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热点话题三农问题

牛莹莹:传承乡村红色文化要统筹谋划

2018-07-03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日前,中央军委印发的《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指出,要抓好科学理论武装、开展党史军史宣传教育、加强存史编史研史、开展重要纪念活动、建好用好军史场馆、开发红色革命文化,让红色基因永葆活力、彰显威力。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证明: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是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故事,为当代开展《纲要》提出的党史军史宣传教育、存史编史研史等工作提供了丰富的革命素材和文化资源。

因此,传承乡村文化的红色基因,不仅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也对开展党史军史研究、宣传、教育,以及党建、意识形态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传承乡村红色文化,也面临诸多难题。从表现形态看,历史遗留下来的乡村红色文化可以划分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大类。前者主要是战争和建设的遗迹遗址遗物,后者主要是口耳相传的故事、歌谣和记忆等。从紧迫性看,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许多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逐渐遗失损毁,而精神形态的文化资源,也因革命老战士和乡村老年人的年事增高与逝世,面临流失的危机;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一些乡村未被发现的红色文化资源被彻底遗忘,甚至遭到破坏。从现实性看,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散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大量的遗物散落在民间;许多文化资源尤其是隐性资源,尚未被发现;相当一部分怀有革命记忆的老人居住地发生变迁,增加了探访搜集资料的难度。

可见,传承乡村红色文化,已经成为一件十分必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应当把这项任务所涉及的党组织建设功能、军队军史建设功能、乡村文化建设功能、意识形态教育功能等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久久为功,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红色力量。在工作具体开展过程中,要直面难题,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多部门联动,协同推进。从前期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到整理,再到根据具体需要开展的党史军史编研等,都是任务繁重、科学要求高、需要历史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不是仅靠一个人一个部门就能完成。因此,在工作机制上,必须横向多部门联动,纵向多层级协同。一方面,将组织、宣传、党史、军队、农业农村、文化、教育等多部门组织起来,将相关领域专家吸纳进来,整合各类资源,提高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另一方面,工作的具体落地,需要基层部门和一线人员的责任与担当,必须畅通上传下达、专组专办等专项工作渠道,压实各层级责任,提高落实工作的效能。当然,无论在横向还是纵向工作机制中,党组织都是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是多渠道宣传,发动群众。“众人拾柴火焰高。”由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分散性,开展乡村红色文化挖掘保护工作,不能仅靠政府唱独角戏,还要大力宣传,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一方面,通过组织乡镇、农村干部进村入户,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张贴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扩大乡村红色文化挖掘工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另一方面,拓宽群众参与的渠道和机制,让有意向当志愿者、有意向捐赠遗物、有意向提供素材的群众能够更好贡献力量。

三是多维度开发,创新转化。在科学保护和留存乡村红色文化第一手资源资料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当代需求,创新开发形式,推进历史资源向当代资源的转化。其一,加强公益性文化开发。重点是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功能,加强对于乡村红色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教育,以增强党组织和军队的战斗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将文化存留转化为精神力量;其二,加强产业性文化开发。重点是合理发展乡村红色文化旅游、红色书刊网络影视、红色工艺品等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其三,加强制度性文化开发。重点是总结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成功经验对于当代各项事业建设的借鉴与指导,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将历史经验转化为施政良策。

对于军队尤其是军史研究工作者而言,参与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也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在丰富军史研究和宣传教育,提升军队忠诚度和战斗力的同时,深入农村群众,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校史馆)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lijiang] 标签: 乡村红色文化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