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吉林通榆环保督察真亮剑 生态向海景色盛

2018-11-21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今年以来,世界重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4A级景区向海自然保护区所在地——通榆县,在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上动真章、出真招、真亮剑,整改工作成效显著。目前,保护区内的违法违规建筑设施依法予以拆除,向海湿地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修复和保护,向海自然保护区的美景还原,景色正盛。

  眼下已入冬,向海自然保护区内的黄榆层林尽染,沼泽百鸟鸣唱,芦花浩荡,秋水共长天一色,原生态的返璞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望着核心保护区内的蒙古黄榆树下一丛丛幼树,老林感慨万分。林宝庆,现任向海自然保护局副局长,1996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来到了向海,当时,这里第一个分配来的大学生干了不到四年就走了,作为向海自然保护区急需的野生动物保护专业毕业生,林宝庆能在这里干多久,会干得怎么样,谁也不敢下定论。可让同事们没想到的是,他把根深深的扎在了向海,一干就是23年!说起原因,林宝庆娓娓道来。

  林宝庆:向海自然的生态环境,很打动我,它有传统的四大景观!还有更好看的蒙古黄榆。这在亚洲基本上是独一无二的生态景观。科尔沁自然保护区等地也有一些黄榆,我到那边也看过,没有向海的漂亮!我一直想弄清楚为什么向海的生态景观和其他的很多景观不一样。后期我调查清楚之后,就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因为这种美丽的背后,其实潜藏着一种危机,这种美丽也是一种悲哀。

  经过反复观察,林宝庆发现,在向海不仅看不到黄榆林的幼林,也看不到次生林。现有的林子随着时间老化之后或者因病虫害、干旱、灾害等死亡之后,就没有可继续生长在这里的黄榆树种了,很可能未来的某一天,蒙古黄榆将在向海消失。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林宝庆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

  林宝庆:深入调查发现,保护工作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近几十年,建立保护区后一些管理工作不到位,还有部分当地人认识上的不到位,导致过渡放牧,幼林没法成长就没有了。刚刚长出来,羊呀牛呀就吃掉了。这是向海整个生态体系出现危机的现象了,越深入调查越觉得危机大。

  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向海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危机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通榆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以“生态经济景观”三位一体理念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思想体系,联合保护局,对向海生态保护工作多次开展综合执法,多方努力下,治理效果明显。

  林宝庆告诉记者,从今年年初以来,通榆县又把强化保护区专项治理作为保护生态、恢复生态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责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专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督察整改工作,开展“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专项治理行动,按照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要求,通过广泛宣传和强力执法,对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建设的旅游景点和宾馆建筑设施坚决实施整改。

  林宝庆:从2016年开始,保护区管理局和当地县委县政府对环境非常重视,县委县政府多次派出一些专业队伍协助向海保护局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在中央环保督察之前,县委县政府和保护局就开展了多次联合执法,就是为了把整体的生态治理好,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开始后,进一步加大了治理力度。

  截至目前,向海自然保护区被纳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工商、粮食、民政、国税等多处国有宾馆建筑设施已经全部拆除完毕,建筑垃圾已经完成清理,达到可自然恢复生态标准。其他多处通过举一反三自查纳入整改的宾馆服务场所,也已经按照整改要求达到整改标准。同时,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50多家正在从事经营服务的餐饮饭店全部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污水通过采用防渗井、储污罐等方式收集并不定期抽排,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到县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一大批通过卫星遥感定位、群众信访举报和自查自纠发现的窝棚、圈舍、库房等违建设施全部依法得到拆除清理,向海湿地的生态恢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此付出23年的地方,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林宝庆的脸上也终于有了久违的笑容。

  林宝庆:2018年,从春天到夏天,很多向海的老人说,现在又找到了原来的那种感觉了。因为经过两年多的自然恢复,包括综合管理和治理。现在,向海的生态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了。一些过去看不到的东西,现在重新回来了。老百姓说过去野外的卷帘花,多少年都没看到了,现在又能看见了。包括过去常吃的黄花菜,向海历史上是黄花菜的主产区,夏季秋季采摘,晒干了当成菜来吃,但是多少年都看不到了,经过两年的恢复,现在核心区包括一些缓冲地带都能看见了,而且是恢复的速度比较快,我觉得这是一种生态向好的转变,也是一种标识的东西。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环保督察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