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凉山搭上“网络快车” 加快脱贫步伐

2018-12-27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随着国家和当地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交通等条件的改善,给大凉山深处的贫困群众带来了脱贫的新希望。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五道箐乡大棚蔬菜基地,大片的草莓正在生长中。尽管草莓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可网络上的订单已经有100余单,不少人就是冲着大凉山天然、绿色的有机草莓来的,每斤草莓的价格达到五六十元钱。技术人员说,大棚中央自动监测设备,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

  技术人员:以前没有这个设备的时候,全是人工,白天、晚上我们都要人工来记录草莓的土壤、酸碱度、还有页面光度,很麻烦、很复杂。有这个设备以后,我们在家里电脑上都可以实时监控。

  五道箐乡以前都是种植传统农业,辛苦不说,一年到头忙下来,却赚不到多少钱。在当地政府和电信公司的支持下,五道箐乡依托互联网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探索互联网+新型农业的扶贫新模式。

  凉山电信云计算和物联网中心总监胡磊介绍说,物联网+互联网的方式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土壤、环境、湿度等监测难题。

  胡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装置里面,它主要起到土地的监测温湿度、空气等方面的数据采集。采集完后,送到我们智慧农业云平台,这个数据经过分析以后,形成一个科学的依据。这些数据主要用于我们的管理者或者农技专家,它可以帮助我们的农民、农户进行技改方面的一些措施。

  根据监测数据,技术人员随时调整施肥、浇水的时间,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胡磊介绍说,互联网+农业的模式,还让这些农产品及时走进千家万户,并能追溯到源头。

  胡磊:所有的产品出来后,线下有益农社做支撑,线上我们有天虎云商、京东、淘宝,都是通过我们益农社一键分销到上面去,我们把它的生产到销售,一并解决了。消费者的话,通过闭环的一个过程,通过二维码,进行一个产品的溯源,他购买的产品,它的生产过程什么样的,它的东西安不安全等。

  大凉山地广人稀,山高路远。以前农民种的土豆、苹果,养殖的跑山猪等都很难卖出去,只能自己吃或者让这些农产品烂在地里。这些年,随着国家加大对大凉山的扶贫,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互联网也随着这些基础设施,逐步深入到大山深处。

  在凉山州木里县靠近大街的店铺里,李群星每天都要忙到很晚。前段时间是大凉山苹果、核桃等特色农产品成熟的季节,也是他们柴斛合作社最忙的时候。

 李群星:以前一家人只养一两头猪,现在养七八头猪了。我们教他们合作养猪、鸡、羊、牛。以前卖不掉的,现在可以卖给我们,带动他们的积极性,也增收了。菌类、农特产,我们回收,保护价的收购。

  去年,李群星他们合作社光收购农民的农产品,就花了400多万元。尝到甜头的农民,今年扩大了种植、养殖的规模,合作社的订单量最高一天超过1000单。李群星也打算,选择品种好、适合当地养殖的母猪,来改良农民养猪的品种。

  李群星:我们现在想做一个乳猪培优厂,品种好的乳猪,我们让农户养,我们回收,我们自己的质量保障了,消费者也高兴了。

  实际上,凉山州各地政府和电信部门,对当地农副产品上网销售也给予了各种便利,不仅减免相关费用,还培训相关电商从业人员,为他们提供相关资讯,让大凉山的绿色农产品,更快的进入到更多家庭的餐桌上。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脱贫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