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人居环境大整治丨四川崇州:川西林盘获新生

2018-11-02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1541146290504736.png

竹艺村真的火了!在一天经历数拨人拿着手机里的照片问路后,村民乐大姐后知后觉。其实,竹艺村算不上一个村,而是由四川成都崇州市道明镇龙黄村9、11、13组组成的自然村落,住着包括乐大姐在内的86户村民,世代传承竹编手艺。

  竹艺村是怎么火起来的?崇州市委书记赵浩宇的回答是:“竹艺村成功展示了创意文化资源与传统川西林盘结合后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

  何谓林盘?简单来说就是乡村院落与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田间绿岛,是蜀地乡村固有的一种生存居住模式。林盘有大有小,几户或几十户皆有。它遍布于四川各地,又以成都平原的聚落最为典型,因此又称之为“川西林盘”。

  位于成都平原腹地的崇州林盘资源十分丰富,各类大小林盘总数达7386个。近年来,崇州以“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域景区”的理念,把林盘当作景点打造,通过风貌特色化塑造、产业融合化发展、生活品质化营造,把乡村林盘打造成了诗意栖居的聚居地、产业发展的联合体、天府文化的展示窗、共建共享的新平台,是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最生动的乡村表达。2017年底,成都市将林盘修复工程确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10大工程之一,标志着林盘修复从更高层面被置于乡村振兴大局。

  农耕文明的展览馆

  林盘景观是集生产、生活、景观、生态于一体的复合型农村居住环境形态,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

  提起徐家渡林盘的旧貌,崇州市集贤乡山泉村村委会主任王凤琼仍然止不住摇头。“林盘内棚房低矮,通道狭窄,杂物堆积,林盘内的竹林被村民当作了垃圾场,环抱林盘的铁溪河因为上游养殖业污染,一到夏天河里全是红色的虫子,村民吃的地下水也成了黄色,白衣服放在水里一染就成了黄色。”

  徐家渡林盘的境遇具有典型性。2010年,崇州对全市林盘进行摸排,情况不容乐观。“绝大部分林盘都处于路断、房陋、林乱、村空、配套缺的窘境。”崇州市住房和建设局副局长易惰表示,各林盘内除电力、电信设施解决较好,其他的市政配套设施明显不足,饮水安全、污水直排、林盘内道路硬化不足交通不便等问题普遍存在。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农民集中居住、农业产业化发展在极大地改善农村居住生活条件的同时,一些林盘由于缺乏人气和必要的修缮而逐渐走向衰落,传统林盘从数量和形态上均有明显减少。

  与此同时,林盘所承载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逐渐得到重视。“林盘景观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川西农居风貌,是集生产、生活、景观、生态于一体的复合型农村居住环境形态,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郭晓鸣表示。

  拂去尘土,一块浑然天成的“宝玉”就在眼前。根据前期摸排统计,崇州全市7386个林盘,占地面积7.4万亩,其中:可利用林盘空地3.1万亩,可利用闲置住房78万平方米。在林盘内经营的餐饮点121家,传统工艺作坊80家,传统手工艺人383人,包括竹编、棕编、藤编、木雕、石雕、园艺、陶艺、风筝等几十种传统手工艺制作。

  如何才能盘活这些闲置的林盘资源,成为摆在崇州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可以说,这既是民生问题又是发展问题。”赵浩宇表示,这事关27万林盘常住人口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善,也是一次时代赋予的培育乡村新业态,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的机会。崇州的目标是:把川西林盘打造成为诗意栖居的聚居地、产业发展的联合体、天府文化的展示窗、共建共享的新平台。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人居环境 美丽乡村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