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于无声处听惊雷》第三篇: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2018-12-26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改革开放40年来,粮食产量从6000多亿斤增加到13158亿斤,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生产资料不断丰富,供给体系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不断普及,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北粮南运让全国配给更均衡,这些都有效的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中国乡村之声改革开放40年特别报道《于无声处听惊雷》请听第三篇: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徐国臣,是吉林省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负责人,他的这个合作联社,现在已发展到注册成员合作社203家,会员3万多户,在长春地区,甚至整个吉林省都非常具有影响力。

  徐国臣:说到改革开放,从刚开始的计划经济,一步一步的走向市场经济,我也是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开始经商,通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典型代表。

  1982年,高中毕业的徐国臣回家种地,他回忆说,在改革开放初期,他总是吃不饱饭,困难的时候,买回来一个苹果切成8块,他能分到一块就开心不已。在农安县,明明有地可种,为何黑土地上长出的粮食不够吃?徐国臣说,吉林的冬季、春季非常漫长、寒冷,以化肥为代表的生产资料的紧缺,以及流通体制的不现代化影响了农业的产出。

  徐国臣:从高中休学后回家种地,当时是种植的水田,东北春天的气温低,气温低插秧的时候需要添加硫酸铵,来提高地温,农安县公家的生产资料公司不经营水田肥,我们从其他地区倒买倒卖硫酸铵。

  受到当时政策的影响,这种倒卖是违法的,徐国臣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到2000年时,关于化肥的流通政策逐渐放开,化肥的生产尚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徐国臣抓住机会,及时经营起了化肥,并以此为基础,逐渐发展起了合作社。

  徐国臣:2003年的秋天开始到农安经营化肥,当时在农安租了个化肥摊,经营到2011年的时候,买的这块地,这块地现在是16100平方米,现在仅是库房的占地面积就达到了1万平。

  就在徐国臣抓住机会,在农安县经营化肥,成立生产资料合作社的时候,农业生产的主体——农安县的农民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张胜利:早的时候家里种地少,那个时候都用马,咱又不会用马,等到开始用四轮子的时候,老人又开始整不明白四轮子了。那时候一晌地能赚2000来块钱,像我爸他们只能买2晌地,因为弄不过来。

  说话的叫张胜利,2000年的时候,仅仅22岁,当时张胜利的父亲只买了两晌地的使用权,认为多了弄不过来,张胜利和年迈的父亲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张胜利认为可以买收割机,自己收获快,也能给别人收获赚钱,张胜利的父亲认为玉米棒子还是人工去掰实在,虽然花些时间,可毕竟不用花钱。最终,张胜利没有听父亲的话,把家里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置办了一台收割机,在四处收割的时候,他认识了一批爱捣鼓机器的年轻人,是大家慢慢的联合起来,开始有组织的集体耕作。

  张胜利:我们就在一起干,灭茬全归你,打垄全归我,总的一算省心,完了钱还多赚,2012年的时候我看到合作社是个趋势,那时候买农机也不便宜,合作社可以买多台,社员只能买一台两台,受到限制,我们就成立合作社买大型机器904,904机械算大的了。

  合作社的出现,改变了各自为战的状态,使得集体作业更有组织化,同时,也改变了购置大型农机个体资金不足、使用精力不够的困境,借助合作社购置农机补贴等政策的东风,张胜利的农机合作社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农机作业还比较空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12年以后,农机使用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2012年时,全国已登记在册的农机合作社达到3.44万个,到2018年,这个数字变成了超过7万个,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农机使用量的快速增加,已成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器,在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合作社机械规模的扩大,张胜利面临着农机多活少的困境,这时,从事生产资料合作社经营的徐国臣已经经营出了规模,两者存在了结合的可能。

  张胜利:等到2015年评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时候,车也多了,自己就觉得自己的跟前的地少了,信息知道的不太多,就跟徐总的合作社一接触,他有活一打电话,一微信告诉我我们就过去了,就特别的方便,我们负责干活,他们去找信息,就好办了。

  随着像张胜利农机合作社等各个合作社的加入,最终,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了,联合社成了一个信息共享,资源共同使用的农业服务平台,也推动着农业大县——农安县现代农业的步伐。联合社负责人徐国臣说,是改革开放给了他们发展的机会,也是改革开放,让中国人将饭碗紧紧地端在了自己的手里。

  徐国臣:我是这样看的,那时粮食之所以吃不饱,是因为那个时候技术不行,解决中国粮食增产的第一个是玉米的杂交品种,使用化肥和不使用化肥对增产起到的作用是20%,农业的生产技术会达到10%,通过改革开放分产到户,农民的积极性占10%。

  民以食为天。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好的惠农措施下,像徐国臣、张胜利这样的农业人在土地上默默地耕耘,换来的是我国粮食连年的丰产稳产。197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978年为3.05亿吨,粮食人均占有量为319公斤。进入新世纪,我国粮食生产保持13连增,2018年我国粮食的总产量约为6.58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达到540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7公斤。除粮食外,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已经达到62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更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0倍。

  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数量的增长,构成了我国从温饱迈向小康的坚实的基础。如今我国农产品在总量上已经能够满足国内需求,实现了总书记要求的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愿望。

  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习总书记提出,切实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着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今后,我国粮食生产要在基础和科技上下功夫,保证人们在吃饱的基础上吃好,农产品结构得到更好的改善。

  回望4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也许能吃饱饭就是我们的理想。如今,在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我们复兴之路将越走越宽阔。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改革开放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