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重庆合川:激发乡村振兴的“组织动能”

2018-08-15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基层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基层组织涣散薄弱,乡村振兴就会步履维艰;基层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才能蹄疾步稳。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发挥基层组织的“头雁效应”,激发基层组织的“组织动能”?重庆市合川区在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创新推动村民自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晒经村的“脱贫真经”——

从“一个人引路”到“一群人助力”,打造坚强战斗堡垒

交通闭塞的合川区太和镇晒经村,产业落后,村民收入低,2014年被列为重庆市级贫困村。但是现在,他们打了“翻身仗”:2017年贫困户户均增收9000多元,一跃成为重庆市“三变”改革示范点。

这一变化,村民们认为村党支部书记廖先彬和村党支部大有功劳。

2014年,晒经村全村有144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达515人,加上村里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弃耕撂荒面积达2000余亩,弃耕撂荒率近40%。

廖先彬和村党支部的同事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争取镇党委支持,到处走访大户业主,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试点争取了过来,并且为晒经村确立了“党建领航、微企助力、产业扶持”的发展思路。

说干就干,廖先彬带着村党支部党员干部,用了3天时间,说服了村民进行土地流转,成立晒经村产业扶贫合作社,利用荒山因地制宜发展花椒产业。

在镇党委的指导下,村里摸索出“合作社+业主+贫困户”模式,建立“租金+薪金+股金”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整合扶贫资金和其他项目资金,投入30万元按照业主发展产业的需求进行土地整治、栽植花椒树、修建生产便道和泥鳅塘等基础设施。并将扶贫资金作为98户贫困户的股金,用于土地流转和整治,给贫困户颁发股权证。

截至目前,晒经村已引进花椒产业业主5个,产业面积约2000余亩;泥鳅养殖面积近70亩;桐子产业300余亩;生猪养殖年出栏7000余头。

更让村民们喜笑颜开的是,产业带来了“真金白银”。产业扶贫合作社成立不久,合作社的98户股民便领到了第一笔分红。“除了分红,还可以在家门口挣工资。平时至少有100多人在花椒种植基地打工,一个人一天至少有60元收入。”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村民徐朝远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短短几个月,他就领到了5000多元工资。

“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村子发展就给力。”合川区相关负责人认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既是“一线指挥部”,也是“前线冲锋队”。推动乡村振兴,首要的就是要提振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此,合川区今年开办了乡村振兴战略区管领导干部培训班,同时开展了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培训的核心目的,就是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水寺村的“自治良方”——

从“反应式管理”到“参与式治理”,创新推动村民自治

日前,合川区涞滩镇水寺村卷子坪的一家院坝里传出欢声笑语。在卷子坪自助委员会的召集下,五六十名村民正聚在一起包粽子。包完粽子后,村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召开院落会,集体商议村里安装自来水管的事情。

“去年以来我们已经多次组织这样的院落会,现在村里的大事要事,都是通过院落会这样的形式解决。”卷子坪自助委员会主任杨长奎介绍说,水寺村有4000多人,召开全村村民大会不现实,以院落为单位召开会议,村民好组织,意见好统一,事情也好办了。

“水寺村以前是个令人头疼的‘麻烦村’。”涞滩镇党委书记杨柳介绍说,他刚来镇里工作时,村里的群众三天两头冲到自己办公室,反映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情绪很激动,给正常工作造成很大困扰。

后来在镇党委的指导下,村里筹建了以院落为单位的自助委员会,凡是村里的大事要事,都由委员会召集村民商议决定,村民的各种诉求也通过委员会反映,再也没有出现冲闯办公室的情况了。

水寺村的变化让涞滩镇看到了村民自治的成效。很快,涞滩镇在全镇推广水寺村的经验,划小自治单元,在全镇农村建立以院落为单元的自助委员会,开展“村事我管·自建家园”主题活动,包括“洁净家园、健康身心、回报家乡、共商村事、和谐邻里、扶危济困”六大活动。

“以村为单位的自治范围过大,导致村民大会很难召开,是基层自治无法实现的重要原因。”合川区委书记李应兰说,合川针对这种现状,划小自治单元,在农村建立以院落为单元的自助委员会,让群众自助委员会真正发挥作用,让群众自治真正得以实现。

涞滩镇还联合机关干部、党员、人大代表、村干部成立107个4-5人构成的“串门儿”行动组,每周三定时到村民家中逐户建档走访,做好访民情、集民智、做宣传、送政策、办实事5个环节,既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下去,又把社会治理的问题线索摸排上来,还把村民诉求困难、意见建议搜集起来,切实理清“官治”与“自治”的界线,“官治”事务移送政府相关部门办理,“自治”事务回归村民自治。

和水寺村一样,合川区很多乡村通过创新方式推动村民自治,走出了过去政府“反应式管理”的困局,通过划小基层自治单元,构建基层调解机制,推动乡村治理实现了从反应式管理到参与式治理的“蜕变”。

凤林村的“致富法宝”——

从“后进的空壳村”到“奋进的殷实村”,做强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村民致富

仲夏时节,站在合川区云门街道凤林村9社的一块高地上一眼望去,近200亩绿油油的稻田蕴育着丰收的希望。村党支部书记彭正维站在田边,脸上洋溢着笑容:“这片以前是集体的荒地,现在却是集体的‘聚宝盆’,今年少说也有四五万元的纯利。”

曾经的凤林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土地撂荒严重,党员致富带富能力不强、服务手段缺失、服务能力偏弱,导致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是个典型的“空壳村”。2017年5月,凤林村被列为街道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围绕壮大集体经济,甩掉“后进”帽子,凤林村党支部痛定思痛,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农机社会化服务,培育壮大农村经济组织,走出一条党建引领补短板、服务惠民促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后进变先进。

2017年8月,由村党支部牵头,与金川农机专业合作社和9名社员共同组建的凤天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搭建起基层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新平台。以全程化、流转化、菜单化等多种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解决老人种地和无人种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经济空壳、村级服务功能偏弱等问题。2017年,合作社助农秋收1856亩,种植秋菜400余亩,实现总收益1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6万元左右。2017年底,凤林村党支部成功摘掉了“后进”的帽子。

9社村民杨方国是社会化服务的受益者。他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已90岁高龄的父母留守在家。他将闲置的4亩地交给合作社打理后,一年1000多元就稳稳到手。“这个好得很!”朴实的语言代表了杨方国的心声。

“今年,我们已签订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400亩,计划助农秋收2000亩,秋种青菜500亩,预计实现收入79万元,集体组织收益17万元,帮助群众增收12万元。”彭正维信心满满,“我们还要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多多培养农机操作手、技术人员,不断提升合作社全程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扩大服务的覆盖面。”

目前,合川区正在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在70个村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试点,探索一村一建、跨村联建、多村共建等方式,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社。基层党组织通过院坝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吸纳农机大户、产业大户、涉农企业、村党员干部和有意愿的群众,以资金、农机具、场地设施、技术等多种方式参股合作社。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不仅要重视基层政权组织及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应积极培育和扶植合作经济组织等多种形式的农民组织,并正确引导其参与到农村社会管理事务之中。”合川区相关负责人说。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乡村振兴 三农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