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人居环境大整治丨甘肃康县:不负青山铸金山

2018-11-01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1541062211472954.png

前些年,当人们走进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西秦岭南侧的康县时,会发现这片绿水青山之间却“藏”着一个个脏、乱、差的山村:污水横流、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群众收入单一,生活捉襟见肘……而事实上,位于甘肃陇南山中的康县,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被誉为陇上“西双版纳”、“天然氧吧”和“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如何才能改变“守着绿水青山受穷”的局面,是康县县委、县政府一直在积极谋划、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命题。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新时代农民的新期待。”陇南市政协副主席、康县县委书记李廷俊说,近年来,按照中央及甘肃省的战略部署,顺应群众的热切企盼,康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基础设施改善、乡村旅游发展高度融合,以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为重点,以村容村貌整洁为突破口,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下大力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全县350个行政村已有317个从“脏乱差”村变为“绿美净”的美丽乡村,92.1%的农户所处的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实现安居乐业。

  依托生态谋发展

  用旅游的理念规划乡村,用景区的标准打造环境,用文化的元素丰富内涵,构建全域乡村旅游大景区

  驱车沿着公路向康县县城行驶,距望关不远处,一个掩映于翠绿青山之间的村庄呈现在记者眼前:平坦整洁的水泥路直通村庄,村子里青瓦白墙、绿树成荫、溪流潺潺,花坛里鲜花绽放,河流蜿蜒清澈……这就是望关镇塄上村。

  “从前我们村是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房前屋后到处是粪便,垃圾乱堆,柴草乱放,根本想不到会有现在这么好。”塄上村村民何秀丽说。

  “从2011年开始,村里在县乡党委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力建设美丽乡村,全村的人居环境开始大变样:村里修通了12公里的田间道路,修建了村民健身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拆除改造了558间危旧房屋。”塄上村党支部书记郭峰说,近年来,县上整合各类项目资源,一次性帮助村里解决了路、水、电、房、产业等问题,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喜欢种树养花,讲究卫生,在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生活环境变美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转变,致富理念也跟从前不一样了。”

  郭峰介绍,塄上村先后被列为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村、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精品村、基层党建市级科学示范点,昔日的“脏乱差”早已不见踪影,全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特色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塄上村又成功入围2018“中国最美村镇”,曾经偏僻落后的村子知名度越来越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康县,跟塄上村一样的一批昔日“后进村”“空心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美丽村”。

  “我们建设美丽乡村,始终坚持突出地域特色,不搞千村一面。”李廷俊说,近几年,康县不断总结完善美丽乡村建设综合性大扶贫工程,坚持整体规划、分年建设、领导包抓、群众主体,不大拆大建,不砍树、不埋泉、不毁草、不挪石,充分利用废旧的瓦片、砖块、河道的石头就地取材、节约成本、精细打造,深入挖掘农村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地域文化元素,建设全域美丽乡村,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生态禀赋是康县最大的优势,乡村建美了,康县这个不要门票的全域乡村旅游大景区也已初步建成,康县经验也多次从陇南的深山中走向了全省、全国。”李廷俊表示,康县坚持用旅游的理念规划乡村,用景区的标准打造环境,用文化的元素丰富内涵,用“美丽乡村”点亮“乡村旅游”,依托建成的317个美丽乡村,建成了两个国家4A级景区、两个国家3A级景区和69个旅游示范村。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人居环境 美丽乡村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