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乡村建设

重塑乡村价值村民共享收益

2017-12-02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图为南峪村的民宿管家和村民在“麻麻花的小院”前合影。

    本报记者李海涛石亚楠文/图

    面对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社会组织能做什么?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怎样调动起贫困农户的内生动力?近年来,从大凉山彝族村庄到四川绵竹民乐村,从青海玉树甘达村到四川雅安雪山村,中国扶贫基金会一直探索“村庄经济合作社模式”,将原本分散到户的捐赠资金整合捆绑使用,依托合作社的集中经营,以“村庄内部造血”为核心,把村民组织起来“抱团取暖”。

    不断探索催生了美丽乡村项目。这个设立于2013年的项目,目前已在四川、贵州、河北、陕西等地的贫困村落地实施,通过以经济合作社为平台,共同经营村庄资源,实现了贫困村庄的脱贫致富,以及对贫困户的精准帮扶。

    截至2017年9月底,美丽乡村项目先后获得民生银行、加多宝集团、恒大集团、中国三星、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支持,计划投入捐赠资金1.2亿元。因各项目村启动时间不同,截至2016年底,项目已惠及4省5县的5个国家级贫困村,共计1224户471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2户1095人。村民通过加入合作社,2016年实现收入合计275万余元,人均分红近200元,同时解决贫困户就业145人,人均工资性收入18998元。

    选择什么样的村庄?

    贫困村庄要有旅游资源,村支书的能力比较强,当地政府认同项目理念并非常支持

    贫困村众多,动辄上千万元的捐赠资金具体投向哪一个?美丽乡村项目有严格的选择标准。“最重要的几条就是,贫困村庄要有旅游资源,村支书的能力比较强,当地政府认同项目理念并非常支持,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就是做乡村旅游。”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文奎告诉记者。

    河北省涞水县三坡镇南峪村就是被选中的项目村之一。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讲述如何争取到这个村庄建设和发展的机会时,说感觉自己拿出了“北京申办奥运”的那种精神和劲头。

    2014年11月,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三星集团联合启动“美丽乡村——分享村庄”项目,要在河北省选择一个项目村,计划用3年时间,将项目村建成环境优美、生活富裕、活力焕发的旅游休闲度假村。在申报的5个县22个村中,经过3轮考察、3轮评审以及1个试点项目考评,南峪村从22进10,10进2,再到两村PK比拼,现场评审答辩,最终胜出。

    “天生丽质,只待梳妆。”段春亭这样形容未被开发前的南峪村。这个东临北京市房山区十渡景区20公里,西距野三坡百里峡风景区直线距离仅10公里的村庄,地处拒马河畔,张涿高速野三坡出口,是名副其实的“三坡第一村”,完全具备潜力与景区深度联动。

    22个村自然条件都不错,为啥选了南峪?段春亭认为,是看重了他们村“两委”班子改变的愿望和实干的劲头。“我刚接手村书记时,南峪村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村民们靠养山羊维持生活,对山区生态破坏严重。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谋生,村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当时我就立志要让南峪村换个模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段春亭心里一直都认这个理儿。“靠山吃山,山要是都荒了,村子就更没指望了。”打井修路,封山禁牧,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村干部带领村民不等不靠,村庄的面貌逐年改善。2012年,涞水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洪灾,洪灾过后,老段多方筹措资金,带领党员群众,用最短的时间,高标准完成了3000米进村公路建设,得到了省、市、县党委政府的表彰。

    回忆起项目选拔赛的决赛过程,老段至今仍激动不已。在演讲台上,年近六旬的段春亭一边操作着之前反复修改的PPT,一边用慷慨激昂的激情打动了评委,“南峪村一直有个美丽乡村梦。南峪村为何要做美丽乡村梦?为何能做美丽乡村梦?怎样实现美丽乡村梦?因为贫穷,所以渴望改变;因为有实力,所以未来潜力无限。我将带领南峪村上下一心,共圆美丽乡村的新梦想!”

    村庄如何改造?

    按照“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指导思想,整体规划定位,重塑乡村价值,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

    如果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渴望来一场久别的山野之旅;如果想回归田园,在清晨的袅袅炊烟中尝一尝“妈妈的味道”,“麻麻花的小院”不失为一个选择。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南峪村的山腰上的一座座别致优雅的民宿,就是“麻麻花的小院”。而两年前,这些民宿还是村民外出务工而闲置下来的房子,由于无人管理而衰败破落。

    美丽乡村项目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模式,一是整体规划定位,重塑乡村价值,二是引导村民合作,盘活乡村资源。

    记者了解到,美丽乡村项目按照“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精准扶贫指导思想,通过资源梳理重塑乡村价值,规划建设保有村落元素的乡村,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既能保护乡村原有文化传承,同时通过整体规划设计,又能提升并丰富乡村接待及承载功能,积极引入社会资金、信息和人才等核心要素,共同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事业,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留住乡愁,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中国扶贫基金会美丽乡村项目负责人谈到如何重塑乡村的价值时说,和其他项目村一样,南峪村采用保护性规划,不大拆大建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山区特点,就地取材,大量使用本地石料,改善村庄环境;对村里的破旧闲置农房进行舒适化改造,对室内陈设进行设计提升,确保既留得住乡愁,也留得住游客,满足乡村旅游需求。

    2016年南峪村项目启动后,编制村庄整体规划,组建合作社,民俗客栈改造及试运营,民宿管家培训,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村庄风貌改造,村庄垃圾处理体系建立等工作依次推进,一场“造血”式旅游扶贫实践在南峪村吹响了号角。

    怎样聚合村民?

    盘活乡村资源,建立农宅旅游专业合作社,通过制度规范和定股确权,引导村民合作和自我管理,实现稳定脱贫

    2015年,南峪村有人口224户656人,其中贫困户59户,贫困人口103人,全村贫困率达16%。经过项目运行,到2016年底,南峪村有56户100人脱贫,摘掉了贫困村帽子。同时新识别了13户贫困户,有望在2017年底全部脱贫。

    这样的效果得益于民宿的建设开发和南峪村农宅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通过搭建平台,注入商业资源搭建村庄经济合作社,逐渐把村庄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发展,运用市场化的方式提高农民议价资本,让农户拥有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6年4月的一天,南峪村的村务广场上格外热闹,全村656名村民悉数到齐,共同见证南峪村即将载入史册的时刻——南峪村农宅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一元一股,一股一权。”段春亭对村民讲解股权确权的规则。全村以户为单位,每人收取1元钱,确定资格,普通村民每人1股,贫困户每人2股。通过确权,为全村213户村民定做了确权卡,就这样,“一元”合作社把群众组织起来了。

    通过公平、公证、公开的方式,南峪村全体村民代表选举出7位理事、5位监事,设立五户联助制的三级联动管理模式:第一级是理事会、监事会、村“两委”班子党员组成的互助骨干14名;第二级是通过五户联助推选出的43位互助代表,代表中有13名党员;第三级是以户为单位的社员代表。64户贫困户112人被平均分配到各骨干及代表组里,每名骨干党员带动至少2户贫困户。通过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合作社更好地运行起来了。

    2016年,南峪村首期完成的2套高端民宿运营了2个月,收入达到10万元,年底全村村民每人分红100元,贫困人口每人分红200元。60岁的蔡景兰是村里的贫困户,拿到200元分红的她笑得乐不拢嘴,“大伙都觉得好,希望民宿以后经营得更好。”

    合作社开创性地确立“一个基本、三个原则”的收益分配方式,“一个基本”是指全体村民共享,每人都有“人头股”;“三个原则”是“多投多得、多劳多得和帮扶贫困”的原则。合作社产生的收益50%用于给全体村民分红;30%用于合作社发展基金;10%用于乡村公共事业或帮扶弱势群体;最后的10%作为公益传导基金,捐赠给扶贫基金会用于帮扶其他乡村。股民凭卡分红,一般户分一份,贫困户分双份。这样,合作社的效益和村民的利益真正连接到一起,同时也推进了精准扶贫。

    “三级联动、五户联助”“三七分成、二五保底”“一个基本、三个原则”,这些精准扶贫制度的创设,给南峪村注入了新的内生动力,盘活了南峪村的人力资源,实现了良好的帮扶效果。

    2017年南峪村又完成了6套高端民宿,6月1日开始运营。“加上2016年投入运营的2套民宿,8套民宿年底营业收入将达到100多万元,村民今年可实现分红每人500元,贫困人口每人1000元。”段春亭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今年的账。

    而在民宿项目刚刚筹建的时候,村民们却是谁也不看好。“这么偏僻的地方,怎么会有客人来?”“麻麻花的小院”3号院管家黄廷秋笑着告诉记者,“没想到生意会这么好,9月的时候,一房难求。现在觉得这个民宿是搞对了。”

    “运营商对每套民宿都配有一名管家,所聘管家均为本村30岁至50岁左右的农村妇女,经过1个月以上的餐饮、卫生及礼仪培训,负责小院内的食宿洒扫,最终为村民解决就业。”美丽乡村项目南峪村项目经理张润源说道。

    管家中也有一个特例。今年60岁的蔡景兰是“麻麻花的小院”4号院管家。她的老伴患有尿毒症,家里还有一位96岁的老人,是贫困户。“虽然超龄了,但是蔡大姐身体硬朗,我们考虑到她家的特殊情况,就通过了她任管家的申请。”张润源说。“不出家门口,三薪赚到手。”很多村民就这样有了工资、房租和分红三份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

    “全村老百姓都享受到旅游红利,游客们来了,村里的土鸡蛋20元一斤都供不应求,柿子、花椒、核桃这些土特产也卖得好,尤其是贫困户,对脱贫奔小康充满了信心。”段春亭说。

    据悉,“十三五”期间,全国有2.26万个贫困村将开展乡村旅游,中国扶贫基金会还将继续践行“景区带村、能人带穷”模式,让旅游扶贫惠及更多贫困群众。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xulinghua] 标签: 美丽乡村 脱贫攻坚 村民共享收益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