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城里人下乡来花钱,“卖产品”还是“卖风景”

2018-03-19 作者:茅冠隽 来源:上观新闻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农户宅基边的自留地能用来干什么?春种草莓鸡毛菜,夏种玉米西红柿,主要是自给自足,即便有人拿到市场上卖,也是零零星星的,如果农户自己不种,自留地就只能长草。不过,从今年开始,崇明区港西镇北双村里的部分农户家宅基边的自留地有了新用途:在自愿的前提下,村里给农户免费发桔子树苗和柿子树苗,由农户来种。“果子收益归农户,符合标准的果子如果农户自己卖不动,村、镇还会想办法联系销售渠道。”北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小英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不过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农”和“产”是泾渭分明的:“二三产”和农业关系不大,经营规模农业的“大户”,和普通农户关系也不大。北双村的试点做法,也许是解决这种“疏离”的一种路径。乡村产业要怎么发展?如何让农业更好“接二连三”?乡村产业的发展,如何更多地惠及普通农户?

谁来做“资源聚合者”

2月初,青浦区原西岑镇政府办公所在地,青浦区旅游局党员干部正在这里开展一场关于农村产业的调研。原西岑镇在2004年已并入金泽镇,目前的金泽镇区域面积108平方公里,与江苏、浙江接壤,旁边就是淀山湖和青西郊野公园。展望未来,发展蓝图给人无限遐想,不过现实却很“骨感”——村干部们反映,青西三镇工业用地规模很小,很多工作岗位由于工业用地的减量化而消失;去青西郊野公园和淀山湖环湖生态带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有村民看到了商机,自谋生路购买了木船想经营水上旅游,但未办理合法运营手续,被多次整治取缔;有村民觉得自家老宅地段好,投资开办民宿,但经营状况也不佳……

青西农户面临的问题,其实是沪郊乡村面临的普遍问题。问题背后的症结“关键词”,是“规模”:工业用地规模减小,挤压了低端企业生存空间;零敲碎打的水上旅游经营本就不一定能让游客“买账”,更何况还没有正规手续;经营民宿要么本身就具有一定规模,要么是依托旅游资源开在一片“民宿群”中,否则很难有长期稳定客流。

“小”和“散”,似乎是农户的天生属性,要让农业有更好发展,就要克服这些属性。崇明区三星镇党委书记龚霞告诉记者,“规模化”是发展农业的一条重要路径,而最需要规模化的当属土地资源。“土地未规模化的情况下,各家农户资源有限,一般仅能自给自足,最多摆个摊卖点农副产品,很难有更大规模的经营。”目前,三星镇正在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把镇里3个村5000亩左右土地通过流转剥离出经营权,引进可靠的民营资本对田、水、路、林等进行规模化改造。“土地所有权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权属于农户,我们要探索尝试的改革主要是经营权的归属。将分散在各农户手中的经营权集中起来运作,有利于产生规模效应,让农户得到更多实惠。”

崇明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港西镇北双村“村里发树苗农户来种”的尝试,也是对于“规模化经营”的一种探索:“这其实也算一种‘共享经济’:原先果林、菜园集中在农业合作社里,通过这种探索,‘共享’到了农户宅前屋后;另一方面,原本零星的农户自留地,也集中‘共享’了出来种植果树,形成产业的同时还提高了森林覆盖率,还让村镇、合作社、小农户、市场产生了更紧密的产业联系,让小农户也能更直接享受到农业发展的成果,可谓一举多得。”

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共享果园”,农业规模化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一个“资源聚合者”,可以是“乡贤型”的民营企业家,也可以民宿、开心农场等主体的经营者。目前,崇明区农委正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集约化配置,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种植户开展绿色区域公共品牌大米定制加工销售。“以开心农场‘东禾九谷’为例,开心农场负责‘输出’稻米的种植和采收标准,带动周边千亩左右粮田,只要符合标准,就可用‘崇明大米’的区域品牌发布销售,打响品牌的同时也做强了农业。”

嘉定区华亭镇,哈密瓜采摘节。嘉定区供图

休闲农业发展应避免“打一枪就跑”

乡村产业,并不仅仅局限于农业。当今的乡村经济早已突破了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范畴,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在乡村蓬勃兴起,乡村经济的内涵大大丰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曾表示,从这些年的情况来看,休闲农业等项目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让农业“接二连三”,形成三产融合发展的态势,发展休闲农业是重要路径之一。上海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陈国权告诉记者,休闲农业可以理解为农业和旅游业的叠加,从全世界范围看,这是一个前景广阔的领域,可使许多乡村成为精致制造、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新型服务等产业汇聚地。

旅游消费是温饱之后的一种升级性消费,乡村良好的生态、古朴的风貌、慢节奏的生活成为城里人减压放松好的去处。相关专家告诉记者,要适应城里人亲近田园的趋势,更多发展庄园式的休闲农业、园林式的景观农业、参与式的体验农业,在农业耕作中体现出园林园艺的元素,实现农村由“卖产品”向“卖风景”转变。据统计,2016年全国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接待了21亿人次,营业收入达到了5700多亿元,从业人员超过800多万人。

青浦蔡浜村油菜花美景。

走在崇明三星镇的乡间小路上,可以看到一栋栋白墙黛瓦的农宅掩映在丛丛海棠花中,农宅外墙上还刷了个红色海棠花标记,让人心旷神怡。小小的海棠花,让三星镇这些年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几年前,崇明三星镇上还遍布着低效工厂和重污染小作坊,经济发展相对落后。2014年,作为上海市11个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之一的三星镇项目正式启动,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并平复还耕等工程也同步进行,腾出的土地上开展了生态廊道建设,种上了数千亩海棠花,每年春夏时节,镇上就会出现游人如织的情景。“环境、经济变好,海棠功不可没,现在不少人看到我都叫‘海棠书记’。崇明乡村产业要‘接二连三’,一定是生态导向为先,海棠春可赏花、秋可观果,果实能做糖葫芦、能酿酒,同时我们还在发展有海棠特色的地域农产品品牌,真正让老百姓共享生态发展成果。”龚霞说。

发展休闲农业,“可持续”非常关键。陈国权告诉记者,以前不少投身休闲农业的经营主体往往不从长远战略上进行考虑,项目是“打一枪就跑”、“赚一票就走”式的,不但不能让农户共享发展红利,还让乡村风貌形态“大伤元气”。“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有利于地方政府和经营主体从更长远的视角去规划一地的发展,有利于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离不开社会资本。专家告诉记者,有了“延长土地承包期”的政策保障,要想让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考虑更长远、发展更可持续,还必须对经营主体有一定的规范。比如,应让休闲农业项目和当地农村建设风貌、农民居住就业、农业地产开发融合程度更高;要紧紧围绕“农业特色”做文章,注重人文特色开发,而不是一味追求高档和现代;尤其不能把休闲农业当成幌子,拿了补贴之后“挂羊头卖狗肉”经营非农项目,这些都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监管。

崇明庙镇江口新居。顾勤/摄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wanwei] 标签: 农业 农户 北双村 农业发 农户自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