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美丽乡村风土人情

有里有面儿~北京人!

2018-05-09来源:北京四九城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咱北京人办事讲究“有里有面儿”,办事得局气,

不能让人看扁喽。这是因为打小家里长辈就这么教,

久而久之,这“有里有面儿”就印在咱北京人的骨子里,

也是咱北京人独有的范儿。

看起来“有里有面儿”是张嘴就来,

但是这里面的门道可一点也不简单,一点没做好,

那就是给自家大人丢脸,一准被提溜回去好好教育。

想要有北京范儿,咱们就得做到了“有里有面儿”,

这两个是相呼应的。“里”是咱们北京人的内在,

那是打小长辈树下的规矩;

“面儿”就是对外的接人待物,

有句老话讲“咱大面上得过得去”,

就是咱办事得给人留余地,绝不干让人下不来台的事。

咱先讲讲“里”,咱打小定下的规矩都是什么?


见面您得叫人,甭管碰见谁,

见面打招呼这事不能省。咱北京人论辈不论岁,

得尊重长辈,最忌没大没小,

遇到长辈,张嘴就是您,即便遇见不认识的,

那也得招呼一声师傅,这是相互尊敬。

您要是问路,张嘴就来,连个称呼都没有,一准没人搭理您。

小到吃饭,也是有讲的,长辈入座,

你才能上桌;长辈不动筷子,您再饿,也得等着;

夹菜要夹眼巴前的,翻来翻去那是给爹妈丢人;

更不能把筷子插进饭碗里,一准让人看不上您;

吧唧嘴,那更不可以了,会被别人笑话;

吃完了,您得问吃好了吗?

要是不小心说吃完了,那是露怯。


所以,咱们这“里”体现在方方面面,

从说话到坐姿,咱们都有讲儿,

“劳驾”“麻烦您”“请问”“师傅”“谢谢”

这些都是咱们北京人最起码的“理儿”。

不光有“里“”还得有“面儿”,

这“面儿”讲得就是咱对外的接人待物,

这里面的学问可深了,做事不光得给人留面,

还不能让人挑眼,要不那就是给老家跌份。


拿请客吃饭举例,

咱北京老话讲“三天为请,两天为叫,

当天为提溜”,您要不想别人挑眼,

请人吃饭一定得提前打好招呼,别露怯失礼。

要是婚礼请客,更得提前一个月,上门去邀请人家。

在这饭局上,咱这斟酒倒茶也有讲儿,

酒要斟满,茶绝不能倒满,您要不懂,

人家以为你在逐客,

这就是咱们所谓的“茶七,饭八,酒十分。”

酒斟满,茶到七分满刚好,而饭要到八分,

过了就叫梁”,对客人不尊重。

在饭局上,碰上您再爱吃的菜,

也不能可着一个菜吃,会被人说您没起子。

斟酒倒茶有讲究,您倒完了这茶,壶嘴也有讲儿,

壶嘴不能对着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您要问为什么?真没法回答您,这是打小大人就这么教的。

再说这邻里间的有借有还,这里面也有说头,

像“药锅不能还”,熬完药的罐子不能给主人送过去,

得等人家用的时候,直接拿走,讲究的是不能过病,

您要是不懂这“面儿”上的事,挨顿呲噔,

那就是您活该了。类似的还有借碗不能还空碗,

您得在碗里放点东西,代表咱两家以后还有来有往的。

北京孩子遇事不怕,也绝不招事,

接人待物得有眼力见,这是家长打小就告诉姆们,

绝不能给人添麻烦,这就是咱们对外得有“面儿”。


咱北京人讲究“有里有面儿”,

“里”在前,就是说这事得建立在互相尊重上,

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

如果遇上递葛的,咱也不怕,逮着机会好好教育你一顿,

所以“有里有面儿”是咱北京人血液里流淌的基因,

这是咱北京人的根儿。


守规矩、懂礼数、做人局气厚道、有里有面儿,

这就是地道北京人的范儿。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dongyanqiu] 标签: 范儿 张嘴就 余地 劳驾 简单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