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中国热科院:让科技大旗高扬世界热区

2017-11-16 作者:唐园结 操戈 李飞 邓卫哲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让科技大旗高扬世界热区

——中国热科院“一路走来”和“向外走去”行记

本报记者唐园结 操戈 李飞 邓卫哲

这是一片创新的热土,生机勃发,孕育着希望。这是一片科技的沃土,大旗飘扬,引领着方向。一个多甲子前,这里只有一棵橡胶树;几经风雨向骄阳,这里生长出一片繁茂的“热带农业科技丛林”。

这里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国内唯一的热带农业科研机构。

从蔚蓝南海到广袤黑土,大国农业精彩纷呈,热带农业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光热气候资源,使得热带农业区(简称“热区”)同等面积的土地有着比寒温带更高的产量和更丰富的产品。我国50万平方公里的热区,就生长着全国约70%的冬季瓜菜,热区也是我国最具生物多样性、热带海洋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热科院为这片热土注入一支“科技强心针”,热带小众作物成长为强国富民的大产业。

5300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热区是我国农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农业国多位于这片区域。热科院通过技术输出和联合科研,带动全球热区产业升级,成为热带农业科技“走出去”的先行者和主力军,在世界热区树起一面科技大旗,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名副其实的马前卒和急先锋。

潮湿的海风伴着阵阵海浪声,南国满目葱茏。记者走进这座热带农业科技的殿堂,倾听她“一路走来”和“向外走去”的故事。

热土孕活力:科技强心产业健骨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适宜热带作物种植的热区土地面积并不大。但是,热区孕育着无比丰富的作物种类,热浪般的空气里充满活力。

我国热带农业始于新中国初期,从大规模开发种植天然橡胶开始,经60多年发展,现已形成了以天然橡胶为核心,热带粮糖油、园艺、纤维、香辛饮料作物以及南药、热带牧草、热带棕榈植物等多元发展的热带作物产业格局。如今,全世界多数热带作物均可在我国种植,主要热带作物收获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指出,要做强、做精、做优热带特色农业,使其真正成为优势产业。随后,“大力发展热作农业”“划定天然橡胶、糖料甘蔗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相继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热带农业发展迎来历史机遇期。

热带农业要强、精、优,归根结底,离不开科技。作为热带农业科技创新的火车头、成果转化应用的排头兵和人才培养的孵化器,热科院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从一棵橡胶树,到热带经济作物,再到热带农业产业,热科院立足琼粤两省,历经3次飞跃,建起完善的6大科研体系,17个一级学科和51个二级学科,涵盖了热带经济作物、南繁种业、南方粮食作物、冬季瓜菜、热带畜牧、热带海洋生物资源等领域。

回顾一甲子,热带农业科技的进步对热带农业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一批种质资源库相继建立:4个国家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库,10个农业部种质资源圃,形成了较完善的资源保存体系,共约4.9万余份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安放、应用于此。

一批热作品种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填补了国内作物品种空白,为食品化工业提供了重要淀粉原料;热研系列热带牧草新品种推广应用,形成了“北有苜蓿草,南有柱花草”的草业新格局。“橡胶树7-33-9”“澳洲坚果南亚1号”“剑麻品种H.11648”等品种直接转化为产业升级的“源动力”。目前,热科院共培育热带作物新品种300多个。

多数热作技术都走在世界同业的前沿,主栽品种和配套技术在热区农民间广泛推广,热带作物产量大幅提升,较热科院成立之初,热带水果、剑麻等单产增长近10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技术创新,提高了土、肥、水等资源的利用率,使热带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得益于热科院孕育的芒果新品种和推广的高接换冠技术,我国芒果种植不断突破纬度、海拔上限。在攀枝花,农民种出了品质一流的芒果,成熟期晚,错峰上市,颇受欢迎。

香草醛、胡椒碱、益智酒、牛大力系列保健产品……热带作物种植面积较小,但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给了热科院科技转化以用武之地——通过深加工,“珍果”变成了“珍品”,小众作物走近普罗大众。

为了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热科院提出开放办院、开放办所理念,探索发展路径转变,解决科研“最后一公里”落地问题,提出科研“三同”,即科研要与企业同立项、同攻关、同发展。

热科院院长王庆煌要求:全院科研人员,论文必须写在热区大地上,研究的落脚点不是在论文上,而是在成果转化上,不是为论文而研究,而是为成果而研究。热科院全面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以贡献作为利益趋向。

在科研去行政化方面,热科院的新一届学术委员会,院长不再兼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从章程和制度层面确立了专家治研,还积极把学术研究的落脚点落到产业和产品上。

热区凝共识:联合研发加紧创新

一部热科院发展史,即是半部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史。从全球视野下看,我国热带农业科技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进而实现部分领域领跑。部分科技合作成果,如木薯全基因组测序、香蕉枯萎病基因密码破译、橡胶树产胶机理研究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科技进步无止境。尽管我国热带农产品得到了极大地丰富,但相较于巨大的市场需求仍显不足,热带水果、咖啡等处于贸易逆差中。尽管中国热带农业已经“走出去”,但较多地存在附加值不高,在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上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下,热科院加紧了创新的脚步,积极谋求世界热区共识,共建更广阔的科研平台。

热科院确定了印度尼西亚、巴西等35个国家作为热带农业研究的重点国别,确立了天然橡胶、木薯等15个产业境外开发的重点研究课题。

中国-厄瓜多尔热带农业科技研发中心,主攻香蕉、芒果、咖啡和可可等热带作物技术的联合研发;中非现代热带农业联合研究中心,重点解决非洲热带农业发展关键技术;FAO热带农业研究培训参考中心、中国热科院-夏威夷大学热带植物保护合作中心、中-马椰子害虫联合研究中心、中-阿椰枣研究中心、中国-柬埔寨农业试验站……一批国际合作平台相继建成。

刚果(布)农业试验站、厄瓜多尔农业实验站,中-非热带农业现代展示区……一批境外试验研发基地布局成型。

依托这些平台和基地,热科院与16个国际科技组织、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教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关系,引进种质资源和先进农技,培训热带农业科技人员,中国在世界热区国家中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从南美洲的格林纳达,到东南亚的柬埔寨、越南,再到非洲的刚果(布)、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布隆迪、安哥拉、赤道几内亚……12年间,热科院品资所木薯研究室副主任欧文军走遍了“一带一路”沿线10多个热带国家,为当地农民送去木薯新品种和科学的栽培技术。

跨国界的热带农业科研交流合作硕果累累,人才培训与交流日益密切。热科院成立热带农业国际培训中心,建立热带农业境外人力资源库,对来自31个国家的160名学员进行热带农业技术培训。

来自肯尼亚的学员Lucymimano,在热科院热带农业技术培训班上学会了香蕉组培技术,并将其带回肯尼亚,建起了该国最大的香蕉苗组培繁育中心。

热血写春秋:农技援外友谊花开

俯瞰全球,热区分布于世界122个国家。纵览“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29个属热带国家。聚焦当前,农业是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热带国家的主导产业。如此区位条件和产业布局下,热带农业科技在农业援外、共建“一带一路”中的支撑作用不言而喻,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对亚非拉的援助,大多是从农业着手。如今,以农业科技领衔的中国农业走出去,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举足轻重。

中国热区是世界热区的桥头堡,中国热科院是全球热作农业科技输出中心。“热科院自建院之日起,就确立了‘立足海南、服务国家、走向世界’的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热区,以科技支撑我国农业走出去,承担热带农业科技援外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在一组院史展板前,王庆煌向记者介绍,热科院先后派出40多位专家赴20个国家开展农业技术援助。

承“一带一路”倡议,热科院着眼战略布局,设立中国热带农业走出去研究中心,专司国际热带农业对外合作,中心下设热带农业技术转移中心,旨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输出的步伐。

不久前,一场务实的技术对接会上,热科院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了天然橡胶、木本油料作物、木薯、甘蔗、剑麻等相关作物的育种、栽培、加工等80项实用技术,面向全球热区12个国家22家科研机构代表、14家国内企业代表和国内热带农业科研单位代表进行对接。

“中刚农业合作的典范。”这是令刚果(布)总统萨苏赞不绝口的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自2007年开始,热科院即承担该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任务,先后派遣15名专家进行技术援助。

“民以食为天,农业关乎国计民生,很多热带国家都存在粮食安全问题,特别是木薯,在非洲它是主粮,在东南亚是主要经济作物。”欧文军毫不谦虚地说,在非洲热科院科技人员所到之处,木薯亩产从不到1吨提高到3吨,当地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在柬埔寨更是创造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成功典范,10年间木薯种植面积从5万公顷增加到50万公顷,几乎所有种木薯的老板都发了财。

欧文军告诉记者,非洲木薯种植基本处于粗放状态,就是挖个坑埋下去。在农资短缺的情况下,就教农民一些火烧土、草木灰、起垄、松土、地膜覆盖、粘虫板等简单的土办法来提高产量。在品种方面,针对非洲气候和病虫害特点选育了“I-93”和“K-265”两个高产抗逆品种,每次下村培训种苗都被一抢而光。

今年3月,刚果(布)农民Otseke带领热科院专家参观了她的木薯试验种植区,并挖出了一株40多斤重的大木薯。丰收坚定了Otseke扩大种植的信心,她计划再开垦4公顷木薯生产种植区,好尽快让家人过上有房有车有存款的幸福生活。

“刚援外那几年,一看到飞机就想回家。”由于常年出国,直到40岁欧文军才要孩子。比起这些,治安和疟疾对援外人员的威胁最大。有次在刚果(布)遇到抢劫差点被割掉耳朵,欧文军说,还好自己是农业专家,农业是去帮人种地、提高农业技术,是最好的公益性外交项目。

一批批援外专家白天和酷暑茅草斗争,晚上和老鼠蚊子作战,从刀耕火种干起,把一片荒地建成了瓜果飘香、菜蔬满园、鸡肥牛壮、鸭戏鱼欢的农业基地,为布拉柴维尔地区筛选出50多个蔬菜良种和3个木薯品种。援非专家几乎人人得过疟疾,但是却赢得了刚果(布)人民的友谊和赞美。

这样的援外故事,在世界热区的各个角落发生着。在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小小的腰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长期以来,腰果病虫害一直困扰着两国农民,直至热科院为这里带来生物防治技术,才一举攻克这个难题。

在阿拉伯国家,椰枣是重要粮食作物,却时常遭到椰枣红棕象甲等虫害威胁,热科院将信息素诱捕技术带到这里,为帮助阿拉伯人民“虫口夺粮”立下汗马功劳。

在马尔代夫,70%以上的树木是椰子树。近年来,这些椰树遭受椰心叶甲入侵,造成极大危害。马政府向中国政府申请技术援助后,热科院即派出专家帮助马尔代夫建设椰心叶甲天敌工厂和椰子害虫联合试验室,为这个以景色闻名的岛国留住了最美的景致。

在柬埔寨,建起中-柬木薯橡胶良种繁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在瓦努阿图,开展油棕引种、种苗培育、种植示范园建设,1000亩油棕开花结果。目前,热科院已有20项技术推广到30个国家。

热作技术、农业企业、专家人才“齐步走出去”,把海南的友好与热情带到了世界热区。“小西瓜,大外交。”热科院品资所研究员陈松笔告诉记者,他们培育的小型礼品西瓜,如“热研黑美人”“绿美人”“热研新秀”等,是送给刚果(布)人民最好的礼物,刚果(布)人都以得到这些瓜菜礼品为荣。

“那是一个海岛,有椰子、大米和海鲜,那里的人民很友好,那里的农业很发达……”在友国人民的心中,海南是他们做梦都想去看一看的远方,中国人民是他们永远的“阿蜜(朋友)”。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renxinxin] 标签: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热带农业 热区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