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热点话题三农问题

四川南江探索“5+”集约经营 撂荒地变聚宝盆

2018-07-19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昔日撂荒地,今变丹参园。近年来,四川省南江县结合生态经济发展和今年全县脱贫摘帽实际,积极通过集约规模经营、调优农业结构、政策扶持等举措激活农村撂荒地“沉睡”资本,帮助农民朋友增收。

农村撂荒地一直是不少地方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集约规模经营方面,四川省南江县的很多乡镇就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沙坝乡大湾村是南江县北部山区一个贫困村,该村2018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群众33户132人,山林多、耕地少,传统农业产出比较效益低,当地村民收入基本都是以外务工为主,村里累计撂荒土地70余亩。沙坝乡大湾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唐长茂:

唐长茂:有很多人出去打工了,土地没有利用上,地里长的杂草特别多,与他们联系,他们也愿意拿出来,我们就更好的把撂荒地利用起来了。

丹参是一种使用广泛的中药材,具有种植条件不高、药用市场价值大等特点。大湾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唐长茂介绍,大湾村收入来源匮乏,这让工作队把目光聚焦到了丹参种植和70余亩撂荒地上。

唐长茂:2018年,沙坝乡开始大力发展丹参产业,大湾村贫困群众除了小养殖、小种植、小加工、小经营“四小产业”发展外,没有其它产业收入来源,我们通过召开集体会议,今年2月,工作队把目光都聚集到村里70余亩撂荒地上,进行了开发利用。

经过多次会议讨论,队员们也找到专业人员对村里的撂荒地进行了土质土壤检测。大家把这个想法在驻村工作群里一说,没有想到,还真有人找上门来,说要租村民的撂荒地发展丹参中药材种植基地。沙坝乡大湾村村民赵明方:

赵明方:地荒了这么多年,村上要流转种丹参,我们怀疑是否丹参能种出来。

几年不耕种的撂荒地长出了半米高的杂草,这样的地能产丹参吗?赵明方等村民始终不相信工作队能把这件事干成。在前期土地协调上,工作队就碰了壁。沙坝乡人大主席董立龙决定,村两委给发展政策,村党员干部带头吃“螃蟹”,他们以入股方式先后筹资20余万元解决前期资金短缺问题。沙坝乡大湾村支部书记万彪:

万彪:我们四个干部投资二十几万解决前期的资金问题,我们示范,让群众参与到里面来。

在村民看来,“地空着也是空着,租给别人还能有租金呢”,就这样,包括70余亩的撂荒地在内的200亩地也流转到了党员产业示范基地,队员们加班加点,配合施工机械,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把地整理了出来。

青山环抱,蓝天白云下是沙坝乡大湾村鳞次栉比的梯田,今年3月,200多亩的丹参种根全部种下了地,赵明方等52名村民除了有土地流转费外,还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

赵明方:我有九亩多土地,每亩300块钱的租金,我们在里面务工,每天零工100元。

村两委给政策,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基地跑市场、专合社管技术,大湾村探索的村两委+专合社+基地+农户+订单“5+”集约经营模式,得到了群众的认同,也吸引了其它村加入队伍。沙坝乡草坝村村主任田旭光:

田旭光:草坝村种了丹参1300多亩,有80%的老百姓都参与到合作社来学技术和务工,参加种植丹参,为了脱贫致富。

如今,沙坝乡规模种植发展丹参种植2000多亩,是当地扶贫产业重要支柱,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沙坝乡人大主席董立龙:

董立龙:沙坝乡推进丹参产业,实行的是“5+”模式,村两委加专业合作社,加基地,加农户,再加干部示范园,我们以订单销售的模式来推动产业的发展,和九合堂签订了订单合同,他们保底价收购,所以老百姓就放心。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脱贫 致富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