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辽宁盘锦:三个农场说变化稻花香里看大洼

2018-10-15来源:农视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八月稻花香,地处闻名中外的盘锦大米产区,大洼垦区处处稻浪翻滚。大洼因地势低洼而得名,而今却站在了辽宁农垦改革的制高点。作为承担了国家级农垦改革专项试点任务的垦区,2016年盘锦大洼农垦局试点组建了区域性现代农垦企业集团——盘锦新营田农垦集团公司。2017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大洼区农垦局进一步推进垦区集团化改革,又组建了全域性现代农垦企业集团——盘锦大洼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实践。

同是这片土地,在大洼垦区集团化改革后发生了巨变:种植效益提高了,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构建了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辽宁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

王家农场——

统一生产经营释放要素活力

上世纪80年代,大洼垦区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等项改革,最终形成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2012年2月,王家农场通过与农工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收回4万亩土地经营权。

近年来,王家农场作为盘锦市国营农场改革试点单位,成立了盘锦中尧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下设农业发展、水利开发、机械开发、米业、旅游等8个分公司,覆盖了种植、收储、加工、销售、配送、观光旅游等全产业链条。

盘锦中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水稻基地的生产管理工作,下辖12个分场,270个农田作业区,全域实行“八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组织生产管理、统一技术指导和培训、统一种植规程、统一安排种植品种、统一配置生产资料、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用水、统一核定产量和劳务费定额。

王家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告诉记者:“我们聘请了省水稻研究所专家和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对全公司作业区承包人进行技术培训。这样统一经营管理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机械的作业推广,保证了大米质量。”

各分公司在种植中通力合作,如水利开发公司负责水稻基地的农业开发、农田基本建设、抗灾救灾、农田水利工程等服务工作,为农业高产保驾护航;机械开发公司负责耕地机械服务,除自己采购部分大型农机外,还与多家农机合作社建立了联系,以确保满足机耕、机收需要。

米业公司通过水稻加工销售提高了利润,农工群众也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收入大幅增加。农工邵立宾将自家的7.46亩土地流转给农场,现在仍在农场干活。邵立宾说,过去他自己种地,每年收益在8500元左右,现在土地流转后,每年有租金7460元,此外他还在农场管理200亩土地,收入大概在4万元左右,这样每年纯收入就增加了3.9万元。

新立农场——“互联网+认养”市民攀上“农亲戚”

一到周六,大洼区新立镇杨家村就热闹非凡,因为这天是“认养小二”农夫集市开市的日子,盘锦市区及周边很多城市的居民都来此逛集、采购。集市上的蔬菜瓜果、副食特产都来自于农家自产,新鲜绿色的食材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2015年以来,新立镇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全国首创“互联网+认养农业”模式。认养农业是一种“私人定制”模式,由新立农场管理,公司化运作,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及深加工产品,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零环节直供,利用互联网O2O模式把市民和农民连接起来。

杨家村村民万国财告诉记者:“以前种植水稻,全家忙活一年收入不到2万元,加入‘认养农业’后,我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就能收到将近2万元的租金,同时,我还在公司打工,收入比过去翻了一倍。”

2015年认养项目运行之初,新立农场注册成立了盘锦米蔬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专门负责项目的宣传、策划和推介,与市场实现有效对接,当年即认养水稻1700亩,认养蔬菜410份。2017年稻田认养面积增至1万亩,菜园认养400份。

新立镇党委书记李广军向记者介绍说,盘锦大米是一个地域性品牌,品质好但是卖不上价,为了确保消费者买到真正的盘锦大米,认养农业是一个好模式,客户可以通过手机看到水稻生产的全过程。而且他们采用古法种植,用牛粪作为有机肥代替化肥,人工除草,杀虫用太阳能杀虫灯,保证了水稻的品质和口感。目前,新立农场的认养客户已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的认养面积已达到1.5万亩。

此外,新立农场出资成立了康禾农业公司和盘锦乡居源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认养农业、有机蔬菜、民宿产业、观光产业、张家柳编、认养小二系列产品等都实现了市场化运作,以“绿”“特”“精”为发展方向,使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有效推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

新兴农场——种养模式创新提质又增效

大洼农垦新兴农场躺岗子分场农工胡敏学承包了16亩地,从今年开始他把土地流转给了新兴农场,“土地流转后一亩地给我950元,我自己种一年去掉生产成本也就得八九百元,还没有算自己的人工钱。我现在农场里管理土地,工资每月3000元,一年干上6个月就能挣上1.8万元。”

2018年,新兴农场按照区农垦集团的安排部署,通过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在坨子里分场和躺岗子分场流转了2000亩土地作为土地规模经营示范区。

示范区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了对土地、劳动力的整合,打破传统种植模式,以技术创新、示范推广为重点,以实现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采取互利共生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集稻蟹生态种养、稻田泥鳅鱼养殖为一体,让流转土地的职工通过参与农业生产,获得了双重收入。

新兴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祥玉说:“规模经营降低了生产成本,比如耙地一亩地要省5到10元,收割一亩能节省30元。还便于生产出绿色农产品,稻蟹共生、稻鱼共生使水稻、河蟹的品质都变好了,再通过我们统一打品牌,大米、河蟹都能卖个好价钱。”

吴祥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水稻按亩产600公斤、河蟹15斤算,光河蟹一亩就有450元的产出,如果养扣蟹,一亩地甚至能净赚2.4万元。

早在2015年,新兴农场就率先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全域化管理。同时注重品牌战略,先后注册了“谷蟹谷香”和“腰岗子”牌富铁有机大米、有机河蟹。土地规模经营为打造绿色无公害产品提供了保证,从源头上保障了大米、河蟹的优良品质,更能发挥品牌优势,进一步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从而真正实现农工增收、企业增效。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农垦改革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