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家庭农场的“喜”与“忧”

2018-05-14 作者:百乡万户上海调研组 来源:中国农村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松江区泖港镇黄桥村是个纯农业村,全村共有基本农田3224亩,全部进行了流转,其中1500多亩由村民流转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后,统一承包给了5个家庭农场种植水稻,最多的有500多亩,最少的也有100多亩。双方签订承包合同,每亩土地年租金为500斤稻谷的收购价,水稻种子由区里统一提供,购置农机国家和地方补贴60%,产出的稻谷由国家粮库统一收购。为规范农场经营管理,区里还引入了考核机制,每年组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民代表等对农场经营情况进行评分,不合格的要退出经营。

  48岁的耿智辉原来是镇农技服务中心的司机,2013年辞掉工作,来到黄桥村承包了325亩土地,当起了农场主。谈起初衷,耿智辉坦言,主要是因为种粮的政策好,比在镇里挣得多。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现在亩产稻谷约为1100斤,按照每斤1.3元的收购价格,平均每亩收入约1430元,除去土地租金、灌溉水电和农资等费用800多元,每亩纯收入500多元,通过卖稻谷以及一部分大米,去年一年耿智辉就收入20多万元。农场主张小弟的规模更大,他一共承包了500多亩土地,先后购置了2台直播机、7台拖拉机、3台收割机和2台烘干机,实现了水稻种植、收割、加工全程机械化,与其他农场主要靠卖稻谷不同,张小弟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大米商标,通过品牌营销,一斤大米平均卖到5~6元,去年一共卖了30多万斤。

  家庭农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用工不足。黄桥村家庭农场土地面积普遍较大,用工多,但村里青壮年劳动力,特别是懂技术有技能的人才短缺,平时用工几乎都是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二是成本上升。村里劳动力不足,人工费越来越高。虽然农药化肥使用量不断下降,但价格却一直在上涨。三是农机维修难。农场购置的农机大多为久保田、洋马等日本品牌,一旦出现故障维修难且费用高。四是价格不稳定。今年农业农村部出台调控水稻的政策后,大家普遍担忧稻谷收购价格会大幅度下降,希望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加大补贴力度,避免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wangjing] 标签: 家庭农场 经营者 种植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