动作。这一年,王银香通过“反租倒包”的形式开始进行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这下可不得了了,“刚吃饱饭,又要把土地集中起来,这不是又要回到公社时候去了?!”质疑声再次袭来,但这都没有动摇王银香的信心,她坚信集约化、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未来的趋势。经过五年时间,顶着多重阻力,3000亩土地流转完成。

  土地流转还不算完,王银香又做出了一个让村民惊掉下巴的决策,她要把砖瓦厂关掉,转向农业发展。当时五里墩的砖瓦质量是出了名的好,质量轻、硬度高,市场上的砖7分钱一块,五里墩的砖买到1毛2,放着这样赚钱的产业不干,却要去干很可能赔钱的农业,让人难以理解。王银香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土地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挖土烧砖是不可持续的,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利用好、呵护好我们的土地资源!”

  利用这片土地,超前于时代的花卉种植、农业博览、采摘果园、旅游观光等20年后才日渐成熟的现代农业形式,在当时的五里墩已经开始实践。一时间春有鲜花秋有月,瓜果飘香漫四野,盐碱地里旧貌变新颜。这也为组建银香伟业集团、构建有机农业框架踏出了第一步。

  科研创新——农村诞生克隆牛

  1997年,在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五里墩的畜牧养殖也发展起来,本意是利用养殖业的生物资源优势改良土壤。这一年,企业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共同承担了利用胚胎技术繁育国外良种肉牛的项目,并开始引进奶牛与良种牛项目进行配合。无心插柳的举动,却由此揭开了高产奶牛养殖与优质乳品加工的产业新篇,最终形成了农牧有机循环的雏形。

   此间,科技的力量越发凸显。2002年,一项技术的成功把五里墩这个小村庄推向了全世界。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中国首批本土体细胞克隆牛诞生了,它填补了国内空白,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 ,成为了中国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甚至出现在了中考和高考的试卷中。

  克隆牛的诞生其实还沾了国宝大熊猫的光。中国科学院的陈大元教授最初是想通过克隆技术,实现对国宝大熊猫的繁育,让熊猫得以更好的保护和延续,但因为事关重大,不能直接在熊猫上试验,而是先进行了克隆牛试验,结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缘际会中,五里墩也与“国宝”有了联系。

  世界“村民”——乡村也有国际范

       一个农村的饭桌上,坐着荷兰、以色列、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五个国家的客人,在见到外国人都觉得稀奇的鲁西南地区是不是觉得很不可思议?但对于五里墩的人来说,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为了完成“集世界农业、牧业、环保、科技、教育五大前沿信息与银香伟业时刻创新与一体,打造可持续幸福产业新模式”这一伟大构想,企业上下一直都将眼光放眼全球,始终向最先进的技术、智慧和文化看齐,在这种理念下,已经有500多人次的外国专家来到过五里墩村。有些专家更是在村里一住三、五年,成了五里墩的“洋村民”。

  来来往往的世界友人,成了五里墩的一抹亮色,他们不是简单的来做技术或者谈商贸,而是融入了当地的社会氛围之中。村里幼儿园、小学的孩子也经常会和这些远方的客人一起上课、一起游戏,在很多没有走出过国门的村民和儿童眼里,这些外国村民正是他们观察世界的窗口。

   三生三区——安居乐业新家园

   五里墩在20年前就已经是誉满中原的明星村了,但五里墩村的新社区却是近几年才开始建设。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有疑问,为什么五里墩村早就富裕了,老房子还使用了那么久?其实这和王银香的发展理念有关系,农村要有出路,最大的短板其实在教育和人才,这是农村发展的地基。所以她一方面鼓励村民暂维现状,不要建房,将资金投入到子女教育中去,另一方面通过产业发展支持教育事业。现在1600多人的五里墩村走出了200多位大学生,创造了乡村教育的奇迹。

   一个现代乡村的标志是什么,不是宽阔的马路,也不是漂亮的房屋,而是培养出了多少人才,留下来了多少文化。谚语说“打牢地基建高楼”,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银香伟业一直在不断探索、持续前行。因为有了人才、有了科技、有了思路、有了理想,这里的产业总是与众不同,大家惊奇于这里的牧场如同四季常青的公园,这里的大棚宛若现代种植的展馆。如今五里墩新社区的建设,就像产业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的合体,四季青青、禽鸟和鸣,这正是筑牢地基之后顺势而为的结果。

  改革的难度在于,它期望的方向是未来,但意识的桎梏在现在,因此超前的理念往往不为当时所理解,现在看起来成为常态的事物,在背后都蕴藏着无数的风雨挫折。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激荡,银香伟业只是参与其中的一朵浪花,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首中,这些银香故事似乎也是对这段改革历史的最好见证与注解!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改革开放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