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三农政策权威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2547号

2017-07-03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隆两优534、西农529、泽玉8911、锦科杂10号、桂春豆108等407个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品种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公告。

 
                                                                                                        农业部        
                                                                                                 2017年6月29日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01
品种名称:隆两优534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隆科638S×R534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8.5天,比对照F优498长4.3天。株高107.7厘米,穗长23.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2万穗,每穗总粒数192.5粒,结实率80.7%,千粒重25.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7、4.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5%,长宽比3.0,垩白粒率5%,垩白度0.7%,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2.5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3.0天。株高121.3厘米,穗长23.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2万穗,每穗总粒数195.1粒,结实率83.0%,千粒重24.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5、2.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4%,长宽比3.1,垩白粒率9%,垩白度1.3%,胶稠度7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7.7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2.1%;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36.4千克,比F优498增产3.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7.1千克,比F优498增产2.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8.2千克,比F优498增产5.4%。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1.2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3%;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74.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3.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3.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4%。
栽培技术要点: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秧田亩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水育秧秧龄30~4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一般亩施纯氮11-12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忌后期偏施氮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忌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4.坚持强氯精浸种。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重点抓好稻曲病的防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1.适时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0.75千克,每亩秧田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培育壮秧。2.秧苗叶龄6叶左右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一般亩施纯氮11-12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忌后期偏施氮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忌断水过早。4.坚持强氯精浸种。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注意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文山州除外)、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02
品种名称:旌1优华珍
申请者:中种集团绵阳水稻种业有限公司、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品种来源:旌香1A×华珍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3.8天,比对照F优498长1.0天。株高113.2厘米,穗长24.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3万穗,每穗总粒数183.9粒,结实率84.1%,千粒重28.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3、6.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9%,长宽比3.2,垩白粒率5%,垩白度0.6%,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9%,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1.6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1.1%;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61.3千克,比F优498增产2.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1.4千克,比F优498增产1.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7.1千克,比F优498增产4.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2.秧龄35天以内,亩栽插1.1-1.3万穴为宜,每穴插2粒谷苗。3.配方施肥,重底肥,早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亩施纯氮9-11千克,氮、磷、钾肥合理搭配。4.移栽后深水返青,浅水促进分蘖,尽快形成高产群体,及时晒田控苗;坚持浅、湿、干间歇灌溉,后期切忌断水过早。5.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加强稻瘟病的防治;注意抽穗扬花期异常温度的影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03
品种名称:天隆粳6号
申请者:天津天隆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天津天隆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武育粳3号/淮稻8号//徐稻3号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5天,比对照徐稻3号晚熟0.5天。株高85.4厘米,穗长16.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2万,每穗总粒数147.3粒,结实率84.9%,千粒重25.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8和4.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和条纹叶枯病。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72.4%,垩白粒率5.0%,垩白度0.9%,直链淀粉含量17.5%,胶稠度77mm,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5.55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3.38%;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91.03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7.9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58.29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5.7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6.5千克,较徐稻3号增产5.94%。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黄淮麦茬稻区机插秧一般在5月25日左右播种,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机插秧每亩用种量5~6千克。2.移栽:机插秧秧龄18-20天左右移栽,栽插规格为30厘米×13厘米,每穴栽3~4粒谷苗。3.肥水管理:亩产700千克以上大田需纯氮17~20千克,一般基肥占50%~60%,分蘖肥占30%,穗肥占10%~20%;配合施用磷、钾肥。水浆管理应做到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够蘖烤田、深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忌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及时防治纹枯病、稻曲病、飞虱、螟虫等病虫害,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04
品种名称:通禾899
申请者: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育种者: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通35/菰//01-125/通禾830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东北、西北晚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3.3天,与对照秋光晚熟0.2天。株高105.4厘米,穗长19.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9.7万,每穗总粒数131.5粒,结实率89.8%,千粒重23.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两年分别为1.5和1.4,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中抗稻瘟。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70.5%,垩白粒率15%,垩白度3.4%,直链淀粉含量16.2%,胶稠度70mm,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国家中早粳中熟组区试,平均亩产713.11千克,比对照秋光增产6.17%4;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88.1千克,比秋光增产4.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1.34千克,比秋光增产5.4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2.7千克,较秋光增产6.08%。
栽培技术要点:1.4月上、中旬播种,旱育苗,播催芽种子150g/m2;机插盘育苗,播催芽种子100g/盘,稀播育壮秧。2.5月中、下旬插秧,采取30厘米×20厘米稀植栽培,3~4株苗/穴。3.氮、磷、钾配方施肥,施纯氮150千克/hm2,按基肥40%、补肥30%、穗肥30%的比例施用;磷肥(P2O5)50千克/hm2全部作底肥;钾肥(K2O)用量75千克/hm2,60%作底肥、40%作穗肥。4.水分管理以浅水灌溉为主,在分蘖末期,幼穗分化前进行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中后期保持湿润灌溉,干湿交替,黄熟期停水,切忌断水过早。5.稻瘟病高发区和偏施氮肥量较高稻区,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内蒙古赤峰地区、北疆沿天山稻区和南疆稻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05
品种名称:蓉优33
申请者:蒙自和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育种者:蒙自和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蓉18A×红恢33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7.0天,比对照F优498长2.8天。株高113.7厘米,穗长25.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9万穗,每穗总粒数206.4粒,结实率75.6%,千粒重27.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9、4.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7级;中感稻瘟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8%,长宽比2.9,垩白粒率7%,垩白度0.9%,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6.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1.9%;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15.4千克,比F优498增产0.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5.9千克,比F优498增产1.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0.5千克,比F优498增产5.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稀播,培育多蘖壮秧,本田亩用种量1~1.5千克。2.适时早栽,秧龄35天左右,亩插1~1.5万穴,每穴2-3粒谷,亩基本苗4~5万。3.科学施肥,前促中稳后保,适当增加磷肥和钾肥用量。4.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文山州除外)、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06
品种名称:旌优781
申请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品种来源:旌7A×德恢381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4.1天,比对照F优498长1.6天。株高110.7厘米,穗长25.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7万穗,每穗总粒数200.6粒,结实率82.3%,千粒重28.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4、5.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5%,长宽比2.9,垩白粒率7%,垩白度0.8%,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1.6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7%;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67.2千克,比F优498增产2.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4.4千克,比F优498增产3.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3.5千克,比F优498增产4.4%。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2.秧龄35天以内,亩栽插1.3-1.5万穴为宜,每穴插2粒谷苗。3.配方施肥,重底肥,早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亩施纯氮11-13千克,氮、磷、钾肥合理搭配。4.移栽后深水返青,浅水促进分蘖,坚持浅、湿、干间歇灌溉,尽快形成高产群体,及时晒田控苗,后期切忌断水过早。5.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07
品种名称:两优2877
申请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28S×中种恢2877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7.7天,比对照天优华占长4.6天。株高111.3厘米,穗长21.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8万穗,每穗总粒数171.6粒,结实率84.3%,千粒重22.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2、3.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高感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8%,长宽比3.1,垩白粒率4%,垩白度0.8%,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0%。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2.1千克,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4.9%;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530.9千克,比天优华占增产4.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1.5千克,比天优华占增产4.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9.4千克,比天优华占增产5.1%。
栽培技术要点:1.华南地区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1.5千克左右;适当稀播,培育壮秧。2.插秧秧龄一般不超过25天,抛秧秧龄不超过20天。栽插密度以20厘米×20厘米或18厘米×25厘米为宜,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8万苗。3.中等肥力田块种植,施肥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多施用有机肥,氮、磷、钾肥合理配比,比例1:0.6:1为宜,基肥和分蘖肥占施肥量的80%~90%,穗粒肥占10%~20%;在水分管理方面采取浅水栽插、深水回青、浅水分蘖、后期够苗及时露田或轻度晒田,生长旺盛的田块则进行重晒田,一般的田块则轻晒等措施。4.病虫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重点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沿海和大片田洋地区注意防治白叶枯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省(粤北稻作区除外)、广西桂南、海南省、福建省南部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08
品种名称:隆两优华占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
育种者: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隆科638S×华占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5.0天,比对照博优998长1.5天。株高111.1厘米,穗长22.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5万穗,每穗总粒数145.5粒,结实率83.8%,千粒重25.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7、3.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4%,长宽比3.1,垩白粒率7%,垩白度0.9%,胶稠度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6%。
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7.9天,比对照F优498长3.6天。株高107.6厘米,穗长22.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6万穗,每穗总粒数183.5粒,结实率81.6%,千粒重25.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8、2.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褐飞虱7级;中抗稻瘟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3%,长宽比3.0,垩白粒率8%,垩白度1.3%,胶稠度8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6%,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7.0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8.5%;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504.6千克,比博优998增产8.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0.8千克,比博优998增产8.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1.0千克,比博优998增产6.2%。
201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6.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9%;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34.8千克,比F优498增产3.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5.7千克,比F优498增产3.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4.6千克,比F优498增产4.8%。
栽培技术要点: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1.适时播种,一般7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千克,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25天以内,栽插株行距13.3厘米×26.6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6万左右。3.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一般亩施纯氮10-11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忌后期偏施氮肥。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够及时排水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切忌脱水过早。4.坚持强氯精浸种;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白叶枯病、螟虫、稻飞虱、南方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秧田亩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水育秧秧龄30~4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一般亩施纯氮11-12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忌后期偏施氮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忌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4.坚持强氯精浸种。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重点抓好稻曲病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省(粤北稻作区除外)、广西桂南、海南省、福建省南部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09
品种名称:和两优713
申请者: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和620S×R713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4.3天,比对照博优998长1.8天。株高105.4厘米,穗长22.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8万穗,每穗总粒数137.4粒,结实率85.9%,千粒重23.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7、2.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3%,长宽比3.0,垩白粒率12%,垩白度1.0%,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5%。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6.6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8.4%;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487.6千克,比博优998增产7.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7.1千克,比博优998增产8.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2.3千克,比博优998增产6.6%。
栽培技术要点:1.在7月1日至15日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0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25千克,稀播湿润育秧,培育壮秧;或每亩塑料软盘50盘播种,湿润育秧。2.秧龄18天左右,栽插规格16.7厘米×23.3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或抛栽50盘/亩,亩抛栽1.7万蔸左右,秧龄2.5~3.5叶。3.中高肥力水平栽培,亩总施肥量纯氮12.5~15千克,氮:磷:钾按1∶0.5∶1,采用前促中稳后补的施肥方法;管水做到浅水促分蘖,浅灌勤露,够苗及时晒田,孕穗期、抽穗期保持浅水,灌浆期保持田间湿润,忌断水过早。4.结合肥水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根据苗情和当时当地病虫测报及时用药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等主要病虫害。5.成熟时及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省(粤北稻作区除外)、广西桂南、海南省、福建省南部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10
品种名称:望两优华占
申请者: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望S×华占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1.3天,比对照F优498短1.6天。株高100.4厘米,穗长23.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1万穗,每穗总粒数198.8粒,结实率81.9%,千粒重23.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1、3.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6%,长宽比3.2,垩白粒率14%,垩白度2.5%,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4.9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5%;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70.0千克,比F优498增产4.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2.4千克,比F优498增产3.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7.8千克,比F优498增产7.1%。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稀播育壮秧。每亩秧田播种量10千克,每亩大田用种量0.75-1.0千克。2.秧龄控制在30-35天以内,18厘米×26厘米,每蔸4-5苗,每亩15000蔸,基本苗6-8万苗左右。3.每亩施氮铵30千克、过钙30千克。早施追肥,插后5-7天,每亩施尿素4千克、氯化钾10千克,大田总施比例N、P、K为2:0.8:1,并结合追肥搞好化学除草。4.有水插秧,深水活蔸,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幼穗分化第三期复水,生长中后期经常露田,干干湿湿,做到以水养根,以根养叶,以叶壮籽,收割前7天断水。5.注意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钻心虫、稻纵卷叶螟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11
品种名称:晶两优1125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文山州农业科学院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文山州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晶4155S×R1125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4.2天,比对照F优498长1.7天。株高113.6厘米,穗长23.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7万穗,每穗总粒数209.4粒,结实率81.1%,千粒重23.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8、3.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4%,长宽比3.0,垩白粒率12%,垩白度2.1%,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0.8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1天。株高124.8厘米,穗长24.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3万穗,每穗总粒数217.8粒,结实率83.1%,千粒重22.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2、4.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1%,长宽比3.1,垩白粒率13%,垩白度2.0%,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8.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7%;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65.9千克,比F优498增产3.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2.2千克,比F优498增产3.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2.3千克,比F优498增产3.9%。
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7.9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7%;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83.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5.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8.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0%。
栽培技术要点: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秧田亩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水育秧秧龄30~4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一般亩施纯氮10-11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忌后期偏施氮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忌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4.坚持强氯精浸种。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稻瘟病常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
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1.适时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0.75千克,每亩秧田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培育壮秧。2.秧苗叶龄6叶左右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一般亩施纯氮11-12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忌后期偏施氮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忌断水过早。4.坚持强氯精浸种。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稻瘟病重发区要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12
品种名称:旌优华珍
申请者: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绿丹至诚种业有限公司、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品种来源:旌3A×华珍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8.4天,比对照F优498长4.2天。株高118.4厘米,穗长24.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7万穗,每穗总粒数205.0粒,结实率77.8%,千粒重27.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1、5.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8%,长宽比3.2,垩白粒率14%,垩白度1.2%,胶稠度8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8.7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7%;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29.9千克,比F优498增产2.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4.3千克,比F优498增产3.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5.4千克,比F优498增产6.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2.秧龄35天以内,亩栽插1.2-1.4万穴为宜,每穴插2粒谷苗。3.配方施肥,重底肥,早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亩施纯氮10-12千克,氮、磷、钾肥合理搭配。4.移栽后深水返青,浅水促进分蘖,尽快形成高产群体,及时晒田控苗;坚持浅、湿、干间歇灌溉,后期切忌断水过早。5.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13
品种名称:深两优5814
申请者: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
育种者: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
品种来源:Y58S×丙4114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8.7天,比对照F优498长4.7天。株高109.0厘米,穗长24.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4万穗,每穗总粒数192.9粒,结实率80.3%,千粒重25.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6.5、5.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4%,长宽比2.9,垩白粒率22%,垩白度2.9%,胶稠度8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0.4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9%;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37.3千克,比F优498增产2.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3.9千克,比F优498增产3.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8.4千克,比F优498增产4.7%。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稀播,培育多蘖壮秧:本田亩用种量1-1.20千克。2.适时早栽,合理密植:秧龄35-40天,亩插1万至1.5万穴,每穴2-3粒谷,亩基本苗5万至6万。3.施肥原则: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提倡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或有机肥。4.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14
品种名称:花优357
申请者: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
育种者: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花香A×绵恢357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7.0天,比对照F优498长2.7天。株高117.2厘米,穗长27.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8万穗,每穗总粒数191.1粒,结实率78.4%,千粒重30.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5、2.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2%,长宽比2.9,垩白粒率13%,垩白度2.5%,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4.7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1.5%;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35.5千克,比F优498增产3.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0.1千克,比F优498增产2.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3.1千克,比F优498增产3.7%。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使移栽时带3个以上分蘖。2.适龄多插,合理密植。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为宜,亩栽1.2万穴以上,每穴插2-3粒谷苗。3.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一般亩施尿素20千克左右,过磷酸钙40千克,钾肥15千克,氮肥以底肥、分蘖肥、穗粒肥6∶3∶1的比例施用,磷肥全作底肥,钾肥分底肥和穗肥两次施用。4.返青期深水护苗,分蘖期浅水勤灌,够苗后及时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切忌断水过早。5.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15
品种名称:C两优0861
申请者: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815S×R0861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6.0天,比对照F优498长1.7天。株高104.1厘米,穗长23.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8万穗,每穗总粒数198.8粒,结实率80.5%,千粒重26.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0、3.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9%,长宽比2.9,垩白粒率13%,垩白度2.3%,胶稠度8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9%,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5.8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0%;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45.2千克,比F优498增产4.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8.5千克,比F优498增产4.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0.8千克,比F优498增产7.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6千克,培育壮秧,大田用种量0.8~1.5千克。2.适龄移栽、插足基本苗。一般栽插叶龄为7叶,秧龄控制在30~35天左右,宽行窄株栽插为宜,株行距13.3厘米×30.0厘米或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亩基本苗6~10万。3.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碳铵20~3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氯化钾配合施用;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亩施纯氮5~8千克,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底肥占70%、追肥占30%。4.水份管理。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总苗数达到16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浅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后期忌断水过早。5.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16
品种名称:中佳早18
申请者: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
育种者: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早39/中嘉早32
特征特性:籼型常规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1.8天,比对照中早35短1.1天。株高82.3厘米,穗长17.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8万穗,每穗总粒数132.0粒,结实率81.4%,千粒重26.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9、5.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高感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0%,长宽比1.9,垩白粒率95%,垩白度19.5%,胶稠度6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3%。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1.8千克,比对照中早35增产4.9%;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534.7千克,比中早35增产5.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8.3千克,比中早35增产5.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6.1千克,比中早35增产3.9%。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塑料软盘育秧3月20至25日播种,地膜湿润育秧3月25日至4月3日播种,各区域根据当地农技推广部门指导适时播种,以避免苗期低温危害。秧田每亩播量36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4.5千克。2.移栽:秧龄25天左右,栽插规格16.5×20厘米,每穴插5-6粒谷。软盘抛秧3.1-4.1叶抛栽,每平方米抛栽33-35穴。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亩施纯氮10-12千克,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为1.0:0.5:1.0。无水抛秧,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有水抽穗,干湿壮籽,后期不要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17
品种名称:陵两优7713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湘陵750S×H713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3.1天,比对照陆两优996短0.7天。株高90.8厘米,穗长20.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1.5万穗,每穗总粒数115.5粒,结实率83.3%,千粒重27.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4、5.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感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1.1%,长宽比3.0,垩白粒率86%,垩白度17.0%,胶稠度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6.7%。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2.7千克,比对照陆两优996增产5.9%;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539.8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4.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6.2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5.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9.5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3.3%。
栽培技术要点:1.3月底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12千克,采用农用薄膜保温育秧,本田亩用种量2-2.5千克。2.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插植规格16.6厘米×20厘米,亩插2.0万穴,每穴2-3粒谷苗。3.一般每亩施用纯氮10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后期看苗酌情少量追施穗粒肥。本田水分管理前期要做到浅水分蘖,够苗及时晒田,后期要有水孕穗,湿润灌浆,忌断水过早。4.及时防病、治虫、除草,重点加强稻瘟病、纹枯病、二螟虫、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省中南部、湖南省中南部、广西桂北、福建省北部、浙江省中南部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18
品种名称:陵两优179
申请者: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育种者: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湘陵628S×中09-179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3.8天,比对照陆两优996短0.2天。株高87.9厘米,穗长19.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8万穗,每穗总粒数120.3粒,结实率82.4%,千粒重27.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5、3.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高感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9.8%,长宽比2.8,垩白粒率73%,垩白度14.1%,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6%。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3.1千克,比对照陆两优996增产5.0%;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496.3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0.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9.7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2.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9.5千克,比陆两优996减产0.6%。
栽培技术要点:1.旱育秧3月22日左右播种,水育秧3月底前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2千克,每亩大田用种量2-2.5千克。2.软盘抛秧3.1-3.5叶抛栽,旱育小苗3.5-4.0叶移栽,水育小苗4.5-5.0叶移栽。插植密度16.5厘米×20厘米,每蔸插2-3粒谷秧。3.施肥水平中等,采取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方法。中等肥力稻田,每亩施肥量为纯氮10-11千克、五氧化二磷5千克、氧化钾6.5千克。分蘖期干湿相间,够苗及时晒田,后期以润为主,干干湿湿,保持根系活力,切忌断水过早。4.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省中南部、湖南省中南部、广西桂北、浙江省中南部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19
品种名称:湘两优143
申请者:湖南年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年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广湘24S×P143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0.1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0天。株高118.4厘米,穗长25.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9万穗,每穗总粒数202.0粒,结实率80.0%,千粒重29.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1、4.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1%,长宽比3.2,垩白粒率29%,垩白度5.9%,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3%。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4.8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9%;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73.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9.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2.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3%。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长江中下游作中稻栽培一般4月上旬至5月下旬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0千克,大田用种量根据栽培方式略有不同,一般为每亩1-1.5千克。秧田保证耕整质量,施足基肥,稀播匀播,播后搞好秧苗管理。2.适龄移栽,插足基本苗。一般移栽叶龄5.5叶左右,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亩插足6万以上基本苗。3.合理施肥,科学管水。中等肥力土壤,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5:1,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和粒肥。耕整时亩施45%水稻专用复混肥30千克,栽后5-7天追施尿素和氯化钾各7.5千克,孕穗期中等长势长相一般亩施复合肥10千克或尿素氯化钾各5千克,粒肥酌情补施。移栽后深水活蔸,干湿相间促分蘖,当总苗数达到22万左右时,及时落水晒田,强根壮秆防倒伏,孕穗期以湿为主,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以润为主,干干湿湿壮籽,保持根系活力,切忌落水过早。4.病虫防治,绿色防控。坚持强氯精等浸种剂浸种,预防恶苗病等种子病害。重点防治稻瘟病、稻飞虱以及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20
品种名称:徽两优1813
申请者:江西博大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江西博大种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1892S×R1813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0.4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3天。株高116.9厘米,穗长23.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2万穗,每穗总粒数211.9粒,结实率80.8%,千粒重26.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4、4.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8%,长宽比3.1,垩白粒率19%,垩白度3.9%,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1%,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4.2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1%;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77.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5.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6.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可参照当地丰两优四号同期播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秧田亩播种量6~8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左右,强氯精浸种。2.移栽秧龄25~30天,建议栽插密度20.0×26.7厘米,每穴2粒谷苗,争取亩基本苗6~8万。3.科学肥水管理,亩施纯氮14千克,氮、磷、钾比例约2:1:2。施足基肥,早施蘖肥、酌施穗肥;薄水或者无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根据发育进度及天气状况及时排水晒田控苗,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断水不宜过早。4.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测预报,重点防治稻瘟病、稻飞虱以及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21
品种名称:荃优153
申请者:中国水稻研究所
育种者:中国水稻研究所、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荃9311A×中恢153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9.3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0.2天。株高118.3厘米,穗长26.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6万穗,每穗总粒数196.2粒,结实率81.7%,千粒重30.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8、5.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5%,长宽比3.0,垩白粒率24%,垩白度4.2%,胶稠度6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2.4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2%;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87.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9.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4.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9%。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为4月底5月初,秧田播种量控制在10千克/亩以内。2.秧龄以25-30天为宜,栽插密度1.5万穴/亩左右,每穴栽1-2粒种子苗。3.科学施肥管理。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肥,一般亩施纯氮13~14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0.5:0.7。寸水活棵,浅水分蘖,亩苗数达18万时及时晒田,孕穗至齐穗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成熟前5~6天断水。4.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稻瘟病、稻飞虱以及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22
品种名称:隆两优1212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百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科638S×R1212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0.4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3.2天。株高121.7厘米,穗长24.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5万穗,每穗总粒数191.8粒,结实率83.3%,千粒重25.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9、3.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2%,长宽比3.1,垩白粒率8%,垩白度0.9%,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在武陵山区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9.1天,比对照Ⅱ优264长1.0天。株高112.5厘米,穗长23.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2万穗,每穗总粒数167.0粒,结实率87.1%,千粒重25.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年度分别为1.8、1.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抗稻瘟病。耐冷性中感。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5%,长宽比3.1,垩白粒率12%,垩白度3.8%,胶稠度5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1.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3%;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39.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0.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4.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8%。
2015年参加武陵山区中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3.20千克,比对照Ⅱ优264增产6.14%,比组平均增产2.68%;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7.61千克,比Ⅱ优264增产6.44%,比组平均增产5.4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5.41千克,比Ⅱ优264增产6.29%,增产点比例81.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5.89千克,比Ⅱ优264增产7.05%。
栽培技术要点: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1.适时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0.75千克,每亩秧田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培育壮秧。2.秧苗叶龄6叶左右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一般亩施纯氮11-12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忌后期偏施氮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忌断水过早。4.坚持强氯精浸种。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稻瘟病、稻飞虱、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在武陵山区作中稻种植,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每亩大田用种量0.75千克,每亩秧田播种量10千克,浸种时进行种子消毒;稀播培育壮秧。2.水育秧,秧苗叶龄5.5叶左右移栽,秧龄期30~35天;亩栽1.2~1.5万穴,每蔸插2~3粒谷秧;3.需肥水平中上,一般亩施纯氮12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钾6.5千克,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忌中后期偏施氮肥。4.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不能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5.根据病虫预报,加强防治稻曲病,及时防治纹枯病、稻瘟病、黑条矮缩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贵州、湖南、湖北、重庆四省(市)所辖的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23
品种名称:望两优6号
申请者:长沙市岳麓区希望农业研究所
育种者:长沙市岳麓区希望农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望S×望恢006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1.1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2.0天。株高119.3厘米,穗长26.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4万穗,每穗总粒数204.7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6.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6、4.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1%,长宽比3.3,垩白粒率24%,垩白度3.6%,胶稠度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6%,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3.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7%;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88.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6.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4.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3%。
栽培技术要点: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0.5-0.75千克,每亩秧田用种量8-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2.移栽秧龄期控制在30天左右,移栽株行距23.3厘米×26.7厘米,每亩插足8万基本苗。3.深水返青、活蔸,分蘖期始终坚持薄水勤灌,及时晒田控苗,前期采用湿润灌溉为主,后期切忌断水过早,以免引起早衰。4.以基肥为主,适量增施氮肥,总施肥量:纯氮15-18千克/亩,N:P2O5:K2O的比例以1:0.5:0.8为宜,氮肥中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5:3:2,磷肥全作基肥,钾肥中基肥、穗肥比例6:4。5.根据当地病虫预报,重点防治稻瘟病、稻飞虱以及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24
品种名称:创两优70122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创5S×R70122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0.0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0天。株高113.7厘米,穗长24.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6万穗,每穗总粒数213.2粒,结实率79.5%,千粒重23.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8、4.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5%,长宽比3.3,垩白粒率11%,垩白度1.4%,胶稠度6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9.1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4%;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86.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7.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2.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可参照当地丰两优四号同期播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秧田亩播种量6~8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左右,强氯精浸种。2.移栽秧龄25~30天,建议栽插密度20.0×26.7厘米,每穴2粒谷苗,争取亩基本苗6~8万。3.科学肥水管理,亩施纯氮14千克,氮、磷、钾比例约2:1:2。施足基肥,早施蘖肥、酌施穗肥;薄水或者无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根据发育进度及天气状况及时排水晒田控苗,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断水不宜过早。4.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防治稻瘟病、稻飞虱、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25
品种名称:深两优8010
申请者:安徽赛诺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赛诺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深08S×R1010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1.4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2.4天。株高118.4厘米,穗长25.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6万穗,每穗总粒数188.6粒,结实率83.6%,千粒重25.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0、5.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9%,长宽比3.3,垩白粒率14%,垩白度1.7%,胶稠度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3%。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2.9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4%;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88.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5.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9.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4月底至5月初播种。2.合理密植,一般每亩1.5万穴,穴栽1-2粒种子苗。3.选择中等偏上的田块,施足基肥,慎施拔节肥,重视穗粒肥。4.浅水栽秧,薄水分蘖,寸水抽穗扬花,后期干干湿湿养根护叶,收获前5-7天断水。5.注意防治稻瘟病、稻飞虱、白叶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26
品种名称:Y两优9826
申请者: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者: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Y58S×信丰9826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8.6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0.4天。株高125.1厘米,穗长27.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8万穗,每穗总粒数199.8粒,结实率84.3%,千粒重25.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0、4.9,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3%,长宽比3.2,垩白粒率14%,垩白度1.8%,胶稠度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2.8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4%;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91.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7.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2.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1%。
栽培技术要点:1.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用种量8~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2.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栽插株行距16.7×30.0厘米,亩插1.4万穴,每穴2粒苗。3.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酌情补施穗粒肥,氮磷钾肥比例以1:0.5:0.8为宜。4.深水返青活蔸,分蘖期薄水勤灌,及时晒田控苗,后期忌断水过早。5.注意重点防治稻瘟病、稻飞虱以及白叶枯病、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27
品种名称:B两优6628
申请者: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B621S×R62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0.6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6天。株高119.3厘米,穗长23.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7万穗,每穗总粒数199.5粒,结实率79.5%,千粒重27.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4、4.9,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5.6%,长宽比3.1,垩白粒率28%,垩白度5.8%,胶稠度8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9.3%。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5.1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1%;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76.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5.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8.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8%。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0.75~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秧龄28~32天移栽,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1~2粒谷苗,亩基本苗8万左右。3.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45%复合肥35千克、碳铵20千克做底肥,移栽活棵后早施追肥,尿素与氯化钾混合施用;适当施用穗粒肥。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总苗数达到17~18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重点防治稻瘟病、稻飞虱,以及螟虫、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28
品种名称:翔两优1168
申请者:合肥科翔种业研究所
育种者:合肥科翔种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翔1S×R16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9.2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9天。株高128.5厘米,穗长25.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3.8万穗,每穗总粒数230.0粒,结实率79.8%,千粒重27.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3、3.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3%,长宽比3.0,垩白粒率26%,垩白度4.0%,胶稠度6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9%,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7.6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8.1%;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24.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1.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6.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6%。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1千克。2.秧龄25~30天或六叶一心时移栽,宽行窄株栽插,株行距13.3厘米×26.7厘米或16.7厘米×23.3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基本苗8~10万。3.亩施纯氮14~16千克,氮、磷、钾肥配合施用。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总苗数达到17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重点防治稻飞虱、螟虫、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29
品种名称:望两优5511
申请者:湖南希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希望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望S×望恢5511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1.2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5天。株高119.4厘米,穗长26.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4万穗,每穗总粒数224.2粒,结实率80.3%,千粒重24.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7、4.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7%,长宽比3.0,垩白粒率21%,垩白度3.1%,胶稠度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6.3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4%;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80.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3.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7.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6%。
栽培技术要点: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播种,秧田亩用种量8~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0.75~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分蘖壮秧。2.中小苗移栽,移栽秧龄控制在25~28天,栽插株行距20.0厘米×26.7厘米,每亩基本苗8~10万。3.施肥以基肥为主,适量增施氮肥,每亩施纯氮15~18千克,氮磷钾肥比例以1:0.6:0.8为宜。4.深水活蔸,浅水促蘖,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后期不能断水过早。5.根据当地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30
品种名称:Y两优800
申请者: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
育种者: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58S×R800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1.6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9天。株高112.2厘米,穗长25.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1万穗,每穗总粒数190.9粒,结实率80.5%,千粒重26.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0、4.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2%,长宽比2.9,垩白粒率51%,垩白度6.1%,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6%。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6.2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1%;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706.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9.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1.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8.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6%。
栽培技术要点:1.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种植,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习惯,选择合适播种时间,以穗期避开高温和低温危害为宜。正常年份各地可参考以下时间播种:河南南部4月5日至4月15日,鄂中、鄂西北4月10日至4月20日,苏中北、皖西、皖东4月20日至4月30日,皖南、江汉平原5月5日至5月15日,湘、赣山区4月15日至4月25日,鄂东南、浙、闽、湘、赣平原区和低海拔丘陵区5月5日至5月20日。2.大田用种量每亩0.75~1千克,秧田播种量每亩7-10千克;浸种时种子用“咪鲜胺”消毒处理;水育秧田在秧苗2叶1心期每亩施尿素3千克作“断奶肥”,移栽前3-4天每亩施尿素5千克作“送嫁肥”。3.秧龄30天左右或秧苗5-6叶移栽,栽插株行距16.7×30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1.3万穴左右、基本苗5-7万。4.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幼穗分化3-4期酌施穗肥。一般大田翻耕前每亩施45%的复合肥3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6天左右每亩施尿素10千克;幼穗分化3-4期每亩施尿素4-7千克、氯化钾8-10千克作穗肥。5.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亩苗数达15万左右及时排水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后期切忌断水过早。6.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苗期重点防治稻飞虱等迁飞性昆虫,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大田注意防治稻瘟病,及时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在3叶期和移栽前2天分别喷施对口农药防治秧田稻蓟马、稻飞虱,可有效减轻大田前期的病虫害。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31
品种名称:创两优3206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创5S×AC3206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8.9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0.8天。株高118.4厘米,穗长24.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7万穗,每穗总粒数225.1粒,结实率77.4%,千粒重23.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0、5.9,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1%,长宽比3.0,垩白粒率44%,垩白度5.5%,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6%。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0.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1%;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89.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0.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9.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可参照当地丰两优四号同期播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秧田亩播种量6~8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左右,强氯精浸种。2.移栽秧龄25~30天,建议栽插密度20.0×26.7厘米,每穴2粒谷苗,争取亩基本苗6~8万。3.科学肥水管理,亩施纯氮14千克,氮、磷、钾比例约2:1:2。施足基肥,早施蘖肥、酌施穗肥;薄水或者无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根据发育进度及天气状况及时排水晒田控苗,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断水不宜过早。4.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防稻瘟病、治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和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32
品种名称:C两优0861
申请者: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815S×R0861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8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1.9天。株高114.9厘米,穗长24.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9万穗,每穗总粒数198.2粒,结实率80.9%,千粒重26.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4、3.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0%,长宽比3.1,垩白粒率21%,垩白度3.9%,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3%。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3.5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8.3%;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88.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6.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0.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一般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30天左右,宽行窄株栽插,栽插规格16.7厘米×26.7厘米或13.3厘米×30.0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亩基本苗8万左右。3.肥水管理:多施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碳铵20~3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氯化钾配合施用;穗粒肥看苗情适施或不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早施分蘖肥,适时晒田控苗,干湿壮籽,湿润养根,后期不宜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螟虫和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33
品种名称:丰两优648
申请者: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丰6S×R24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8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3.7天。株高123.3厘米,穗长25.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5万穗,每穗总粒数225.8粒,结实率81.3%,千粒重26.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1、5.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6%,长宽比3.0,垩白粒率15%,垩白度2.4%,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5.1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2%;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66.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5.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0.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8%。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2.秧龄30天左右移栽,插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亩栽插1.5万穴左右,每穴1-2粒种子苗。3.每亩大田需尿素30-36千克、磷肥40-50千克、钾肥15千克,总用量的60%做基面肥,移栽活棵后每亩追施5-8千克尿素促分蘖,孕穗至破口期每亩追施3-5千克尿素作穗粒肥。采取“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后期干干湿湿”的灌溉方式,每亩达18万苗时及时排水晒田控苗。4.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34
品种名称:荆两优266
申请者:四川国垠天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国垠天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荆118S×R266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8.6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0.9天。株高121.0厘米,穗长23.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8万穗,每穗总粒数205.5粒,结实率82.7%,千粒重27.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5、4.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6%,长宽比3.1,垩白粒率15%,垩白度1.9%,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0.2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4%;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44.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2.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7.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4%。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稀播,培育壮秧。一般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量8~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0~1.5千克,播种前用咪鲜胺浸种。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30天左右,插植密度以16.7厘米×26.7厘米为宜;每蔸插2粒谷苗,每亩插足基本苗8~10万。3.配方施肥,科学管水。采取前重、中控、后稳的原则,一般亩施纯氮13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0.5:1。施足底肥,一般亩施复合肥30~40千克、硫酸锌1.5千克、硅肥2千克,移栽后5~7天亩施尿素5~8千克,后期看苗施穗肥,防止贪青。寸水活棵,浅水分蘖,亩苗数达17万时及时晒田,孕穗至齐穗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成熟前5~6天断水。4.病虫害防治。根据苗情与预测,加强对稻瘟病的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稻曲病、螟虫和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35
品种名称:Y两优957
申请者: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58S×创恢957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3.4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3.9天。株高116.9厘米,穗长26.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6万穗,每穗总粒数204.0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3.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1、4.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7%,长宽比3.0,垩白粒率8%,垩白度1.2%,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4.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5%;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67.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1.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1.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7%。
栽培技术要点:1.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种植,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习惯,选择合适播种时间,以穗期避开高温和低温危害为宜。正常年份各地可参考以下时间播种:河南南部4月5日至4月15日,鄂中、鄂西北4月10日至4月20日,苏中北、皖西、皖东4月20日至4月30日,鄂东南、江汉平原5月10日至5月20日,湘、赣山区4月15日至4月25日,皖南、浙、闽、湘、赣平原区和低海拔丘陵区5月15日至5月25日。2.大田用种量每亩0.75~1千克,秧田播种量每亩7-10千克;浸种时种子用“咪鲜胺”消毒处理;水育秧田在秧苗2叶1心期每亩施尿素3千克作“断奶肥”,移栽前3-4天每亩施尿素5千克作“送嫁肥”。3.秧龄30天左右或秧苗5-6叶移栽,栽插株行距16.7×30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1.3万穴左右、基本苗5-7万。4.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幼穗分化2-3期酌施穗肥。一般大田翻耕前每亩施45%的复合肥4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6天左右每亩施尿素8-10千克,移栽后13天左右看苗情每亩施尿素3-5千克、氯化钾5-7千克作平衡肥;幼穗分化2-3期每亩施尿素7-9千克、氯化钾10-12千克作穗肥。5.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亩苗数达15万左右及时排水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后期切忌断水过早。6.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苗期重点防治稻飞虱等迁飞性昆虫,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大田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及时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在3叶期和移栽前2天分别喷施对口农药防治秧田稻蓟马、稻飞虱,可有效减轻大田前期的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36
品种名称:和两优713
申请者: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和620S×R713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1.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2.2天。株高115.2厘米,穗长25.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4万穗,每穗总粒数184.0粒,结实率85.6%,千粒重23.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5、2.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0%,长宽比3.0,垩白粒率12%,垩白度1.3%,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9.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0%;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73.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1.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8.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8%。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长江中下游丘陵山区4月20日至5月15日播种,平原湖区5月10日至5月25日播种,各区域根据当地农技推广部门指导适时播种,以避免抽穗扬花期高温危害。秧田每亩播种量10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25千克。2.移栽:秧龄25天左右,栽插规格20×26.7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3.肥水管理:基肥足、蘖肥速、穗肥饱、粒肥巧,亩施纯氮17千克,氮、磷、钾肥配合施。4.前期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有水孕穗,湿润灌浆,后期不要断水过早。5.播种前咪鲜胺浸种,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等病虫害。6.成熟时及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37
品种名称:创两优276
申请者: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创5S×02276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4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2.1天。株高111.9厘米,穗长23.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4万穗,每穗总粒数206.4粒,结实率82.7%,千粒重23.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8、5.9,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3%,长宽比3.1,垩白粒率22%,垩白度3.9%,胶稠度8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6.2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7%;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60.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8.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3.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2%。
栽培技术要点:1.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适时播种,大田亩用种量0.8-1.0千克,秧田亩播种量8-10千克,培育稀播壮秧。2.秧龄25-30天,宽行窄株栽插,株行距13.3×30.0厘米或16.7×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每亩基本苗8万左右。3.施足底肥,早施追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每亩施肥量折纯氮14-15千克,氮、氧化磷、氧化钾比例为1∶0.5∶0.8。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够苗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收割前一周断水。4.根据预测预报及时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特别注意稻瘟病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38
品种名称:未两优1号
申请者:安徽未来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未来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W105S×长恢1号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0.0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0.5天。株高123.5厘米,穗长24.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2万穗,每穗总粒数198.8粒,结实率84.4%,千粒重27.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0、4.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0%,长宽比3.1,垩白粒率10%,垩白度1.6%,胶稠度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2.0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7%;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72.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7.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0.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8%。
栽培技术要点:1.培育壮秧:作一季中稻,4月20日左右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7.5千克,每亩大田用种量0.75~1.0千克。2.适时移栽:秧龄25~30天,5~6叶时移栽。3.合理密植:种植密度20厘米×26.7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4.科学肥水: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及时晒田控蘖,抽穗扬花后实行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不要脱水过早,以利灌浆结实。5.及时防治病虫害: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病虫害预报,及时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病虫害,特别注意稻瘟病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39
品种名称:荃优3745
申请者:福建超大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育种者: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超大集团有限公司、安徽荃银超大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荃9311A×D3745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8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0.3天。株高122.9厘米,穗长24.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6万穗,每穗总粒数204.4粒,结实率83.2%,千粒重28.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6.2、4.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9%,长宽比2.9,垩白粒率24%,垩白度3.8%,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1.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9%;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51.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6.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0.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长江中下游地区应在4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播种为宜,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35d。湿润育秧秧田要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公顷施75千克尿素和15千克复合肥;秧田期要密切注意防治好稻蓟马,蚜虫及稻飞虱等。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30-35d时及时移栽,做到浅插匀插,株行距为13.5厘米×25.0厘米左右,每穴1-2苗。3.施足底肥,早施追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一般亩施纯氮10-11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忌后期偏施氮肥。4.防治好病虫害。本田期间重点做好一代和二代二化螟,大螟,稲纵卷叶螟以及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工作,特别注意稻瘟病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40
品种名称:两优566
申请者:江西金信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西金信种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1892S×R566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6.2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3.1天。株高112.1厘米,穗长23.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8万穗,每穗总粒数209.3粒,结实率83.9%,千粒重23.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3、4.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4%,长宽比3.2,垩白粒率18%,垩白度3.6%,胶稠度8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9%,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6.3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4%;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73.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5.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1.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9.0%。
栽培技术要点:1.4月下旬至5月中旬适时播种,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秧田亩播种量8千克,培育稀播壮秧。2.秧龄30天以内,移栽株行距2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每亩基本苗8万至10万。3.施足底肥,早施追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每亩施肥量折纯氮14-15千克,氮、氧化磷、氧化钾比例为1∶0.5∶0.8。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后期干湿交替,抽穗扬花期浅水灌溉,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脱水不宜过早。4.根据预测预报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41
品种名称:晶两优1468
申请者:湖南百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百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晶4155S×R146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4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0天。株高121.0厘米,穗长25.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6万穗,每穗总粒数198.2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3.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0、5.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9%,长宽比3.1,垩白粒率5%,垩白度0.5%,胶稠度8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5.0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7%;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30.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2.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8.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0%。
栽培技术要点: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播种,大田亩用种量0.75千克,秧田亩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秧苗叶龄6叶左右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栽插株行距20厘米×26厘米,每穴插2粒谷秧,亩插基本苗6~8万。3.需肥水平中上,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一般亩施纯氮10-11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忌后期偏施氮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忌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4.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注意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注意稻瘟病的防治工作。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42
品种名称:两优516
申请者:海南广陵高科实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海南广陵高科实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科1S×R5516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0.0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2.6天。株高123.8厘米,穗长25.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7万穗,每穗总粒数220.9粒,结实率75.2%,千粒重26.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6.1、4.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1%,长宽比3.1,垩白粒率12%,垩白度1.4%,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5.6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4%;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1.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3.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1.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3%。
栽培技术要点:1.秧龄30-35天,亩播种量10-15千克,两叶一心期亩施4-5千克尿素作断奶肥,四叶一心期再补施4-5千克尿素作平衡肥。2.大田栽插密度13.3×23.3厘米或13.3×26.7厘米,每穴1-2粒种子苗。3.大田亩施纯氮15千克。其中70%作基肥,返青时施15%作追肥,余下15%作穗肥,缺钾的田块适当补施钾肥。浅水-湿润促分蘖,亩茎蘖苗数达16万时烤田,做到早够早烤田,且以轻烤为主,分次烤。收割前5-7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4.重点防治稻瘟病,及时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43
品种名称:两优825
申请者: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武汉科珈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8-2S×R025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9.1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0.2天。株高118.0厘米,穗长25.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8万穗,每穗总粒数186.2粒,结实率83.0%,千粒重26.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0、5.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0%,长宽比3.2,垩白粒率25%,垩白度3.4%,胶稠度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5.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3%;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68.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2.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1.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2%。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0.75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秧龄28~30天移栽,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1~2粒谷苗,亩基本苗8~10万。3.多施用有机肥,配施磷、钾肥,亩施45%复合肥30-35千克做底肥;移栽活棵后早施追肥,亩追施尿素5~8千克;晒田复水时视苗情酌情施用穗粒肥,增施钾肥。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总苗数达到18~20万时,排水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湿润管理。5.重点防治螟虫、稻瘟病、稻曲病和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44
品种名称:隆两优836
申请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科638S×R336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2.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3.4天。株高121.6厘米,穗长23.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8万穗,每穗总粒数188.2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4.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2、2.9,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5%,长宽比3.2,垩白粒率9%,垩白度1.6%,胶稠度6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9.6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1%;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68.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8.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2.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8%。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0.75千克,每亩秧田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培育壮秧。2.秧苗叶龄6叶左右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一般亩施纯氮11-12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忌后期偏施氮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忌断水过早。4.坚持强氯精浸种。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45
品种名称:荃优1393
申请者: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荃9311A×盐恢1393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9.0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0.3天。株高120.8厘米,穗长25.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2万穗,每穗总粒数187.0粒,结实率83.8%,千粒重29.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8、6.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5.1%,长宽比2.9,垩白粒率40%,垩白度6.2%,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8%。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1.9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8%;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73.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7.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7.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2%。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10-15千克,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25千克,每亩大田用种量1.0-1.5千克。机插秧一般5月20-25日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5-2.0千克。培育适龄多蘖壮秧。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湿润秧秧龄30-35天,旱育秧秧龄20-25天,机插秧秧龄18-20天。中上肥力田块栽插规格1.6-1.8万穴/亩,肥力低的田块要适当增加栽插密度为1.8-2.0万穴/亩,栽足基本苗6-8万/亩,做到浅插、匀栽。3.肥料运筹。亩产650千克以上栽培,一般需肥量折合纯氮20千克/亩,搭配施用磷、钾肥,磷、钾肥作基肥为主,坚持“前促、中稳、后补”施肥原则,基肥占60%,分蘖肥占15%,穗粒肥占25%。4.水浆管理。宜采取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要求栽后20天发足等穗苗,适时排水搁田,控制高峰苗不超过25万/亩,成穗16-17万/亩,收割前5天断水。5.病虫防治。播前用药剂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苗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蚜虫,大田期做好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黑条矮缩病、螟虫、褐飞虱等的防治工作,尤其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46
品种名称:Y两优372
申请者: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58S×R372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9.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2.7天。株高118.8厘米,穗长27.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7万穗,每穗总粒数209.0粒,结实率83.9%,千粒重24.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4、3.9,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8%,长宽比3.0,垩白粒率24%,垩白度3.6%,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3.5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2%;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50.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2.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0.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4%。
栽培技术要点:1.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种植,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习惯,选择合适播种时间,以穗期避开高温和低温危害为宜。正常年份各地可参考以下时间播种:河南南部4月5日至4月15日,鄂中、鄂西北4月10日至4月20日,苏中北、皖西、皖东4月20日至4月30日,皖南、江汉平原5月5日至5月15日,湘、赣山区4月15日至4月25日,鄂东南、浙、闽、湘、赣平原区和低海拔丘陵区5月5日至5月20日。2.大田用种量每亩0.75~1千克,秧田播种量每亩7-10千克;浸种时种子用“咪鲜胺”消毒处理。3.秧龄30天左右或秧苗5-6叶移栽,栽插株行距16.7×30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插1.3万穴左右、基本苗5-7万。4.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幼穗分化2-3期酌施穗肥。一般大田翻耕前每亩施45%的复合肥35千克作底肥,移栽后6天左右每亩施尿素8-10千克,移栽后13天左右看苗情每亩施尿素3-5千克、氯化钾5-7千克作平衡肥;幼穗分化2-3期每亩施尿素4-7千克、氯化钾10-12千克作穗肥。5.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亩苗数达15万左右及时排水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后期切忌断水过早。6.病虫害防治:苗期重点防治稻飞虱,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大田注意防治稻瘟病,及时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在3叶期和移栽前2天分别喷施对口农药防治秧田稻蓟马、稻飞虱,可有效减轻大田前期的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47
品种名称:宿两优918
申请者:宿州市天益青种业科研所
育种者:宿州市天益青种业科研所
品种来源:2018S×R91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2.6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3.3天。株高120.3厘米,穗长25.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6万穗,每穗总粒数203.0粒,结实率80.3%,千粒重25.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9、3.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4%,长宽比3.2,垩白粒率26%,垩白度4.9%,胶稠度6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9.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6.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9%;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52.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4.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0.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2%。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苗:5月上旬播种,亩播种量10~15千克,秧苗2叶1心时追施尿素4~5千克/亩作断奶肥。2.秧龄不超过30天,6月中上旬移栽,大田栽插规格以16.5厘米×26.4厘米为宜,确保每亩栽插1.5万穴。3.一般大田每亩施纯氮13-15千克,基肥与追肥比例为7:3,其中追肥的50%于返青时施用作分蘖肥,余下50%作穗肥,缺钾的田块适当补施钾肥。前期浅水、湿润促分蘖,中期做到早够苗、早烤田,当茎蘖苗数达16万/亩时烤田,后期湿润管理到成熟。4.苗期重点做好稻飞虱防治,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大田应及时防治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稻瘟病常发区尤其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48
品种名称:两优391
申请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育种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5393S×R191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8.4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4天。株高121.1厘米,穗长24.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5万穗,每穗总粒数204.3粒,结实率83.3%,千粒重26.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7、3.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2%,长宽比3.1,垩白粒率6%,垩白度1.2%,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8%。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3.5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8.4%;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54.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4.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0.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0%。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与育秧:5月上旬播种,亩播量10-15千克,两叶一心期亩施4-5千克尿素作断奶肥,四叶一心期再补施4-5千克尿素作平衡肥。2.移栽:秧龄不超过30天,每穴栽1-2粒种苗,16.5厘米×26.5厘米。3.肥水管理:大田亩施纯氮12-13千克。其中70%作基肥,返青时施15%作追肥,余下15%作穗肥,缺钾的田块适当补施钾肥。浅水--湿润促分蘖,亩茎蘖苗数达14万时烤田,收割前5-7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草害防治:苗期重点做好稻飞虱防治,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大田做好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和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尤其是水稻孕穗后破口10%时,注意穗颈瘟的防治,打好保护药,间隔7天打第二次药防枝梗瘟和粒瘟。水稻抽穗前7天至破口,注意稻曲病的防治,打好保护药。插秧后7天,结合追肥施除草剂,用野老等水稻大田除草剂均匀地拌入尿素中后撒施,结合人工除草,要求田间无杂草和野稗。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49
品种名称:两优148
申请者: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Z316S×R24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6.3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3.0天。株高121.7厘米,穗长25.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3.8万穗,每穗总粒数209.2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8.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7、5.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9%,长宽比3.1,垩白粒率14%,垩白度2.0%,胶稠度6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5.4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6%;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54.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4.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1.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3%。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2.秧龄30天左右移栽,插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亩栽插1.5万穴左右,每穴1-2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每亩大田需尿素30-36千克、磷肥40-50千克、钾肥15千克,总用量的60%做基面肥,移栽活棵后每亩追施5-8千克尿素促分蘖,孕穗至破口期每亩追施3-5千克尿素作穗粒肥。采取“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后期干干湿湿”的灌溉方式,每亩达18万苗时及时排水晒田控苗。4.病虫防治:苗期重点做好稻飞虱防治,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大田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尤其是稻瘟病常发区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50
品种名称:两优二三丝苗
申请者: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234S×五山丝苗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1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0.1天。株高117.3厘米,穗长24.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2万穗,每穗总粒数211.6粒,结实率81.2%,千粒重23.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9、3.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扬花期耐高温能力较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7%,长宽比3.2,垩白粒率9%,垩白度1.2%,胶稠度8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1.0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1%;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1.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1.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4.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7%。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使抽穗扬花期尽量避开盛夏高温影响。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0.75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秧龄30天移栽,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1~2粒谷苗,亩基本苗8~10万。3.多施用有机肥,配施磷、钾肥,亩施45%复合肥35-40千克做底肥;移栽活棵后早施追肥,亩追施尿素7~10千克;酌情施用穗粒肥。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总苗数达到20万左右时,排水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苗期重点做好稻飞虱防治,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大田重点防治螟虫、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和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51
品种名称:荃优298
申请者: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荃9311A×ZR298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8.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4天。株高123.9厘米,穗长26.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9万穗,每穗总粒数210.3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7.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3、3.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1%,长宽比3.2,垩白粒率10%,垩白度2.2%,胶稠度8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3.6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9%;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9.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1.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2.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7%。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亩秧田播种量10千克左右,亩大田用种量1.0~1.5千克,4月底5月初播种适宜,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25~30天为宜,合理密植,每穴2~3粒种子苗,每亩栽插1.5~1.7万穴、7~8万基本苗为宜。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穗肥,氮、磷、钾配合使用。大田亩施45%复合肥30千克、尿素10千克作基肥,移栽后5~7天结合施用化学除草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促分蘖,拔节初期施45%复合肥5~8千克,壮秆大穗。施用方法以前促、中控、后补为宜。水分管理上做到浅水插秧,寸水保苗,薄水分蘖,及时晒田,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干湿壮籽,湿润养根,后期忌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稻瘟病常发区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52
品种名称:Y两优17
申请者: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袁粮水稻产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58S×XR17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1.3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4.0天。株高119.4厘米,穗长27.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1万穗,每穗总粒数226.1粒,结实率82.5%,千粒重24.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8、4.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2%,长宽比2.8,垩白粒率6%,垩白度0.7%,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91.4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8.8%;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58.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4.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8.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浸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翻晒两天。将种子漂洗干净用清水浸种6小时,然后每千克种子用25%咪鲜胺1克(或强氯精2克)继续浸种消毒6小时,洗净沥干后保温保湿催芽。以后每隔12小时用温清水清洗一次,采用“少浸多洗”的方法催芽,破胸露白即可播种。一般4月10日—5月10日播种,大田亩用种量0.75~1千克,每亩秧田播种10千克。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控制在25-30天,移栽叶龄4~5叶采用宽窄行或宽行窄株,每亩栽插1.3~1.5万穴,每蔸插2粒种子苗,基本苗达5万左右。3.合理施肥:施足底肥,每亩施农家肥500千克,45%复合肥30—40千克,磷肥30千克,大田耕整时均匀旋入土中。有条件的可适当施用硅肥、锌肥等微肥。及时追施返青肥,移栽后5-7天,每亩施尿素7千克,复合肥5千克。结合此次追肥用“苄?异丙甲”或“吡嘧?苯噻酰”防除田间杂草。移栽后13-15天,视苗情再每亩施尿素4千克,氯化钾5千克。移栽后25-28天左右(每亩总苗数达18万)开始排水晒田,采用多次轻晒的方法,不能一次重晒。移栽后43-45天,每亩施尿素3千克,氯化钾5千克。移栽后55-58天,每亩施尿素5千克;氯化钾5千克。齐穗后,每亩用磷酸二氢钾200g兑水50千克每10天一次做叶面喷施,连喷两次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或在抽穗50%时每亩喷施谷粒饱1包,以促齐穗壮籽。4.科学管水:浅水栽秧,湿润分蘖,适时控苗;浅水孕穗,切忌干旱,抽穗后干干湿湿壮籽,以气养根,以根保叶;寸水追肥打药,收获前5-7天断水,切勿断水过早。5.综合防治病虫害:苗期重点做好稻飞虱防治,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同时做好稻蓟马防治。大田期注意螟虫、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稻瘟病常发区注意施药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53
品种名称:湘两优900
申请者:湖南年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年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广湘24S×R900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9.8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2.5天。株高114.7厘米,穗长24.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3.8万穗,每穗总粒数260.6粒,结实率78.0%,千粒重24.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3、5.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3%,长宽比2.9,垩白粒率8%,垩白度1.7%,胶稠度8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2.2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2%;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33.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7.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1.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稀播培育多蘖壮秧: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播种,用强氯精等浸种消毒剂浸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0千克,大田用种量根据栽培方式不同,一般为每亩1-1.5千克。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控制在30天内,以增加低位分蘖成穗,提高成穗率。插植密度20厘米×30厘米,每穴1-2粒谷秧,每亩插足5万以上基本苗。3.合理施肥:重施基肥,中等肥力水平田,整地时每亩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30-35千克,栽后5—7天亩施尿素和氯化钾各10千克左右,孕穗期看苗施每亩复合肥10千克苗尿素氯化钾各5千克,后期酌情施用壮籽肥。4.科学管水:活蔸后干湿相间促分蘖,中期控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以湿为主,保持田面水层,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灌浆结实期干干湿湿,保持根系活力,切忌脱水过早,防止早衰和影响米质。5.病虫防治:苗期注意防治稻飞虱,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根据当地病虫情报,进行绿色防控,选用对口农药,及时防治螟虫、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特别要注意加强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54
品种名称:吉两优3885
申请者:湖南恒大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恒大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吉S×R3885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0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0.3天。株高113.5厘米,穗长23.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7万穗,每穗总粒数210.0粒,结实率81.0%,千粒重22.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4、3.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2%,长宽比3.3,垩白粒率14%,垩白度2.6%,胶稠度8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4.8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2%;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51.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3.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1.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一般4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千克,播种前坚持用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移栽秧苗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不超过35天,栽插规格16.7厘米×26.7厘米或20.0厘米×26.7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每亩插足6-8万基本苗。3.需肥水平中上,一般亩施45%含量复合肥40千克做底肥,插秧后5-7天结合除草剂亩追施10千克尿素,幼穗分化3-4期亩追施尿素3-4千克,氯化钾5-7.5千克,后期看苗补施5千克钾肥、7.5千克磷肥穗肥;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底肥宜施复合肥,后期少施氮肥,偏施磷钾肥。4.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前期浅水管理,后期不能断水过早,间隙灌溉湿润管理到成熟,收割前7天及时晒田。5.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55
品种名称:广两优730
申请者: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者: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广占63-4S×信丰730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1.5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4.2天。株高123.9厘米,穗长25.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7万穗,每穗总粒数209.3粒,结实率80.1%,千粒重28.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6、3.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5%,长宽比3.0,垩白粒率26%,垩白度3.9%,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5.0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8%;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6.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5.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5.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7%。
栽培技术要点:1.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用种量10~12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2-1.3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2.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栽插株行距16.7×30.0厘米,亩插1.3-1.5万穴,每穴2粒苗。3.亩施纯氮14千克左右,注意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并注意氮磷钾肥的搭配使用。4.深水返青活蔸,分蘖期薄水勤灌,及时晒田控苗,后期忌断水过早。5.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稻飞虱及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56
品种名称:两优631
申请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育种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5308S×6P031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8.4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1天。株高125.7厘米,穗长24.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7万穗,每穗总粒数206.6粒,结实率82.9%,千粒重27.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5、3.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7%,长宽比3.0,垩白粒率11%,垩白度1.9%,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9%。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6.5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8.1%;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4.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5.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7.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5%。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与育秧:5月上旬播种,秧龄30天,亩播量10-15千克,两叶一心期亩施4-5千克尿素作断奶肥,四叶一心期再补施4-5千克尿素作平衡肥。2.大田肥水管理:每穴栽1-2粒种子苗,4×8或4×9寸。大田亩施纯氮13-14千克。其中70%作基肥,返青时施15%作追肥,余下15%作穗肥,缺钾的田块适当补施钾肥。浅水--湿润促分蘖,亩茎蘖苗数达15万时烤田,收割前5-7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3.病虫草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病、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蓟马等病虫害。尤其是水稻孕穗后破口10%时,注意穗颈瘟的防治,打好保护药,间隔7天打第二次药防枝梗瘟和粒瘟。水稻抽穗前7天至破口,注意稻曲病的防治,打好保护药。插秧后7天,结合追肥施除草剂,用野老等水稻大田除草剂均匀地拌入尿素中后撒施,结合人工除草,要求田间无杂草和野稗。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57
品种名称:隆优3206
申请者: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香634A×AC3206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8.7天,比对照五优308短1.9天。株高108.1厘米,穗长22.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6万穗,每穗总粒数169.6粒,结实率78.4%,千粒重25.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5、5.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2.7%,长宽比3.2,垩白粒率28%,垩白度4.2%,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6%,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0.3千克,比对照五优308增产0.0%;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34.6千克,比五优308增产6.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7.4千克,比五优308增产3.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7.4千克,比五优308增产2.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及种植方式适时早播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秧田亩播种量6~8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5千克左右,强氯精浸种。2.移栽秧龄25~30天,建议栽插密度20.0×20.0厘米,每穴2-3粒谷苗,争取亩基本苗8~10万。3.科学肥水管理,亩施纯氮12千克,氮、磷、钾比例约2:1:2。施足基肥,早施蘖肥、酌施穗肥;薄水或者无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根据发育进度及天气状况及时排水晒田控苗,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断水不宜过早。4.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和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58
品种名称:炳优270
申请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炳1A×华恢270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0.9天,比对照五优308长0.2天。株高101.7厘米,穗长23.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9.5万穗,每穗总粒数161.9粒,结实率84.8%,千粒重26.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3、3.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9%,长宽比2.9,垩白粒率13%,垩白度3.3%,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1%,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9.4千克,比对照五优308增产3.6%;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17.6千克,比五优308增产4.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8.5千克,比五优308增产3.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3.5千克,比五优308增产2.3%。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一般6月23日左右播种,适时早播,秧田播种量每亩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5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适龄移栽。秧龄控制在25天以内。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3.合理施肥,科学管水。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中等肥力土壤,一般亩施纯氮10-11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忌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坚持强氯精浸种,预防恶苗病等种子带菌病害的发生。苗期及时施药防治稻飞虱,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省、湖南省、浙江省及湖北省、安徽省长江以南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59
品种名称:五优61
申请者: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五丰A×R61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0.4天,比对照五优308短0.3天。株高102.6厘米,穗长22.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8万穗,每穗总粒数162.2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4.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6、3.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0%,长宽比2.8,垩白粒率19%,垩白度2.7%,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5.0千克,比对照五优308增产2.8%;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30.2千克,比五优308增产6.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2.6千克,比五优308增产4.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2.9千克,比五优308增产5.7%。
栽培技术要点: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及种植方式适时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5千克。培育多蘖壮秧。2.秧苗叶龄5.1-5.5叶移栽,秧龄控制在28天以内;插植规格16.5-20×2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亩基本苗6-7万;3.需肥水平中等,一般亩施肥折合纯氮11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钾8千克。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4.深水活蔸,浅水分蘖,当总苗数达到25万左右时落水晒田,强根壮秆。孕穗期保持田面浅水,灌浆成熟期干湿壮籽,忌落水过早,以防早衰和降低米质。5.坚持药剂浸种,预防种子带菌病害。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稻瘟病常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60
品种名称:早丰优33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早丰A×E33-1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9.7天,比对照五优308短1.0天。株高101.6厘米,穗长20.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2.8万穗,每穗总粒数148.3粒,结实率84.5%,千粒重24.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0、4.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6%,长宽比3.1,垩白粒率20%,垩白度3.7%,胶稠度5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9.4%,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3.2千克,比对照五优308增产6.0%;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26.0千克,比五优308增产5.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9.6千克,比五优308增产5.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1.2千克,比五优308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6月24日左右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0~12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1.5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18~22天,栽插规格16.7厘米×20厘米或者20厘米×20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3.肥水管理: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促蘖,中氮重钾,亩施用45%复合肥30千克、尿素5千克作基肥,移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亩追施尿素10千克、氯化钾5千克,后期看苗补肥。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及时晒田,有水壮苞抽穗,后期干干湿湿,湿润养根,后期不要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61
品种名称:锦两优华占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锦4128S×华占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9.8天,比对照五优308短0.9天。株高103.6厘米,穗长21.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2.9万穗,每穗总粒数149.5粒,结实率80.3%,千粒重25.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6、4.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2%,长宽比3.2,垩白粒率13%,垩白度2.8%,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5.4千克,比对照五优308增产4.6%;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22.3千克,比五优308增产4.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3.8千克,比五优308增产4.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3.0千克,比五优308增产1.9%。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6月23日左右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5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秧龄控制在25天以内。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亩插足基本苗8万以上。3.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中等肥力土壤,一般亩施纯氮10.5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钾6.5千克。即耙田时亩施25%水稻专用复混肥35千克,加有效硅含量30-40%的硅肥每亩30-40千克做基肥。栽后5-7天追施尿素6-7千克,孕穗期亩施氯化钾7.5千克。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重晒田,强根壮秆防倒伏,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忌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坚持强氯精浸种。苗期及时施药防治飞虱,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稻瘟病重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62
品种名称:吉优258
申请者:广州市金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广州市金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吉丰A×R258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0.7天,比对照五优308短0.2天。株高105.6厘米,穗长22.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9.8万穗,每穗总粒数184.1粒,结实率79.9%,千粒重24.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7、3.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2%,长宽比3.3,垩白粒率11%,垩白度2.2%,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6.9千克,比对照五优308增产5.6%;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14.1千克,比五优308增产5.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0.5千克,比五优308增产5.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2.6千克,比五优308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6月15至25日播种,各区域根据当地农技推广部门指导适时播种,以避免灌浆结实期低温危害。秧田每亩播种量12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5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20-25天,栽插规格16.7×20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3.肥水管理: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促蘖,中氮重钾,亩施纯氮13千克,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0.5:1.0-1.2;够苗后及时晒田,干湿壮籽,湿润养根,后期不要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63
品种名称:嘉优中科6号
申请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所)
育种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所)
品种来源:嘉66A×中科6号
特征特性: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52.8天,比对照嘉优5号短4.9天。株高117.8厘米,穗长19.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3万穗,每穗总粒数256.1粒,结实率83.9%,千粒重29.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8、3.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条纹叶枯病5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中感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0.2%,长宽比2.1,垩白粒率48%,垩白度7.4%,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6%。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14.4千克,比对照嘉优5号增产13.1%;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798.8千克,比嘉优5号增产14.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56.6千克,比嘉优5号增产13.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83.0千克,比嘉优5号增产16.3%。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移栽时间及注意点:单晚移栽稻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每亩用种量1.0-1.25千克,采用浸种灵等药剂浸种,消灭种子传染病原。适龄移栽促早发,秧龄25天左右带药下田,防好秧田病虫害。直播稻6月上旬播种,每亩用种量1.5千克左右。2.种植密度及注意点:亩插1.5万丛左右,落田苗3~4万,发挥大穗增产优势。3.肥水管理要点:一生总肥量折尿素40千克,并配施磷钾肥及饼肥或农家肥,重前控后,减少后期氮肥用量,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而达到高产优质。中后期干湿交替,健根、壮蘖,成熟期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害防治及要点:加强褐稻虱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沿江、湖北省沿江的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64
品种名称:嘉禾优7245
申请者:中国水稻研究所
育种者: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嘉禾212A×中恢7245
特征特性: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56.0天,比对照嘉优5号短1.7天。株高129.5厘米,穗长23.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4万穗,每穗总粒数257.6粒,结实率84.6%,千粒重24.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9、3.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条纹叶枯病5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中感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1.6%,长宽比2.5,垩白粒率13%,垩白度1.9%,胶稠度6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5%。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4.8千克,比对照嘉优5号增产3.7%;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774.3千克,比嘉优5号增产10.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14.6千克,比嘉优5号增产7.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0.6千克,比嘉优5号增产2.5%。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5月中、下旬播种,亩播种量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0.8~1.0千克,稀播培育壮秧2.秧龄25~30天移栽,栽插株行距25×20厘米。3.肥料施用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亩施纯氮15~20千克,氮、磷、钾比例1:0.5:1,要求重施基肥,增施有机肥,早施促蘖肥,施好保花肥。切忌氮肥偏施、重施、迟施。基肥、蘖肥、穗肥施氮肥比例以5:4:1为宜。4.大田要求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孕穗至扬花结束前保持浅水层,后期干干湿湿,切忌断水过早。5.播种前严格药剂浸种,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及时防治灰飞虱、矮缩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细条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沿江、湖北省沿江的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65
品种名称:甬优7850
申请者: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
育种者: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A78×F9250
特征特性: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54.7天,比对照嘉优5号短3.0天。株高116.6厘米,穗长20.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0万穗,每穗总粒数254.0粒,结实率88.6%,千粒重23.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1、2.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条纹叶枯病5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中感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3.6%,长宽比2.2,垩白粒率10%,垩白度1.6%,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2%。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8.7千克,比对照嘉优5号增产5.9%;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777.5千克,比嘉优5号增产11.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23.1千克,比嘉优5号增产8.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5.4千克,比嘉优5号增产4.7%。
栽培技术要点:1.通气催芽。使百克或浸种灵浸种36~48小时,置通气性好的容器内保湿催芽,切忌用编织袋催芽。秧盘育秧建议采用浸种后直接机播,覆土淋水码放于室内,覆盖薄膜,36~48小时待根芽破土立针后置于秧板。2.适期稀播,培育壮秧。5月中下旬播种,亩播种量10千克/亩以内,大田用种量1千克以内,秧田肥水双促,化学调控,严防蓟马、飞虱。3.适时移栽,合理稀植。秧龄22-25天移栽,密度8×7~8寸,双本插。4.合理施肥,科学管水。亩施纯氮15~18千克,氮:磷:钾比例1:0.5:1,基肥:蘖肥:穗肥比例氮肥为4:4:2,钾肥2:4:4,蘖肥分别在移栽后10天和20天分两次施入。采用好气灌溉法,栽后4天排水晒田3天,栽后14天再晒田一次。有效分蘖前分次搁田,以田不陷微裂,叶挺而不卷,叶色转黄为度,复水3-4天后续搁,亩最高茎蘖量控制在25万以内。幼穗分化后足肥湿润,促根壮茎,要求在剑叶全展以后适施穗肥,抽穗扬花期保持深水层,乳熟期后7~10天灌一次跑马水,养根系保叶鞘,收割前7天断水。5.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以防病毒病发生,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稻曲病、螟虫、稻飞虱等。合理选用除草剂。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沿江、湖北省沿江的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66
品种名称:荃粳优1号
申请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荃粳1A×荃广恢1号
特征特性: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46.3天,比对照嘉优5号短12.0天。株高125.7厘米,穗长19.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2万穗,每穗总粒数291.2粒,结实率83.4%,千粒重22.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8、4.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3级;褐飞虱9级;条纹叶枯病3级;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中抗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3.3%,长宽比2.1,垩白粒率9%,垩白度2.0%,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6%。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75.0千克,比对照嘉优5号增产10.6%;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93.8千克,比嘉优5号增产8.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34.4千克,比嘉优5号增产9.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4.2千克,比嘉优5号增产4.6%。
栽培技术要点:1.南方稻区作单季晚粳稻种植,5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15千克,培育壮秧。浸种催芽时进行种子处理,晒种并用浸种灵稀释3000倍溶液浸种6小时以上,可有效防治恶苗病等种子传染病害。2.移栽秧龄30天左右,亩栽1.5万穴左右,栽插规格为16.5厘米×26.4厘米,双本栽栽。3.亩施纯氮15千克左右,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穗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各占50%。氮肥作基肥的占总施N量的40%-50%;分蘖肥占总施N量20%左右。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总苗数达到16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黄熟期干干湿湿养老根。5.根据植保部门预报适期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曲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沿江、湖北省沿江的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67
品种名称:泸优2816
申请者: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绿丹至诚种业有限公司、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品种来源:泸98A×雅恢2816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武陵山区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5.2天,比对照Ⅱ优264短4.6天。株高113.4厘米,穗长25.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6万穗,每穗总粒数174.2粒,结实率83.5%,千粒重30.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年度分别为1.9、3.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中抗稻瘟病。耐冷性中感。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9%,长宽比2.9,垩白粒率31%,垩白度9.7%,胶稠度3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9%。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武陵山区中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9.42千克,比对照Ⅱ优264增产7.51%,比组平均增产4.39%;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50.77千克,比Ⅱ优264增产4.15%,比组平均增产0.7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0.10千克,比Ⅱ优264增产5.72%,增产点比例85.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8.29千克,比Ⅱ优264增产3.83%。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稀播并培育多蘖壮秧。秧田每亩播种量约12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千克。2.秧龄期控制在30天左右,亩栽1.5万穴左右,每蔸插2粒谷秧,基本苗8~10万。3.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重施穗肥,酌情补施粒肥,特别注意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N、P、K配合施用。4.前期浅水管理,后期不能断水过早,间隙灌溉湿润管理到成熟。5.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褐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贵州、湖南、湖北、重庆四省(市)所辖的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68
品种名称:冈8优638
申请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冈48A×蜀恢638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武陵山区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7.3天,比对照Ⅱ优264短2.5天。株高116.8厘米,穗长26.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7万穗,每穗总粒数192.7粒,结实率81.1%,千粒重29.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年度分别为2.2、2.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抗稻瘟病。耐冷性中感。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8%,长宽比2.8,垩白粒率67%,垩白度18.6%,胶稠度3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7%。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武陵山区中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4.02千克,比对照Ⅱ优264增产1.06%,比组平均减产1.88%;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83.33千克,比Ⅱ优264增产9.36%,比组平均增产5.7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8.68千克,比Ⅱ优264增产5.48%,增产点比例85.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6.22千克,比Ⅱ优264增产3.4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一般应根据当地种植习惯适当提早播种,稀播育壮秧,秧田亩播种量10千克,播种前要用强氯精搞好种子消毒。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秧龄30~35天左右(秧苗叶龄5.5叶左右)移栽,大田栽插规格16.7厘米×26.7厘米或20.0厘米×27.8厘米,每蔸栽两粒谷苗,亩栽插1.2~1.5万穴,亩插基本苗8~10万。3.平衡施肥,科学管水。重底早追,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适量施用氮肥(一般亩施纯氮10~12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钾6千克)。管水要前期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中期苗足晒田,后期不宜脱水过早,间隙灌溉湿润管理到成熟。4.注意防治病虫害。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贵州、湖南、湖北、重庆四省(市)所辖的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69
品种名称:陵优3060
申请者: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
育种者: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陵30A×涪恢060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武陵山区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8.2天,比对照Ⅱ优264短1.6天。株高120.3厘米,穗长26.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3万穗,每穗总粒数197.4粒,结实率72.8%,千粒重31.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年度分别为1.9、1.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抗稻瘟病。耐冷性中感。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3.8%,长宽比3.0,垩白粒率54%,垩白度14.0%,胶稠度3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9%。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武陵山区中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3.95千克,比对照Ⅱ优264增产1.04%,比组平均减产1.89%;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27.98千克,比Ⅱ优264增产0.50%,比组平均减产2.7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0.97千克,比Ⅱ优264增产0.76%,增产点比例60.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3.12千克,比Ⅱ优264增产2.8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稀播培育壮秧,每亩秧田播种量10千克。2.适当早播,秧龄期控制在30天以内移栽;亩栽1.2~1.5万穴,每蔸插2~3粒谷秧,每亩插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上,一般亩施纯氮12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钾6.5千克,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4.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前期浅水管理,后期不能断水过早,间隙灌溉湿润管理到成熟。5.重点防治稻曲病,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贵州、湖南、湖北、重庆四省(市)所辖的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70
品种名称:谷优168
申请者: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育种者: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谷丰A×六恢168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武陵山区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3.8天,比对照Ⅱ优264短4.3天。株高115.4厘米,穗长25.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7万穗,每穗总粒数167.3粒,结实率85.8%,千粒重28.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年度分别为1.8、2.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抗稻瘟病。耐冷性耐冷。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5%,长宽比2.6,垩白粒率44%,垩白度13.4%,胶稠度4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4%。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武陵山区中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2.38千克,比对照Ⅱ优264增产6.01%,比组平均增产2.55%;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23.03千克,比Ⅱ优264增产2.40%,比组平均增产1.4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2.71千克,比Ⅱ优264增产4.23%,增产点比例81.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2.04千克,比Ⅱ优264增产6.35%。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与武陵山区中籼组对照品种相当,秧龄期30~35天。每亩大田用种量0.75千克,每亩秧田播种量10千克,浸种时进行种子消毒。秧田施足有机肥,1叶1心期,用300mg/千克的多效唑溶液喷施,2.5叶期注意追施断奶肥,插秧前5天追施3千克/亩的尿素作送嫁肥。移栽前1~2天药剂防治螟虫、稻飞虱、稻蓟马等病虫害,做到带药移栽;2.秧苗叶龄5.5叶左右移栽,亩栽1.2~1.5万穴,每蔸插2~3粒谷秧,每亩插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上,一般亩施纯氮12千克,氮(N):磷(P2O5):钾(K2O)为2:1:2,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除磷肥全作基肥外,氮肥和钾肥中基肥:蘖肥:穗肥为5:3:2;4.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前期浅水管理,后期不能断水过早,间隙灌溉湿润管理到成熟。5.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贵州、湖南、湖北、重庆四省(市)所辖的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71
品种名称:皖垦粳3号
申请者: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徐稻3号/武运粳19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6.9天,比对照徐稻3号晚熟1.4天。株高95.5厘米,穗长15.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5万,每穗总粒数160.7粒,结实率87.8%,千粒重25.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0和3.7,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级5级,中抗稻瘟,中感条纹叶枯病。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8.6%,垩白粒率29%,垩白度5.9%,直链淀粉含量15.6%,胶稠度65mm。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3.32千克,较对照徐稻3号增产6.72%;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66.94千克,较徐稻3号增产5.7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5.13千克,较徐稻3号增产6.2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0.44千克,较徐稻3号增产5.59%。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35千克;机插稻5月下旬播种,每盘干谷重120~130克。2.手插稻秧龄35天左右,栽插行株距26厘米×13厘米,穴插2~3粒谷苗,亩基本苗6万左右;机插稻秧龄18~20天,栽插行株距30×12厘米,穴插3~4粒谷苗,亩基本苗6~7万。3.大田亩总施纯氮量18~20千克,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5:3:2;配合施用磷、钾肥。4.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孕穗至齐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至成熟期浅水湿润交替,不宜停水过早。5.播前药剂浸种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及时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72
品种名称:连粳16号
申请者: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连粳5号/07中粳预16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8.2天,比对照徐稻3号晚熟2.7天。株高98.9厘米,穗长17.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9.9万,每穗总粒数164.8粒,结实率87.9%,千粒重25.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8和3.1,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和条纹叶枯病。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4.1%,垩白粒率13.3%,垩白度2.4%,直链淀粉含量15.9%,胶稠度73mm,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2.65千克,较对照徐稻3号增产6.61%;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73.91千克,较徐稻3号增产6.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8.28千克,较徐稻3号增产6.7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1.92千克,较徐稻3号增产5.82%。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亩播量25-30千克,旱育秧亩播量35-4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3-4千克;播种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2.一般6月中下旬移栽,秧龄35天左右,每亩2.2万穴左右,每穴3-4苗。机插秧秧龄18~20天,亩栽1.8万穴以上,基本苗6~8万/亩。3.亩施纯氮18-20千克,配合施用磷、钾肥,基蘖肥与穗肥6:4。4.浅水分蘖,够苗搁田,后期湿润灌溉,收获前7-10天断水。5.秧田期防治稻蓟马、灰飞虱、苗稻瘟等,本田期综合防治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破口期注意防治穗颈瘟。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73
品种名称:津粳优2018
申请者:天津市国瑞谷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育种者:天津市国瑞谷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津20A×津恢18号
特征特性:粳型杂交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3.5天,比对照徐稻3号早熟1.5天。株高127.4厘米,穗长20.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7万,每穗总粒数199.9粒,结实率84.2%,千粒重26.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9和4.0,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和条纹叶枯病。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5.5%,垩白粒率26%,垩白度5.8%,直链淀粉含量14%,胶稠度83mm。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25.39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13.6%;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73.15千克,较徐稻3号增产8.4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99.27千克,较徐稻3号增产11.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2.17千克,较徐稻3号增产9.22%。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播前药剂浸种,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控制播种量,培育带蘖壮秧。2.移栽:手插秧龄35天左右,株行距26.6厘米×13.3厘米,每穴栽3~4株。3.肥水管理:氮、磷、钾、锌肥配合使用,施肥宜早,早促早发,搭好丰产架,确保有效穗20万左右。4.水浆管理: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够蘖烤田、深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忌断水过早。5.病虫草害防治:注意对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和螟虫防治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74
品种名称:新科稻31
申请者: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者: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郑稻18号/新稻18号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1.7天,比对照徐稻3号早熟3.3天。株高100.3厘米,穗长16.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7万,每穗总粒数147.4粒,结实率91%,千粒重25.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3和3.7,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抗性等级5级,中抗稻瘟,中感条纹叶枯病。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7%,垩白粒率14.7%,垩白度3.2%,直链淀粉含量16.3%,胶稠度76mm,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3.64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7.06%;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65.88千克,较徐稻3号增产7.2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4.76千克,较徐稻3号增产7.1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3.74千克,较徐稻3号增产4.8%。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35千克左右。2.秧龄35~40天,栽插株行距14×27厘米,穴插3~4苗,亩基本苗6万左右。3.多元素平衡施肥,氮肥前重中稳后补;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4.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够苗晾田,孕穗打苞期小水勤灌,灌浆至成熟期浅水湿润交替,不宜断水过早。5.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75
品种名称:金粳698
申请者: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育种者: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津稻9618/津稻263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1.8天,比对照徐稻3号早熟5.2天。株高103.7厘米,穗长17.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9.8万,每穗总粒数163.1粒,结实率87.4%,千粒重24.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3和3.7,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级5级,中抗稻瘟,中感条纹叶枯病。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7.1%,垩白粒率22%,垩白度4.9%,直链淀粉含量16.2%,胶稠度63mm,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4.44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6.5%;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72.56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5.1%;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58.5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5.7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6.71千克,较徐稻3号增产4.41%。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播前药剂浸种,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控制播种量,培育带蘖壮秧。2.移栽:手插秧龄35天左右,株行距26.6厘米×13.3厘米,每穴栽4~5株。3.肥水管理:氮、磷、钾、锌肥配合使用,施肥宜早,早促早发,搭好丰产架。4.水浆管理: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够蘖烤田、深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忌断水过早。5.病虫草害防治:注意对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和螟虫防治,其它病虫草害同一般常规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76
品种名称:鑫稻538
申请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育种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津稻263/连粳7号//新稻18号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8.1天,比对照徐稻3号晚熟1.1天。株高106.4厘米,穗长16.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1.7万,每穗总粒数146.7粒,结实率85.7%,千粒重25.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6和4.6,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级3级,中感稻瘟,中抗条纹叶枯病。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8.9%,垩白粒率17%,垩白度4%,直链淀粉含量17.6%,胶稠度60mm,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9.73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5.72%;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87.32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7.4%;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63.52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6.5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5.28千克,较徐稻3号增产5.75%。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3千克,秧田亩播种量35千克左右,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秧龄35~40天,6月中旬插秧,栽插株行距14厘米×27厘米,每穴栽插3~5苗。3.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亩施纯氮18千克,氮肥主要作底肥、分蘖肥,酌情施穗肥。4.薄水栽插、浅水护苗、活水促蘖、适时搁田、薄水孕穗,后期干湿润交替,忌断水过早。5.播前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77
品种名称:镇稻21号
申请者: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镇稻99/大粮203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2.8天,比对照徐稻3号早熟2.4天。株高97.9厘米,穗长15.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6万,每穗总粒数152粒,结实率91%,千粒重25.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5和3.4,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条纹叶枯病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和条纹叶枯病。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70.5%,垩白粒率14.7%,垩白度2.4%,直链淀粉含量16.2%,胶稠度77mm,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8.06千克,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4.39%;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71.92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7.26%。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69.99千克,比徐稻3号增产5.8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7.34千克,较徐稻3号增产6.08%。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秧龄30天左右;机插秧5月20~25日播种,秧龄18~20天。2.合理密植,每亩栽插2.0万~2.2万穴,基本苗7万左右。3.一般亩施纯氮20千克左右,基蘖肥60%~70%、穗粒肥30%~40%,注意氮磷钾和有机肥配合施用;早施分蘖肥,适时施用穗肥。4.前期浅水勤灌,茎蘖数20万左右时分次适度搁田,后期湿润灌溉,成熟后7~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5.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中、后期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78
品种名称:京粳2号
申请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武稻2701/垦稻2016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京津塘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74.2天,比对照津原45早熟0.6天。株高104厘米,穗长1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9.9万,每穗总粒数141.9粒,结实率90.4%,千粒重28.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4和1.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级5级,中抗稻瘟,中感条纹叶枯病。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5%,垩白粒率33.7%,垩白度7%,直链淀粉含量15.1%,胶稠度75mm。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国家京津唐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25.69千克,较对照津原45增产14%;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714.62千克,较津原45增产11.84%;两年区试平均亩产720.15千克,较津原45增产12.9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9.6千克,较津原45增产13.97%。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上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4~5千克;播种前做好晒种与消毒,防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2.秧龄40天左右移栽,行株距26.7厘米×13.3厘米左右,每亩1.8万穴,每穴3~5粒谷苗。3.中等地力需施纯氮15-20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配合施用钾、锌肥;氮肥以底肥为主,早施分蘖肥、晚施孕穗肥(孕穗中期)。4.浅水栽秧,深水护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孕穗期至齐穗期不能缺水,灌浆后期间歇灌溉,收割前7天左右停水。5.稻穗破口期注意防治稻曲病,抽穗期预防一次稻瘟病,注意防治稻飞虱,预防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北京、天津、山东东营、河北冀东及中北部一季春稻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79
品种名称:精华2号
申请者:郯城县种苗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
育种者:郯城县种苗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临稻12号/临稻4号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京津塘粳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75.2天,比对照津原45晚熟0.4天。株高116.5厘米,穗长16.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5.4万,每穗总粒数141.4粒,结实率88.4%,千粒重25.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1和3.3,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级5级,中抗稻瘟,中感条纹叶枯病。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5.2%,垩白粒率24%,垩白度4.4%,直链淀粉含量16.6%,胶稠度73mm,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国家京津塘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5.98千克,较对照津原45增产10.91%;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712.64千克,较津原45增产11.53%;两年区试平均亩产709.31千克,较津原45增产11.2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8.2千克,较津原45增产12.13%。
栽培技术要点:1.培育壮秧。4月上中旬播种。大田每亩用种4-5千克,稀落谷,育壮秧。2.合理栽插。秧龄期40天左右,每亩插1.8—2万穴,每穴4-5苗。3.合理肥水管理。一般肥力田块亩施纯氮15—20千克,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6:3:1,同时配合施用磷钾锌肥;4.水浆管理要做到:浅水栽植,深水活棵,薄水分糵,适时烤田,灌浆期间歇灌溉,干湿交错,收获前一周断水。5.及时防治病虫草害。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对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等病虫害以预防为主,注意防治稻飞虱,预防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北京、天津、山东东营、河北冀东及中北部一季春稻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80
品种名称:中科804
申请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
育种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吉粳88/南方长粒粳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东北、西北晚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0.1天,比对照秋光早熟3天。株高105.9厘米,穗长17.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30.6万,每穗总粒数117.6粒,结实率87.4%,千粒重2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1.3和1.7,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中抗稻瘟。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3.7%,垩白粒率12.3%,垩白度2.1%,直链淀粉含量16.7%,胶稠度65.3mm,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国家中早粳中熟组区试,平均亩产708.83千克,比对照秋光增产7.86%;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711.87千克,比对照增产8.8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10.44千克,比秋光增产8.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0.7千克,较秋光增产5.79%。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10~20日播种,播前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及其他种传病害。2.一般5月10~20日插秧,插秧规格25×13厘米左右,每穴3~4株。3.总施肥量折尿素35千克~40千克左右,并配施磷钾肥及饼肥或农家肥,早施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施肥要重前控后,减少后期氮肥用量。4.前期水层管理采用浅-深-浅常规灌溉,中后期干湿交替,健根、壮蘖,成熟期切忌断水过早。5.根据情况做好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内蒙古赤峰地区、北疆沿天山稻区和南疆稻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0081
品种名称:隆粳101
申请者: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通9574/抚粳4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东北、西北早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8.6天,比对照吉玉粳晚熟4.7天。株高97.5厘米,穗长1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4.5万,每穗总粒数131.4粒,结实率87.3%,千粒重26.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两年分别为1.1和2.0,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2.4%,垩白粒率14.3%,垩白度3.0%,直链淀粉含量15.7%,胶稠度65mm,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国家中早粳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5.95千克,较对照吉玉粳增产10.49%;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63.5千克,较吉玉粳增产3.4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0.05千克,较吉玉粳增产7.0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1.1千克,较吉玉粳增产17.59%。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中旬播种,旱育苗每平方米播芽种子300克。2.5月中旬移栽,秧龄33~35天,行株距30厘米×13.3厘米,每穴栽插3~5苗。3.施纯氮量10~15千克,按底肥5:蘖肥3:穗肥2的分配比例施入;亩施纯磷7千克全部用作底肥,亩施纯钾6千克,其中70%做底肥,30%用于拔节期追肥。4.必须注意保持灌浆期水分供应,同时在中前期注意晒田,以控制无效蘖、增加根系活力和控制基部茎秆长度、防止倒伏。5.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防治恶苗病,生育期间注意重点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吉林省中熟稻区、辽宁省东北部、宁夏引黄灌区以及内蒙古赤峰地区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01
品种名称:荃优华占
申请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北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荃9311A×华占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2.8天,比对照F优498长0.3天。株高105.7厘米,穗长23.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6万穗,每穗总粒数190.3粒,结实率81.6%,千粒重26.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5、3.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3%,长宽比3.0,垩白粒率5%,垩白度0.5%,胶稠度8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9.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种植,全生育期135.2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熟0.7天。株高119.2厘米,穗长25.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2万穗,每穗总粒数207.3粒,结实率84.5%,千粒重25.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9、3.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平均级5级,最高级5级;褐飞虱平均级8级,最高级9级;抽穗期耐热性1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1%,长宽比3.1,垩白粒率5.0%,垩白度0.5%,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1.7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0.5%;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5.5千克,比F优498减产0.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3.6千克,比F优498减产0.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0.9千克,比F优498增产5.2%。
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组绿色通道试验,平均亩产714.9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8.73%;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53.3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9.3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4.1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9.0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0.5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9.72%。
栽培技术要点: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1.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秧田亩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匀播。2.秧龄35天左右,栽插规格20厘米×25厘米,亩栽1.3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8万。3.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肥,中后期增施钾肥。一般亩施纯氮12千克,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比例为2:1:2,忌偏施氮肥。4.浅水栽秧,寸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排水晒田,孕穗至齐穗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干湿湿,湿润养根,后期忌断水过早,以防止早衰和影响米质。5.根据大田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抽穗期遇连阴雨天气要加强稻瘟病和稻曲病的防治。
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1.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12千克,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30天左右,机插秧秧龄控制在18-23天,亩栽1.5万穴左右,每穴1-2粒种子苗,亩基本苗8万左右。3.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尿素10-15千克做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三元复合肥混合施用;拔节前期每亩追施8-10千克钾肥,增强植株抗逆性;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总苗数达到15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抽穗期遇连阴雨注意防治稻曲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涪陵地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02
品种名称:隆两优黄莉占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科638S×黄莉占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5.3天,比对照F优498长3.4天。株高121.7厘米,穗长23.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3万穗,每穗总粒数190.6粒,结实率83.0%,千粒重26.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5、2.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褐飞虱9级;中抗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5%,长宽比3.1,垩白粒率4%,垩白度0.3%,胶稠度8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1%,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9.2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3.0天。株高129.5厘米,穗长24.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2万穗,每穗总粒数202.4粒,结实率82.4%,千粒重26.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1、3.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8%,长宽比3.3,垩白粒率12%,垩白度2.5%,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7.6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1%;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63.1千克,比F优498增产2.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0.4千克,比F优498增产2.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6.0千克,比F优498增产8.3%。
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5.8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9%;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52.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4.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8.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1%。
栽培技术要点:长江上游作中稻一季种植,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秧田亩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水育秧秧龄30~4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一般亩施纯氮11-12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忌后期偏施氮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忌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4.坚持强氯精浸种。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重点抓好稻曲病的防治。
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1.适时播种,秧田亩用种量8-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栽插株行距20厘米×26.6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3.需肥水平中上,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忌中后期偏施氮肥。一般亩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25~30千克作底肥,插秧后5~7天结合施除草剂亩追施尿素7-10千克,幼穗分化3~4期氯化钾7.5千克。前期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后期以湿为主,忌脱水过早。4.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稻瘟病、稻曲病、螟虫、稻飞虱、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涪陵地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稻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03
品种名称:简两优534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简S(3158S)×R534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5.1天,比对照天优华占长4.3天。株高111.7厘米,穗长22.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9.7万穗,每穗总粒数157.1粒,结实率87.5%,千粒重22.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5、3.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9%,长宽比3.4,垩白粒率28%,垩白度6.6%,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7%。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华南早籼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9.6千克,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3.9%;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544.2千克,比天优华占增产3.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1.9千克,比天优华占增产3.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9.5千克,比天优华占增产1.8%。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一般2月中下旬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5千克左右,秧田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建议栽插株行距20.0厘米×20.0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足基肥,早施分蘖肥,每亩需纯氮13千克,氮、磷、钾比例1:0.65:1。基肥和分蘖肥占总施肥量的80%,穗粒肥占20%。4.浅水返青,薄水分蘖,够苗烤田,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可以灌深水,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5.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粤北以外,福建南部,广西桂南和海南稻作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04
品种名称:晶两优534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晶4155S×R534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6.8天,比对照天优华占长6.0天。株高113.9厘米,穗长24.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2万穗,每穗总粒数166.9粒,结实率85.0%,千粒重23.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5、3.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1%,长宽比3.1,垩白粒率24%,垩白度4.9%,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华南早籼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8.1千克,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3.6%;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546.5千克,比天优华占增产3.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2.3千克,比天优华占增产3.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4.7千克,比天优华占增产2.8%。
栽培技术要点:1.华南作早稻,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千克,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栽插株行距13.3厘米×26.6厘米或16.7厘米×23.1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6万左右。3.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和氮磷钾配合。一般亩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30千克做底肥,移栽后5-7天亩追施尿素7-10千克,分蘖盛期亩追施氯化钾7.5千克;孕穗后依苗情适当补施穗粒肥或不施,后期切忌偏施氮肥。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苗够及时排水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切忌脱水过早。5.浸种时用强氯精浸种;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螟虫、稻飞虱、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粤北以外,福建南部,广西桂南和海南稻作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05
品种名称:H两优1号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738S×R1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8.1天,比对照博优998长3.0天。株高104.2厘米,穗长21.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7万穗,每穗总粒数174.0粒,结实率79.2%,千粒重23.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4%,长宽比3.2,垩白粒率11%,垩白度2.3%,胶稠度5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华南晚籼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5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9.7%;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479.7千克,比博优998增产6.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0.1千克,比博优998增产8.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2.3千克,比博优998增产8.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一般7月上中旬播种,每亩大田亩用种量1.5千克,每亩秧田播种量15千克,稀播培育壮秧;2.秧龄20天左右(抛秧3.5-4叶),栽插规格16.7厘米×20厘米,每蔸栽2粒谷苗,每亩插足7万至8万基本苗。3.需肥水平中等,一般亩施25%水稻专用复混肥35千克作底肥,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亩追施尿素6-8千克,幼穗分化初期亩施氯化钾7.5千克,后期看苗适当补施穗肥。4.浅水活蔸,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当每亩总苗数达到25万时,及时落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保持根系活力。切忌落水过早,以免根系和叶片早衰,影响米质。5.坚持强氯精浸种,预防恶苗病等种子带菌病害的发生。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稻瘟病常发区不宜种植,注意防治白叶枯病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粤北以外、广西桂南、福建南部等华南稻区作双季晚籼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06
品种名称:陵两优1377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湘陵628S×R1377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9.0天,比对照博优998长3.9天。株高107.9厘米,穗长22.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7万穗,每穗总粒数162.9粒,结实率83.7%,千粒重25.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1、4.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1%,长宽比3.2,垩白粒率6.3%,垩白度1.7%,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华南晚籼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0.4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7.6%;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480.2千克,比博优998增产7.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5.3千克,比博优998增产7.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5.3千克,比博优998增产5.0%。
栽培技术要点:1.华南作晚稻,7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千克,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25天以内,栽插株行距13.3厘米×26.6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6万左右。3.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和氮磷钾配合。一般亩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25千克做底肥,移栽后5-7天亩追施尿素7-10千克,分蘖盛期亩追施氯化钾7.5千克;孕穗后依苗情适当补施穗粒肥或不施,后期切忌偏施氮肥。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够及时排水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切忌脱水过早。5.坚持强氯精浸种;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螟虫、稻飞虱、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粤北稻作区除外),福建南部,广西桂南和海南稻作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07
品种名称:隆两优1377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隆科638S×R1377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5.1天,比对照F优498长4.4天。株高114.2厘米,穗长23.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3万穗,每穗总粒数196.0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6.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8、1.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4%,长宽比3.0,垩白粒率13.0%,垩白度2.4%,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2.1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4.6天。株高122.4厘米,穗长24.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1万穗,每穗总粒数207.5粒,结实率77.4%,千粒重24.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8、2.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2%,长宽比3.1,垩白粒率5%,垩白度0.6%,胶稠度8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1%,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在华南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9.5天,比对照博优998长4.3天。株高109.2厘米,穗长22.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7万穗,每穗总粒数175.4粒,结实率78.9%,千粒重25.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4、2.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2%,长宽比3.1,垩白粒率22.3%,垩白度5.0%,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1%。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2.9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3%;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7.5千克,比F优498增产4.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5.2千克,比F优498增产4.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6.9千克,比F优498增产4.3%。
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8.3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4%;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55.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7.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9.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9%。
2015年参加华南晚籼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4.8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8.0%;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497.8千克,比博优998增产8.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1.3千克,比博优998增产8.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2.1千克,比博优998增产8.9%。
栽培技术要点: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2.水育秧秧龄30~4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6.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孕穗后依苗情适当补施穗粒肥,且以磷钾肥为主,中后期严控氮肥用量。4.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苗够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后期不能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5.坚持强氯精浸种。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1.适时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0.75千克,每亩秧田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培育壮秧。2.秧苗叶龄6叶左右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一般亩施纯氮11-12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忌后期偏施氮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忌断水过早。4.坚持强氯精浸种。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在华南作晚稻种植,1.7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千克,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25天以内,栽插株行距13.3厘米×26.6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6万左右。3.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和氮磷钾配合。一般亩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25千克做底肥,移栽后5-7天亩追施尿素7-10千克,分蘖盛期亩追施氯化钾7.5千克;孕穗后依苗情适当补施穗粒肥或不施,后期切忌偏施氮肥。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够及时排水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切忌脱水过早。5.坚持强氯精浸种;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螟虫、稻飞虱、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粤北稻作区除外),福建南部,广西桂南和海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
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适宜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08
品种名称:隆8优华占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8A(绿超4080A)×华占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8.8天,比对照博优998长3.6天。株高102.0厘米,穗长22.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9万穗,每穗总粒数162.3粒,结实率78.1%,千粒重25.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5、2.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4级;褐飞虱9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5%,长宽比3.2,垩白粒率7.7%,垩白度1.7%,胶稠度63.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4%,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华南晚籼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8.2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10.9%;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493.4千克,比博优998增产7.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5.8千克,比博优998增产9.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0.2千克,比博优998增产10.3%。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一般6月底7月初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1.25千克,秧田用种量10千克,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控制在25天以内,建议栽插株行距20.0厘米×20.0厘米,亩栽插1.5万穴左右,每穴插2粒谷苗。3.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一般亩施纯氮14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4.浅水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视苗情晒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可以灌深水,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5.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粤北稻作区除外)、广西桂南、海南、福建南部等华南稻区作双季晚籼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09
品种名称:隆两优1206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科638S×R1206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1.1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4天。株高123.9厘米,穗长24.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5万穗,每穗总粒数188.3粒,结实率82.9%,千粒重26.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4、3.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8%,长宽比3.0,垩白粒率8%,垩白度1.2%,胶稠度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3%。
在华南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7.5天,比对照博优998长2.3天。株高111.1厘米,穗长22.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3万穗,每穗总粒数160.3粒,结实率81.3%,千粒重26.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4、2.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9%,长宽比3.1,垩白粒率22.3%,垩白度4.0%,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0%。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0.8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9%;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79.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0.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4.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2%。
2015年参加华南晚籼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0.9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9.3%;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490.2千克,比博优998增产7.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0.6千克,比博优998增产8.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1.3千克,比博优998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1.适时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0.75千克,每亩秧田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培育壮秧。2.秧苗叶龄6叶左右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一般亩施纯氮11-12千克,氮、磷、钾用量比例为1∶0.5∶0.7,重施底肥(氮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早施分蘖肥,忌后期偏施氮肥。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忌断水过早。4.坚持强氯精浸种。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华南作晚稻种植,1.7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千克,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25天以内,栽插株行距13.3厘米×26.6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6万左右。3.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和氮磷钾配合。一般亩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25千克做底肥,移栽后5-7天亩追施尿素7-10千克,分蘖盛期亩追施氯化钾7.5千克;孕穗后依苗情适当补施穗粒肥或不施,后期切忌偏施氮肥。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够及时排水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切忌脱水过早。5.坚持强氯精浸种;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螟虫、稻飞虱、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适宜在广东粤北以外,福建南部,广西桂南和海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10
品种名称:隆两优1988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科638S×R198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8.0天,比对照博优998长2.8天。株高112.2厘米,穗长23.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2万穗,每穗总粒数162.1粒,结实率82.5%,千粒重27.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4、2.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1%,长宽比3.0,垩白粒率23.0%,垩白度4.1%,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0%。
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4.6天,比对照F优498长3.9天。株高114.6厘米,穗长23.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1万穗,每穗总粒数175.6粒,结实率85.2%,千粒重27.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0、3.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1%,长宽比2.9,垩白粒率12.0%,垩白度2.8%,胶稠度8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华南晚籼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7.9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13.1%;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509.9千克,比博优998增产11.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8.9千克,比博优998增产12.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4.5千克,比博优998增产11.2%。
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5.0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1%;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6.1千克,比F优498增产4.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0.6千克,比F优498增产3.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6.8千克,比F优498增产2.6%。
栽培技术要点:在华南作晚稻种植,1.华南作晚稻,7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千克,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25天以内,栽插株行距13.3厘米×26.6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6万左右。3.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和氮磷钾配合。一般亩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25千克做底肥,移栽后5-7天亩追施尿素7-10千克,分蘖盛期亩追施氯化钾7.5千克;孕穗后依苗情适当补施穗粒肥或不施,后期切忌偏施氮肥。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够及时排水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切忌脱水过早。5.坚持强氯精浸种;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螟虫、稻飞虱、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2.水育秧秧龄30~4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6.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孕穗后依苗情适当补施穗粒肥,且以磷钾肥为主,中后期严控氮肥用量。4.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苗够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后期不能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5.坚持强氯精浸种。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粤北稻作区除外),福建南部,广西桂南和海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适宜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11
品种名称:川谷优2041
申请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华元博冠生物育种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川谷A/博恢2041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5.1天,比对照F优498长4.6天。每亩有效穗14.1万穗,株高120.6厘米,穗长25.3厘米,每穗总粒数223.2粒,结实率80.3%,千粒重26.2克。抗性:稻瘟病年度综合指数分别为4.2级、3.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感稻瘟病;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7级,耐冷性中感。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1%,长宽比2.8,垩白粒率54.8%,垩白度8.6%,胶稠度78.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0%。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上游区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2.79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63%,比组平均增产7.66%;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31.44千克,比F优498增产5.20%,比组平均增产2.7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2.11千克,比F优498增产5.42%,增产点比例79.2%。2016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0.29千克,比F优498增产3.1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根据当地种植习惯适当提早播种,稀播育壮秧,秧田亩播种量10.0公斤,播种前要用强氯精搞好种子消毒。2.适龄移栽,合理密植。一般以秧龄35-40天移栽为宜,大田栽插株行距16.7×20.0厘米或16.7×23.3厘米。3.平衡施肥,科学管理。在施肥管理上,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迟速结合、多元配合,稳氮、增磷、增钾,底肥60%、分蘖肥30%、穗粒肥10%;该品种对氮肥较为敏感,在氮肥用量过大的情况下叶片偏大且易披垂,要注意控制氮肥用量。在灌溉技术方面,坚持“平水移栽活棵、掌水护秧保苗、薄露发根促蘖、够苗轻晒控蘖、浅水孕穗扬花、干湿交替壮籽、排水落干促熟”的原则,抽穗至灌浆期断水不宜过早。4.防治病虫,确保丰收。重点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12
品种名称:冈8优517
申请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华元博冠生物育种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冈48A/博恢517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3.1天,比对照F优498长2.6天。每亩有效穗12.5万穗,株高123.0厘米,穗长23.9厘米,每穗总粒数251.0粒,结实率76.6%,千粒重26.1克。抗性:稻瘟病年度综合指数分别5.2级、5.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感稻瘟病;褐飞虱7级,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7级;耐冷性中感。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2.3%,长宽比2.5,垩白粒率59.3%,垩白度8.1%,胶稠度78.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5%。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上游区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2.52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91%,比组平均增产5.91%;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29.97千克,比F优498增产4.96%,比组平均增产2.5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6.24千克,比F优498增产4.44%,增产点比例66.7%。2016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5.83千克,比F优498增产2.3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播种前要用强氯精搞好种子消毒,稀播育壮秧。2.适时早栽,合理密植。一般秧龄为30天左右,移栽时要求窝栽2粒谷苗、亩穴数1.5-1.8万窝,亩基本苗9.0-10.0万。3.平衡施肥,科学管水。施肥要底追并重,即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迟速结合、多元配合,稳氮、控氮、增磷、增钾、补中微,一般每亩施纯氮10.0~12.0千克,其施肥比例为:底肥60.0%、蘖肥30.0%、穗肥10.0%。灌溉应坚持“平水移栽活棵、掌水护秧保苗、薄露发根促蘖、够苗轻晒控蘖、浅水孕穗扬花、干湿交替壮籽、排水落干促熟”,并特别注意抽穗至灌浆期放水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米质。4.防治病虫,确保丰收。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褐飞虱、稻螟虫、稻苞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13
品种名称:川谷优600
申请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川谷A/蜀恢600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1.7天,比对照F优498长2.6天。每亩有效穗12.5万穗,株高121.9厘米,穗长24.9厘米,每穗总粒数263.8粒,结实率82.1%,千粒重26.1克。抗性:稻瘟病年度综合指数分别为3.3级、2.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病;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5级,耐冷性敏感。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3.8%,长宽比2.9,垩白粒率42.7%,垩白度7.0%,胶稠度82.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6%。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区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8.49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8.05%,比组平均增产5.54%;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58.50千克,比F优498增产8.39%,比组平均增产6.34%。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53.50千克,比F优498增产8.22%,增产点比例71.4%。2016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0.89千克,比F优498增产8.18%。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根据当地种植习惯适当提早播种,稀播育壮秧,秧田亩播种量10.0公斤,播种前要用强氯精搞好种子消毒。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秧龄30-35天左右(秧苗叶龄5.5叶左右)移栽,大田栽插要求窝栽两粒谷苗,亩栽插1.00-1.25万穴,亩插基本苗8-10万。3.平衡施肥,科学管水。施肥要底追并重、平衡施肥,即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迟速结合、多元配合,稳氮、控氮、增磷、增钾、补中微,一般亩施纯氮10-12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钾6.5千克,其施肥比例为:底肥60.0%、蘖肥30.0%、穗肥10.0%。灌溉应坚持“平水移栽活棵、掌水护秧保苗、薄露发根促蘖、够苗轻晒控蘖、浅水孕穗扬花、干湿交替壮籽、排水落干促熟”,并特别注意抽穗至灌浆期放水不宜过早,一般间隙灌溉湿润管理到成熟,以免影响米质。4.防治病虫,确保丰收。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14
品种名称:川6优713
申请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华元博冠生物育种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川106A/博恢713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1.6天,比对照F优498长2.5天。亩有效穗15.3万穗,株高113.5厘米,穗长23.5厘米,每穗总粒数189.5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6.8克。抗性:稻瘟病年度综合指数分别为5.3级、3.5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感稻瘟病;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3级,耐冷性中感。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7.5%,长宽比3.5,垩白粒率10.0%,垩白度1.4%,胶稠度8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5%。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区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7.03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47%,比组平均增产2.05%;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38.05千克,比F优498增产5.03%,比组平均增产3.0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2.54千克,比F优498增产4.75%,增产点比例69.4%。2016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8.62千克,比F优498增产1.1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时提早播种,以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促灌浆成熟期谷粒饱满,提高产量。秧田亩用种量10.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注意培育多蘖壮秧。2.适龄移栽,合理密植。在栽培上应以多穗、大穗并重夺高产,要将秧龄控制在35d以内,同时插足基本苗。一般要求窝栽1-2粒谷苗、亩穴数1.2-1.4万,亩基本苗9.0-10.0万。3.底早并重,平衡施肥。施肥要求底早并重,平衡施肥,即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迟速结合、多元配合,稳氮、增磷、增钾、补中微。一般亩施纯氮8.0-10.0公斤,氮、磷、钾比例1:0.5:0.7,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0:3.0:1.5:0.5。4.适时搁田,科学管水。要求浅水栽插,深水护秧,薄水分蘖,有水孕穗,干湿壮籽,够苗晒田,湿润灌溉,以湿为主,干湿相间,将最高苗控制在24.0-26.0万/亩,重视养根保叶防早衰,充分发挥穗大粒多优势,达到穗粒兼顾夺高产。5.防治病虫害,确保丰收。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蓟马、褐飞虱、稻螟虫、稻苞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15
品种名称:蓉7优528
申请者: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正兴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蓉7A×望恢528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9.8天,比对照F优498短0.6天。株高112.9厘米,穗长24.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7万穗,每穗总粒数187.0粒,结实率86.1%,千粒重30.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4、4.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2%,长宽比2.9,垩白粒率17%,垩白度3.5%,胶稠度76mm,直链淀粉含量15.5%,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95.33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8.87%;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29.68千克,比F优498增产6.8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2.50千克,比F优498增产7.4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3.61千克,比F优498增产7.95%。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根据当地种植习惯适时早播,秧田亩播种量6千克,培育壮秧。2.秧龄期30-40天,栽插株行距16.7厘米×30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8万左右。3.施足基肥,移栽返青后早施分蘖肥,幼穗分化3期追施穗肥。4.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亩总苗数达到15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保持浅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重点防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16
品种名称:Y两优1998
申请者: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58S×新恢199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3.3天,比对照F优498长2.6天。株高115.7厘米,穗长26.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8万穗,每穗总粒数216.7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6.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6、2.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7%,长宽比2.8,垩白粒率10%,垩白度0.9%,胶稠度78mm,直链淀粉含量16.6%,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1.8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98%;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22.74千克,比F优498增产5.6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2.30千克,比F优498增产5.8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4.01千克,比F优498增产6.36%。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根据当地种植习惯适时早播,秧田亩播种量6千克,培育壮秧。2.秧龄期30-40天,栽插株行距16.7厘米×30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6-7万左右。3.施足基肥,移栽返青后早施分蘖肥,幼穗分化3期追施穗肥。4.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亩总苗数达到15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保持浅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重点防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17
品种名称:望两优312
申请者: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望S×望恢312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6天,比对照F优498长0.2天。株高108.0厘米,穗长24.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9万穗,每穗总粒数185.1粒,结实率84.0%,千粒重25.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3、2.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6%,长宽比3.0,垩白粒率12%,垩白度1.1%,胶稠度86mm,直链淀粉含量17.4%,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7.16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26%;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04.44千克,比F优498增产2.5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0.80千克,比F优498增产3.9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1.00千克,比F优498增产4.21%。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根据当地种植习惯适时早播,秧田亩播种量6千克,培育壮秧。2.秧龄期30-40天,栽插株行距16.7厘米×30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6-7万左右。3.施足基肥,移栽返青后早施分蘖肥,幼穗分化3期追施穗肥。4.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亩总苗数达到15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保持浅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重点防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18
品种名称:望两优091
申请者: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望S×望恢091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1.6天,比对照F优498长1.2天。株高106.1厘米,穗长24.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9万穗,每穗总粒数186.8粒,结实率82.9%,千粒重26.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7、3.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3%,长宽比2.9,垩白粒率24%,垩白度2.9%,胶稠度87mm,直链淀粉含量17.6%,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7.87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81%;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09.64千克,比F优498增产3.4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8.75千克,比F优498增产3.6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1.25千克,比F优498增产4.25%。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根据当地种植习惯适时早播,秧田亩播种量6千克,培育壮秧。2.秧龄期30-40天,栽插株行距16.7厘米×30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6-7万左右。3.施足基肥,移栽返青后早施分蘖肥,幼穗分化3期追施穗肥。4.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亩总苗数达到15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保持浅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重点防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19
品种名称:内6优1116
申请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育种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
品种来源:内香6A×R1116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3.5天,比对照F优498长3.8天。株高117.8厘米,穗长26.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7万穗,每穗总粒数168.3粒,结实率86.8%,千粒重31.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6、3.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7级;中感稻瘟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2.3%,长宽比3.1,垩白粒率24%,垩白度4.1%,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9%,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9.0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2.3%;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55.5千克,比F优498增产2.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7.2千克,比F优498增产2.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3.4千克,比F优498增产3.2%。
栽培技术要点:1.该组合属于中籼迟熟组合,适时播种:适合于3月上旬至4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5-7千克。采用稀播湿润或两段育秧,培育壮秧。2.合理栽培:移栽秧龄35-40天,插秧规格,栽插株行距19.8厘米×29.7厘米,也可宽窄行栽插,两粒谷栽插,可按当地栽培习惯栽插,亩栽基本苗8-12万。3.重底早追:施用底肥,在有条件地方施用有机肥500-1000千克,亩施复合肥25-30千克做底肥。移栽后5-7天后施追肥,亩施追肥5-7.5千克,以尿素为主。后期看苗施肥,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4.合理灌溉:浅水插秧,插秧浅插,寸水发根促蘖。当亩最高苗数达到25万时,排水晒田,控苗。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浅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病虫防治:重点防治螟虫、纹枯病,在特别生态区还要注意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20
品种名称:泸优11092
申请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育种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品种来源:泸98A×德恢1092(曾用名:泸恢11092)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7天,比对照F优498长1.4天。株高123.6厘米,穗长25.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3.2万穗,每穗总粒数199.6粒,结实率85.5%,千粒重30.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7、2.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2%,长宽比3.1,垩白粒率25%,垩白度6.8%,胶稠度3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7%。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3.7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2%;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77.6千克,比F优498增产3.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0.7千克,比F优498增产3.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3.8千克,比F优498增产2.1%。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2.秧龄35天以内,亩栽插1.2-1.4万穴为宜,每穴插2粒谷苗。3.配方施肥,重底肥,早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亩施纯氮10-12千克,氮、磷、钾肥合理搭配。4.移栽后深水返青,浅水促进分蘖,尽快形成高产群体,及时晒田控苗;坚持浅、湿、干间歇灌溉,后期切忌断水过早。5.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21
品种名称:隆两优1125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隆科638S×R1125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6.2天,比对照F优498长2.0天。株高117.1厘米,穗长22.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6万穗,每穗总粒数202.0粒,结实率85.1%,千粒重23.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2、4.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7级;感稻瘟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1%,长宽比3.1,垩白粒率10.0%,垩白度2.4%,胶稠度6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5.8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7%;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56.4千克,比F优498增产2.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1.1千克,比F优498增产2.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9.9千克,比F优498增产0.0%。
栽培技术要点: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2.水育秧秧龄30~4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6.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孕穗后依苗情适当补施穗粒肥,且以磷钾肥为主,中后期严控氮肥用量。4.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苗够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后期不能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5.坚持强氯精浸种。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稻瘟病常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22
品种名称:隆两优149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科638S×R149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7.8天,比对照F优498长3.6天。株高113.8厘米,穗长23.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3万穗,每穗总粒数170.5粒,结实率85.3%,千粒重28.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5、4.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4%,长宽比3.0,垩白粒率6.3%,垩白度1.8%,胶稠度5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9.8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0.9%;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25.6千克,比F优498减产2.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7.7千克,比F优498减产0.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1.3千克,比F优498增产1.9%。
栽培技术要点: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2.水育秧秧龄30~4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6.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孕穗后依苗情适当补施穗粒肥,且以磷钾肥为主,中后期严控氮肥用量。4.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苗够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后期不能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5.坚持强氯精浸种。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23
品种名称:隆晶优1199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四川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晶4302A×R1199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9.3天,比对照F优498早熟1.7天。株高107.1厘米,穗长23.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9万穗,每穗总粒数161.0粒,结实率85.4%,千粒重29.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1、1.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8%,长宽比3.3,垩白粒率6.0%,垩白度1.9%,胶稠度6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1%,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3.9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0.1%;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16.8千克,比F优498增产0.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0.3千克,比F优498增产0.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9.7千克,比F优498增产0.0%。
栽培技术要点: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2.水育秧秧龄30~40天,插植规格16.6厘米×26.6厘米,亩栽1.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孕穗后依苗情适当补施穗粒肥,且以磷钾肥为主,中后期严控氮肥用量。4.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苗够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后期不能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5.坚持强氯精浸种。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24
品种名称:隆两优1813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隆科638S×R1813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5.7天,比对照F优498长4.7天。株高117.3厘米,穗长23.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7万穗,每穗总粒数187.7粒,结实率81.3%,千粒重28.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5、3.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6%,长宽比2.9,垩白粒率13.0%,垩白度3.6%,胶稠度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3.2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3.6天。株高125.2厘米,穗长25.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7万穗,每穗总粒数195.3粒,结实率80.4%,千粒重27.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4、4.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0%,长宽比3.1,垩白粒率14%,垩白度1.8%,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2%。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3.0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1.5%;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24.0千克,比F优498增产1.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8.5千克,比F优498增产1.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6.2千克,比F优498增产4.5%。
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7.8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7%;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80.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4.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0.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8%。
栽培技术要点: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1.适时播种。可参照当地II优838同期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0千克左右,秧田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控制在25-30天,建议栽插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一般亩施纯氮14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4.浅水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视苗情晒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可以灌深水,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5.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秧田期注意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稻曲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1.适时播种,可参照当地丰两优四号同期播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秧田亩播种量6~8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左右,强氯精浸种。2.移栽秧龄25~30天,建议栽插密度20.0×26.7厘米,每穴2粒谷苗,争取亩基本苗6~8万。3.科学肥水管理,亩施纯氮14千克,氮、磷、钾比例约2:1:2。施足基肥,早施蘖肥、酌施穗肥;薄水或者无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根据发育进度及天气状况及时排水晒田控苗,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断水不宜过早。4.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重点防治稻瘟病、稻飞虱以及南方黑条矮缩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800米以下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中稻种植。稻瘟病常发区不宜种植。
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25
品种名称:隆两优3188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百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科638S×R318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2.2天,比对照F优498长1.5天。株高116.7厘米,穗长24.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0万穗,每穗总粒数186.8粒,结实率83.5%,千粒重28.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5、2.9,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3%,长宽比2.8,垩白粒率14.0%,垩白度3.5%,胶稠度6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1.0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0.9%;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26.7千克,比F优498增产1.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3.9千克,比F优498增产1.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7.6千克,比F优498增产2.7%。
栽培技术要点: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2.水育秧秧龄30~4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6.6厘米,亩栽1.25万穴,每穴插2粒谷,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孕穗后依苗情适当补施穗粒肥,且以磷钾肥为主,中后期严控氮肥用量。4.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苗够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后期不能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5.坚持强氯精浸种。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26
品种名称:梦两优黄莉占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梦S(M4001S)×黄莉占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2.6天,比对照F优498长1.9天。株高111.9厘米,穗长22.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8万穗,每穗总粒数186.5粒,结实率86.2%,千粒重25.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5、2.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9%,长宽比3.2,垩白粒率20.0%,垩白度4.9%,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5.1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1%;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8.0千克,比F优498增产4.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1.6千克,比F优498增产4.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7.6千克,比F优498增产4.4%。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可参照当地II优838同期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0千克左右,秧田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控制在25-30天,建议栽插株行距20.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一般亩施纯氮14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4.浅水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视苗情晒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可以灌深水,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5.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800米以下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27
品种名称:荣优0861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荣丰A×R0861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4天,比对照F优498早熟0.7天。株高110.4厘米,穗长22.6厘米,每亩有效穗15.6万穗,每穗总粒数191.6粒,结实率84.7%,千粒重28.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8、1.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7%,长宽比3.0,垩白粒率34.2%,垩白度11.2%,胶稠度4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9.1%。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4.50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7.07%;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58.06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27%;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61.28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6.1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0.81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7.41%。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适时早播、稀播,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为宜,大田亩用种量1.0~1.5千克,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适时移栽,秧龄25~30天,亩栽插1.2~1.5万穴左右,栽插密度20.0厘米×26.7厘米为佳,每穴插2~3粒谷苗,每亩基本苗6万至8万。3.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适施配方肥,重底肥,早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亩施纯氮10千克,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底肥占70%、追肥占30%。4.水份管理: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及时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后期切忌断水过早。5.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28
品种名称:创两优华占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创5S×华占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2.6天,比对照F优498迟熟1.5天。株高104.4厘米,穗长22.2厘米,每亩有效穗17.5万穗,每穗总粒数194.1粒,结实率84.1%,千粒重23.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7、3.9,,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9%,长宽比3.1,垩白粒率18%,垩白度4.6%,胶稠度6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9.83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09%;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57.85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24%;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48.84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1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6.58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35%。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在长江上游稻区海拔800米以下作中稻种植,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0.75~1.0千克,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25天~30天,宽行窄株栽插为宜,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或2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基本苗8~10万左右。3.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复合肥25千克、碳铵2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氯化钾配合施用;穗粒肥看苗情适施或不施,一般每亩5千克~8千克。4.水份管理: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病虫防治:注意防治螟虫、稻飞虱、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29
品种名称:创两优0861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创5S×R0861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2.5天,比对照F优498迟熟1.4天。株高107.4厘米,穗长22.0厘米,每亩有效穗16.6万穗,每穗总粒数195.0粒,结实率81.4%,千粒重25.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8、3.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0%,长宽比3.0,垩白粒率25.2%,垩白度8.2%,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8%。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4.67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48%;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4.20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0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9.43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2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9.21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47%。
栽培技术要点:1.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6千克,大田亩用种量0.75~1.2千克,培育壮秧。2.秧龄25天~30天,宽行窄株栽插为宜,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或2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基本苗6万~10万左右。3.多施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碳铵20~3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氯化钾配合施用;穗粒肥看苗情适施或不施。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分蘖后期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注意防治螟虫、稻飞虱、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30
品种名称:荃优0861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荃9311A×R0861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3.0天,比对照F优498迟熟1.9天。株高112.0厘米,穗长24.1厘米,每亩有效穗15.4万穗,每穗总粒数188.2粒,结实率84.4%,千粒重29.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4、3.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3%,长宽比3.0,垩白粒率13%,垩白度3.9%,胶稠度6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0.54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6.43%;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53.71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5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7.12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5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9.74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2.20%。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秧田播种量控制在10千克/亩以内,亩大田播种量在1.0~1.5千克,培育壮秧。2.秧龄以25~30天为宜,栽插密度1.5万穴/亩左右,每穴栽2~3粒种子苗。3.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穗肥,氮、磷、钾配合使用。大田亩施45%复合肥30千克、尿素10千克作基肥,移栽后5~7天结合施用化学除草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促分蘖,拔节初期施45%复合肥10~15千克,壮秆大穗。4.浅水栽秧,寸水保苗,返青后浅水勤灌促分蘖,够苗晒田,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干湿壮籽,湿润养根,后期忌断水过早。5.适时防治螟虫、稻飞虱,抽穗期遇连阴雨天气注意稻瘟病和稻曲病的防治;适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31
品种名称:千乡优616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千乡654A×内恢3416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3.3天,比对照F优498迟熟2.0天。株高120.2厘米,穗长23.7厘米,每亩有效穗15.1万穗,每穗总粒数196.9粒,结实率82.5%,千粒重28.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8、2.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5%,长宽比2.8,垩白粒率24%,垩白度4.3%,胶稠度6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1%,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2.23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5.09%;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2.93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5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7.58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8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3.92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58%。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渝西及沿江河谷地区3月上中旬播种,深丘及武陵山区适宜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亩大田用种量1.0~1.5千克,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25~30天,每穴栽2~3粒谷苗,每亩1.2~1.5万穴。3.合理施肥:配方施肥,多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一般亩施尿素20千克左右,过磷酸钙20千克,钾肥15千克,氮肥以底肥、分蘖肥、穗粒肥6:3:1的比例施用,磷肥全作底肥,钾肥分底肥和穗肥两次施用。4.水份管理:返青期深水护苗,分蘖期浅水勤灌,够苗后及时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切忌断水过早。5.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32
品种名称:泰优647
申请者: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泰106A×泰恢2547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2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1.1天。株高124厘米,穗长2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3.5万穗,每穗总粒数210粒,结实率86.8%,千粒重29.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6、6.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3级;褐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抗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8%,长宽比3.1,垩白粒率23%,垩白度3.3%,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5.4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96%,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61.5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8.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2.5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1%。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中旬至5月下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千克,培育壮秧。2.秧龄25-30天移栽,宽行窄株栽插,株行距13.3×30厘米或16.7×26.7厘米,每穴2粒谷秧,亩基本苗8万。3.中上肥力地块栽培,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碳铵20~30千克做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氯化钾混合施用;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4.深水活蔸,浅水分蘖,足苗晒田,有水抽穗,后期湿润灌溉,忌脱水过早。5.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及时防治稻飞虱、螟虫、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33
品种名称:天两优3000
申请者: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天安S×奥R3000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迟熟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5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1.6天。株高116.7厘米,穗长26.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0万穗,每穗总粒数209.8粒,结实率85.0%,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0、4.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8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1%,长宽比3.0,垩白粒率18%,垩白度5.6%,胶稠度9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2.9%。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0.30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39%;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704.9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2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7.6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3.3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2.7%。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中下游作中稻4月中、下旬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0千克,每亩秧田播种量6-7千克,加强秧田肥水管理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25-30天,栽插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双本栽插,亩插基本苗7-8万左右。3.大田需肥水平较高,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高浓度复合肥45-50千克做底肥,移栽后5-7天每亩追施尿素8-10千克作分蘖肥,拔节至孕穗前期每亩施氯化钾15千克和看苗情施12-15千克高浓度复合肥作穗肥。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总苗数达到22-23万时,排水晒田,孕穗中期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乳熟灌浆期湿润管理,成熟前6-7天放水。5.重点防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34
品种名称:云两优5455
申请者: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云峰S×奥R5455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迟熟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0.4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0.9天。株高114.5厘米,穗长24.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9万穗,每穗总粒数225.4粒,结实率82.0%,千粒重27.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5、6.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8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3%,长宽比3.0,垩白粒率62%,垩白度14.7%,胶稠度7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6%。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0.30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70%;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707.5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6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8.9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7.3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0%。
栽培技术要点:1.精量播种育壮秧。作中稻4月中下旬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0千克,每亩秧田播种量6-7千克,稀播匀播,加强秧田肥水管理。2.适时早栽促分蘖。水育秧5-6叶期移栽,秧龄25—30天;旱育秧3.5-4叶期移栽,秧龄15-18天。株行距7×8寸或6×9寸,每穴插2粒谷秧,每亩插7-9万基本苗。3.科学施肥和管水。大田需肥水平较高,每亩施高浓度复合肥45-50公斤或普通复合肥50-60千克作底肥,栽后5-7天每亩施8-10千克尿素,栽插后16-18天每亩施8-10千克氯化钾,在孕穗前期根据田间长相每亩施用10-15千克高浓度复合肥和12-15千克氯化钾。寸水返青,浅水与湿润分蘖,够苗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收割前6-8天排水。4.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时防治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重点预防好苗叶瘟和破口抽穗期施药预防穗颈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35
品种名称:华两优1511
申请者: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华1015S×9311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9.4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2天。株高130.7厘米,穗长25.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6万,每穗总粒数183.3粒,结实率85.9%,千粒重29.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5和3.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1级;褐飞虱9级;中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0%,长宽比3.1,垩白粒率26%,垩白度2.8%,胶稠度75mm,直链淀粉含量16.6%,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7.29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0.55%。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67.58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0.46%。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32.44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0.5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6.82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0.72%。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中下游作中稻,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千克,稀播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30~35天,宽行窄株栽插为宜,栽插株行距13.3厘米×30厘米或16.7厘米×26.6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8万左右。3.需肥水平中等,一般亩施纯氮11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钾6千克,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4.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前期浅水管理,后期不能断水过早,间隙灌溉湿润管理到成熟。5.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36
品种名称:和两优627
申请者: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和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和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和620S×R5627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4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5天。亩有效穗数16.9万,株高119.2厘米,穗长25.6厘米,穗粒数186.0粒,结实率83.8%,千粒重25.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0级、4.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3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整精米率61.0%,长宽比3.0,垩白粒率28.0%,垩白度2.7%,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4%,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92.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27%;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28.0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4.89%;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60.3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0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3.8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39%。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长江中下游丘陵山区4月20日至5月15日播种,平原湖区5月10日至5月25日播种,以避免抽穗扬花期高温危害。秧田每亩播种量10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25千克。2.移栽:秧龄25天左右,栽插规格20×26.7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3.肥水管理:基肥足、蘖肥速、穗肥饱、粒肥巧,亩施纯氮17千克,氮、磷、钾肥配合施用。4.前期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有水孕穗,湿润灌浆,后期不要断水过早。5.播种前咪鲜胺浸种,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等病虫害。6.成熟时及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37
品种名称:荃优123
申请者: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荃9311A×R123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1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1.2天。株高118.2厘米,穗长25.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3.6万,每穗总粒数195.0粒,结实率86.8%,千粒重29.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6.3级、6.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1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抗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整精米率61.0%,长宽比3.0,垩白粒率16%,垩白度1.6%,胶稠度8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6.52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0.44%;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24.7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0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45.6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7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1.8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27%。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长江中下游丘陵山区4月20日至5月15日播种,平原湖区5月10日至5月25日播种,以避免抽穗扬花期高温危害。秧田每亩播种量10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25千克。2.移栽:秧龄25天左右,栽插规格20×26.7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3.肥水管理:基肥足、蘖肥速、穗肥饱、粒肥巧,亩施纯氮16千克,氮、磷、钾肥配合施用4.前期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有水孕穗,湿润灌浆,后期不要断水过早。5.播种前咪鲜胺浸种,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38
品种名称:徽两优丝苗
申请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1892S×五山丝苗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6.1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1.3天。每亩有效穗数16.2万穗,株高111.6厘米,穗长23.6厘米,每穗总粒数202.2粒,结实率83.6%,千粒重22.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4、3.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9.0%,长宽比3.2,垩白粒率27%,垩白度7.7%,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8.72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91%;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726.7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0.89%;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82.7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9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1.2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24%。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秧田亩用种量10千克左右,大田亩用种量1千克左右,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2.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栽插株行距23厘米×26.7厘米,每穴栽插1-2粒谷苗。3.基肥为主,前期适量增施氮肥,中后期严控氮肥用量。一般亩施纯氮13千克左右,具体可根据稻田肥力情况增加或减少施用量,氮磷钾肥比例以1∶0.5∶0.8为宜。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后期干干湿湿,及时排水晒田。4.适期防治病虫害,抽穗期遇连阴雨注意防治稻曲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39
品种名称:荃优3301
申请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荃9311A×闽恢3301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种植,全生育期139.3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8天。株高123.5厘米,穗长26.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3.9万穗,每穗总粒数198.8粒,结实率82.8%,千粒重30.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3、5.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平均级7级,最高级7级;褐飞虱平均级6级,最高级7级;抽穗期耐热性5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9%,长宽比3.2,垩白粒率13.5%,垩白度1.7%,胶稠度8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9%,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组绿色通道试验,平均亩产624.91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26%;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711.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2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8.1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7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3.8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08%。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12千克,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25-30天,亩栽1.5万穴左右,穴栽1-2粒种子苗,亩基本苗8万左右。3.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复合肥25千克左右、尿素10-15千克左右做底肥,移栽后重施返青分蘖肥,亩施尿素10千克左右;拔节期每亩增施钾肥8-10千克,增强植株抗逆性;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总苗数达到16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40
品种名称:荃优527
申请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安徽荃银科技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荃9311A×蜀恢527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种植,全生育期135.5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2.6天。株高122.6厘米,穗长26.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2万穗,每穗总粒数183.5粒,结实率86.5%,千粒重31.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0、5.9,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平均级7级,最高级7级;褐飞虱平均级7级,最高级7级;抽穗期耐热性3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7%,长宽比3.1,垩白粒率16.5%,垩白度1.8%,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组绿色通道试验,平均亩产611.70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12%;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88.7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9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0.2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5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2.8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72%。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12千克,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30天左右,亩栽1.5万穴左右,穴栽1-2粒种子苗,亩基本苗8万左右。3.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纯氮12公斤左右,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三元复合肥混合施用;拔节前期追施氯化钾等钾肥8-10千克,增强植株抗逆性;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总苗数达到16万时,排水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注意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41
品种名称:荃两优丝苗
申请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荃211S×五山丝苗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种植,全生育期136.6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1.4天。株高118.5厘米,穗长24.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2万穗,每穗总粒数205.2粒,结实率84.4%,千粒重26.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5、3.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平均级6级,最高级7级;褐飞虱平均级8级,最高级9级;抽穗期耐热性1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3%,长宽比3.2,垩白粒率9.0%,垩白度1.1%,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9%,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组绿色通道试验,平均亩产612.65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04%;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87.4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5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0.0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2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8.5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13%。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12千克,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30天左右,机插秧龄18-23天为宜,亩栽1.5万穴左右,穴栽1-2粒种子苗,亩基本苗8万左右。3.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复合肥25-30千克、尿素15-20千克做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三元复合肥混合施用;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总苗数达到15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注意防治病虫害,抽穗期遇连阴雨注意防治稻曲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42
品种名称:赣优735
申请者: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育种者: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赣73A×苏恢5号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6.2天,与对照丰两优四号相当。株高127.6厘米,穗长24.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5万穗,每穗总粒数235.5粒,结实率77.7%,千粒重28.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9、4.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3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中等;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8%,长宽比3.0,垩白粒率13%,垩白度1.5%,胶稠度73mm,直链淀粉含量16.0%,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3.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80%;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39.6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7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1.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7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9.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8.26%。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底5月初播种,秧田亩播种量不超过15千克,稀播育壮秧。2.秧龄25~30天,亩栽1.5万穴左右,每穴2粒种子苗,栽足基本苗6-7万/亩。3.亩用纯氮15千克左右,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穗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4.浅水栽秧,深水活棵,寸水分蘖,孕穗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该品种穗型较大,灌浆期长,后期注意保肥保水,切忌断水过早。5.注意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43
品种名称:荃9优063
申请者: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荃香9A×苏恢063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4.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熟1.2天。株高118.8厘米,穗长23.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7万穗,每穗总粒数205.4粒,结实率85.0%,千粒重26.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区试分别为4.0、4.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较强;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5.3%,长宽比3.2,垩白粒率17.5%,垩白度1.6%,胶稠度62mm,直链淀粉含量21.5%,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93.5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28%;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25.8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3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9.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8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4.0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20%。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底5月初播种,秧田亩播种量不超过15千克,稀播育壮秧。2.秧龄25~30天,亩栽1.5万穴左右,每穴1-2粒种子苗,栽足基本苗6-7万/亩。3.亩用纯氮15千克左右,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穗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4.浅水栽秧,深水活棵,寸水分蘖,孕穗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后期切忌断水过早。5.注意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44
品种名称:Y两优8517
申请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华元博冠生物育种有限责任公司等。
品种来源:Y58A/博恢517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4.1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熟4.1天。每亩有效穗15.8万穗,株高117.9厘米,穗长25.8厘米,每穗总粒数229.4粒,结实率81.2%,千粒重24.4克。抗性:稻瘟病年度综合指数分别为4.2、5.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2%,长宽比3.0,垩白粒率33.3%,垩白度4.9%,胶稠度68.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2%。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4.1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17%,比组平均增产7.44%;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705.8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54%,比组平均增产2.8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5.0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36%,增产点比例78.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2.4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41%。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2.栽插规格20×23.3厘米,每穴栽插2粒带蘖种子苗,亩基本苗12万以上。3.基肥要足,追肥要早,亩施纯氮10.0-12.0千克,氮、磷、钾肥比例为1:0.5:0.7。4.水管理以湿为主,干湿相间,寸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有水孕穗,干湿壮籽。5.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45
品种名称:荟丰优3518
申请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荟丰A/闽恢3518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9.0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迟熟0.8天。每亩有效穗15.0万穗,株高120.5厘米,穗长25.6厘米,每穗总粒数201.6粒,结实率81.1%,千粒重29.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年度分别为3.1、4.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9级,高感白叶枯病;褐飞虱5级,中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2.5%,长宽比3.2,垩白粒率21.0%,垩白度4.0%,胶稠度5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3%,达国标优质3级。
产量表现: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8.52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88%,比组平均增产8.17%;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710.2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20%,比组平均增产3.4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9.3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04%,增产点比例88.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8.6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7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宜适时提早播种,以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促灌浆成熟期谷粒饱满,提高产量。一般要求每亩秧田播种量15.0千克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在1.25-1.50千克,且播种前要用强氯精搞好种子消毒,稀播育壮秧。2.适时早栽,合理密植。一般秧龄为30天左右,大田栽插规格一般株行距23.0厘米×23.0厘米,每丛插2粒谷苗,每亩插足1.3万丛左右,基本苗4-5万苗/亩,肥力偏低田块适当增加密度,争取有效穗达17.0万以上。3.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在施肥管理上,要求底早并重,平衡施肥,并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且氮肥用量不宜过多,要求氮肥施用应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中等肥力田块每亩施纯氮10.0-12.0千克,其施肥比例为:底肥50.0%、蘖肥30.0%、穗肥15.0%、粒肥5.0%。在管水方面,要求前期浅水栽秧、寸水活棵、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中期苗足晒田、深水抽穗,后期干湿交替、而不宜脱水过早。4.防治病虫,确保丰收。在稻瘟病重发区栽培要加强对稻瘟病防治,氮肥过多或太肥田块要注意纹枯病防治,成熟时要注意防鼠。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46
品种名称:金谷优3301
申请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金谷A/闽恢3301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8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迟熟1.5天。每亩有效穗15.7万穗,株高120.0厘米,穗长23.3厘米,每穗总粒数229.5粒,结实率82.0%,千粒重25.6克。抗性:稻瘟病年度综合指数分别为4.5、4.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热性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7%,长宽比3.0,垩白粒率26.7%,垩白度5.5%,胶稠度7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6%。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10.18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19%,比组平均增产3.48%;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4.3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49%,比组平均增产5.11%。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77.2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85%,增产点比例88.5%。2016年同步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6.1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03%。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播种前要用强氯精搞好种子消毒,稀播育壮秧。2.适时早栽,合理密植。一般适宜秧龄为35天左右,大田栽插规格16.7厘米×23.3厘米或16.7厘米×26.7厘米,亩插基本苗8–10万。3.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在施肥管理上,要求底早并重,平衡施肥,并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且氮肥用量不宜过多,其施肥比例为:底肥50.0%、蘖肥30.0%、穗肥15.0%、粒肥5.0%。在管水方面,要求前期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中期苗足晒田,后期不宜脱水过早。4.防治病虫,确保丰收。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确保丰产丰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47
品种名称:N两优1998
申请者: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N111S×新恢199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9.1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0.1天。株高118.2厘米,穗长27.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1万穗,每穗总粒数230.4粒,结实率83.7%,千粒重24.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9、5.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0%,长宽比3.1,垩白粒率11%,垩白度1.4%,胶稠度84mm,直链淀粉含量16.5%,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20.3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16%;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50.9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5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5.6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9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4.1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57%。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4月中下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6千克,培育壮秧。2.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栽插株行距16.7厘米×30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6万左右。3.施足基肥,移栽返青后早施分蘖肥,幼穗分化3期追施穗肥。4.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亩总苗数达到15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保持浅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重点防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48
品种名称:望两优909
申请者: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希望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望S×望恢909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1.9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2.9天。株高118.2厘米,穗长26.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3万穗,每穗总粒数245.8粒,结实率80.9%,千粒重25.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2、5.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8%,长宽比3.2,垩白粒率8%,垩白度0.8%,胶稠度85mm,直链淀粉含量15.9%,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7.89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31%;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61.2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2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4.5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7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0.6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00%。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4月中下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6千克,培育壮秧。2.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栽插株行距16.7厘米×30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6万左右。3.施足基肥,移栽返青后早施分蘖肥,幼穗分化3期追施穗肥。4.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亩总苗数达到15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保持浅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重点防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49
品种名称:川优5727
申请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育种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川345A×成恢727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0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0.2天。株高111.3厘米,穗长24.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2万穗,每穗总粒数176.1粒,结实率85.4%,千粒重30.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4、3.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6%,长宽比3.5,垩白粒率21%,垩白度4.9%,胶稠度5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9%,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7.5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0%;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46.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7.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2.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0.5%。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根据当地生产情况适时播种。2.移栽:一般每亩栽插1.2万穴~1.5万穴、每亩基本苗10万苗~12万苗,秧龄以在40天左右为宜。3.肥水管理:需肥量中等偏上,一般每亩施纯氮8~10千克、磷肥25~30千克、钾肥15~20千克。做到前期浅水,中期轻搁,后期干湿交替。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50
品种名称:川种优3263
申请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育种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川种3A×川种恢2263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4.0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0.8天。株高125.7厘米,穗长28.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5万穗,每穗总粒数193.1粒,结实率82.1%,千粒重29.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8、5.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4%,长宽比3.2,垩白粒率44%,垩白度10.2%,胶稠度3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8%。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3.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4%;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22.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8.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6.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1%。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期: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播期,培育壮秧。大田亩用种量0.8千克左右,秧龄30天左右。2.栽插规格:合理密植,宽行窄株栽插为宜,栽插株行距5寸×(10寸+6寸),亩栽1.2万穴左右,栽足基本苗,一般每穴2-3苗。3.肥水管理:在大田生产肥水管理中可选择肥力偏低或适中的田块,底肥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适当减少氮肥施用。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钾肥混合施用;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提倡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或复混肥,有条件最好施用农家肥。4.本田要求前期浅水灌溉,中期够苗晒田,抽穗期若遇高温深水灌田,减少高温损失。后期湿润管理至成熟;其它管理按一般要求进行。5.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及时祛除田间杂草。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51
品种名称:华两优284
申请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育种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华1228S×盐稻4号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0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0.1天。株高130.2厘米,穗长26.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5万穗,每穗总粒数191.3粒,结实率85.2%,千粒重30.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3、4.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3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0.0%,长宽比3.1,垩白粒率41%,垩白度10.9%,胶稠度5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8%。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4.5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8%;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21.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3.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5.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4%。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10千克,稀播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30-35天,宽行窄株栽插为宜,栽插株行距13.3厘米×30厘米或16.7厘米×26.6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8万左右。3.需肥水平中等,一般亩施纯氮12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钾6千克,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4.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前期浅水管理,后期不能断水过早,间隙灌溉湿润管理到成熟。5.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52
品种名称:Y两优143
申请者:湖南桃花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桃花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Y58S/P143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区域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0.6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0.7天。株高122.0厘米,穗长27.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5万穗,每穗总粒数202.6粒,结实率83.8%,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4、5.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2.8%,长宽比3.2,垩白粒率34.5%,垩白度8.6%,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0%。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4.73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44%;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98.8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2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0.8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8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2.1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49%。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中下游作中稻,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6-8千克,培育壮秧。每亩大田用种量0.8-1.0公斤。2.秧龄25天左右,不能超过30天,每亩秧田用45%复合肥30公斤作底肥,秧苗3叶时亩施尿素5-8公斤作断奶肥。3.宽行窄株栽插为宜,栽插株行距19.9厘米×26.6厘米或19.9厘米×29.9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7.5万左右。4.后期生长势旺,群体大,穗大粒多,需肥水平较高,大田用30公斤复合肥作底肥,移栽后3-5天每亩用尿素8~10公斤作追肥,孕穗期每亩施氯化钾10公斤。5.移栽后深水活蔸,浅水分蘖,在孕穗期保持深水层,齐穗后以湿润灌溉为主。6.重点防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53
品种名称:源两优1562
申请者:湖南桃花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桃花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源15S/R1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区域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1.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8天。株高118.5厘米,穗长26.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0万穗,每穗总粒数207.6粒,结实率84.0%,千粒重27.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0、2.9,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3.6%,长宽比3.2,垩白粒率45%,垩白度11.9%,胶稠度5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1%。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2.41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32%;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94.0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4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3.2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8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3.1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95%。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中下游作中稻,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7-8千克,每亩大田用种量1.0-1.2公斤。2、培育多蘖壮秧。每亩秧田用45%复合肥30公斤作底肥,秧苗3叶时亩施尿素5-8公斤作断奶肥。3、移栽秧龄25天左右,5.0-5.5叶期移栽。4、大田栽插以宽行窄株为宜,栽插株行距19.9厘米×26.6厘米或19.9厘米×29.9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7.5万。5、大田需肥水平中等以上,要求重施底肥,底肥注重有机肥和复合肥的合理搭配,占总施肥量的60%,栽插返青后每亩追施尿素8-9千克和氯化钾7-8千克促分蘖,孕穗中后期看苗情补施穗粒肥。6.实施“旺根、壮杆、健体”的水浆定向管理,栽插后浅水返青,薄水与湿润间歇式灌溉促分蘖,足苗时晒田,幼穗分化中期复灌,到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收割前6-8天断水。7、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加强对二化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的药剂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54
品种名称:隆两优晶占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科638S×玉晶占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8.5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2.3天。株高127.9厘米,穗长25.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7万穗,每穗总粒数212.6粒,结实率84.3%,千粒重25.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9、4.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1%,长宽比3.4,垩白粒率13%,垩白度2.6%,胶稠度8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2.5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3%;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28.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0.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0.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8%。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秧田亩用种量8-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栽插株行距20厘米×26.6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3.需肥水平中上,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忌中后期偏施氮肥。一般亩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25~30千克作底肥,插秧后5~7天结合施除草剂亩追施尿素7-10千克,幼穗分化3~4期氯化钾7.5千克。前期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后期以湿为主,忌脱水过早。4.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稻瘟病、稻曲病、螟虫、稻飞虱、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55
品种名称:晶两优3189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晶4155S×R3189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8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5天。株高123.0厘米,穗长25.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2万穗,每穗总粒数179.7粒,结实率85.3%,千粒重28.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4、3.9,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2%,长宽比2.9,垩白粒率18%,垩白度4.6%,胶稠度5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0.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1%;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00.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0.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0.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5.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秧田亩用种量8-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栽插株行距20厘米×26.6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3.需肥水平中上,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忌中后期偏施氮肥。一般亩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25~30千克作底肥,插秧后5~7天结合施除草剂亩追施尿素7-10千克,幼穗分化3~4期氯化钾7.5千克。前期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后期以湿为主,忌脱水过早。4.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56
品种名称:深两优841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深08S×R1341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8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9天。株高119.2厘米,穗长25.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1万穗,每穗总粒数173.1粒,结实率84.3%,千粒重27.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0、5.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7%,长宽比3.4,垩白粒率16.0%,垩白度4.1%,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5%。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5.8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5%;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24.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5.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6.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8%。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可参照当地丰两优四号同期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0千克左右,秧田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控制在25-30天,建议栽插株行距20.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一般亩施纯氮14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4.浅水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视苗情晒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可以灌深水,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5.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中稻种植。稻瘟病常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57
品种名称:隆两优608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科638S×R60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6.1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0.2天。株高122.5厘米,穗长25.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4万穗,每穗总粒数195.3粒,结实率83.3%,千粒重28.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2、5.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4%,长宽比3.1,垩白粒率15%,垩白度4.2%,胶稠度8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2%。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3.8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1%;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28.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6.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6.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7%。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可参照当地丰两优四号同期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0千克左右,秧田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控制在25-30天,建议栽插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一般亩施纯氮14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4.浅水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视苗情晒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可以灌深水,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5.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秧田期注意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重点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稻曲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中稻种植。稻瘟病常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58
品种名称:隆两优1074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隆科638S×华恢1074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0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2.8天。株高133.2厘米,穗长26.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3.5万穗,每穗总粒数207.2粒,结实率83.5%,千粒重30.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3、3.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中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1%,长宽比2.9,垩白粒率23%,垩白度5.7%,胶稠度8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2.3%。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3.4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5%;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11.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7.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8.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秧田亩用种量8-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栽插株行距20厘米×26.6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3.需肥水平中上,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忌中后期偏施氮肥。一般亩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25~30千克作底肥,插秧后5~7天结合施除草剂亩追施尿素7-10千克,幼穗分化3~4期氯化钾7.5千克。前期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后期以湿为主,忌脱水过早。4.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等稻作区作一季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59
品种名称:隆两优987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科638S×R987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3.4天。株高127.2厘米,穗长25.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0万穗,每穗总粒数191.7粒,结实率84.3%,千粒重29.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0、4.9,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4%,长宽比3.2,垩白粒率24%,垩白度4.4%,胶稠度8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2%。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3.8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2%;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37.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5.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2.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2.2%。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可参照当地丰两优四号同期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0千克左右,秧田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控制在25-30天,建议栽插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一般亩施纯氮14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4.浅水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视苗情晒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可以灌深水,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5.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秧田期注意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重点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稻曲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河南南部作中稻种植。稻瘟病常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60
品种名称:隆两优301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科638S×华恢301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8.1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2.1天。株高129.8厘米,穗长25.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3.9万穗,每穗总粒数190.5粒,结实率85.3%,千粒重29.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5、3.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1%,长宽比3.0,垩白粒率14%,垩白度3.6%,胶稠度8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0%。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0.1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5%;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38.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9.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9.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4%。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秧田亩用种量8-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栽插株行距20.0厘米×26.6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3.需肥水平中上,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忌中后期偏施氮肥。一般亩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25~30千克作底肥,插秧后5~7天结合施除草剂亩追施尿素7-10千克,幼穗分化3~4期氯化钾7.5千克。前期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后期以湿为主,忌脱水过早。4.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等稻作区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61
品种名称:E两优186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E农1S×R186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7天。株高126.0厘米,穗长25.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5万穗,每穗总粒数164.5粒,结实率84.7%,千粒重31.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6、3.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1级;褐飞虱7级;中感稻瘟病,抗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3%,长宽比3.3,垩白粒率21%,垩白度3.6%,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5.2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8%;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29.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2.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4.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4%。
栽培技术要点: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秧龄30天或秧苗叶龄5-6叶移栽,插植规格20厘米×26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亩插基本苗8万以上。3.科学管水施肥:一般亩施纯氮12.5千克,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排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后期不能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5.坚持强氯精浸种,预防恶苗病等种子带菌病害的发生。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中稻种植。稻瘟病常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62
品种名称:荃优金10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金谷美香实业有限公司、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荃9311A×金恢10号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2.4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1.6天。株高123.1厘米,穗长25.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3万穗,每穗总粒数196.0粒,结实率84.4%,千粒重27.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6.3、5.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4%,长宽比3.1,垩白粒率16%,垩白度4.8%,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6.4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0%;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14.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5.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8.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6%。
栽培技术要点:1.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4月中下旬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0公斤,大田亩用种量0.75公斤,稀播匀播。2.水育秧一般移栽叶龄5.5叶左右,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插植规格20.0厘米×26.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以上。3.中等肥力土壤,一般亩施肥量折纯氮11.5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钾5公斤。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即耙田时亩施25%水稻专用复混肥40公斤,栽后5-7天追施尿素5-7公斤,孕穗期亩施氯化钾7.5公斤,看苗补施穗粒肥。4.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当总苗数达到24万左右时,及时落水晒田,强根壮秆防倒伏,孕穗期以湿为主,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以润为主,干干湿湿壮籽,保持根系活力,忌落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5.坚持强氯精浸种,预防恶苗病等种子带菌病害的发生。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重点防治稻瘟病,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中稻种植。稻瘟病常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63
品种名称:隆两优3248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科638S×R324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0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3.0天。株高126.0厘米,穗长26.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7万穗,每穗总粒数191.3粒,结实率83.8%,千粒重29.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4、5.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3%,长宽比3.1,垩白粒率14%,垩白度4.3%,胶稠度6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4%。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6.5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1%;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29.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2.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3.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0.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可参照当地丰两优四号同期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0千克左右,秧田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控制在25-30天,建议栽插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一般亩施纯氮14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4.浅水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视苗情晒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可以灌深水,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5.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秧田期注意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重点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稻曲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中稻种植。稻瘟病常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64
品种名称:隆两优837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隆科638S×华恢1337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2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3.5天。株高131.0厘米,穗长26.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8万穗,每穗总粒数206.0粒,结实率81.5%,千粒重27.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5、3.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1%,长宽比3.1,垩白粒率11%,垩白度3.1%,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7%。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0.5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3%;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4.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7.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8.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4%。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注意抽穗扬花期避过盛夏高温。秧田亩用种量8-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栽插株行距20.0厘米×26.6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3.需肥水平中上,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忌中后期偏施氮肥。一般亩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25~30千克作底肥,插秧后5~7天结合施除草剂亩追施尿素7-10千克,幼穗分化3~4期氯化钾7.5千克。前期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后期以湿为主,忌脱水过早。4.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等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稻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65
品种名称:隆两优1308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科638S×华恢130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2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3.9天。株高131.3厘米,穗长26.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9万穗,每穗总粒数191.4粒,结实率84.7%,千粒重28.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0、1.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4%,长宽比3.1,垩白粒率10%,垩白度2.6%,胶稠度6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5%。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8.1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5%;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59.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0.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3.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7.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7%。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秧田亩用种量8-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栽插株行距20.0厘米×26.6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3.需肥水平中上,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忌中后期偏施氮肥。一般亩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25~30千克作底肥,插秧后5~7天结合施除草剂亩追施尿素7-10千克,幼穗分化3~4期氯化钾7.5千克。前期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后期以湿为主,忌脱水过早。4.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等稻作区作一季稻种植。稻瘟病常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66
品种名称:深两优3206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深08S×AC3206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5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4.2天。株高124.4厘米,穗长25.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1万穗,每穗总粒数199.4粒,结实率85.3%,千粒重25.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6.0、4.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6%,长宽比3.0,垩白粒率15%,垩白度4.1%,胶稠度5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5%。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9.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5%;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9.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9.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1.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2%。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可参照当地丰两优四号同期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0千克左右,秧田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控制在25-30天,建议栽插株行距20.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一般亩施纯氮14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4.浅水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视苗情晒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可以灌深水,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5.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中稻种植。稻瘟病常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67
品种名称:隆两优1307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科638S×华恢1307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1.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1.7天。株高119.9厘米,穗长26.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1万穗,每穗总粒数199.0粒,结实率86.8%,千粒重28.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7、3.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6%,长宽比3.1,垩白粒率17%,垩白度4.7%,胶稠度6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1.4%。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1.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8%;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4.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8.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3.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秧田亩用种量8-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栽插株行距20.0厘米×26.6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3.需肥水平中上,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忌中后期偏施氮肥。一般亩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25千克作底肥,插秧后5~7天结合施除草剂亩追施尿素7~10千克,幼穗分化3~4期氯化钾7.5千克。前期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后期以湿为主,忌脱水过早。4.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重点防治稻瘟病,做好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等稻作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68
品种名称:隆两优248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隆科638S×R24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8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2.5天。株高126.1厘米,穗长24.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4万穗,每穗总粒数173.9粒,结实率86.7%,千粒重29.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5、3.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8%,长宽比3.2,垩白粒率25%,垩白度5.8%,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7%。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7.1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0%;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36.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1.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2.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0.2%。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秧田亩用种量8-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栽插株行距20.0厘米×26.6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3.需肥水平中上,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忌中后期偏施氮肥。一般亩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25~30千克作底肥,插秧后5~7天结合施除草剂亩追施尿素7~10千克,幼穗分化3~4期氯化钾7.5千克。前期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后期以湿为主,忌脱水过早。4.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等稻作区作一季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69
品种名称:梦两优华占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梦S(M4001S)×华占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3.3天,比丰两优四号短1.7天。株高114.5厘米,穗长24.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9万穗,每穗总粒数188.0粒,结实率88.6%,千粒重22.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2、4.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2%,长宽比3.2,垩白粒率26%,垩白度9.4%,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0%。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46.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3%;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65.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706.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6%。2016年同步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1.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0.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可参照当地丰两优四号同期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0千克左右,秧田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控制在25-30天,建议栽插株行距20.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一般亩施纯氮14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4.浅水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视苗情晒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可以灌深水,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5.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大田重点防治稻瘟病,及时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70
品种名称:梦两优黄莉占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梦S(M4001S)×黄莉占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4.4天,比丰两优四号短0.4天。株高120.1厘米,穗长24.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3万穗,每穗总粒数196.2粒,结实率88.8%,千粒重23.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3.7、4.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0%,长宽比3.3,垩白粒率28%,垩白度9.8%,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0%。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24.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9%;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56.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2%;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90.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1%。2016年同步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8.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1%。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可参照当地丰两优四号同期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0千克左右,秧田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控制在25-30天,建议栽插株行距20.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一般亩施纯氮14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4.浅水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视苗情晒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可以灌深水,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5.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71
品种名称:晶两优华占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晶4155S×华占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8.5天,比丰两优四号长1.2天。每亩有效穗数15.8万穗,株高115.5厘米,穗长25.2厘米,每穗总粒数200.4粒,结实率85.5%,千粒重22.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1、2.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4%,长宽比3.1,垩白粒率13%,垩白度3.0%,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1%。
在武陵山区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0天,比对照Ⅱ优264(CK)长0.2天。株高109.8厘米,穗长24.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6万穗,每穗总粒数202.1粒,结实率84.0%,千粒重24.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年度分别为1.8、1.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抗稻瘟病。耐冷性耐冷。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3%,长宽比3.1,垩白粒率12%,垩白度2.9%,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7.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0%;2015年续试,748.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9%;两年区试平均亩产713.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9%。2016年生产试验,亩产603.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1.4%。
2014年参加武陵山区中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0.55千克,比对照Ⅱ优264增产5.90%,比组平均增产2.82%;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57.77千克,比Ⅱ优264增产5.27%,比组平均增产1.8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9.16千克,比Ⅱ优264增产5.56%,增产点比例80.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8.40千克,比Ⅱ优264增产5.68%。
栽培技术要点: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1.适时播种,秧田亩用种量8-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0.75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栽插株行距20厘米×26.6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3.需肥水平中等,采取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忌中后期偏施氮肥。一般亩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25~30千克作底肥,插秧后5~7天结合施除草剂亩追施尿素7~10千克,幼穗分化3~4期氯化钾7.5千克。前期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后期以湿为主,忌脱水过早。4.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武陵山区作中稻种植,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每亩大田用种量0.75千克,每亩秧田播种量10千克,浸种时进行种子消毒;稀播培育壮秧。2.水育秧,秧苗叶龄5.5叶左右移栽,秧龄期30~35天;亩栽1.2~1.5万穴,每蔸插2~3粒谷秧;3.需肥水平中等,一般亩施纯氮12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钾6.6千克,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忌偏施氮肥。4.加强田间水分管理。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不能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5.根据病虫预报,加强防治稻曲病,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稻瘟病、黑条矮缩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适宜贵州、湖南、湖北、重庆四省(市)所辖的武陵山区海拔800米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72
品种名称:隆两优1353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科638S×R1353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9.7天,比丰两优四号长2.3天。每亩有效穗数16.2万穗,株高124.1厘米,穗长24.0厘米,每穗总粒数199.5粒,结实率87.2%,千粒重23.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8、3.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5.3%,长宽比3.1,垩白粒率20%,垩白度4.6%,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1%,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6.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3%;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710.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73.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2%。2016年生产试验,亩产582.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秧田亩用种量8-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0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栽插株行距20厘米×26.6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3.需肥水平中上,采取重施底肥,及时追施分蘖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忌中后期偏施氮肥。一般亩施45%水稻专用复合肥25~30千克作底肥,插秧后5~7天结合施除草剂亩追施尿素7~10千克,幼穗分化3~4期氯化钾7.5千克。前期浅水促分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后期以湿为主,忌脱水过早。4.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搞好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等稻作区作一季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73
品种名称:隆两优2010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科638S×R2010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4天,比丰两优四号长0.1天。株高124.7厘米,穗长26.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4万穗,每穗总粒数197.9粒,结实率86.8%,千粒重29.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9、5.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3%,长宽比3.1,垩白粒率31.3%,垩白度9.0%,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7%。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9.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9.4%;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748.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6%;两年区试平均亩产713.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0%。2016年生产试验,亩产581.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4%。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可参照当地丰两优四号同期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0千克左右,秧田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控制在25-30天,建议栽插株行距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一般亩施纯氮14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4.浅水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视苗情晒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可以灌深水,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5.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秧田期注意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重点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稻曲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74
品种名称:常两优18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常S(常9S)×W01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0天,比丰两优四号短0.3天。株高119.2厘米,穗长23.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1万穗,每穗总粒数227.3粒,结实率84.0%,千粒重22.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6、4.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2%,长宽比3.1,垩白粒率41.7%,垩白度11.5%,胶稠度4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8%。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8.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9%;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739.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4%;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98.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1%。2016年生产试验,亩产554.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4%。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可参照当地丰两优四号同期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0千克左右,秧田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控制在25-30天,建议栽插株行距20.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一般亩施纯氮14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4.浅水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视苗情晒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可以灌深水,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5.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防治稻瘟病,注意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75
品种名称:简两优黄莉占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简S(3158S)×黄莉占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4.4天,比丰两优四号短3.1天。株高120.5厘米,穗长23.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9万穗,每穗总粒数187.4粒,结实率87.9%,千粒重24.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5、3.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2.0%,长宽比3.4,垩白粒率18%,垩白度4.7%,胶稠度8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6.8天,比对照天优华占长3.7天。株高110.7厘米,穗长23.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8万穗,每穗总粒数155.2粒,结实率88.5%,千粒重22.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1.6、2.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高感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3.7%,长宽比3.2,垩白粒率6%,垩白度0.9%,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2.7%。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2.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84%;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702.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减产0.2%;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67.4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0.8%。2016年生产试验,亩产573.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3%。
2015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1.3千克,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8.9%;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538.8千克,比天优华占增产6.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5.0千克,比天优华占增产7.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2.3千克,比天优华占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1.适时播种。可参照当地丰两优四号同期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0千克左右,秧田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2.适时移栽,插足基本苗。秧龄控制在25-30天,建议栽插株行距20.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3.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一般亩施纯氮14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1。4.浅水返青,薄水分蘖,插秧后20~25天视苗情晒田控苗,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若遇到高温或低温天气,可以灌深水,后期干干湿湿,直至黄熟。5.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华南作早稻种植,1.适时播种,可参照当地天优华占同期播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秧田亩播种量6~8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0~1.5千克,强氯精浸种。2.移栽秧龄25~30天,建议栽插密度20.0×20.0厘米,每穴2粒谷苗,争取亩基本苗8~10万。3.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碳铵20~30千克做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氯化钾混合施用;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4.水分管理做到薄水或者无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根据发育进度和天气情况及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断水不宜过早。5.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防治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稻飞虱和螟虫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适宜在广东省(粤北稻作区除外)、广西桂南、海南省、福建省南部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76
品种名称:徽两优华占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1892S×华占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1.4天。株高118.3厘米,穗长25.1厘米,每亩有效穗15.9万穗,每穗总粒数208.0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6.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2%,长宽比3.3,垩白粒率35.7%,垩白度12.1%,胶稠度7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0%。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3.96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00%;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36.85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0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0.40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0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8.86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58%。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0.75~1.5千克,培育壮秧。2.秧龄25天~30天,宽行窄株栽插,株行距13.3厘米×30.0厘米或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基本苗8万左右。3.多施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碳铵20~3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氯化钾配合施用;穗粒肥看苗情适施或不施。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够苗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苗期重点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大田及时防治螟虫、稻飞虱、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尤其是稻瘟病常发区注意及时施药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77
品种名称:荃优028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荃9311A×R028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6.3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0.8天。株高120.7厘米,穗长26.0厘米,每亩有效穗15.6万穗,每穗总粒数204.4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3.8%,长宽比3.1,垩白粒率40.7%,垩白度12.4%,胶稠度75.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6%。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绿色通道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5.94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02%;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50.53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2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8.24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6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3.4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73%。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为4月底5月初,秧田播种量控制在10千克/亩以内。2.秧龄以25~30天为宜,栽插密度1.5万穴/亩左右,每穴栽2~3粒种子苗。3.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穗肥,氮、磷、钾配合使用。大田亩施45%复合肥30千克、尿素10千克作基肥,移栽后5~7天结合施用化学除草每亩追施尿素15千克促分蘖,后期穗粒肥5千克~8千克。4.浅水栽秧,寸水保苗,返青后浅水勤灌促分蘖,够苗晒田,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干湿壮籽,湿润养根,后期忌断水过早。5.苗期重点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大田适时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和稻曲病,尤其是稻瘟病常发区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78
品种名称:C两优259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815S×ZR259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6.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0.4天。株高113.5厘米,穗长24.4厘米,每亩有效穗17.3万穗,每穗总粒数194.5粒,结实率85.8%,千粒重23.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较强;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1%,长宽比3.2,垩白粒率29.3%,垩白度8.8%,胶稠度71.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4%。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5.50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24%;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38.14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2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1.82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2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9.3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08%。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使抽穗扬花期尽量避开盛夏高温影响。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6千克,大田亩用种量0.8千克~1.5千克,培育壮秧。2.秧龄25~30天,宽行窄株栽插,株行距13.3厘米×30.0厘米或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亩基本苗6万~10万。3.多施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碳铵20~3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氯化钾配合施用;穗粒肥看苗情适施或不施,一般8千克~10千克。4.浅水插秧,薄水分蘖,亩总苗数达到16万~18万时,排水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保持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后期干干湿湿。5.苗期重点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大田及时防治螟虫、稻飞虱、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79
品种名称:荃优33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荃9311A×E331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3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1.9天。株高117.9厘米,穗长25.0厘米,每亩有效穗16.7万穗,每穗总粒数197.6粒,结实率86.4%,千粒重26.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一般;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9%,长宽比3.2,垩白粒率29.3%,垩白度9.0%,胶稠度7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17.2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90%;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58.41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5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87.84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2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0.55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1.68%。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使抽穗扬花期尽量避开盛夏高温影响。一般4月底5月初,秧田播种量控制在8千克/亩以内,亩大田用种量1.0~1.5千克。2.秧龄以25~30天为宜,栽插密度1.5万穴/亩左右,每穴栽2~3粒种子苗。3.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适施穗肥,氮、磷、钾配合使用。大田亩施45%复合肥30千克、尿素10千克作基肥,移栽后5~7天结合施用化学除草剂,亩追施尿素10千克促分蘖,拔节初期施45%复合肥15千克,壮秆大穗。4.浅水栽秧,寸水保苗,返青后浅水勤灌促分蘖,够苗晒田,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干湿壮籽,湿润养根,后期忌断水过早。5.苗期重点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适时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和稻曲病的防治,稻瘟病常发区尤其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80
品种名称:创两优华占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创5S×华占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9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2.3天。株高111.5厘米,穗长23.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9万穗,每穗总粒数204.1粒,结实率81.6%,千粒重22.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1%,长宽比3.3,垩白粒率27.2%,垩白度8.7%,胶稠度80.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1%。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5.05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26%;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702.11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5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3.6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0.01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1.60%。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使抽穗扬花期尽量避开盛夏高温影响。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千克,培育壮秧。2.秧龄30天左右,宽行窄株栽插,株行距13.3厘米×30.0厘米或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基本苗8万左右。3.多施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碳铵20~3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氯化钾配合施用;穗粒肥看苗情适施或不施。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苗期重点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大田及时防治螟虫、稻飞虱、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81
品种名称:创两优0861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创5S×R0861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8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2.4天。株高112.6厘米,穗长23.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7万穗,每穗总粒数212.1粒,结实率81.1%,千粒重24.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2%,长宽比3.2,垩白粒率30.6%,垩白度10.4%,胶稠度8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1%。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3.85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06%;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95.93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5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9.89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8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7.0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5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使抽穗扬花期尽量避开盛夏高温影响。一般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0.75~1.2千克,秧田亩用种量8~10千克,培育壮秧。2.秧龄25~28天,宽行窄株栽插,株行距13.3厘米×30.0厘米或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亩基本苗8万左右。3.多施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碳铵20~3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氯化钾配合施用;穗粒肥看苗情适施或不施。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总苗数达到16万时,排水重晒田,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湿润管理。5.苗期重点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大田及时防治螟虫、稻飞虱、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82
品种名称:创两优33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创5S×E331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4.3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2.6天。株高110.6厘米,穗长22.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6万穗,每穗总粒数206.4粒,结实率85.0%,千粒重22.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两年平均整精米率55.3%,长宽比3.3,垩白粒率31%,垩白度10.7%,胶稠度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6%。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1.10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52%;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57.3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3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9.24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9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2.6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7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一般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为0.8~1.2千克,亩秧田播种量6.0~8.0千克。2.及时移栽,插足基本苗。适宜秧龄25天左右,最长不超过30天。栽插株行距为16.6×26.7厘米,双本移栽,8~10万基本苗。3.配方施肥,科学管水。施足底肥,早施苗肥,巧施穗肥,补施粒肥。每亩纯氮的施用量为12~15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0.5:0.7。亩苗数达16万左右时及时晒田,后期控施氮肥,田间保持干湿交替。孕穗至齐穗期田间保证有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成熟前5~6天断水,保持田间湿润至成熟。4.病虫害防治:播种前浸种消毒,秧田期注意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大田注意防治稻蓟马、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尤其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83
品种名称:创两优298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创5S×ZR29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5.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0.6天。株高119.5厘米,穗长24.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9万穗,每穗总粒数216.5粒,结实率84.6%,千粒重23.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9%,长宽比3.2,垩白粒率30%,垩白度10.3%,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8%。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50.40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60%;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99.01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9.9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24.70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8.3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0.53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10.30%。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4月下旬至5月中旬适时播种,大田亩用种量1.0~1.5千克,秧田亩播种量8~10千克,培育稀播壮秧。2.移栽:秧龄25-28天,移栽株行距20厘米×26.7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每亩基本苗8万~9万。3.肥水管理:施足底肥,早施追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每亩施肥量折纯氮15千克左右,氮、磷、钾比例为1:0.5:0.8。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后期干湿交替,抽穗扬花期浅水灌溉,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收割前一周断水。4.病虫害防治:苗期注意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大田期根据预测预报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稻瘟病常发区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84
品种名称:科两优1号
申请者: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科S×湘恢1号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区域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2.1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2.3天。株高120.9厘米,穗长25.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8万穗,每穗总粒数187.6粒,结实率85.8%,千粒重29.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6、3.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5.5%,长宽比3.2,垩白粒率31.0%,垩白度6.6%,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7%。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2.23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63%;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89.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3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1.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9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1.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58%。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中下游作中稻,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6-8千克,培育壮秧。每亩大田用种量0.8-1.0公斤。2.秧龄25天左右,不能超过30天,每亩秧田用45%复合肥30公斤作底肥,秧苗3叶时亩施尿素5-8公斤作断奶肥。3.宽行窄株栽插为宜,栽插株行距19.9厘米×26.6厘米或19.9厘米×29.9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2.5万左右。4.该品种是两系杂交稻品种,后期生长势旺,群体大,穗大粒多,需肥水平较高,大田用30公斤复合肥作底肥,移栽后3-5天每亩用尿素8~10公斤作追肥,孕穗期每亩施氯化钾10公斤。5.移栽后深水活蔸,浅水分蘖,在孕穗期保持深水层,齐穗后以湿润灌溉为主。6.重点防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85
品种名称:科两优10号
申请者: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科S×湘恢10号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区域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1.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9天。株高123.2厘米,穗长24.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7万穗,每穗总粒数192.2粒,结实率85.1%,千粒重26.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6、5.9,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8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0%,长宽比3.0,垩白粒率42.5%,垩白度9.35%,胶稠度7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2%。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0.76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39%;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99.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7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4.8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6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5.6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40%。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中下游作中稻,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6-8千克,培育壮秧。每亩大田用种量0.8-1.0公斤。2.秧龄25天左右,不能超过30天,每亩秧田用45%复合肥30公斤作底肥,秧苗3叶时亩施尿素5-8公斤作断奶肥。3.宽行窄株栽插为宜,栽插株行距19.9厘米×26.6厘米或19.9厘米×29.9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2.5万左右。4.该品种是两系杂交稻品种,后期生长势旺,群体大,穗大粒多,需肥水平较高,大田用30公斤复合肥作底肥,移栽后3-5天每亩用尿素8~10公斤作追肥,孕穗期每亩施氯化钾10公斤。5.移栽后深水活蔸,浅水分蘖,在孕穗期保持深水层,齐穗后以湿润灌溉为主。6.重点防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86
品种名称:锦两优1212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锦4128S×R1212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8.7天,比对照五优308短0.7天。株高102.8厘米,穗长21.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9.8万穗,每穗总粒数150.6粒,结实率83.9%,千粒重26.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1、3.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4%,长宽比3.3,垩白粒率19%,垩白度4.9%,胶稠度5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双季晚籼早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4.8千克,比对照五优308增产3.2%;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593.9千克,比五优308增产4.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4.4千克,比五优308增产3.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2.9千克,比五优308增产3.9%。
栽培技术要点: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田播种量每亩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50千克。2.秧苗叶龄5.5叶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插植规格16.5厘米×2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3.需肥水平中等,一般亩施纯氮11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钾6.5千克。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主攻前期分蘖,增加有效穗。加强中后期管理,提高结实率。4.搞好水分管理,够苗及时晒田,促根壮秆防倒伏,后期干湿相间,保持根系活力,忌脱水过早,以防早衰。5.坚持强氯精浸种;秧田期抓好稻飞虱防治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稻瘟病常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和安徽南部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87
品种名称:隆优丝占
申请者: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香634A×丝占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7.8天,比对照五优308短1.5天。每亩有效穗数22.3万穗,株高104.3厘米,穗长22.3厘米,每穗总粒数161.2粒,结实率78.1%,千粒重24.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4、3.9,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6%,长宽比3.3,垩白粒率14%,垩白度4.0%,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双季晚籼早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98.14千克,比对照五优308增产4.28%;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33.95千克,比五优308增产3.4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66.04千克,比五优308增产3.88%。2016年生产试验,亩产594.43千克,比五优308增产2.68%。
栽培技术要点:1.6月15日至25日播种,各区域根据当地农技推广部门指导适时播种,以避免灌浆结实期低温危害。秧田播种量每亩10千克,大田用种量每亩1.5千克,播种时要求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秧龄20-25天,栽插规格16.7×20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3.肥水管理: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促蘖,中氮重钾,亩施纯氮13千克,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0.5:1.0-1.2;够苗后及时晒田,干湿壮籽,湿润养根,后期不要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作双季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88
品种名称:早丰优6101
申请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早丰A×闽早恢6101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晚稻稻种植,全生育期117.3天,比对照五优308早熟2.3天。每亩有效穗20.3万穗,株高106.6厘米,穗长21.8厘米,每穗总粒数141.8粒,结实率82.8%,千粒重28.4克。抗性:稻瘟病年度综合指数分别为5.1级、5.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9级,高感白叶枯病;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冷性较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3.3%,长宽比3.3,垩白粒率25.7%,垩白度3.4%,胶稠度79.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9.4%,达国标优质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3.27千克,比对照五优308增产6.30%,比组平均增产3.42%;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579.29千克,比五优308增产5.90%,比组平均增产2.9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6.28千克,比五优308增产6.11%,增产点比例86.0%。2016年同步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3.84千克,比五优308增产0.7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每亩秧田播种量15.0千克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在1.25-1.50千克,播种前用强氯精进行种子消毒,稀播育壮秧。2.适时早栽,合理密植。一般秧龄为25天左右,大田栽插规格一般株行距20.0厘米×20.0厘米,每丛插2粒谷苗,每亩插足1.6万丛左右,基本苗4-5万苗/亩,肥力偏低田块适当增加密度,争取有效穗达18万以上。3.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在施肥管理上,平衡施肥,并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且氮肥用量不宜过多,要求氮肥施用应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中等肥力田块每亩施纯氮8.0-10.0千克,其施肥比例为:底肥50.0%、蘖肥30.0%、穗肥15.0%、粒肥5.0%。在管水方面,要求前期浅水栽秧、寸水活棵、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中期苗足晒田、深水抽穗,后期干湿交替、而不宜脱水过早。4.防治病虫,确保丰收。在稻瘟病重发区栽培要加强对稻瘟病防治,氮肥过多或太肥田块要注意纹枯病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和安徽南部的双季稻区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89
品种名称:五丰优521
申请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五丰A×跃恢521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晚稻稻种植,全生育期118.8天,比对照五优308早熟0.8天。每亩有效穗19.5万穗,株高106.3厘米,穗长22.2厘米,每穗总粒数176.9粒,结实率82.9%,千粒重23.6克。抗性:稻瘟病年度综合指数分别为5.1级、5.2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冷性中等。整精米率67.8%,长宽比3.0,垩白粒率9.0%,垩白度1.5%,胶稠度7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3%,达国标优质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0.62千克,比对照五优308增产5.85%,比组平均增产2.97%;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575.61千克,比五优308增产5.23%,比组平均增产2.2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3.11千克,比五优308增产5.55%,增产点比例83.7%。2016年同步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2.18千克,比五优308增产4.08%。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每亩秧田播种量15.0千克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在1.25-1.50千克,播种前用强氯精进行种子消毒,稀播育壮秧。2.适时早栽,合理密植。一般秧龄为25天左右,大田栽插规格一般株行距20.0厘米×20.0厘米,每丛插2粒谷苗,每亩插足1.6万丛左右,基本苗4-5万苗/亩,肥力偏低田块适当增加密度,争取有效穗达18万以上。3.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在施肥管理上,要求平衡施肥,并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且氮肥用量不宜过多,要求氮肥施用应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中等肥力田块每亩施纯氮8.0-10.0千克,其施肥比例为:底肥50.0%、蘖肥30.0%、穗肥15.0%、粒肥5.0%。在管水方面,要求前期浅水栽秧、寸水活棵、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中期苗足晒田、深水抽穗,后期干湿交替、而不宜脱水过早。4.防治病虫,确保丰收。在稻瘟病重发区栽培要加强对稻瘟病防治,氮肥过多或太肥田块要注意纹枯病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和安徽南部的双季稻区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90
品种名称:泰丰优736
申请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泰丰A×广恢736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晚稻稻种植,全生育期119.1天,比对照五优308早熟0.5天。每亩有效穗23.3万穗,株高102.3厘米,穗长21.4厘米,每穗总粒数148.0粒,结实率80.0%,千粒重23.4克。抗性:稻瘟病年度综合指数分别为3.6级、3.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褐飞虱9级,高感褐飞虱;抽穗期耐冷性中等。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3.6%,长宽比3.7,垩白粒率6.3%,垩白度1.0%,胶稠度83.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9%。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2.38千克,比对照五优308增产6.15%,比组平均增产3.27%;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579.17千克,比五优308增产5.88%,比组平均增产2.8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5.78千克,比五优308增产6.02%,增产点比例86.0%。2016年同步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2.16千克,比五优308增产2.2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壮秧。每亩秧田播种量15.0千克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在1.25-1.50千克,播种前用强氯精进行种子消毒,稀播育壮秧。2.适时早栽,合理密植。一般秧龄为25天左右,大田栽插规格一般株行距20.0厘米×20.0厘米,每丛插3-4粒谷苗,每亩插足1.8万丛左右,基本苗4-5万苗/亩,肥力偏低田块适当增加密度,争取有效穗达20万以上。3.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在施肥管理上,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且氮肥用量不宜过多,要求氮肥施用应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中等肥力田块每亩施纯氮8.0-10.0千克,其施肥比例为:底肥50.0%、蘖肥30.0%、穗肥15.0%、粒肥5.0%。在管水方面,要求前期浅水栽秧、寸水活棵、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中期苗足晒田、深水抽穗,后期干湿交替、而不宜脱水过早。4.防治病虫,确保丰收。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和安徽南部的双季稻区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91
品种名称:五优311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五丰A×C311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8.8天,比对照五优308短0.5天。株高103.5厘米,穗长21.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5.3万穗,每穗总粒数163.3粒,结实率80.0%,千粒重24.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8级;抽穗期耐冷性中等;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1%,长宽比2.9,垩白粒率28.3%,垩白度6.8%,胶稠度74.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8%。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4.34千克,比对照五优308增产5.06%;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13.32千克,比对照五优308增产3.0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3.83千克,比对照五优308增产4.0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5.24千克,比对照五优308增产3.53%。
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6月20~6月25日播种,湘北适当提早1~2天播种,湘南适当推迟2~3天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0千克左右,大田每亩用种量1.2~1.5千克。2.移栽:秧龄控制在18~22天,种植密度16.7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每穴插2粒谷秧。3.合理施肥:大田亩施45%的复合肥30千克、尿素5千克作基肥,移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亩追施尿素10千克、氯化钾5千克,后期看苗补肥。深水活蔸,浅水勤灌,够苗晒田,齐穗后干湿交替壮籽,后期干干湿湿,忌脱水过早。4.病虫害防治: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蓟马、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的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92
品种名称:隆晶优534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隆晶4302A×R534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2.3天,比对照天优华占长0.4天。株高104.2厘米,穗长22.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3万穗,每穗总粒数152.3粒,结实率83.0%,千粒重24.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5、3.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0%,长宽比3.4,垩白粒率17%,垩白度3.6%,胶稠度5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6%,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双季晚籼中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7.3千克,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0.4%;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591.7千克,比天优华占增产3.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4.5千克,比天优华占增产2.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3.6千克,比天优华占增产0.2%。
栽培技术要点: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田播种量每亩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50千克。2.秧苗叶龄5.5叶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插植规格16.5厘米×2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3.需肥水平中等,一般亩施纯氮11.5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钾6.5千克。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主攻前期分蘖,增加有效穗。加强中后期管理,提高结实率。4.深水活蔸,浅水分蘖,够苗及时晒田,促根壮秆防倒伏,后期干湿相间,保持根系活力,忌脱水过早,以防早衰。5.坚持强氯精浸种;秧田期抓好稻飞虱防治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北部、广西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93
品种名称:隆晶优1212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隆晶4302A×R1212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1.9天,比对照天优华占短0.1天。株高102.8厘米,穗长23.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9.2万穗,每穗总粒数150.8粒,结实率83.8%,千粒重25.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3、3.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1%,长宽比3.4,垩白粒率16%,垩白度3.1%,胶稠度5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双季晚籼中迟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5.3千克,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0.1%;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576.5千克,比天优华占增产1.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5.9千克,比天优华占增产0.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6.4千克,比天优华占增产0.7%。
栽培技术要点: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秧田播种量每亩10千克,大田亩用种量1.50千克。2.秧苗叶龄5.5叶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插植规格16.5厘米×20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3.需肥水平中等,一般亩施纯氮11.5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钾6.5千克。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主攻前期分蘖,增加有效穗。加强中后期管理,提高结实率。4.深水活蔸,浅水分蘖,够苗及时晒田,促根壮秆防倒伏,后期干湿相间,保持根系活力,忌脱水过早,以防早衰。5.坚持强氯精浸种;秧田期抓好稻飞虱防治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白叶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北部、广西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94、滇审稻200708号
品种名称:奥优83
申请者: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奥龙1S×R83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迟熟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0天,比对照F优498短0.7天。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4、3.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7级;感稻瘟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2%,长宽比2.8,垩白粒率30%,垩白度4.5%,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31%,达国标优质3级。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扩区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5.58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6.5%;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2.06千克,比F优498增产8.4%;两年扩区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3.82千克,比F优498增产7.4%。
栽培技术要点:1.4月上、中旬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0千克,每亩秧田播种量6-7千克,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30-35天,栽插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双本栽插,亩基本苗7-8万左右。3.大田需肥水平中等,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高浓度复合肥30-40千克做底肥,移栽后5-7天每亩追施尿素4-6千克作分蘖肥,拔节孕穗期施用氯化钾12-15千克,中后期控制施用氮肥。4.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亩总苗数达到18-20万时,开始排水晒田,孕穗中期至乳熟灌浆器期田间有水层,灌浆成熟期间歇湿润灌溉,收割前6-8天放干水。5.注意及时防治好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95、滇审稻2014004号
品种名称:奥龙优282
申请者: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湖南奥谱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奥龙1S×H282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迟熟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4天,比对照F优498短0.3天。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4、3.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5级;感稻瘟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9.3%,长宽比3.1,垩白粒率12%,垩白度1.4%,胶稠度6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2%,达国标2级优质米。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扩区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5.34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3.0%;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49.47千克,比F优498增产10.1%;两年扩区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7.41千克,比F优498增产6.4%。
栽培技术要点:1.培育壮秧。长江上游作中稻,4月上、中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6-7千克,每亩大田用种量1.0千克,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加强秧苗期肥水管理。2.适时移栽。5.5-6.5叶期移栽,适宜秧龄30-35天,栽插密度20×26.7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亩插足7-8万基本苗。3.大田需肥水平中等,每亩施30-35千克高浓度复合肥,施足底肥,栽插返青后每亩追施5-6千克尿素,分蘖末期追施10-12千克氯化钾,孕穗中期补施8-10千克氯化钾,中后期控制施用氮肥。插后寸水返青,浅水与湿润相间,旺根促蘖,够苗及时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收割前6-8天放水。5.注意及时防治好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96
品种名称:中南优1号
申请者: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中南1A×中莲恢510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6.5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0.5天。株高121.6厘米,穗长25.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3万穗,每穗总粒数211.9粒,结实率80%,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较强;高感稻瘟病,抗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出糙率81.9%,精米率72.9%,整精米率57.05%,垩白粒率27.5%,垩白度4%,直链淀粉17.65%,胶稠度67mm,粒长7.3mm,粒型长宽比3.3,透明度1级,碱消值6.6。米质达国家优质稻米3级标准。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扩区试验,平均亩产696.32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13%,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70.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15%;两年扩区试验平均亩产683.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1%。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中旬至5月下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10千克,培育壮秧。2.秧龄25-30天移栽,宽行窄株栽插,株行距13.3×30厘米或16.7×26.7厘米,每穴2粒谷秧,亩基本苗8万。3.中上肥力地块栽培,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碳铵20~30千克做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尿素与氯化钾混合施用;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4.深水活蔸,浅水分蘖,足苗晒田,有水抽穗,后期湿润灌溉,忌脱水过早。5.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及时防治稻飞虱、螟虫、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和安徽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76097
品种名称:隆两优3189
申请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隆科638S×R3189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9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9天。亩有效穗数14.4万,株高128.9厘米,穗长24.4厘米,穗粒数193.0粒,结实率84.3%,千粒重28.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0、3.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整精米率62.3%,长宽比2.9,垩白粒率21%,垩白度5.8%,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8%。
产量表现: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7.3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7%;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39.1千克,比对照增产5.5%;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33.2千克,比对照增产5.1%;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6.2千克,比对照增产2.8%。
栽培技术要点:1.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每亩大田用种量0.75公斤,每亩秧田播种量10公斤。2.秧龄30天或秧苗叶龄5-6叶移栽,插植规格20厘米×26.6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亩插基本苗6万以上。3.需肥水平中等,一般亩施纯氮12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钾6.5公斤,采取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4.移栽后深水活蔸,分蘖期浅水促蘖,当总苗数达到24万左右,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后期不能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5.坚持强氯精浸种,预防恶苗病等种子带菌病害的发生。秧田期抓好稻飞虱防治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稻瘟病重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复审。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中稻种植。稻瘟病重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01
品种名称:西农529
申请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育种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绵阳26/小偃597
特征特性:弱春性,全生育期216天,与对照品种偃展4110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黄绿,分蘖力较强,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80.4厘米,株型紧凑,秆质弹性好,较抗倒伏。旗叶宽长、平展,穗层厚,熟相较好。穗纺锤形,白壳、短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中等。亩穗数41.1万穗,穗粒数33.5粒,千粒重42.6克。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叶锈病、白粉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04克/升,蛋白质含量15.16%,湿面筋含量30.7%,稳定时间13.1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5.4千克,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5.8%;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4.5千克,比偃展4110增产7.3%。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3.4千克,比偃展4110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中下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4万。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和叶锈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02
品种名称:恒进麦8号
申请者:王蕊
育种者:王蕊
品种来源:周麦16/淮麦28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5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窄短,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耐倒春寒能力中等。株高90.7厘米,株型偏紧凑,茎秆细韧弹性好,较抗倒伏。旗叶短小,上冲,穗层厚,熟相较好。穗纺锤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41.3万穗,穗粒数32.2粒,千粒重47.7克。抗病性鉴定,中感赤霉病和条锈病,高感白粉病、叶锈病和纹枯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38克/升,蛋白质含量13.96%,湿面筋含量28.1%,稳定时间6.9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1.5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5%;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67.3千克,比周麦18增产10.0%。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3.6千克,比周麦18号增产6.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25万。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叶锈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03
品种名称:天益科麦5号
申请者: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淮0566/洛麦23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6天,与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较长,分蘖力较强,耐倒春寒能力中等。株高88.5厘米,株型紧凑,较抗倒伏。旗叶短宽,上冲,穗层厚,熟相较好。穗近长方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中等。亩穗数39.6万穗,穗粒数34.7粒,千粒重45.0克。抗病性鉴定,中感赤霉病,高感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和纹枯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13克/升,蛋白质含量14.90%,湿面筋含量32.0%,稳定时间4.7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3.4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8%;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57.2千克,比周麦18增产7.4%。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6.6千克,比周麦18号增产7.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20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04
品种名称:瑞华麦523
申请者: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郑麦9023/烟1604
特征特性:弱春性,全生育期216天,与对照品种偃展4110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窄长,分蘖力中等,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85.5厘米,株型紧凑,茎秆弹性中等,抗倒性中等。蜡质层厚,旗叶宽长、平展,穗层整齐,熟相中等。穗纺锤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中等。亩穗数45.5万穗,穗粒数28.4粒,千粒重45.8克。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中感叶锈病、赤霉病、纹枯病,高感白粉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04克/升,蛋白质含量15.08%,湿面筋含量33.5%,稳定时间4.0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7.5千克,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6.2%;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18.2千克,比偃展4110增产6.0%。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5.5千克,比偃展4110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中下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4万。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05
品种名称:宁麦26
申请者: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育种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宁9531/宁麦9号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200天,与对照品种扬麦20熟期相当。幼苗半直立,叶片短宽,叶色深,分蘖力强。株高81.5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弱。旗叶平伸,穗层较整齐,熟相中等。穗纺锤形,白壳、长芒、红粒,籽粒半角质。亩穗数31.6万穗,穗粒数36.5粒,千粒重41.8克。抗病性鉴定,中抗纹枯病,中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792克/升,蛋白质含量11.54%,湿面筋含量22.3%,稳定时间6.3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18.3千克,比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5.5%;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17.7千克,比扬麦20增产4.5%。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8.2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7.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15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淮南地区、安徽淮南地区、上海、浙江、湖北中南部地区、河南信阳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06
品种名称:德研16
申请者:河南德宏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德宏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周麦18/皖麦50//淮麦0208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6天,与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分蘖力强,耐倒春寒能力较好。株高81.2厘米,株型较紧凑,茎秆粗壮,较抗倒伏。蜡质重,旗叶宽短,上冲,穗叶同层,穗层厚,熟相中等。穗纺锤形,白壳、短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中等。亩穗数41.2万穗,穗粒数33.2粒,千粒重44.3克。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786克/升,蛋白质含量15.65%,湿面筋含量35%,稳定时间5.3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8.8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6.8%;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45.2千克,比周麦18增产5.1%。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6.9千克,比周麦18号增产5.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22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赤霉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07
品种名称:徐麦35
申请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新麦93119/周麦16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6天,与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宽短直立,分蘖力较强,耐倒春寒能力中等。株高82.2厘米,株型较紧凑,茎秆粗,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旗叶短宽,上冲,穗叶同层,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中等。亩穗数42.7万穗,穗粒数35.8粒,千粒重41.6克。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20克/升,蛋白质含量12.89%,湿面筋含量29.4%,稳定时间2.1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9.3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6.9%;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57.4千克,比周麦18增产7.4%。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8.3千克,比周麦18号增产7.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18万。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08
品种名称:泉麦890
申请者:河南开泉农业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开泉农业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许科1号/04中36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7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大,分蘖力中等,耐倒春寒能力较好。株高86厘米,株型较紧凑,茎秆粗壮,较抗倒伏。蜡质层厚,旗叶短宽、上冲,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长方形,白壳、短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37.5万穗,穗粒数33.4粒,千粒重49.5克。抗病性鉴定,中抗叶锈病,中感条锈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11克/升,蛋白质含量14.00%,湿面筋含量31.8%,稳定时间2.5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6.3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9%;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45.2千克,比周麦18增产5.1%。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8.4千克,比周麦18号增产5.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18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09
品种名称:濮兴5号
申请者:河南省民兴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省民兴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周麦16/豫麦49//周麦22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6天,与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黄绿,分蘖力较强,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82.1厘米,株型较紧凑,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蜡质层较厚,旗叶宽长、上冲,穗层厚,熟相较好。穗长方形,白壳、短芒、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中等。亩穗数39.9万穗,穗粒数32.3粒,千粒重48.3克。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慢叶锈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08克/升,蛋白质含量14.90%,湿面筋含量32.5%,稳定时间3.4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5.4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2.9%;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46.6千克,比周麦18增产5.3%。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1.3千克,比周麦18号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18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10
品种名称:丰德存麦12号
申请者: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周麦16/陕优225//百农AK58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6天,与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分蘖力较强,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80.8厘米,株型较松散,茎秆弹性较好,较抗倒伏。旗叶窄长、上冲,穗层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白壳、短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2.0万穗,穗粒数30.8粒,千粒重47.4克。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中感叶锈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18克/升,蛋白质含量15.01%,湿面筋含量34.2%,稳定时间5.1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5.5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4%;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3.2千克,比周麦18增产3.4%,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2.5千克,比周麦18增产6.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18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和白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11
品种名称:沃德麦365
申请者: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河南国育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河南国育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周麦22/CI18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5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88.3厘米,株型较紧凑,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一般。蜡质层厚,旗叶短、上冲,穗层厚,熟相中等。穗长方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一般。亩穗数39.3万穗,穗粒数29.6粒,千粒重51.7克。抗病性鉴定,条锈病近免疫,中感白粉病,中感叶锈病,高感赤霉病、纹枯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778克/升,蛋白质含量15.05%,湿面筋含量34.0%,稳定时间1.5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8.1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3.4%;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44.3千克,比周麦18增产4.9%。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5.1千克,比周麦18号增产4.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18万。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12
品种名称:新麦29
申请者: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偃展4110/周麦16
特征特性:弱春性,全生育期217天,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晚熟1天。幼苗直立,叶片宽长,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81.5厘米,株型稍松散,秆质弹性一般,抗倒性中等。蜡质层厚,旗叶宽长、下弯,穗层厚,熟相较好。穗纺锤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粉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1.9万穗,穗粒数31.2粒,千粒重50.4克。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11克/升,蛋白质含量13.59%,湿面筋含量27.4%,稳定时间1.8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9.9千克,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10.5%;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8.1千克,比偃展4110增产10.1%。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1.3千克,比偃展4110增产9.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中下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24万。注意防治蚜虫、纹枯病、赤霉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13
品种名称:偃高21
申请者:偃师市金高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偃师市金高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周麦16/豫麦49)F2//豫麦18
特征特性:弱春性,全生育期216天,与对照品种偃展4110熟期相当。幼苗直立,叶片宽长,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86.0厘米,株型稍松散,秆质弹性中等,抗倒性较弱。旗叶宽短、上冲,穗层整齐,熟相较好。穗长方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粉质,饱满度中等。亩穗数37.7万穗,穗粒数32.5粒,千粒重51.8克。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05克/升,蛋白质含量13.92%,湿面筋含量30.5%,稳定时间2.2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8.3千克,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8.3%;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4.8千克,比偃展4110增产7.4%。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5千克,比偃展4110增产6.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中下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22万。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14
品种名称:西农585
申请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育种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西农4211/西农9871
特征特性:弱春性,全生育期216天,与对照品种偃展4110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分蘖力较强,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78.9厘米,株型较松散,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茎叶蜡质明显,旗叶短宽、上举,穗层整齐,熟相中等。穗纺锤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一般。亩穗数42.2万穗,穗粒数31.2粒,千粒重44.4克。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纹枯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07克/升,蛋白质含量14.91%,湿面筋含量33.2%,稳定时间5.8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9.8千克,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2.8%;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14.9千克,比偃展4110增产5.4%.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8千克,比偃展4110增产5.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中下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4万。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和叶锈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15
品种名称:科农2009
申请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育种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148/BE-1//148/3/科农1095*2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40天,比对照品种良星99早熟2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抗寒性一般。株高81.5厘米,茎秆坚韧,较抗倒伏。穗层整齐,穗叶同层,熟相一般。穗长方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42.3万穗,穗粒数39.6粒,千粒重38.3克。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和叶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白粉病和赤霉病。品质检测,容重830克/升,蛋白质含量15.70%,湿面筋含量33.0%,稳定时间10.0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5.3千克,比对照良星99增产3.9%;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79.5千克,比良星99增产4.4%。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6.6千克,比良星99增产3.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2万。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16
品种名称:俊达129
申请者:河南俊达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俊达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淮麦18/A5-100//淮麦18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41天,与对照品种良星99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分蘖力中等。株高84厘米,株型偏散,茎秆弹性较好。后期不耐高温,熟相较差。穗纺锤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偏粉质,饱满度中等。亩穗数42.8万穗,穗粒数37.2粒,千粒重41.5克。抗病性鉴定,中感白粉病、纹枯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和赤霉病。品质检测,容重807克/升,蛋白质含量13.25%,湿面筋含量26.8%,稳定时间5.7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7.8千克,比对照良星99增产4.3%;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73.0千克,比良星99增产3.2%。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7.2千克,比良星99增产3.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2万。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17
品种名称:齐麦2号
申请者:济南永丰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济南永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潍麦8号/05-38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41天,与对照品种良星99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一般。株高80厘米,茎秆细、韧性较好。后期蜡质重,旗叶窄长,穗层不整齐,熟相较好。穗近长方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41.9万穗,穗粒数36.9粒,千粒重45.1克。抗病性鉴定,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16克/升,蛋白质含量13.25%,湿面筋含量28.2%,稳定时间5.2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5.1千克,比对照良星99增产6.1%;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97.9千克,比良星99增产6.7%。2015-2016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7.8千克,比良星99增产7.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高水肥地18万,中等地力20万。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18
品种名称:山农28号
申请者:山东农业大学、淄博禾丰种子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农业大学、淄博禾丰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4142/6125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40天,比对照品种良星99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株高81厘米,株型稍松散,茎杆细、弹性较好。穗茎有蜡质,旗叶小、上举,穗层不整齐,熟相较好。穗纺锤形,白壳、短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中等。亩穗数46.9万穗,穗粒数31.4粒,千粒重47.1克。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和叶锈病。品质检测,容重819克/升,蛋白质含量13.78%,湿面筋含量30.5%,稳定时间2.6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6.0千克,比对照良星99增产2.8%;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93.6千克,比良星99增产6.0%。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0.2千克,比良星99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15万,晚播应适当增加播种量。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19
品种名称:山农30号
申请者:山东农业大学
育种者:山东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泰农18/临麦6号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41天,与对照品种良星99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色中绿,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株高82厘米,株型半紧凑,旗叶上举,茎秆较硬,抗倒性一般。穗近长方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6.6万穗,穗粒数39.7粒,千粒重47.8克。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品质检测,容重824克/升,蛋白质含量12.98%,湿面筋含量27.1%,稳定时间4.2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5.4千克,比对照良星99增产2.7%;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7.2千克,比良星99增产4.8%。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8.1千克,比良星99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高水肥地18万左右,晚播应适当增加播种量。注意防治蚜虫、赤霉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水肥地块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20
品种名称:中信麦9号
申请者:河北众信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北众信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703/邯4589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5天,与对照品种洛旱7号熟期相当。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高76厘米,株型半松散,抗倒性较好,熟相好。穗长方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角质。亩穗数42.0万穗,穗粒数33.3粒,千粒重40.3克。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13克/升,蛋白质含量13.29%,湿面筋含量28.4%,稳定时间5.5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40.0千克,比对照洛旱7号增产6.9%;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43.3千克,比洛旱7号增产7.5%。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1.8千克,比洛旱7号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18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山西省晋南、陕西省咸阳和渭南、河南省旱肥地及河北省中南部、山东省旱地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21
品种名称:农大5181
申请者:中国农业大学
育种者:中国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农大3097/轮选987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6天,与对照品种洛旱7号熟期相当。幼苗匍匐,叶色灰绿,分蘖力较强。株高86厘米,株型半松散,抗倒性中等,熟相好。穗纺锤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角质。亩穗数37.6万穗,穗粒数32.2个,千粒重46.8克。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高感白粉病和黄矮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04克/升,蛋白质含量13.61%,湿面筋含量28.2%,稳定时间1.6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32.1千克,比对照洛旱7号增产5.0%;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42.7千克,比洛旱7号增产7.3%。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0.6千克,比洛旱7号增产5.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18万。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山西省晋南、陕西省咸阳和渭南、河南省旱肥地及河北省中南部、山东省旱地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22
品种名称:品育8161
申请者: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育种者: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品种来源:长4802/临优9202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45天,与对照品种晋麦47号熟期相当。幼苗匍匐,分蘖力一般。株高88厘米,株型半紧凑,抗倒性中等。茎秆蜡质,穗层较整齐,熟相一般。穗纺锤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一般。亩穗数36.0万穗,穗粒数28.8,千粒重42.4克。抗病性鉴定,中感条锈病和白粉病,高感叶锈病和黄矮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10克/升,蛋白质含量14.62%,湿面筋含量31.9%,稳定时间7.0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07.8千克,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3.7%;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64.3千克,比晋麦47号增产8.2%。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34.4千克,比晋麦47增产4.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和黄矮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山西省晋南,陕西省宝鸡、咸阳和铜川,河南省及河北省沧州的旱薄地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23
品种名称:晋麦100号
申请者:山西金鼎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西金鼎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晋麦79/临旱5408
特征特性:弱冬性,全生育期244天,与对照品种晋麦47号熟期相当。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株高78厘米,株型紧凑,较抗倒伏。穗层较整齐,熟相一般。穗纺锤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0.7万穗,穗粒数29.1粒,千粒重36.3克。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品质检测,容重785克/升,蛋白质含量13.77%,湿面筋含量28.8%,稳定时间4.5分钟。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22.9千克,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8.8%;2014-201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46.1千克,比晋麦47号增产2.7%。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36.8千克,比晋麦47增产5.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和黄矮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山西省晋南,陕西省宝鸡、咸阳和铜川,河南省及河北省沧州的旱薄地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24
品种名称:克春7号
申请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育种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品种来源:克99F3-1247/黑101系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92天,比对照品种垦九10号早熟2天。幼苗直立,分蘖力强。株高103厘米,抗倒性较好。穗纺锤形,白壳、长芒、红粒,籽粒角质。亩穗数39.2万穗,穗粒数32.5粒,千粒重33.5克。抗病性鉴定,秆锈病免疫,高抗叶锈病,中感根腐病,高感赤霉病和白粉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797克/升,蛋白质含量14.20%,湿面筋含量30.7%,稳定时间2.4分钟。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67.7千克,比对照垦九10号增产10.0%;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307.8千克,比垦九10号增产5.1%。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34.4千克,比垦九10号增产3.1%。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43万左右。注意防治蚜虫、根腐病、赤霉病和白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25
品种名称:克春10号
申请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育种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品种来源:克00-922/加麦1号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93天,比对照品种垦九10号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株高105厘米,抗倒性一般。穗纺锤形,白壳、长芒、红粒,籽粒角质。亩穗数39.1万穗,穗粒数32.0粒,千粒重35.4克。抗病性鉴定,秆锈病免疫,中感叶锈病和根腐病,高感赤霉病和白粉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06克/升,蛋白质含量13.63%,湿面筋含量28.8%,稳定时间2.5分钟。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73.1千克,比对照垦九10号增产12.2%;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307.1千克,比垦九10号增产4.8%。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4.1千克,比垦九10号增产9.2%。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43万左右。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根腐病、赤霉病和白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70026
品种名称:陇育5号
选育单位: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品种来源:西峰20/庆农4号
特征特性: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73天,比对照品种长6878晚熟2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强。穗长方形,白壳、长芒、红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穗层整齐,熟相好。亩穗数36.4万,穗粒数33.8,千粒重35.0克。抗病性鉴定,条锈病免疫,高感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品质检测,容重792克/升,蛋白质含量15.74%,湿面筋含量37.1%,稳定时间5.1分钟。
产量表现:2012-2013年度参加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49.7千克,比对照长6878增产7.0%;2013-2014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87.5千克,比长6878增产6.9%。2014-201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9.0千克,比长6878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和10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28万。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复审。适宜北部冬麦区的甘肃陇东、宁夏固原、山西长治等旱地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01
品种名称:泽玉8911
申请者:吉林省宏泽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吉林省宏泽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0908×Z1182
特征特性:东北中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期133天左右,比对照品种先玉335早熟。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丝紫色,花药紫色。株型紧凑,成株叶片数20片左右,株高299厘米,穗位124厘米,雄穗分支5-7个。果穗筒型,穗长16.9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粗5.2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4.2克。抗倒性(倒伏倒折率之和≤5.0%)达标点比例平均达97%。籽粒平均破损率4.7%。经抗病接种鉴定:感大斑病和丝黑穗病,高抗镰孢茎腐病,抗禾谷镰孢穗腐病,中抗灰斑病。容重793克/升,粗蛋白含量9.53%,粗脂肪含量4.15%,粗淀粉含量76.26%,赖氨酸0.33%。
产量表现:在2015-2016年东北中熟春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766.0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23.8%,增产点次90%,在2016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772.7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8.8%,增产点次91%。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辽北部分地区,吉林省吉林市、白城市、通化市大部分地区,辽源市、长春市、松原市部分地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乌兰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等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区的机收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02
品种名称:德育919
申请者:吉林德丰种业有限公司、河北科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吉林德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N90×TG41
特征特性:东北中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30天左右,比对照品种先玉335早熟。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浓绿,叶缘绿色,花丝浅紫,花药绿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成株叶片数21片左右,株高307厘米,穗位高114厘米,雄穗分枝7-8个。果穗长筒型,穗长17.3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淡黄、马齿型,百粒重33.1克。抗倒性(倒伏倒折率之和≤5.0%)达标点比例73%,籽粒破碎率3.9%。经抗病性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中抗茎腐病,抗穗腐病,感丝黑穗病,中抗灰斑病。籽粒容重736克/升,粗蛋白含量9.08%,粗脂肪含量3.63%,粗淀粉含量70.52%,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国家东北中熟春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平均每亩产量666.3公斤,比对照增产7.4%,增产点比例72%;2016年生产性试验,平均每亩产量674.3公斤,比对照增产4.0%,增产点比例6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辽北部分地区,吉林省吉林市、白城市、通化市大部分地区,辽源市、长春市、松原市部分地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乌兰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等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区机收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03
品种名称:吉单66
申请者: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吉A6601×PD752B
特征特性:东北中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32天左右,比对照品种先玉335早熟。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丝绿色,花药黄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成株叶片数20片左右,株高326厘米,穗位高131厘米,雄穗分枝6-7个。果穗筒型,穗长17.9厘米,穗粗4.9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1.9克。抗倒性(倒伏倒折率之和≤5.0%)达标点比例83%,籽粒破碎率4.5%。经抗病性接种鉴定:抗茎腐病,抗穗腐病,抗丝黑穗病,抗灰斑病,感大斑病。籽粒容重784克/升,粗蛋白含量10.91%,粗脂肪含量3.62%,粗淀粉含量74.04%,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国家东北中熟春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平均每亩产量666.3公斤,比对照增产7.6%,增产点比例67%;2016年生产性试验,平均每亩产量647.9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8%,增产点比例6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辽北部分地区,吉林省吉林市、白城市、通化市大部分地区,辽源市、长春市、松原市部分地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乌兰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等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区机收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04
品种名称:五谷318
申请者: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有限公司
育种者:甘肃五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WG3253×WG5603
特征特性:东北中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7天左右,比对照品种先玉335早熟。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丝浅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2厘米,穗位高113厘米,雄穗分枝6-10个。果穗长筒型,穗长21.1厘米,穗粗5.2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5.1克。抗倒性(倒伏倒折率之和≤5.0%)达标点比例73%,籽粒破碎率5.7%。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抗穗腐病,抗丝黑穗病,中抗灰斑病,感大斑病。籽粒容重755克/升,粗蛋白含量8.77%,粗脂肪含量3.95%,粗淀粉含量74.92%,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国家东北中熟春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平均每亩产量671.3公斤,比对照增产8.5%,增产点比例64%;2016年生产性试验,平均每亩产量661.9公斤,比对照增产4.0%,增产点比例77.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末至5月初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辽北部分地区,吉林省吉林市、白城市、通化市大部分地区,辽源市、长春市、松原市部分地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乌兰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等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区机收籽粒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05
品种名称:迪卡517
申请者: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
育种者: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1798Z×HCL645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3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熟。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丝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成株叶片数18片左右,株高261厘米,穗位高115厘米,雄穗分支9-10个。果穗筒型,穗长14.6厘米,穗粗4.3厘米,穗行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偏马齿型,百粒重28.9克。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6%,抗倒性(倒伏倒折率之和≤5.0%)达标点比例93%,籽粒破碎率为4.8%。经两年三点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禾谷镰孢穗腐病,高感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85克/升,粗蛋白含量9.40%,粗脂肪含量4.00%,粗淀粉含量74.74%,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国家黄淮海夏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7.1公斤,比对照增产5.5%,增产点次比例7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6.9公斤,比对照增产8.6%,增产点次比例9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播种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及京津唐机收种植。穗腐病或者瘤黑粉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06
品种名称:LS111
申请者: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S1206×LS1249
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夏播区从出苗至成熟101天左右,较对照品种郑单958早熟。幼苗叶鞘深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红色,花丝紫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成株叶片数18-19片,株高245厘米,穗位高79厘米。果穗筒型,穗长18.6厘米,穗粗4.6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粒色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29.9克。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7.6%,抗倒性(倒伏倒折率之和≤5.0%)达标点比例95%,籽粒破碎率7.4%。经两年三点抗病性接种鉴定:该品种感茎腐病,感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感穗腐病,高感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36克/升,粗蛋白含量8.20%,粗脂肪含量3.31%,粗淀粉含量76.04%,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国家黄淮海夏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0.8公斤,比对照增产6.2%,增产点率77%;2016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4.6公斤,比对照增产5.2%,增产点率8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播种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亩种植密度5000-5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及京津唐机收种植。瘤黑粉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07
品种名称:京农科728
申请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育种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京MC01×京241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0天左右,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熟。幼苗叶鞘深紫色,叶片绿色,花药淡紫色,花丝淡红色,护颖绿色,成株株型紧凑型,总叶片数19-20片,株高274cm,穗位105cm,雄穗一级分支5-9个。果穗筒型,穗轴红色,穗长17.5cm,穗粗4.8cm,穗行数14行,出籽率86.1%。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1.5克。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6.6%。抗倒性(倒伏倒折率之和≤5.0%)达标点比例83%,籽粒破碎率5.9%。经两年三点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粗缩病,感茎腐病、感穗腐病、感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82克/升,粗蛋白含量10.86%,粗脂肪含量3.88%,粗淀粉含量72.79%,赖氨酸含量0.37%。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国家黄淮海夏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平均每亩产量569.8公斤,比对照增产9.9%,增产点比例77%;2016年生产性试验,平均每亩产量551.5公斤,比对照增产8.5%,增产点比例8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播种期6月中旬,,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及京津唐机收种植。瘤黑粉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08
品种名称:五谷305
申请者: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甘肃五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WG3258×WG6319
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夏播区从出苗至成熟102天,比郑单958早熟。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丝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9厘米,穗位高96厘米,全株叶片19左右,雄穗分支数为4-7。果穗短筒型,穗长17.9厘米,穗粗4.7厘米,穗行数14-16行,百粒重32.1克,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硬粒型。适收期籽粒含水量28%,抗倒性(倒伏倒折率之和≤5.0%)达标点比例85%,籽粒破碎率9.3%。经两年三点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粗缩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穗腐病、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74克/升,粗蛋白含量9.86%,粗脂肪含量3.01%,粗淀粉含量74.5%,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国家黄淮海夏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平均每亩产量570.7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0%,增产点比例78%;2016年生产性试验,平均每亩产量583.9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9%,增产点比例91%。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播种期在6月15号前为好。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海及京津唐夏玉米区机收种植。穗腐病或瘤黑粉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09
品种名称:院军一号
申请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沈阳军区直属农副业基地管理局、魏巍种业(北京)有限公司
育种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沈阳军区直属农副业基地管理局、魏巍种业(北京)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11×Y45-1
特征特性:出苗至成熟118天,与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3厘米,穗位高83.3厘米,成株叶片数15-16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12-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32.45克。接种鉴定,高抗镰孢茎腐病,抗灰斑病、穗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73克/升,粗蛋白含量10.30%,粗脂肪含量4.65%,粗淀粉含量71.68%,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极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014年平均亩产698.7千克,比对照增产3.9%,2015年平均亩产741.1千克,比对照增产9.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6千克,比对照增产7.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6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北部及东南部山区第四积温带,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部分地区、兴安盟部分地区、锡林郭勒盟部分地区、乌兰察布盟部分地区、通辽市部分地区、赤峰市部分地区、包头市北部、呼和浩特市北部,吉林省延边州、白山市的部分山区,河北省北部接坝的张家口市和承德市的部分地区,宁夏南部山区海拔2000米以上的极早熟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10
品种名称:富成198
申请者:顾秀玲
育种者:顾秀玲
品种来源:Am31×Am119
特征特性:出苗至成熟119天,比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晚1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47厘米,穗位高78厘米,成株叶片数17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30.8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丝黑穗病、灰斑病,抗茎腐病、穗腐病。籽粒容重770克/升,粗蛋白含量9.87%,粗脂肪含量4.70%,粗淀粉含量72.31%,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北方极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40.0千克,比对照增产9.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1.8千克,比对照增产8.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6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及宁夏等省和自治区极早熟区春播种植。适宜在黑龙江省北部及东南部山区第四积温带,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通辽市、赤峰市、包头市与呼和浩特市北部;吉林省延边州、白山市的部分山区,河北省北部接坝的张家口市和承德市的部分地区,宁夏南部山区海拔2000米以上的极早熟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丝黑穗病和灰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11
品种名称:广德77
申请者:吉林广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吉林广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G248×G68
特征特性:东北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吉单27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61.2厘米,穗位高83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紫红色,果穗筒型,穗长21.5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深红色,籽粒桔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9.6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丝黑穗病,抗茎腐病、灰斑病、穗腐病。籽粒容重772克/升,粗蛋白含量11.54%,粗脂肪含量4.14%,粗淀粉含量72.43%,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86.7千克,比对照增产8.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846.4千克,比对照增10.2%。
栽培技术要点:需要≥10℃活动积温2500℃以上的地区播种,选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东北早熟春玉米区种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吉林省延边州、白山市的部分地区,通化市、吉林市的东部,内蒙古中东部的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南部、兴安盟中北部、通辽市扎鲁特旗中部、赤峰市中北部、乌兰察布市前山、呼和浩特市北部、包头市北部等。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12
品种名称:鑫海158
申请者:北京玉鑫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玉鑫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145×929
特征特性:东北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7天,比对照品种吉单27晚0.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花丝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9厘米,穗位高116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8.3厘米,穗行数18行左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2.6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丝黑穗病,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灰斑病。籽粒容重767克/升,粗蛋白含量11.00%,粗脂肪含量3.44%,粗淀粉含量72.65%,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86.7千克,比对照增产9.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52.0千克,比对照增产10.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28日至5月13日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东北早熟春玉米区种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吉林省延边州、白山市的部分地区,通化市、吉林市的东部,内蒙古中东部的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南部、兴安盟中北部、通辽市扎鲁特旗中部、赤峰市中北部、乌兰察布市前山、呼和浩特市北部、包头市北部等。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13
品种名称:华农1107
申请者:北京华农伟业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华农伟业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B8×HN002
特征特性:东北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6天,比对照吉单27早熟1天。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82厘米,穗位高103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0.7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8.6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丝黑穗病和灰斑病,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55克/升,粗蛋白含量8.00﹪,粗脂肪含量4.44﹪,粗淀粉含量75.28﹪,赖氨酸含量0.25﹪。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92.6千克,比对照增产10.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47.2千克,比对照增产10.1%。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3800-4000株/亩,高水肥地块4000-4200株/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极温带,吉林省延边州、白山市的部分地区,通化市、吉林市的东部,内蒙古中东部的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南部、兴安盟中北部、通辽市扎鲁特旗中部、赤峰市中北部、乌兰察布市前山、呼和浩特市北部、包头市北部早熟区等东北早熟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灰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14
品种名称:和育187
申请者:北京大德长丰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大德长丰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V76-1×WC009
特征特性:东北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6天,与对照品种吉单27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2厘米,穗位高102.9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0.9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40.6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穗腐病、灰斑病。籽粒容重759克/升,粗蛋白含量8.16%,粗脂肪含量4.43%,粗淀粉含量74.66%,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08.7千克,比对照增产10.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57.0千克,比对照增产11.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极温带,吉林省延边州、白山市的部分地区,通化市、吉林市的东部,内蒙古中东部的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南部、兴安盟中北部、通辽市扎鲁特旗中部、赤峰市中北部、乌兰察布市前山、呼和浩特市北部、包头市北部早熟区等东北早熟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丝黑穗病、穗腐病和灰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15
品种名称:吉农大778
申请者:吉林农大科茂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吉林农大科茂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P58×M77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4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0.1厘米,穗位高106.9厘米。花丝黄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9.9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6.0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感灰斑病,抗茎腐病,抗丝黑穗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54克/升,粗蛋白含量8.89%,粗脂肪含量3.8%,粗淀粉含量72.57%,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10.8千克,比对照增产12.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99.1千克,比对照增产9.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3600~4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大部分地区和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以及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北京市,天津市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灰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16
品种名称:A1589
申请者: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
育种者: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1798Z×B2340Z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5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1.7厘米,穗位高116.1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9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6.6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灰斑病,高抗茎腐病,抗丝黑穗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57克/升,粗蛋白含量8.59%,粗脂肪含量4.8%,粗淀粉含量73.0%,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94.3千克,比对照增产10.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03.0千克,比对照增产10.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大部分地区和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以及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17
品种名称:农单476
申请者:河北农业大学
育种者:河北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农系3435×PH6WC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6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12.9厘米,穗位高126.8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紫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9.0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9.4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感灰斑病,高抗茎腐病,感丝黑穗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66克/升,粗蛋白含量9.92%,粗脂肪含量4.40%,粗淀粉含量71.62%,赖氨酸含量0.27%。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78.8千克,比对照增产8.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87.7千克,比对照增产7.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及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大部分地区和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以及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灰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18
品种名称:裕丰201
申请者:承德裕丰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承德裕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承系172×承系206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6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311.5厘米,穗位高116.6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9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6.5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感灰斑病,中抗茎腐病,抗丝黑穗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49克/升,粗蛋白含量8.16%,粗脂肪含量4.52%,粗淀粉含量75.44%,赖氨酸含量0.25%。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13.1千克,比对照增产13.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90.9千克,比对照增产8.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大部分地区和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以及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灰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19
品种名称:金岛99
申请者:葫芦岛市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葫芦岛市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H907×D908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5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8.3厘米,穗位高106.2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紫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9.3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6.4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感灰斑病,中抗茎腐病、丝黑穗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77克/升,粗蛋白含量9.59%,粗脂肪含量3.58%,粗淀粉含量75.03%,赖氨酸含量0.27%。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99.7千克,比对照增产11.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87.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3500~4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大部分地区和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以及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灰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20
品种名称:华农887
申请者:北京华农伟业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华农伟业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B8×京66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播区出苗至成熟123天,西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32天,黄淮海夏播生育期102天,平均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1-2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83-298厘米;穗位:107-114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9.0厘米,穗行数16行左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6.6克。接种鉴定:东华北春播区感大斑病,感灰斑病,抗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高抗穗腐病;西北春播区感大斑病,感禾谷镰孢穗腐病,抗丝黑穗病,中抗腐霉茎腐病。黄淮海夏播种区感小斑病、穗腐病、瘤黑粉病和茎腐病,抗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籽粒品质:东华北容重775g/L,粗蛋白9.56﹪,粗脂肪4.01﹪,粗淀粉75.68﹪,赖氨酸0.28﹪;西北春容重768g/L,粗蛋白9.72%,粗脂肪3.96%,粗淀粉73.85%、赖氨酸0.32%;黄淮海容重768g/L,粗蛋白11.01%,粗脂肪3.51%,粗淀粉73.80%、赖氨酸0.35%。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10.3千克,比对照增产12.8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09.8千克,比对照增产5.69%。2014-2015年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051.6千克,比对照增产7.3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961.9千克,比对照增产7.72%。2014-2015年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2.5千克,比对照增产10.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7.27千克,比对照增产8.8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春播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夏播区6月中下旬播种。亩种植密度东华北3800-4000株,西北4500-5000株,新疆地区5500株,黄淮海38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大部分地区和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以及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适宜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大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市大部分地区,陕西省榆林地区、延安地区,宁夏引扬黄灌区,甘肃省陇南市、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及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大部分地区,新疆昌吉州阜康市以西至博乐市以东地区、北疆沿天山地区、伊犁州直西部平原地区等西北春玉米区种植;适宜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和穗腐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21
品种名称:正成018
申请者: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OSL371×OSL372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4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2天。西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33.2天,比郑单958早0.8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15-320厘米,穗位高128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左右。花丝紫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9.2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2克。接种鉴定:东华北春玉米区感大斑病,中抗茎腐病、灰斑病,抗穗腐病、丝黑穗病。籽粒品质:东华北春玉米区容重772克/升,粗蛋白含量8.97%,粗脂肪含量3.3%,粗淀粉含量76.25%,赖氨酸含量0.26%。西北春玉米区中抗穗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腐霉茎腐病。西北春玉米区籽粒容重769克/升,粗蛋白含量8.81%,粗脂肪含量3.78%,粗淀粉含量74.21%,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09.1千克,比对照增产12.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88.4千克,比对照增产9.3%。2014-2015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092.9千克,比对照增产9.1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009.0千克,比对照增产6.9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适宜种植密度3800~4200株。西北春玉米区4月中旬播种,适期早播,亩适宜种植密度5500株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大部分地区和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以及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适宜在陕西榆林及延安地区、宁夏、甘肃、新疆和内蒙西部地区等西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茎腐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22
品种名称:烁源558
申请者:营口市佳昌种子有限公司
育种者:营口市佳昌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G10×AY92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6天,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熟期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花丝紫红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21.4厘米,穗位高140.1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8.6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7.6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感灰斑病,抗茎腐病,抗丝黑穗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55克/升,粗蛋白含量8.01%,粗脂肪含量4.48%,粗淀粉含量75.87%,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80.9千克,比对照增产9.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89.4千克,比对照增产7.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大部分地区和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以及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灰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23
品种名称:豫禾601
申请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581×H010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4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花丝紫红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7.8厘米,穗位高117.1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7.7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8.6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感灰斑病,中抗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85克/升,粗蛋白含量9.65%,粗脂肪含量3.43%,粗淀粉含量75.03%,赖氨酸含量0.29%。
西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33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花丝紫红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9厘米,穗位高109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8.6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7.6克。接种鉴定,抗茎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和穗腐病。籽粒容重775克/升,粗蛋白含量9.14%,粗脂肪含量4.06%,粗淀粉含量74.69%,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91.1千克,比对照增产11.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78.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5%。
2014-2015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058.2千克,比对照增产6.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969.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3500~4000株。西北春玉米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大部分地区和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以及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灰斑病。适宜在陕西榆林地区、甘肃、宁夏、新疆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等西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穗腐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24
品种名称:泛玉298
申请者: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005-3×F335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3天,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熟期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紫色,花丝浅紫色。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287厘米,穗位110厘米,全生育期叶片总数19-20片。果穗筒型,穗长16.9厘米,穗行数16行左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2.9克。2014-2015年接种鉴定,中抗弯孢叶斑病,感茎腐病、穗腐病和小斑病,高感瘤黑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75g/L,粗蛋白10.47%,粗脂肪3.75%,粗淀粉73.93%、赖氨酸0.34%。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4.8千克,比对照增产11.3%;201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2.2千克,比对照增产9.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种植密度4500-5000株/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病、小斑病、穗腐病、茎腐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25
品种名称:怀玉23
申请者:河南怀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河南怀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HC212×HC141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4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淡绿色,花药浅紫色。成株株型紧凑,株高300厘米,穗位105厘米,全生育期叶片总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6.5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4.0克。2014-2015年接种鉴定,中抗弯孢叶斑病,感小斑病、茎腐病和穗腐病,高感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66克/升,粗蛋白含量11.07%,粗脂肪含量3.43%,粗淀粉含量74.19%,赖氨酸含量0.35%。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22.5千克,比对照增产9.2%;201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2.2千克,比对照增产7.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播种期6月上中旬,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灰飞虱、玉米螟、小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26
品种名称:万盛68
申请者:石家庄市藁城区金诺农业科技园
育种者:石家庄市藁城区金诺农业科技园
品种来源:JN01×JN483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3天,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熟期相同。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258厘米,穗位106厘米,全生育期叶片总数20-21片。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果穗筒型,与茎秆夹角小,穗柄短,苞叶长,花丝浅紫色,穗长16.7厘米,穗行数18行左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0.3克。2014-2015年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抗穗腐病,感茎腐病,,高感弯孢菌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63克/升,粗蛋白含量10.36%,粗脂肪含量4.41%,粗淀粉含量72.12%,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5.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4%;201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6.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5%。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播种期6月15日左右,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粗缩病、弯孢菌叶斑病、茎腐病和玉米螟。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27
品种名称:宁玉468
申请者:江苏金华隆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苏金华隆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宁晨224×宁晨243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2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成株株型半紧凑,株高283厘米,穗位高101厘米,全生育期叶片数19~20片。花丝浅紫色,花药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9.1厘米,穗行数16行左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3.1克。2014-2015年接种鉴定,抗弯孢叶斑病,感小斑病和茎腐病,高感穗腐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48克/升,粗蛋白含量10.86%,粗脂肪含量3.07%,粗淀粉含量74.04%,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19千克,比对照增产8.6%;201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3.1千克,比对照增产8.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播种期4月下旬至6月中旬,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倒伏,注意防治瘤黑粉病、禾谷镰孢穗腐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28
品种名称:源丰008
申请者:北京雨田丰源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华丰种业开发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雨田丰源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华丰种业开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TM308×YTF415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拱土快,苗势强,长势旺,幼苗叶鞘紫色,叶色深绿。花丝浅紫色,花药黄色。成株株型紧凑,株高261厘米,穗位114厘米,全生育期叶片总数19-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4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1.7克。2014-2015年接种鉴定,抗小斑病,感茎腐病,高感弯孢菌叶斑病、粗缩病、禾谷镰孢穗腐病和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65g/L,粗蛋白9.68%,粗脂肪3.87%,粗淀粉74.61%、赖氨酸0.32%。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17.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7%;201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播种期6月上中旬,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灰飞虱、玉米螟和瘤黑粉病、禾谷镰孢穗腐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29
品种名称:京品50
申请者: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北京谷德玮国际农业技术研究院
育种者: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北京谷德玮国际农业技术研究院
品种来源:P18×J6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2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花丝浅紫色。成株株型紧凑,株高283厘米,穗位113厘米,全生育期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8.5厘米,穗粗4.6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1克。经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抗弯孢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穗腐病和粗缩病,中抗茎腐病(复检)。籽粒容重746克/升,粗蛋白含量10.88%,粗脂肪含量5.06%,粗淀粉含量73.23%,赖氨酸含量0.35%。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3%;201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播种期6月10日左右,亩种植密度在4500株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穗腐病、粗缩病和玉米螟。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30
品种名称:裕丰303
申请者: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T1669×CT3354
特征特性:西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34天,与郑单958熟期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12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浅紫-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8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2克。2014-2015年接种鉴定,抗丝黑穗病,中抗茎腐病,感大斑病、禾谷镰孢穗腐病。籽粒容重760克/升,粗蛋白含量10.11%,粗脂肪含量3.50%,粗淀粉含量74.49%,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066.3千克,比对照增产6.4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70.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2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5000-5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陕西榆林及延安地区、宁夏、甘肃、新疆和内蒙西部地区等西北春玉米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禾谷镰孢穗腐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31
品种名称:隆瑞117
申请者:成都市锦江区蓉育农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成都市锦江区蓉育农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SD599×LR117
特征特性:西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17.5天,比对照品种渝单8号迟熟0.9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1厘米,穗位高121.3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9.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31.6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穗腐病、茎腐病,感丝黑穗病、纹枯病、灰斑病。籽粒容重785克/升、粗蛋白含量10.18%、粗脂肪含量4.49%、粗淀粉含量71.73%、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西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03.88千克,比对照增产5.5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5.0千克,比对照增产6.1%。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2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2800-3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陕西汉中地区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等西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灰斑病、纹枯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32
品种名称:绵单1273
申请者: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育种者: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绵723×成205-22
特征特性:西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16天,比渝单8号晚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6厘米,穗位高112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2.9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茎腐病,感大斑病、纹枯病、穗腐病、灰斑病、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50克/升,粗蛋白含量9.87%,粗脂肪含量3.89%,粗淀粉含量74.74%,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西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88.1千克,比对照增产3.5%;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1.0千克,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8.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3000-3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陕西汉中地区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等西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纹枯病、丝黑穗病、穗腐病和灰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33
品种名称:强盛368
申请者: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瑞1×Q1141
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成熟102天,比郑单958早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花粉黄色。株型紧凑,株高262厘米,穗位高112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7.0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2.1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感穗腐病,弯孢菌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中抗茎腐病(复检)。籽粒容重756克/升,粗蛋白含量9.37%,粗脂肪含量4.27%,粗淀粉含量72.96%,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72.6千克,比对照增产6.8%。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7.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播种期6月初,亩适宜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经复审,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复审。适宜在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夏播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34
品种名称:农星207
申请者:泰安市农星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泰安市农星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泰048系×泰053系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2天,比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成株株型紧凑,平均倒伏率0.3%,倒折率0.6%,株高298厘米,穗位高118厘米,成株叶片数19.7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2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3.4克。接种鉴定,抗弯孢菌叶斑病,中抗小斑病,感黑穗病、黑粉病和粗缩病,中抗茎腐病(复检)。籽粒容重790克/升,粗蛋白含量10.45%,粗脂肪含量4.01%,粗淀粉含量73.28%,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4千克,比对照增产3.9%;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4%。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播种期6月上中旬,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经复审,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复审。适宜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山东、河南、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夏播种植。注意防治黑穗病、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35
品种名称:万甜2015
申请者:河北华穗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北华穗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W73×W74
特征特性:东南地区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2天,与对照品种粤天16号相当。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13.3厘米,穗位高71.3厘米,成株叶片数22片,花丝绿色,果穗近圆筒形,穗长20.5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白色,籽粒黄白相间、甜质型,百粒重(鲜籽粒)38.9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中抗腐霉茎腐病、感纹枯病。专家品尝鉴定,两年区域试验分别为88.1分和86.1分。品质检测,水溶性总糖含量14.2%,还原糖含量11.4%,皮渣率11.2%。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南鲜食玉米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81.9千克,比对照增产8.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东南玉米区适宜种植密度3000-3500株/亩。隔离种植,适时采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广西、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江苏中南部、安徽中南部和海南鲜食甜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玉米螟。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36
品种名称:荣玉甜9号
申请者: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育种者: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SH023×SH024
特征特性:在东南区出苗至成熟87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45厘米,穗位高87厘米,成株叶片数17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1厘米,穗行数20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鲜籽粒百粒重34.3克。东南抗性接种鉴定:感小斑病),感纹枯病,中抗腐霉茎腐病;西南抗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品质检测达到部颁甜玉米标准。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南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967.2公斤,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4.2%。2015-2016年参加国家西南区甜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43公斤,比对照增产8.9%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适宜播种期3月中旬-7月上旬,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隔离种植,适时收获,带苞叶运输贮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西、广东、江西、安徽南部、浙江、江苏、上海、福建、云南低海拔地区、四川、贵州低海拔地区、湖北、湖南、重庆和海南省等东南和西南鲜食甜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纹枯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37
品种名称:美玉甜007
申请者:海南绿川种苗有限公司
育种者:海南绿川种苗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e10×HE668
特征特性:东南地区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3天,与对照品种粤甜16号相当。株高190厘米,穗位高74厘米。穗长20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鲜籽粒百粒重33.4克。2015年~2016年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和腐霉茎腐病,感纹枯病,。2015年~2016年品质检测,皮渣率7.2~14.3%,还原糖含量5.8~8.9%,水溶性总糖含量12.5~17.2%;品尝鉴定86.5分。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南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929.2千克,比对照增产2.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亩种植密度2800~3000株。隔离种植,适时采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南部、浙江、上海、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东南地区鲜食甜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纹枯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38
品种名称:粤甜27号
申请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GQ-1×TZ-1
特征特性:在南方出苗至成熟平均88天,比对照品种粤甜16号晚熟3.5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240~260厘米,穗位高100厘米,成株叶片数19~21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平均穗长20~22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硬粒型甜质,鲜籽粒平均百粒重33克,出籽率70%。经两年接种鉴定:感小斑病,高抗腐霉茎腐病,抗纹枯病。东南区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价:皮渣率平均10.4%,水溶糖含量平均为13.5%,品尝鉴定86.6分。西南区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评价:皮渣率平均10.6%,水溶糖含量平均为19.0%,品尝鉴定85.9分。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国家东南区甜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68.4公斤,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7.1%。2015~2016年参加国家西南区甜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03.5公斤,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4.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土壤上栽培,东南区2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西南区3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亩适宜密度为3200~3400株。隔离种植,适时采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鲜食甜玉米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西、广东、江西、安徽南部、浙江、江苏、上海、福建、云南低海拔地区、四川、贵州低海拔地区、湖北、湖南、重庆和海南省等南方区东南和西南鲜食甜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南方锈病和玉米螟。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39
品种名称:夏蜜甜玉米
申请者:中山市大丰农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中山市大丰农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夏07-8-02×泰06-7-9
特征特性:该组合株型半紧凑,茎杆及叶鞘色泽绿色、叶片浓绿、叶片数19-21叶,花颖、花药、花丝色泽为白色、雄花分枝数11-13枝,雄花粉量多、轴白色。生育期春播86.5天,平均植株高210厘米,穗位高100厘米,穗长20厘米,穗粗5.4厘米,行数平均15.3,行粒数平均39.7,鲜籽粒百粒重31.6克,整齐度好,生长势强。2015-2016年抗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纹枯病,高抗腐霉茎腐病。2015-2016年品质检测,平均皮渣率10.7%,水溶性总糖含量15.4%;品尝鉴定86.9分。
产量表现:2015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穗918.8公斤,比对照增产3.0%,22个试点15增7减,增产点率68.2%。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鲜穗941.6公斤,比对照增产2.7%,22个试点16增6减,增产点率72.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亩种植密度2800-3200株。隔离种植,适时采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广西、江苏中南部、安徽中南部、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和海南等南方区东南鲜食甜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纹枯病和茎腐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40
品种名称:晋超甜1号
申请者: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育种者: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TY32-111×TY37/7710
特征特性:西南地区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5天,比对照品种粤甜16号早熟3天。株高217厘米,穗位高73厘米。穗长19.5厘米,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鲜籽粒百粒重37.5克。2015年~2016年抗性接种鉴定:高感小斑病(高感~中抗),感纹枯病(感)。2015年~2016年品质检测,皮渣率11.05~13.72%,还原糖含量8.15~8.62%,水溶性总糖含量20.93~18.29%;品尝鉴定86.8分。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西南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888.5千克,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2.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亩种植密度2800-3000株。隔离种植,适时采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西南鲜食甜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小斑病和纹枯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41
品种名称:洛白糯2号
申请者:洛阳农林科学院、洛阳市中垦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洛阳农林科学院、洛阳市中垦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BN2586×LBN0866
特征特性:黄淮海区夏播鲜穗播种至采收期平均75.7天,株型半紧凑,苗期叶鞘紫色,第一叶片尖端为卵圆形;平均株高255.3厘米,穗位101.5厘米,空株率2.1%,倒伏率0.1%,倒折率1.6%,全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粉红色,花药黄色。果穗柱形,平均鲜穗穗长19.8厘米,秃尖0-3.0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6.2,商品果穗率80.5%,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糯质。专家品尝鉴定平均86.9分。据河南农大品质检测:平均粗淀粉含量56.4%,支链淀粉占粗淀粉97.8%,皮渣率7.4%。河北农科院植保所接种抗性鉴定结果:中抗小斑病抗、茎腐病(14.5%),高感矮花叶病、感瘤黑粉病。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北方(黄淮海)糯玉米组区域试验,2015年平均亩产鲜穗878.1kg,比对照增产5.97%,12个试点中9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点率75.0%。2016年平均亩产鲜穗873.5kg,比对照增产11.0%,13个试点中10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点率76.9%。两年平均亩产875.8千克,比对照增产8.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6月下旬播种,亩种植密度3000-3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鲜食糯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矮花叶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42
品种名称:粮源糯1号
申请者:河南省粮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省粮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M07-300×FW20-2
特征特性:黄淮海区夏播出苗至鲜穗采收平均76天,株型半紧凑,第一叶片尖端为软圆形;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花药浅紫色。株高243厘米,穗位高117厘米,空株率2.5%,倒伏率12.1%,倒折率0.7%,花丝浅紫色,果穗苞叶适中,穗长19.1厘米,穗粗4.6厘米,秃尖1.1-1.0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白色。专家品尝鉴定86.5分。据河南农大品质检测:粗淀粉含量61.2%,支链淀粉占粗淀粉98.4%,皮渣率7.9%。河北农科院植保所接种抗性鉴定结果:感小斑病、中抗茎腐病、高感矮花叶病、中抗瘤黑粉。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北方(黄淮海)糯玉米组区域试验,2015年平均亩产鲜穗809.1kg,比对照减产2.4%,居第10位,12个试点中3点增产9点减产,增产点率25.0%。2016年平均亩产鲜穗764.0kg,比对照减产2.5%,居第10位,13个试点中5点增产8点减产,增产点率38.5%。两年平均亩产786.6千克,比对照减产2.4%。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亩种植密度3800株左右。隔离种植,适时采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小斑病和矮花叶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43
品种名称:华耘花糯402
申请者:上海华耘鲜食玉米研究所
育种者:上海华耘鲜食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BW18×09NX4043
特征特性:南方地区出苗至鲜穗采收79~85天,比对照早熟1~2天。幼苗叶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20厘米,穗位80厘米,穗长18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5粒,穗轴白色,籽粒紫白色,鲜籽粒百粒重35克,出籽率70%。2015-2016年东南抗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纹枯病,感茎腐病;西南抗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纹枯病。2015-2016年东南品质检测,皮渣率910.3%,支链淀粉/总淀粉97.1%;西南品质测定:支链淀粉/总淀粉98.0%,皮渣率11.6%。;东南品尝鉴定86.5分,西南品尝鉴定88.4分。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821.6千克,比对照增产13.4%。2015~2016年参加西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800.8千克,比对照减产4.3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亩种植密度3500株。隔离种植,适时采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东南的江苏中南部、安徽中南部、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西南的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作鲜食玉米品种种植。注意防治纹枯病和茎腐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44
品种名称:彩甜糯6号
申请者:荆州区恒丰种业发展中心
育种者:荆州区恒丰种业发展中心
品种来源:T37×WH818
特征特性:南方地区出苗至鲜穗采收80-84天,株型半紧凑,幼苗叶缘绿色,叶尖紫色,成株叶片数19片左右。雄穗分枝数13个左右。苞叶适中,果穗锥形,穗轴白色,籽粒紫白相间,属甜糯类型。株高210cm,穗位高80cm,穗长19cm,穗粗4.9cm,秃尖2.2cm,穗行数14行,行粒数33,鲜籽粒百粒重37g,出籽率63%。2015-2016年东南抗性接种鉴定:感小斑病,感纹枯病,中抗茎腐病;西南抗性接种鉴定:感小斑病,中抗抗纹枯病。2015年~2016年东南品质检测,皮渣率11.0%,支链淀粉/总淀粉97.4%;西南品质检测,皮渣率12.6%,支链淀粉/总淀粉98.1%。
产量表现:2015年~2016年东南2年区试平均亩产鲜穗867.8kg,比对照增产19.7%,西南2年区试平均亩产鲜穗846.6kg,比对照增产1.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亩种植密度2800~3000株。隔离种植,适时采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东南的江苏中南部、安徽中南部、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西南的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作鲜食玉米品种种植。注意防治纹枯病和小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45
品种名称:苏玉糯1508
申请者: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W31H×JN2
特征特性:该品种出苗至采收期平均82天,比对照晚熟2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红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43.7cm,穗位104.4cm,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锥型,穗长20cm,穗粗4.7cm,秃尖2.2cm,平均12.6行,行粒数39.3,粒色紫白,白轴。鲜百粒重35.2g,鲜出籽率69.7%。2015年~2016年抗性接种鉴定:感小斑病,中抗纹枯病,抗腐霉茎腐病。经扬州大学农学院两年测定,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7%;皮渣率12.1%-11.9%;品尝鉴定85.7分。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南方区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812.2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12%。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适宜播种期3月10日-4月10日,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中南部、上海、浙江、安徽中南部、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省作鲜食糯玉米种植,注意防治大、小斑病和玉米螟。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46
品种名称:苏科糯11
申请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JSW11681×JSW6238
特征特性:东南地区出苗至鲜穗采收期78天,比苏玉糯5号早1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花药黄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199厘米,穗位高79厘米。花丝红色,果穗锥型,穗长18厘米,穗粗4.4厘米,穗行数12~14行,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糯质型,鲜籽粒百粒重30.9克。2015年~2016年抗性接种鉴定:感小斑病,感纹枯病,抗腐霉茎腐病。2015-2016年品质检测,皮渣率15.9~13.3%,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9.7~98.1%;品尝鉴定86.9分。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742.4千克,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2.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3月至4月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株左右。隔离种植,适时采收。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中南部、安徽中南部、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省作鲜食糯玉米种植。注意防治玉米螟、小斑病和纹枯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47
品种名称:云糯4号
申请者:云南田瑞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云南田瑞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WML01×YWML2001
特征特性:东南地区出苗至鲜穗采摘81天,比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晚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紫色。株型披散,株高230厘米,穗位93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紫色,果穗柱型,穗长19.3厘米,穗行数12~14行,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糯质型,鲜籽粒百粒重41克。2015-2016年抗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中抗),中抗纹枯病(抗~中抗),中抗腐霉茎腐病(中抗~高抗)。2015-2016年品质检测,皮渣率10.8~13.3%,支链淀粉/总淀粉97.1~97.9%;品尝鉴定86分;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825.8千克,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14.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3月上旬至4月中旬播种,亩密度3200~4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中南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安徽中南部鲜食糯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纹枯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48
品种名称:粤白糯6号
申请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金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金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N71-152×N61-27
特征特性:东南地区春植出苗至采收期平均81天,比对照迟熟2天。株高230cm,穗位98cm,穗长18cm,穗粗4.9cm,平均12.7行,行粒数34.6,粒色白色,白轴。百粒重37.5g,出籽率67.8%,倒伏率3.7%、倒折率0.4%。2015-2016年抗性接种鉴定:感小斑病,中抗纹枯病,高抗腐霉茎腐病。扬州大学农学院测定:皮渣率10.6~11.1%,支链淀粉占总淀粉97.6~97.9%。品尝鉴定87.7分;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788.2千克,比对照苏玉米糯5号增产9.1%。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亩种植密度3300株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广西、江苏中南部、安徽中南部、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和海南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在小斑病高发区慎种。注意防治小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49
品种名称:大京九26
申请者:河南省大京九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省大京九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9889×2193
特征特性:东华北、西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收获123天,比对照雅玉青贮26早2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41厘米,穗位高160.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2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6.0克。接种鉴定,抗小斑病,中抗弯孢叶斑病,感大斑病、纹枯病、丝黑穗病。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0.81%-42.77%、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7.09%-18.73%、粗蛋白含量7.43%-8.14%、淀粉含量27.43%-31.32%。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国家青贮玉米北方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生物产量(干重)平均亩产1751.8千克,比对照增产4.6%;2016年生产试验,生物产量(干重)平均亩产1923.0千克,比对照雅玉青贮26增产9.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东华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春玉米类型区和新疆、陕西、甘肃、宁夏西北春玉米类型区作专用青贮玉米种植。注意预防倒伏,并防治大斑病、纹枯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50
品种名称:沈爆10号
申请者: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
育种者: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沈爆D3×沈爆D14
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17天,夏播生育期103天,比对照品种沈爆3号早1天。叶片浓绿,株型平展,株高255厘米,穗位高125厘米。花丝紫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8.3厘米,穗粗3.4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白色,籽粒桔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7.4克。属于珍珠型大粒品种,粒度57.5粒/10克。接种鉴定,感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膨化倍数31.5倍,花形为蝶形花,爆花率为98.0%。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国家爆裂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356.4千克,比对照增产4.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避免低洼易涝地块。春播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夏播区6月中下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2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新疆、吉林、辽宁春播种植,陕西、天津、河南夏播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小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51
品种名称:沈爆11号
申请者: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
育种者: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沈爆Q3×沈爆Q5
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18天,与对照品种沈爆3号相同;夏播生育期102天,比对照早2天。叶片浓绿,株型平展,株高253厘米,穗位高118厘米。花丝紫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8.7厘米,穗粗3.5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白色,籽粒桔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9.6克。属于珍珠型大粒品种,粒度51.0粒/10克。接种鉴定,中抗丝黑穗病、大斑病和小斑病。膨化倍数31.0倍,花形为蝶形花,爆花率为98.0%。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国家爆裂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346.0千克,比对照沈爆3号增产1.9%。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避免低洼易涝地块。春播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夏播区6月中下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2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新疆、吉林、辽宁、宁夏地区春播种植,天津、河南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0052
品种名称:金爆59
申请者:沈阳金色谷特种玉米有限公司
育种者:沈阳金色谷特种玉米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金爆5×金爆19
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18天,与对照品种沈爆3号相同。夏播生育期103天,比对照早1天。叶片浓绿,株型平展,株高252.6厘米,穗位高116.7厘米。花丝紫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8.5厘米,穗粗3.4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白色,籽粒桔黄色有光泽,百粒重17.4克。属于珍珠型大粒品种,粒度58.0粒/10克。接种鉴定,感丝黑穗病,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膨化倍数31.5倍,花形为蝶形花,爆花率为99.0%。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国家爆裂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349.9千克,比对照沈爆3号增产3.0%。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防止低洼易涝地块种植。春播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夏播区6月中下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2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新疆、吉林、辽宁地区春播种植,陕西杨凌、天津、河南夏播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01
品种名称:富尔6003H
申请者:齐齐哈尔市富尔农艺有限公司
育种者:齐齐哈尔市富尔农艺有限公司
魏巍种业(北京)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THT80×TH3R2
特征特性:北方早熟区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2天,比对照品种哲单37相比晚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紫色,株型为半紧凑,株高286厘米,穗位高96厘米,成株叶片数16片。花丝绿色,果穗为锥型,穗长18.6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2.4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穗腐病,抗茎腐病,感丝黑穗病、灰斑病。籽粒容重738克/升,粗蛋白含量8.45%,粗脂肪含量4.07%,粗淀粉含量75.18%。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中玉科企联合测试北方早熟春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5.32千克,比对照增产9.2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6.6千克,比对照哲单37平均增产6.4%。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上旬播种,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中北部及东南部山区第三积温带;吉林省延边州、白山市、通化市山区和半山区的早熟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部分地区、兴安盟部分地区、乌兰察布盟部分地区、赤峰市部分地区、通辽市部分地区、包头市部分地区、呼和浩特市部分地区;山西省北部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太原市、阳泉市海拔1000-1200米丘陵山区;甘肃定西市、临夏市、酒泉市高寒冷凉的早熟春玉米区,且各种植区的活动积温均应在2300℃以上的北方早熟春玉米区域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灰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02
品种名称:中单859
申请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B195×HDZ-1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1天,比对照品种哲单37晚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丝绿色,花药绿色,株型为半紧凑,株高285厘米,穗位高115厘米。果穗为锥到筒型,穗长19.8厘米,穗粗5厘米,穗行数16-18行,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2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灰斑病和中抗穗腐病。品质分析:籽粒容重678克/升,粗蛋白含量8.63%,粗脂肪含量3.70%,粗淀粉含量76.01%。
产量表现:2014-2015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72.3千克,比对照增产15.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3.7千克,比对照平均增产7.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上旬播种,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中北部及东南部山区第三积温带;吉林省延边州、白山市、通化市山区和半山区的早熟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部分地区、兴安盟部分地区、乌兰察布盟部分地区、赤峰市部分地区、通辽市部分地区、包头市部分地区、呼和浩特市部分地区;山西省北部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太原市、阳泉市海拔1000-1200米丘陵山区;甘肃定西市、临夏市、酒泉市高寒冷凉的早熟春玉米区,且各种植区的活动积温均应在2300℃以上的北方早熟春玉米区域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大斑病、茎腐病和灰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03
品种名称:隆平943
申请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2767×WG165
特征特性:东北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4天,与对照品种吉单27熟期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0厘米,穗位高116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7㎝,穗行数为14-16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9.6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丝黑穗病,抗茎腐病,中抗灰斑病、穗腐病。籽粒容重764克/升,粗蛋白含量10.19%,粗脂肪含量4.56%,粗淀粉含量71.79%,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73.23千克,比对照增产10.5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35.36千克,比对照吉单27增产5.8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在2550℃以上适宜种植吉单27的东北早熟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04
品种名称:隆平701
申请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A7179×A094
特征特性:东北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4天,与对照品种吉单27熟期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绿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9厘米,穗位高113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形,穗长17.4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7.5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灰斑病、穗腐病。籽粒容重763克/升,粗蛋白含量11.23%,粗脂肪含量3.28%,粗淀粉含量70.67%,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40.67千克,比对照增产5.9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3.45千克,比对照吉单27增产4.2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在2550℃以上适宜种植吉单27的东北早熟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茎腐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05
品种名称:登海516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521×PHBIM
特征特性:东北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5天,与对照品种吉单27同期。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7厘米,穗位高103厘米,成株叶片数18--19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9.1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紫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2.9克。接种鉴定,抗茎腐病、穗腐病,中抗灰斑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51克/升,粗蛋白含量10.03%,粗脂肪含量4.76%,粗淀粉含量73.88%,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18.3千克,比对照增产6.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61.3千克,比对照吉单27增产3.0%。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黑龙江第一、第二积温带,吉林北部,内蒙古东部地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06
品种名称:登海H899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登海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F10×F1732
特征特性:东北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5天,与对照品种吉单27同期。幼苗叶鞘深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12厘米,穗位高117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1.2厘米,穗行数平均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40.1克。接种鉴定,抗茎腐病、穗腐病,中抗丝黑穗病、灰斑病,感大斑病。籽粒容重775克/升,粗蛋白含量10.46%,粗脂肪含量4.83%,粗淀粉含量72.46%,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31.5千克,比对照增产7.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91.0千克,比对吉单27增产7.1%。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黑龙江第一、第二积温带,吉林北部,内蒙古东部等东北早熟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07
品种名称:来玉179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登海华玉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W36WX×W2801
特征特性:东北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6天,与对照品种吉单27同期。幼苗叶鞘深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301厘米,穗位高113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粉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9.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紫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7.0克。接种鉴定,抗茎腐病、穗腐病,中抗丝黑穗病、灰斑病,感大斑病。籽粒容重769克/升,粗蛋白含量11.47%,粗脂肪含量3.58%,粗淀粉含量74.76%,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12.5千克,比对照增产6.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95.0千克,比对吉单27增产7.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黑龙江第一、第二积温带,吉林北部,内蒙古东部等东北早熟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08
品种名称:增玉1317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11A4030×12H934
特征特性:生育期126天,熟期与对照品种吉单27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雄穗分枝4~6个。株型半紧凑,株高310厘米左右,穗位115厘米左右,全株20片叶。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5厘米,穗粗5.1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灰斑病、穗腐病,感丝黑穗病、茎腐病。籽粒容重735g/L,粗蛋白8.06%,粗脂肪3.91%,粗淀粉76.57%,赖氨酸0.26%。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北早熟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88.0千克,比对照增产11.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3.3公斤,比对照吉单27增产9.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2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2450℃以上的东北早熟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茎腐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09
品种名称:农华303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JH083×JH13106
特征特性:生育期126天,熟期与对照品种吉单27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雄穗分枝3~5个。株型半紧凑,株高300厘米左右,穗位115厘米左右,全株20片叶。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0厘米,穗粗4.9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4克。接种鉴定,中抗丝黑穗病、灰斑病、穗腐病,感大斑病、茎腐病。籽粒容重750g/L,粗蛋白9.31%,粗脂肪4.14%,粗淀粉75.20%,赖氨酸0.32%。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北早熟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73.9千克,比对照增产9.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0.4公斤,比对照吉单27增产4.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2450℃以上的东北早熟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茎腐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10
品种名称:农华208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11HA229×Y4-6
特征特性:生育期126天,熟期与对照品种吉单27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雄穗分枝4~7个。株型半紧凑,株高315厘米左右,穗位115厘米左右,全株19~20片叶。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0厘米,穗粗5.2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克。接种鉴定,中抗穗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灰斑病。籽粒容重728g/L,粗蛋白8.68%,粗脂肪3.56%,粗淀粉76.60%,赖氨酸0.28%。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北早熟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61.6千克,比对照增产7.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9.6公斤,比对照吉单27增产6.1%。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3800~4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2450℃以上的东北早熟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和灰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11
品种名称:金诚316
申请者: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JC1290×JC1316
特征特性:在东北中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30天,比对照品种先玉335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04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0厘米,穗行数16.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偏硬,百粒重39.1克。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穗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和镰孢茎腐病。籽粒容重784克/升,粗蛋白含量10.29%,粗脂肪含量3.86%,粗淀粉含量73.64%,赖氨酸含量0.35%。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绿色通道东北中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58.0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5.0%;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东北中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35.4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4%;两年平均产量846.7千克,比对照平均增产5.7%。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东北中熟春玉米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17.6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8.4%。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播种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内蒙古中东部等东北中熟区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丝黑穗病和镰孢茎腐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12
品种名称:联创808
申请者: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T3566×CT3354
特征特性:东北中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30天,比对照品种先玉335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313cm,穗位高120cm,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0.6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7.7克。接种鉴定,中抗穗腐病、灰斑病,感镰孢茎腐病、丝黑穗病、大斑病,;籽粒容重740克/升,粗蛋白含量9.32%,粗脂肪含量3.64%,粗淀粉含量75.73%,赖氨酸含量0.31%。
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4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2天。西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33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1天。西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13天,比对照品种渝单8号早4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8-304厘米,穗位高93-113厘米,成株叶片数18-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0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3.6-37.0克。接种鉴定:东华北春玉米区感大斑病,感灰斑病,中抗茎腐病,感丝黑穗病,抗穗腐病。西北春玉米区感大斑病、丝黑穗病、穗腐病,抗茎腐病;西南春玉米区感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穗腐病、灰斑病,中抗茎腐病。籽粒品质:东华北春玉米区容重762克/升,粗蛋白含量9.79%,粗脂肪含量3.35%,粗淀粉含量76.32%,赖氨酸含量0.27%;西北春玉米区容重756克/升,粗蛋白含量9.49%,粗脂肪含量3.80%,粗淀粉含量74.66%,赖氨酸含量0.29%;西南春玉米区容重773克/升,粗蛋白含量10.29%,粗脂肪含量3.53%,粗淀粉含量74.77%,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北中熟组春玉米区试,平均亩产828.2千克,比对照增产5.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92.4公斤,比对照增产5.2%。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08.7千克,比对照增产13.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76.4千克,比对照增产4.5%。2014-2015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078.4千克,比对照增产8.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909.1千克,比对照增产7.7%。2014-2015年参加西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17.4千克,比对照增产8.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7.4千克,比对照增产11.0%。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东北中熟组春玉米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3800株左右。
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株左右。西北春玉米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5000-5500株。西南春玉米区3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3300~3600株。
审定意见:东北中熟春玉米区适宜种植范围为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和内蒙古中东部等地。注意防治大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东华北春玉米区适宜种植范围为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大部分地区和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以及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等地,注意防治大斑病、灰斑病和丝黑穗病。西北春玉米区适宜种植范围为适宜在陕西榆林及延安地区、宁夏、甘肃、新疆和内蒙西部地区等地,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大斑病、穗腐病。西南春玉米区适宜种植范围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陕西汉中地区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等地,注意防治叶斑病、纹枯病、丝黑穗病、穗腐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13
品种名称:联创852
申请者: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T69387×CT90107
特征特性:东北中熟区春播出苗至成熟130天,比对照先玉335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306cm,穗位高124cm,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0.8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41.0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感灰斑病,中抗镰孢茎腐病,中抗穗腐病,高感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65克/升,粗蛋白含量8.42%,粗脂肪含量4.12%,粗淀粉含量75.85%,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北中熟组玉米区试,平均亩产834.2公斤,比对照增产6.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92.7公斤,比对照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末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3800株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和内蒙古中东部等东北中熟区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灰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14
品种名称:平安1509
申请者:吉林省平安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吉林省平安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ALA005×BLA003
品种特性:东北中熟区春播出苗至成熟期130天左右,与对照品种先玉335生育期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无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2.5厘米,穗位122厘米,成株叶片数22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9.4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8.6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茎腐病、灰斑病,抗穗腐病、玉米螟,感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75克/升,粗蛋白含量10.19%,粗脂肪含量4.45%,粗淀粉含量73.74%,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东北中熟组绿色通道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828.3kg,比对照增产3.9%;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850.0kg,比对照增产3.2%,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23.3kg,比对照品种增产8.3%。
栽培技术要点:根据当地气候情况,确定最佳的播种期。亩种植密度为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和内蒙古中东部等东北中熟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15
品种名称:豫禾536
申请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1586×Y4c
特征特性:东北中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6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花丝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89厘米,穗位109厘米,雄穗分枝3~7枝,穗长19.2厘米,穗行数平均16~18行,百粒重37.1克,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接种鉴定,高抗镰孢茎腐病,抗穗腐病,中抗灰斑病,感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74克/升,粗蛋白含量9.71%,粗脂肪含量3.28%,粗淀粉含量74.85%,赖氨酸含量0.36%。
产量表现:2015-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867.9千克,比对照增产9.9%。2016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860.4千克,比对照增产6.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播种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适宜种植密度3500-4000株/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和内蒙古中东部等东北中熟区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16
品种名称:先农217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JH0062×NS8103
特征特性:生育期130天,熟期与对照品种先玉335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雄穗分枝3~5个。株型半紧凑,株高300厘米左右,穗位110厘米左右,全株20片叶。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0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8克。接种鉴定,中抗穗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灰斑病。籽粒容重766g/L,粗蛋白8.24%,粗脂肪3.55%,粗淀粉76.48%,赖氨酸0.28%。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北中熟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42.0千克,比对照增产4.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11.2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和内蒙古中东部等东北中熟区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灰斑病和玉米螟。注意防倒伏。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17
品种名称:农华816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7P402×B8328
特征特性:生育期129天,熟期与先玉335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雄穗分枝5~7个。株型半紧凑,株高290厘米左右,穗位110厘米左右,全株20片叶。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0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8克。接种鉴定,抗茎腐病、穗腐病,中抗大斑病、灰斑病,感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66g/L,粗蛋白9.74%,粗脂肪4.07%,粗淀粉75.51%,赖氨酸0.29%。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北中熟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47.8千克,比对照增产5.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95.7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2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和内蒙古中东部等东北中熟区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玉米螟。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18
品种名称:MC670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京X005×京147
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30天,熟期与对照品种先玉335相当。幼苗叶鞘深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雄穗分枝3~5个。株型半紧凑,株高305厘米左右,穗位115厘米左右,全株19~20片叶。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1厘米,穗粗5.2厘米左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7.5克。接种鉴定,抗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穗腐病,感大斑病、灰斑病。籽粒容重760g/L,粗蛋白9.79%,粗脂肪3.75%,粗淀粉76.17%,赖氨酸0.34%。
夏播生育期101天,熟期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1天。株高290厘米左右,穗位105厘米左右,穗长17.8厘米,穗粗4.8厘米左右,穗行数16~18行,百粒重32.5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穗腐病,感小斑病、弯孢叶斑病,高感粗缩病、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46g/L,粗蛋白8.50%,粗脂肪3.76%,粗淀粉75.92%,赖氨酸0.32%。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北中熟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58.8千克,比对照增产6.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19.1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7.0%。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25.3千克,比对照增产9.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1.5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1%。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春播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夏播6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2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和内蒙古中东部等东北中熟区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灰斑病和玉米螟。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19
品种名称:奥玉419
申请者: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OSL449×OSL306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7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282厘米,穗位高108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1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6.3克。接种鉴定,抗茎腐病和穗腐病,中抗灰斑病,感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70克/升,粗蛋白含量10.5%,粗脂肪含量3.8%,粗淀粉含量73.7%,赖氨酸含量0.33%。
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277厘米,穗位高10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4.4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穗腐病、弯孢叶斑病和茎腐病,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75克/升,粗蛋白含量9.4%,粗脂肪含量3.6%,粗淀粉含量74.6%,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02.2千克,比对照增产6.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05.4千克,比对照增产4.8%。
2015-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05.9千克,比对照增产8.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6.9千克,比对照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东华北春玉米区选择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黄淮海夏玉米区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6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山西、辽宁、吉林中晚熟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粗缩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20
品种名称:金诚332
申请者: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JC1672×JC1003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9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85-293厘米,穗位高104-122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4-18.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偏硬,百粒重平均36.9克。东华北春玉米区工接种鉴定,抗茎腐病和穗腐病,中抗灰斑病,感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46-790克/升,粗蛋白含量10.05-10.13%,粗脂肪含量4.06-4.33%,粗淀粉含量73.17-73.90%,赖氨酸含量0.32-0.34%。
黄淮海夏播区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85-293厘米,穗位高104-122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4-18.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偏硬,百粒重平均36.9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弯苞叶斑病,感茎腐病、穗腐病和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46-790克/升,粗蛋白含量10.05-10.13%,粗脂肪含量4.06-4.33%,粗淀粉含量73.17-73.90%,赖氨酸含量0.32-0.34%。
产量表现:2015参加绿色通道东华北春玉米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73.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3%。2016参加绿色通道东华北春玉米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98.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7%;2016参加绿色通道东华北春玉米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62.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4%;
2015参加绿色通道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10.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8%;2016参加绿色通道黄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70.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5%;2016参加绿色通道黄黄淮海夏玉米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70.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1%。
栽培技术要点:东华北春播区适宜播种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足墒播种,一播全苗,每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
黄淮海夏播区麦收后及时播种,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500株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通辽和赤峰,山西、辽宁、吉林中晚熟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苏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茎腐病、穗腐病、粗缩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21
品种名称:裕丰288
申请者:承德裕丰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承德裕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承系211×承系172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9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缘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88厘米,穗位高107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雄穗分枝8~10个,花药绿色,颖壳绿色,花丝绿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0.7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44.5克。接种鉴定:抗茎腐病,中抗灰斑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50克/升,粗蛋白(干基)10.59%,粗脂肪(干基)4.4%,粗淀粉(干基)72.66%,赖氨酸(干基)0.32%。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14.8千克,比对照增产10.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69.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39%。
栽培技术要点: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通辽和赤峰,山西、辽宁、吉林中晚熟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黑穗病、大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22
品种名称:隆平259
申请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H261×LM451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7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4厘米,穗位高109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9.0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40.4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丝黑穗病,高抗茎腐病,中抗灰斑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56克/升,粗蛋白含量9.60%,粗脂肪含量4.02%,粗淀粉含量72.77%,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08.99公斤,比对照增产7.4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71.90公斤,比对照增产5.6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辽宁、山西中晚熟区,河北北部、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北京、天津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23
品种名称:联创832
申请者: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T16687×CT8204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7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熟期早1天。幼苗芽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颖壳浅紫色,花药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2cm,穗位高103cm,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6cm,穗行数14-18行,穗轴红色,粒色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6.5g。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中抗镰孢茎腐病、抗镰孢穗腐病、抗丝黑穗病、感灰斑病。籽粒容重772g/L,粗蛋白含量10.16%,粗脂肪含量3.44%,粗淀粉含量74.04%,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东华北春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12.2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1%;2016年生产试验试验,平均亩产792.4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3800株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山西、辽宁、吉林中晚熟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灰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24
品种名称:联创839
申请者: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T16691×CT8204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7天,比郑单958熟期早1天。幼苗芽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颖壳浅紫色,花药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5cm,穗位高112cm,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9cm,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粒色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6.5g。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高抗镰孢茎腐病、抗镰孢穗腐病,中抗丝黑穗病,感灰斑病。籽粒容重760g/L,粗蛋白含量9.9%,粗脂肪含量3.59%,粗淀粉含量74.41%,赖氨酸含量0.35%。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东华北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06.8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4%;2016年生产试验试验,平均亩产781.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4%。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3800株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山西、辽宁、吉林中晚熟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灰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25
品种名称:中科玉505
申请者: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T1668×CT3354
特征特性:东北中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32天,与先玉335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6厘米,穗位高120厘米,成株叶片数为19-21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0.5厘米,穗行数16行左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7.6克。接种鉴定,抗灰斑病,中抗茎腐病、穗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53克/升,粗蛋白含量8.64%,粗脂肪含量3.46%,粗淀粉含量76.35%,赖氨酸含量0.29%。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6天,比郑单958熟期早2天。幼苗芽鞘紫色,叶片绿色,颖壳绿色,花药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7cm,穗位高112cm,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9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粒色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7.2g。接种鉴定,感大斑病、高抗镰孢茎腐病、抗镰孢穗腐病、感丝黑穗病,感灰斑病。粒容重763g/L,粗蛋白含量10.1%,粗脂肪含量3.36%,粗淀粉含量74.53%,赖氨酸含量0.31%。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3天,比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4厘米,穗位高102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7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3.7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穗腐病、茎腐病、弯孢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粗缩病。籽粒容重763克/升,粗蛋白含量9.88%,粗脂肪含量3.11%,粗淀粉含量75.36%,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北中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15.4千克,比对照增产3.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01.8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4.9%。2015-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东华北春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14.3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4%;2016年生产试验试验,平均亩产783.4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7%。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4.0千克,比对照增产8.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6.8千克,比对照增产5.4%。
栽培技术要点:东北中熟春玉米区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株左右。东华北春玉米区选择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3800株左右。黄淮海夏玉米区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株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东北中熟春玉米区适宜种植范围为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辽北部分地区,吉林省吉林市、白城市、通化市大部分地区,辽源市、长春市、松原市部分地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乌兰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等地。注意防治大斑病、丝黑穗病和倒伏。
东华北春玉米区适宜种植范围为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山西、辽宁、吉林中晚熟区等地。注意防治大斑病、灰斑病和丝黑穗病。黄淮海夏玉米区适宜种植范围为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地。注意防治茎腐病、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26
品种名称:登海185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登海31/登海56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5天,比郑单958早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13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0.9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浅紫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9克。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抗丝黑穗、灰斑病、穗腐病,感大斑病。籽粒容重801克/升,粗蛋白含量10.86%,粗脂肪含量4.44%,粗淀粉含量73.08%,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67.6千克,比对照增产8.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74.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山西、辽宁、吉林中晚熟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27
品种名称:登海123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登海184×登海302
特征特性:东华北区春播出苗至成熟124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3天;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2天左右,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相当;西北区春播生育期130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2天。幼苗叶鞘深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4厘米,穗位高106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紫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7克。东华北区抗病性接种鉴定:抗茎腐病、穗腐病,中抗灰斑病,感大斑病、丝黑穗。黄淮海区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穗腐病、弯孢叶斑病,感茎腐病和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西北区接种鉴定:中抗腐霉茎腐病,中抗镰孢穗腐病,高感大斑病,高感丝黑穗病。
籽粒容重760克/升,粗蛋白含量10.47%,粗脂肪含量3.66%,粗淀粉含量73.97%,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015-2016两年平均亩产835.0千克,比对照增产11.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01.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4%。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015-2016两年平均亩产766.5千克,比对照增产13.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2.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5%。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015-2016两年平均亩产1018.6千克,比对照增产8.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031.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春播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夏播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山西、辽宁、吉林中晚熟区春播种植;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夏播种植;适宜在陕西榆林及延安地区、宁夏、甘肃、新疆和内蒙古西部地区春播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28
品种名称:登海181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H392/登海215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6天,比郑单958早2天。幼苗叶鞘深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3厘米,穗位高101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0.1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紫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8.7克。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抗灰斑病、穗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74克/升,粗蛋白含量10.65%,粗脂肪含量4.37%,粗淀粉含量73.35%,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21.3千克,比对照增产9.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89.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山西、辽宁、吉林中晚熟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29
品种名称:登海368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登海783/M54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6天,比郑单958早2天。幼苗叶鞘深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8.5厘米,穗位高96.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0.7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紫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6.6克。接种鉴定:抗茎腐病、穗腐病,中抗丝黑穗病、灰斑病,感大斑病。籽粒容重792克/升,粗蛋白含量10.61%,粗脂肪含量3.33%,粗淀粉含量75.36%,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17.2千克,比对照增产6.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66.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山西、辽宁、吉林中晚熟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30
品种名称:登海939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登海596×M54
特征特性:东华北区春播出苗至成熟126天,比郑单958早1.6天;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左右,比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浅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57~268厘米,穗位高97~103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2~18.2厘米,穗行数15.2~18行,穗轴紫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4.1~36.9克。东华北区抗病性接种鉴定:高抗丝黑穗,抗茎腐病,中抗灰斑病、穗腐病,感大斑病。黄淮海区抗病性接种鉴定:抗穗腐病、弯孢叶斑病,中抗小斑病,感茎腐病,高感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66克/升,粗蛋白含量10.87%,粗脂肪含量4.27%,粗淀粉含量72.39%,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015-2016两年平均亩产790.4千克,比对照增产5.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60.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5%。
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015-2016两年平均亩产751.0千克,比对照增产11.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4.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春播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夏播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山西、辽宁、吉林中晚熟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春播种植。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夏播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31
品种名称:龙垦136
申请者: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F105×F02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9天,比对照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第一叶片尖端圆到匙形,叶片深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0厘米,穗位109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7.9厘米,穗粗5.4厘米,穗行数20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0.6克。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资源抗病虫鉴定课题组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丝黑穗病,高感灰斑病,中抗镰孢茎腐病,抗镰孢穗腐病。籽粒容重740克/升,粗蛋白含量10.68%,粗脂肪含量4.12%,粗淀粉含量72.56%,赖氨酸含量0.35%。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是823.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2%;2016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39.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的大部分地区,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注意防治大斑病、灰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32
品种名称:德单129
申请者: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7P159×S121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春玉米地区出苗至成熟128天,较对照郑单958早2天。幼苗叶鞘紫色,花药浅紫色,花丝紫色。株型紧凑型,株高300厘米,穗位高119厘米,雄穗分支数9.4,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8.2厘米,穗粗5.4厘米,秃尖0.97厘米,穗行数18行,行粒数37,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5.4克。平均倒伏(折)率3.3%。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接种鉴定,抗镰孢茎腐病,中抗镰孢穗腐病、大斑病、丝黑穗病,高感灰斑病。籽粒容重788克/升,粗蛋白含量9.49%,粗脂肪含量3.65%,粗淀粉含量73.14%,赖氨酸含量0.35%。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试试验,94个试点72点增产,22点减产,增产点率76.6%,两年平均亩产813.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2%。2016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生产试验,21点增产,7点减产,增产点率75.0%,平均亩产733.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的大部分地区,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山西省临汾市西北丘陵地区,陕西省榆林地区、延安地区,适宜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等地种植。注意防治灰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33
品种名称:屯玉639
申请者:北京屯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北京屯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T605×F806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9天,比对照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花药绿色,花丝浅紫色。株型紧凑型,株高278厘米,穗位高108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9.3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8.9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抗镰孢茎腐病、镰孢穗腐病,感灰斑病、丝黑穗病。容重771克/升,粗蛋白含量9.64%,粗脂肪含量3.89%,粗淀粉含量73.19%,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中玉科企联合测试东华北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14.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0%。2016年参加中玉科企联合测试东华北春玉米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68.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0.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亩适宜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的大部分地区,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等地区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灰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34
品种名称:乐农18
申请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J85×G99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雄花分枝平均7个左右,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绿色。株高283厘米,穗位108厘米。果穗筒型,穗长19.5厘米,穗行数18-20行(平均18.6行),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6.9克,出籽率88.5%。经接种鉴定,抗镰孢穗腐病,中抗大斑病、镰孢茎腐病,感灰斑病、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61克/升,粗蛋白含量9.69%,粗脂肪含量4.67%,粗淀粉含量71.22%,赖氨酸含量0.36%。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中玉科企联合(1+8)玉米测试绿色通道东华北春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06.9千克,比对照增产4.3%。2016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30.8千克;比对照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春播一般在4月20日至5月15日播种为宜。适宜密度3800-4200株/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天津、北京、河北、山西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在2650℃以上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35
品种名称:秋乐368
申请者: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者: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NK11×NK17-8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春播区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2天。株高312厘米,穗位高129厘米,花药浅紫色,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3厘米,穗粗5.1厘米,穗行数16行左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7.8克。接种鉴定:中抗镰孢茎腐病,抗镰孢穗腐病,感大斑病和丝黑穗病,高感灰斑病。容重783克/升,粗蛋白含量10.14%,粗脂肪含量3.41%,粗淀粉含量73.51%。
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3天,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相当,株高299厘米,穗位高109厘米。幼苗叶鞘紫色,花丝紫色,花药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果穗筒型,穗长17.5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6行左右,百粒重35.7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小斑病、弯孢叶斑病和穗腐病,高感瘤黑粉病和粗缩病。容重783克/升,粗蛋白含量10.14%,粗脂肪含量3.41%,粗淀粉含量73.51%。
产量表现:2014-2015年中玉科企绿色通道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22.7公斤,比对照增产6.1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86.6公斤,比对照增产11.88%。2015-2016年中玉科企绿色通道黄淮海夏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49.8公斤,比对照增产15.85%。2016年中玉科企绿色通道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4.0公斤,比对照增产9.88%。
栽培技术:东华北春玉米区选择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播种,每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黄淮海夏玉米区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6月15前播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的大部分地区,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地种植。注意防治灰斑病、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唐山市、秦皇岛市、廊坊市、沧州市北部、保定市北部夏播区,北京市、天津市夏播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夏播区,安徽和江苏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等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粗缩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36
品种名称:东单6531
申请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辽宁东亚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辽宁东亚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PH6WC(选)×83B28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地区出苗至成熟128.1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1.79天。幼苗叶鞘紫色,第一叶片尖端形状长卵。株型半紧凑型,株高290厘米,穗位高103厘米,穗柄长度长,苞叶长,雄穗分支数7个,成株叶片数20片,保绿性好,花药紫色,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5厘米,穗粗5厘米,穗行数16.6行,行粒数37.1粒,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6克,出籽率80.4%。平均倒伏率/平均倒折率6.23%,平均空杆率3.07%。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2014-2015年连续两年接种鉴定,感丝黑穗病、大斑病、灰斑病(7级S),抗茎腐病(8.1%R)、穗腐病(2.4级R)。品质分析,籽粒容重774克/升,粗蛋白含量8.98%,粗脂肪含量3.85%,粗淀粉含量74.78%,赖氨酸含量0.34%。内蒙古春播生育期132天左右,比对照种郑单958早2天,需活动积温2800℃。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苗势强。株型半紧凑,株高297厘米左右,穗位高107厘米左右,成株叶片数19片。雄穗分枝数5-7个,花丝绿色,花药紫色。果穗锥型,穗长19.7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百粒重36.6克,出籽率83%,倒伏率0.8%,倒折率0.5%。2015-2016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中抗灰斑病,中抗丝黑穗病,抗镰孢茎腐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85克/升,粗蛋白含量10.84%,粗脂肪含量3.9%,粗淀粉含量72.19%,赖氨酸含量0.31%。
河北省春播生育期125天左右,与对照种先玉335一致,需活动积温2800℃。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苗势强。株型半紧凑,株高270厘米左右,穗位高102厘米左右,成株叶片数20片。雄穗分枝数5-7个,花丝绿色,花药绿色。果穗锥型,穗长19.8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百粒重38.0克,出籽率86.5%,倒伏率0.0%,倒折率0.0%。2015-2016年经辽宁省丹东农科院两年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中抗灰斑病,中抗丝黑穗病,抗镰孢茎腐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85克/升,粗蛋白含量10.84%,粗脂肪含量3.9%,粗淀粉含量72.19%,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区绿色通道区试,两年平均亩产81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74%,增产点率71.4%。2016年生产试验,亩产743.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03%,增产点率75%。
2015-2016年在内蒙古参加相邻省同一生态类型区绿色通道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91.7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8%。
2015-2016年在河北省参加相邻省同一生态类型区绿色通道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99.2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9.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及以上肥力地块种植,播前要精细整地,地温要确保稳定10℃以上进行播种。东华北春玉米区春播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为宜,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内蒙古、河北省活动积温2800℃以上春播玉米区,春播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适宜密度4000株/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省四平市、松原市、长春市的大部分地区,辽源市、白城市、吉林市部分地区、通化市南部,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大连市、东港市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地区,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春播区,北京市春播区,天津市春播区等地种植。还适宜在内蒙古、河北省活动积温在2800℃以上春播玉米区种植。注意及时防治灰斑病、大斑病、丝黑穗病和粘虫、玉米螟等病虫害。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37
品种名称:富尔1602
申请者:齐齐哈尔市富尔农艺有限公司
育种者:齐齐哈尔市富尔农艺有限公司
北京大德长丰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THT81×TH96A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紫色,颖壳紫色。株型紧凑型,株高291厘米,穗位高119厘米,成株叶片数19.3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9.5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6.3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穗腐病、丝黑穗病,高抗茎腐病,感灰斑病。籽粒容重764克/升,粗蛋白含量10.0%,粗脂肪含量4.03%,粗淀粉含量72.45%,赖氨酸0.35%。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中玉科企联合测试东华北春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11.8千克,比对照增产4.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25.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平均增产4.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播种,每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吉林省四平市、长春市、松原市、白城市、辽源市的中晚熟区、吉林市部分地区、通化市南部地区;辽宁省除东部山区和沿海区域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大部分区域;山西省忻州市、晋中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吕梁市平川区和南部山区;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秦皇岛市、唐山市、廊坊市、保定市北部、沧州市北部的春玉米区、北京市春玉米区、天津市春玉米区,且各种植区的活动积温在2700℃以上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灰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38
品种名称:诚信1503
申请者:山西诚信种业有限公司
申请者:山西诚信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14TD3×14TD4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平均127天,需有效积温27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紫色,花丝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成株叶片数21片。株高297厘米,穗位高128厘米。果穗筒形,穗长20.2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半马齿,籽粒品质半粉质。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中抗丝黑穗病,感灰斑病,抗镰孢茎腐病,高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56克/升,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0.8%,粗脂肪含量(干基)3.78%,粗淀粉含量(干基)73.45%,赖氨酸含量(干基)0.32%。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67.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3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51.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36%。
栽培技术要点:应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亩保苗4000-42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西、内蒙、辽宁、吉林、河北、天津等省(市)的春播中晚熟区等东华北区春播种植。注意防治灰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39
品种名称:金博士717
申请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J303×G17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7天,比对照郑单958早3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8厘米,穗位高107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7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8.0克,出籽率88.5%。接种鉴定,抗丝黑穗病、茎腐病、穗腐病,中抗灰斑病,感大斑病。籽粒容重733克/升,粗蛋白含量10.02%,粗脂肪含量3.19%,粗淀粉含量74.65%,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74.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0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35.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04%。
栽培技术要点: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4月20日至5月15日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2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大于2650℃以上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40
品种名称:美豫503
申请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GPH6B×H72199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6天,比郑单958早2天,幼苗叶鞘色紫色,叶片绿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花丝淡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9厘米,穗位高112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穗长18.8厘米,穗行数16~18行,百粒重35.6克,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接种鉴定,抗灰斑病和穗腐病,中抗大斑病、丝黑穗病和镰孢茎腐病。籽粒容重773克/升,粗蛋白含量9.22%,粗脂肪含量3.54%,粗淀粉含量74.95%,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美豫503玉米品种产量表现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820.6千克,比对照增产8.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71.1千克,比对照增产7.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3500-4000株/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山西、辽宁、吉林中晚熟区,陕西延安地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41
品种名称:S1651
申请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育种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1798Z×D6925Z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6天,比郑单958早3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9厘米,穗位高117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药紫色,花丝绿色,果穗筒形,穗长19cm,穗粗5.0厘米,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34,秃尖长0.8厘米,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偏马齿型,百粒重37克。接种鉴定:感灰斑病,中抗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抗镰孢茎腐病和穗腐病。籽粒容重766克/升,粗蛋白含量8.3%,粗脂肪含量4.6%,粗淀粉含量74.8%。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组绿色通道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79.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平均增产16.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65.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3.3%。
栽培技术要点:春播地温稳定在10-12度以上,建议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薄地宜稀,肥地宜密。一般保苗4000-5000株/亩,较为适合机械化密植栽培,建议精量播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的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灰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42
品种名称:农华803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K4104-16×B8328
特征特性:生育期126天,熟期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雄穗分枝6~9个。株型半紧凑,株高280厘米左右,穗位110厘米左右,全株20片叶。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0厘米,穗粗5.0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克。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中抗灰斑病、穗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16g/L,粗蛋白8.49%,粗脂肪4.49%,粗淀粉75.57%,赖氨酸0.29%。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03.8千克,比对照增产7.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4.5公斤,比对照京科968增产3.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3800~42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通辽和赤峰,山西、辽宁、吉林中晚熟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43
品种名称:锦华202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11A341×L9097
特征特性:生育期127天,熟期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雄穗分枝5~7个。株型半紧凑,株高285厘米左右,穗位110厘米左右,全株19~20片叶。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厘米,穗粗4.9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紫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克。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抗穗腐病,中抗灰斑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25g/L,粗蛋白9.72%,粗脂肪3.91%,粗淀粉73.08%,赖氨酸0.31%。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华北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78.0公斤,比对照增产6.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9.9公斤,比对照京科968增产6.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通辽和赤峰,山西、辽宁、吉林中晚熟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大斑病、丝黑穗病和玉米螟。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44
品种名称:宽诚58
申请者: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K34225×K787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8.2天,比郑单958早0.9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85厘米,穗位高105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9.3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9.6克。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抗灰斑病、穗腐病,中抗丝黑穗病,感大斑病。籽粒容重712克/升,粗蛋白含量7.89%,粗脂肪含量4.80%,粗淀粉含量76.58%(属高淀粉品种),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14.5千克,比对照增产5.9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24.8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60%。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辽宁、山西中晚熟区、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45
品种名称:宽玉1102
申请者: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丹东登海良玉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良玉M116×良玉S129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7.7天,比郑单958早1.3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1厘米,穗位高120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7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7.8克。接种鉴定,抗茎腐病、穗腐病,中抗丝黑穗病、灰斑病和大斑病。籽粒容重764克/升,粗蛋白含量9.62%,粗脂肪含量3.96%,粗淀粉含量74.77,%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07.7千克,比对照增产4.2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17.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2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辽宁、山西中晚熟区、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46
品种名称:华诚1号
申请者: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华农伟业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B8×B129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6.5天,比郑单958早2.6天。幼苗叶鞘深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0厘米,穗位高117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9.8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8.1克。接种鉴定,高抗丝黑穗病和茎腐病,抗灰斑病、穗腐病,感大斑病。籽粒容重744克/升,粗蛋白含量9.83%,粗脂肪含量4.19%,粗淀粉含量74.25%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99.8千克,比对照增产4.6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11.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40%。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辽宁、山西中晚熟区、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等东华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47
品种名称:蒙发8803
申请者:大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者:大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R36×T18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地区出苗至成熟128天,较对照品种吉单535相比长0.4天,幼苗叶鞘紫色,花药紫色,花丝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92cm,穗位高117cm,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形,穗长19.9cm,穗粗5.02cm,穗行数16行,秃尖长1.01cm,百粒重36.26g,出籽率79.61%。田间倒伏率为0.4%,倒折率为1.2%,空杆率为0.6%。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丝黑穗病,中抗茎腐病、穗腐病,高感灰斑病、穗腐病。籽粒容重753克/升,粗蛋白含量8.09%,粗脂肪含量3.38%,粗淀粉含量76.32%。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06.55千克,比对照增产5.1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08.1千克,比对照吉单535增产18.5%,比对照先玉335增产5.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辽北部分地区,吉林省吉林市、白城市、通化市大部分地区,辽源市、长春市、松原市部分地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乌兰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等部分地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和承德市部分地区、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部分地区。且各种植区的活动积温均应在2650℃以上的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灰斑病和穗腐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48
品种名称:东单507
申请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
育种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PH4CV(选)×42082B
特征特性:东单507在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区播种生育期128.9天,比对照种吉单535晚1天,属中熟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苗势强。株高300厘米左右,穗位100厘米,株型半紧凑,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紫色,雄穗分枝数7-9个,花药黄色。果穗筒型,穗长22厘米,穗行数18行,穗粗5.5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8.9克,出籽率87.1%,倒伏率/倒折率1.58%。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丝黑穗病,高感灰斑病,高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35克/升,粗蛋白含量8.77%,粗脂肪含量3.30%,粗淀粉含量76.38%。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中玉科企联合测试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841.2千克,比对照增产9.65%,增产点率92.9%。2016年参加中玉科企联合测试东华北中熟春玉米(Ⅱ)组生产试验,亩产807.6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5.3%,增产点率85%;比对照吉单535增产18.4%,增产点率90%。
栽培技术要点:应选择土质较肥沃的中等或中上等地块种植,地温要确保稳定10℃以上进行播种,春播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为宜,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辽北部分地区,吉林省吉林市、白城市、通化市大部分地区,辽源市、长春市、松原市部分地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乌兰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等部分地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下丘陵及河川中熟区和承德市中南部中熟区,山西省北部大同市、朔州市盆地区和中部及东南部丘陵区等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灰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49
品种名称:富尔2134
申请者:齐齐哈尔市富尔农艺有限公司
育种者:齐齐哈尔市富尔农艺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JB077×JB052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对照先玉335晚0.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型,株高292厘米,穗位高106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绿色,果穗中间型,穗长19.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4.1克。接种鉴定,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穗腐病,感丝黑穗病、灰斑病。籽粒容重726克/升,粗蛋白含量9.18%,粗脂肪含量3.70%,粗淀粉含量74.23%。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中玉科企联合测试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19.6千克,比对照吉单535增产6.9%;2016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92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辽北部分地区;吉林省吉林市、白城市、辽源市、长春市、通化市和松原市部分地区;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乌兰浩特市、赤锋市、通辽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等部分地区;山西省北部大同市、朔州市盆地区和中部及东南部丘陵区等地区;且各种植区的活动积温在2650℃以上的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地区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50
品种名称:龙垦134
申请者: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THT80×TH22A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4天,比对照吉单27晚1天。幼苗叶鞘紫色,第一叶片尖端圆到匙形,叶片深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8厘米,穗位100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6厘米,穗粗5.3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3.6克。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资源抗病虫鉴定课题组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镰孢穗腐病,感灰斑病、丝黑穗病,高抗镰孢茎腐病。籽粒容重756克/升,粗蛋白含量9.57%,粗脂肪含量4.27%,粗淀粉含量73.08%。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是774.7千克,比对照吉单27增产8.8%;2016年参加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组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64.7千克,比对照吉单27增产7.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为4000株/亩;种肥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80公斤及尿素120公斤,追硝铵300公斤;播种后立即喷洒化学封闭除草剂,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及时中耕除草,及时防治虫害,完熟期及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区种植,包括黑龙江省第二积极温带,吉林省延边州、白山市的部分地区,通化市、吉林市的东部,内蒙古中东部的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南部、兴安盟中北部、通辽市扎鲁特旗中部、赤峰市中北部、乌兰察布市前山、呼和浩特市北部、包头市北部早熟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下丘陵及河川中早熟区和承德市中南部中早熟地区,山西省中北部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太原市、阳泉市海拔900-1100米的丘陵地区,宁夏南部山区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注意防治灰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51
品种名称:屯玉358
申报者:北京屯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北京屯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T131×Y6
特征特性: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区生育期125天,比对照吉单27晚1-2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花丝绿色,花药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8厘米,穗位高110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果穗筒型,穗长17.4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1.1克。接种鉴定,高抗镰孢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感大斑病、灰斑病、镰孢穗腐病。籽粒容重752克/升,粗蛋白含量9.63%,粗脂肪含量4.25%,粗淀粉含量75.63%。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中玉科企联合测试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51.3千克,比对照吉单27增产4.9%。2016年参加中玉科企联合测试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61.0千克,比对照吉单27增产6.8%。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在适应区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2.合理密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4000-4500株。3.科学施肥:施足基肥,播前亩施复合肥40-50千克,大喇叭口期亩追施尿素20-30千克。4.科学管理:播种后立即喷洒化学封闭除草剂,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及时中耕除草,及时防治虫害,完熟期及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区种植,包括黑龙江省第二积极温带,吉林省延边州、白山市的部分地区,通化市、吉林市的东部,内蒙古中东部的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南部、兴安盟中北部、通辽市扎鲁特旗中部、赤峰市中北部、乌兰察布市前山、呼和浩特市北部、包头市北部早熟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下丘陵及河川中早熟区和承德市中南部中早熟地区,山西省中北部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太原市、阳泉市海拔900-1100米的丘陵地区,宁夏南部山区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注意防治大斑病和灰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52
品种名称:金博士806
申请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金339×金386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3天,比对照品种吉单27晚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8厘米,穗位11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绿色。果穗中间型,穗长20.3厘米,穗行数为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5.1克。出籽率88.1%。经接种鉴定,高抗镰孢茎腐病;抗大斑病;中抗丝黑穗病、镰孢穗腐病;感灰斑病。籽粒容重746克/升,粗蛋白含量8.12%,粗脂肪含量4.18%,粗淀粉含量71.84%。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中玉科企联合(1+8)玉米测试绿色通道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64.4kg,比对照增产5.3%。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3.7kg;比对照增产4.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适宜密度3800-4200株/亩。春播一般在4月20日至5月10日播种为宜。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山西、河北、宁夏等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在2550℃以上适宜种植吉单27的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53
品种名称:奥玉405
申请者: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OSL414×OSL437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289厘米,穗位高105厘米。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6.3克。接种鉴定,抗弯孢叶斑病,中抗小斑病、穗腐病和茎腐病,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70克/升,粗蛋白含量9.4%,粗脂肪含量3.5%,粗淀粉含量75.6%,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08.6千克,比对照增产9.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4.0千克,比对照增产3.9%。
栽培技术要点: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6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粗缩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54
品种名称:丰乐301
申请者: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F103×PM1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播区出苗至成熟103天,与郑单958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1厘米,穗位高107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左右。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2.3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茎腐病,感穗腐病,高感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为766g/L,粗蛋白质含量10.54%,粗脂肪含量3.32%,粗淀粉含量74.50%,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绿色通道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6.97千克,比对照增产6.2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9.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2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6月上中旬,要求中上等肥力土壤,排灌方便,亩种植密度4500株/亩,播种前施足底肥(土杂肥或复合肥),5-6片叶时第一次追肥,大喇叭口期第二次追肥,两次追肥总量(尿素)约35-40公斤。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苗期注意防治蓟马及蚜虫危害,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注意防倒伏。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55
品种名称:丰乐303
申请者: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京725×京2416
特征特性:生育期103天,与郑单958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8厘米,穗位高105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左右。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6.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1.9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感小斑病、穗腐病,高感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为786g/L,粗蛋白质含量9.42%,粗脂肪含量4.18%,粗淀粉含量74.87%,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绿色通道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1.25千克,比对照增产5.4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8.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8%。
栽培技术要点:1、播期和密度:6月上中旬播种,密度4500株/亩。2、田间管理:中上等肥力土壤,排灌方便,播种前施足底肥(土杂肥或复合肥),5-6片叶时第一次追肥,大喇叭口期第二次追肥,两次追肥总量(尿素)约35-40公斤。苗期注意防治蓟马及蚜虫危害,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和病害。3、适时收获:籽粒乳线消失出现黑粉层后收获,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但DNA真实性检测与NK718品种相似,需补充相应证明材料。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56
品种名称:裕丰308
申请者:承德裕丰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承德裕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承系299×承系13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出苗至成熟平均103天,比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花丝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89厘米,穗位高107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1厘米,秃尖1.7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9克。接种鉴定:中抗弯胞菌叶斑病、茎腐病,感小斑病,高感瘤黑粉,高感粗缩病,感穗腐病。籽粒容重778克/升,粗蛋白(干基)10.39%,粗脂肪(干基)3.81%,粗淀粉(干基)73.52%,赖氨酸(干基)0.31%。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1.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5.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1%。
栽培技术要点: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6月中旬播种;适宜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保定以南、唐山、山西南部、河南、山东、安徽、江苏、陕西、天津、北京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粗缩病、小斑病和穗腐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57
品种名称:隆平218
申请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B03×LJ87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晚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90厘米,穗位高108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形,穗长17.9cm,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6.5克。接种鉴定,高抗腐霉茎腐病、中抗小斑病、镰孢茎腐病,高感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粗缩病,感穗腐病。籽粒容重776克/升,粗蛋白含量9.66%,粗脂肪含量3.50%,粗淀粉含量74.77%,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绿色通道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24.90千克,比对照增产9.1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0.9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3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中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弯孢叶斑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58
品种名称:隆平240
申请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J2047×L23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出苗至成熟99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丝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64厘米,穗位高94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形,穗长18.1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2克。接种鉴定,高抗腐霉茎腐病,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镰孢茎腐,高感瘤黑粉病、穗腐病、粗缩病。籽粒容重750克/升,粗蛋白含量9.75%,粗脂肪含量3.49%,粗淀粉含量74.91%,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绿色通道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03.68千克,比对照增产5.9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3.9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5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中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弯孢叶斑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59
品种名称:隆平269
申请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A731×L239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2天,比郑单958晚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89厘米,穗位高109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形,穗长18.8cm,平均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7.5克。接种鉴定,高抗腐霉茎腐病,中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穗腐病、镰孢茎腐病,高感瘤黑粉病、粗缩病。籽粒容重766克/升,粗蛋白含量9.00%,粗脂肪含量3.37%,粗淀粉含量76.81%,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绿色通道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6.21千克,比对照增产10.82%;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6.7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0%。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中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穗腐病、镰孢茎腐病、瘤黑粉病和弯孢叶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60
品种名称:华皖617
申请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811513×H99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出苗至成熟100天,与郑单958熟期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84厘米,穗位高106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7.9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4.1克。接种鉴定,高抗腐霉茎腐病,中抗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粗缩病,感穗腐病、镰孢茎腐病。籽粒容重763克/升,粗蛋白含量11.24%,粗脂肪含量3.85%,粗淀粉含量69.25%,赖氨酸含量0.36%。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14.59千克,比对照增产7.5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6.7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03%。
栽培技术要点:在黄淮海各省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中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61
品种名称:隆平275
申请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E239×H99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出苗至成熟101天,与郑单958晚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7厘米,穗位高98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2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8.4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高感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粗缩病,感穗腐病、镰孢感茎腐病。籽粒容重744克/升,粗蛋白含量9.19%,粗脂肪含量3.42%,粗淀粉含量75.65%,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05.49千克,比对照增产12.2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3.7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0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中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62
品种名称:联创825
申请者: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T16621×CT3354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4天,与郑单958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6厘米,穗位高100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7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4.0克。接种鉴定,感小斑病、穗腐病、茎腐病、弯孢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粗缩病。籽粒容重760克/升,粗蛋白含量9.64%,粗脂肪含量4.35%,粗淀粉含量73.48%,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8.0千克,比对照增产8.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7.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株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茎腐病、穗腐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瘤黑粉病、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63
品种名称:中科玉501
申请者: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联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T35665×CT3354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3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5厘米,穗位高103厘米,成株叶片数19-21片。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2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4.2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穗腐病、茎腐病,高感瘤黑粉病、弯孢叶斑病、粗缩病。籽粒容重772克/升,粗蛋白含量10.08%,粗脂肪含量3.66%,粗淀粉含量74.95%,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5.7千克,比对照增产8.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8.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株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茎腐病、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64
品种名称:登海533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登海22×DH38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4天左右,比郑单958晚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65厘米,穗位高94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3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6克。接种鉴定,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茎腐病,高感穗腐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70克/升,粗蛋白含量11.52%,粗脂肪含量4.55%,粗淀粉含量73.35%,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22.8千克,比对照增产7.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7.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但真实性检测有相似品种登海671,需要补充相应证明材料。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65
品种名称:登海177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H392×登海53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2天左右,比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深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47厘米,穗位高87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3厘米,穗行数平均14.5行,穗轴紫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4.9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穗腐病和茎腐病,高感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76克/升,粗蛋白含量10.94%,粗脂肪含量4.41%,粗淀粉含量73.22%,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54.5千克,比对照增产11.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0.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5.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但真实性检测有相似品种登海618,需要补充相应证明材料。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66
品种名称:登海105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H392×登海57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2天左右,比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59厘米,穗位高8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6厘米,穗行数平均15.3行,穗轴紫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1.9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穗腐病和茎腐病,高感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87克/升,粗蛋白含量9.67%,粗脂肪含量4.41%,粗淀粉含量74.68%,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0.9千克,比对照增产8.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3.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67
品种名称:登海187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M54×登海61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左右,比郑单958早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44厘米,穗位高87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绿色,果穗柱型,穗长17.3厘米,穗行数平均16.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1.0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弯孢叶斑病,感茎腐病,高感穗腐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78克/升,粗蛋白含量12.12%,粗脂肪含量4.13%,粗淀粉含量71.02%,赖氨酸含量0.35%。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5.8千克,比对照增产8.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6.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68
品种名称:登海371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M54×登海591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左右,比郑单958早1天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40厘米,穗位高86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7.3厘米,穗行数平均14.5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6.3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弯孢叶斑病、茎腐病、穗腐病,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40克/升,粗蛋白含量10.83%,粗脂肪含量3.47%,粗淀粉含量73.72%,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55.9千克,比对照增产10.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3.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69
品种名称:德单123
申请者: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A24×BB31
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3天,与对照郑单958相当。幼苗叶鞘紫色,花药紫色。株型紧凑型,株高259厘米,穗位高99厘米,成株叶片数19.4片。花丝紫色,果穗长锥型,穗长16.7厘米,穗粗5.5厘米,秃尖0.60厘米,穗行数15行,行粒数33,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7克。平均倒伏(折)率4.3%。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接种鉴定,抗腐霉茎腐病、小斑病,中抗镰孢穗腐病,感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高感粗缩病。籽粒容重770克/升,粗蛋白含量9.09%,粗脂肪含量3.25%,粗淀粉含量76.34%。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试试验,97个试点75点增产,22点减产,增产点率77.3%,两年平均亩产697.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3%。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生产试验,37点增产,5点减产,增产点率88.1%,平均亩产663.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1%。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一般土壤条件下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河北省唐山市、北京市、天津市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70
品种名称:金博士509
申请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金5252×金5254
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3天,与对照郑单958相当。株型紧凑,株高260厘米,穗位高110厘米。幼苗叶鞘紫色,雄穗分支10-15个,叶片绿色,花药浅紫色,花丝浅紫色,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8.0厘米,穗粗5.0厘米,平均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是34.5,百粒重32.8g,出籽率88.3%。接种鉴定:高感粗缩病、弯孢叶斑病;中抗小斑病;抗镰孢穗腐病;高抗腐霉茎腐病;感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18克/升,粗蛋白含量13.52%,粗脂肪含量4.47%,粗淀粉含量71.19%,赖氨酸含量0.37%。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中玉科企联合测试黄淮海夏播玉米组区域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33.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1%。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4.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4%。
栽培技术要点:夏播一般在5月25日到6月15日,最好小麦收获后抢墒及时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南部、天津、河北唐山、廊坊及以南地区、河南、山东、山西南部、安徽北部、陕西关中夏播地区、江苏北部与郑单958同区的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粗缩病、弯孢叶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71
品种名称:东单7512
申请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选育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985×L9097
特征特性:东单7512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3天,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相当。幼苗叶鞘紫色,株高272厘米,穗位高103厘米,株型紧凑。花丝粉色,雄穗分枝7-9,花药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6.7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3克,出籽率84.1%。田间倒伏率/倒折率5.02%,空秆率1.77%。两年接种鉴定,抗小斑病、穗腐病,感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高抗腐霉茎腐病,高感粗缩病。品质分析,籽粒容重759克/升,粗蛋白含量9.57%,粗脂肪含量3.19%,粗淀粉含量75.78%。
产量表现:2014-2015年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94.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14%,增产点率84.5%。2016年生产试验,亩产636.05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68%,增产点率71.4%。
栽培技术要点:应选择土质较肥沃的中等或中上等地块种植,夏播在6月上旬播种为宜,亩适宜密度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播种。注意防治粗缩病、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72
品种名称:中地88
申请者: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中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M3-11×D2-7
特征特性:西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32天,比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黄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95厘米,穗位高12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6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7.2克。2014-2015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禾谷镰孢穗腐病,感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70克/升,粗蛋白含量8.63%,粗脂肪含量3.54%,粗淀粉含量76.07%,赖氨酸含量0.31%。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白色,花药黄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5厘米,穗位高114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5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6.9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中抗弯孢叶斑病,中抗茎腐病,高感瘤黑粉病,抗粗缩病。籽粒容重780g/升,粗蛋白含量9.59%,粗脂肪含量3.47%,粗淀粉含量74.27%,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062.9千克,比对照增产6.5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998.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7%。2015-2016年黄淮海夏播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93.0千克,比对照增产6.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6.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西北春玉米品种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5000-5500株。
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黄淮海夏播玉米品种区6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西北春玉米区种植适宜种植范围为陕西榆林及延安地区、宁夏、甘肃、新疆和内蒙西部地区等地。注意防治丝黑穗病。黄淮海夏玉米区适宜种植范围为北京市、天津市、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及以南地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部分平川地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湖北省襄阳地区等地。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73
品种名称:鑫研218
申请者:山东鑫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鑫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SX1395×SX393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花药浅紫色。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294厘米,穗位高111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紫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8.0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3.5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弯孢叶斑病、茎腐病,感穗腐病、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83克/升,粗蛋白含量10.7%,粗脂肪含量3.9%,粗淀粉含量73.9%,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绿色通道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12.6千克,比对照增产10.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2.0千克,比对照增产6.0%。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中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穗腐病、粗缩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74
品种名称:齐单703
申请者:山东鑫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鑫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210335×X233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花药黄色。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299厘米,穗位高113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7.2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3.7克。接种鉴定:中抗弯孢叶斑病、茎腐病、粗缩病,感穗腐病、小斑病,高感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90克/升,粗蛋白含量9.1%,粗脂肪含量4.5%,粗淀粉含量74.0%,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绿色通道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3.8千克,比对照增产7.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8.7千克,比对照增产5.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中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小斑病、穗腐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75
品种名称:齐单101
申请者:山东鑫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鑫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58-58×JY727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0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花药黄色。株型紧凑,平均株高271厘米,穗位高108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7.4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29.8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弯孢叶斑病、茎腐病、粗缩病,穗腐病,高感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70克/升,粗蛋白含量9.1%,粗脂肪含量5.0%,粗淀粉含量74.1%,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绿色通道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9.5千克,比对照增产7.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1.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中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穗腐病、弯孢叶斑病、茎腐病、粗缩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76
品种名称:金博士702
申请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J381×G125
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平均生育期104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72厘米,穗位高99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锥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橙红、硬粒型,百粒重34.4克,出籽率87.9%。经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穗腐病,感茎腐病、粗缩病,高感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33克/升,粗蛋白含量10.02%,粗脂肪含量3.19%,粗淀粉含量74.65%,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0.4千克,比对照增产5.2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0.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13%。
栽培技术要点:5月25日至6月15日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但2015年真实性比较结果,该品种与2014年河北区试夏播4500株密度组的金博士762为近似品种,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77
品种名称:豫禾368
申请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M287×F784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0天,比郑单958早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黄色,花丝粉红色,颖壳绿色,雄穗分枝少且分枝长,株型半紧凑,株高269厘米,穗位98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2厘米,穗行数16~18行,百粒重34.1克,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弯孢叶斑病和镰孢茎腐病,感穗腐病,高感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71克/升,粗蛋白含量10.87%,粗脂肪含量3.07%,粗淀粉含量73.52%,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玉米品种产量表现,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6.9千克,比对照增产8.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2.9千克,比对照增产7.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穗腐病、粗缩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78
品种名称:豫禾512
申请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4122×Y4c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2天,与郑单958相当,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紫色,花丝绿色,颖壳浅紫色,雄穗分枝少且分枝长,株型半紧凑,株高279厘米,穗位106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4厘米,穗行数16~18行,百粒重33.8克,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接种鉴定,中抗弯孢叶斑病,感小斑病、穗腐病和镰孢茎腐病,高感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53克/升,粗蛋白含量10.77%,粗脂肪含量3.48%,粗淀粉含量72.23%,赖氨酸含量0.35%。
产量表现:豫禾512玉米品种产量表现,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4.5千克,比对照增产8.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1.3千克,比对照增产7.1%。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小斑病、穗腐病、粗缩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79
品种名称:豫禾516
申请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1033×Y4c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比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紫色,花丝紫色,颖壳紫色,雄穗分枝少且分枝长,株型半紧凑,株高276厘米,穗位101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果穗筒型,穗长18.5厘米,穗行数14~16行,百粒重32.7克,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接种鉴定,中抗弯孢叶斑病和镰孢茎腐病,感小斑病和穗腐病,高感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78克/升,粗蛋白含量11.34%,粗脂肪含量3.68%,粗淀粉含量72.55%,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豫禾516玉米品种产量表现,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9.2千克,比对照增产9.0%。
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9.9千克,比对照增产7.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小斑病、穗腐病、粗缩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80
品种名称:豫禾781
申请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71B34-5×BA70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比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紫色,花丝浅紫色,颖壳浅紫色,雄穗分枝中等,株型半紧凑,株高264厘米,穗位99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2厘米,穗行数14~16行,百粒重33.7克,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接种鉴定,中抗镰孢茎腐病,感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高感穗腐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56克/升,粗蛋白含量11.21%,粗脂肪含量3.28%,粗淀粉含量74.15%,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豫禾781玉米品种产量表现,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2.9千克,比对照增产8.2%。2016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663.3千克,比对照增产7.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小斑病、穗腐病、粗缩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81
品种名称:豫禾357
申请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581×H321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2天,与郑单958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黄色,花丝浅紫色,花丝浅紫色,颖壳绿色,雄穗分枝中等,株型半紧凑,植株适中,株高258厘米,穗位10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长筒型,穗长18.0厘米,穗行数16~18行,百粒重33.4克,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穗腐病和镰孢茎腐病,高感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62克/升,粗蛋白含量10.87%,粗脂肪含量3.55%,粗淀粉含量71.91%,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豫禾357玉米品种产量表现,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9.1千克,比对照增产8.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9.2千克,比对照增产8.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穗腐病、弯孢叶斑病、茎腐病、粗缩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82
品种名称:美豫168
申请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Y02×YY10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比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浅紫色,花丝紫色,颖壳绿色,雄穗分枝少且分枝长,株型紧凑,株高268厘米,穗位99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7厘米,穗行数16~18行,百粒重33.0克,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接种鉴定,中抗镰孢茎腐病,感小斑病和穗腐病,高感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70克/升,粗蛋白含量11.25%,粗脂肪含量3.05%,粗淀粉含量73.62%,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美豫168玉米品种产量表现,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13.6千克,比对照增产9.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4.1千克,比对照增产7.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穗腐病、弯孢叶斑病、小斑病、粗缩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83
品种名称:美豫268
申请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X7348×F727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比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紫色,花丝浅紫色,颖壳紫色,雄穗分枝少且分枝长,株型半紧凑,株高269厘米,穗位102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17.6厘米,穗行数16~18行,百粒重31.5克,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接种鉴定,中抗镰孢茎腐病,感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高感穗腐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65克/升,粗蛋白含量11.75%,粗脂肪含量3.54%,粗淀粉含量71.39%,赖氨酸含量0.38%。
产量表现:美豫268玉米品种产量表现,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5.8千克,比对照增产8.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5.4千克,比对照增产7.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穗腐病、小斑病、粗缩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84
品种名称:豫禾113
申请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A34×B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比郑单958早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紫色,花丝紫色,颖壳紫色,雄穗分枝少且分枝长,株型半紧凑,株高272厘米,穗位100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果穗筒型,穗长18.2厘米,穗行数16~18行,百粒重34.3克,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接种鉴定,中抗镰孢茎腐病和小斑病,高感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籽粒容重774克/升,粗蛋白含量10.80%,粗脂肪含量3.41%,粗淀粉含量74.64%,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豫禾113玉米品种产量表现,2015年~2016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92.2千克,比对照增产7.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9.2千克,比对照增产5.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粗缩病、穗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85
品种名称:天泰316
申请者:山东中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中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SM017×TF325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0天,比郑单958早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66厘米,穗位高102厘米,成株叶片数18-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锥至筒型,穗长17.5厘米,穗行数16.4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2.7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穗腐病、弯孢叶斑病、茎腐病,高感瘤黑粉病,感粗缩病。籽粒容重766克/升,粗蛋白含量8.99%,粗脂肪含量4.45%,粗淀粉含量74.51%,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05.6千克,比对照增产8.5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3.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2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亩种植密度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86
品种名称:巡天1102
申请者: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111426×X1098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相当。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53米,穗位1.06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紫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6-18厘米,穗粗4.9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7.3克。接种鉴定,该品种中抗小斑病,穗腐病,感弯孢霉叶斑病、茎腐病和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96克/升,粗蛋白含量9.10%,粗脂肪含量4.51%,粗淀粉含量74.25%,赖氨酸含量0.24%。
产量表现:2015-2016年两年平均亩产685.88千克,比对照增产5.36%。2016年生产试验,亩产679.15千克,比对照增产5.6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种植密度为5000-5500株左右。黄淮海地区夏播一般在6月上旬播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保定市及以南地区、山西省南部、山东省、河南省、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弯孢霉叶斑病、茎腐病、粗缩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87
品种名称:农华5号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JH0243×NH004
特征特性:生育期100天,熟期比郑单958早1~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雄穗分枝5~7个。株型半紧凑,株高295厘米左右,穗位115厘米左右,全株19~20片叶。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6克。接种鉴定,中抗弯孢叶斑病,感小斑病、茎腐病,高感穗腐病、瘤黑粉病、粗缩病。籽粒容重762g/L,粗蛋白10.04%,粗脂肪3.73%,粗淀粉74.63%,赖氨酸0.32%。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7.4公斤,比对照增产11.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8.9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小斑病、茎腐病、穗腐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88
品种名称:农华305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XW9331×昌8848
特征特性:生育期100天,熟期比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雄穗分枝5~7个。株型半紧凑,株高280厘米左右,穗位115厘米左右,全株19~20片叶。花丝浅紫色,穗长18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克。接种鉴定,中抗穗腐病,感小斑病、弯孢叶斑病、茎腐病,高感瘤黑粉病、粗缩病。籽粒容重772g/L,粗蛋白8.36%,粗脂肪3.22%,粗淀粉76.04%,赖氨酸0.29%。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09.8千克,比对照增产7.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2.7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5%。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2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小斑病、弯孢叶斑病、茎腐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89
品种名称:锦华659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ZH14×ZH801
特征特性:生育期101天,熟期比郑单958早1~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雄穗分枝5~7个。株型半紧凑,株高265厘米左右,穗位100厘米左右,全株19~20片叶。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3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穗腐病,感茎腐病,高感黑粉病、粗缩病。籽粒容重764g/L,粗蛋白9.39%,粗脂肪4.23%,粗淀粉73.59%,赖氨酸0.31%。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黄淮海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20.0公斤,比对照增产8.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0.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000~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山东、江苏淮北、安徽淮北、陕西关中灌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茎腐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90
品种名称:秋乐708
申请者: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W123×LB124
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夏播区出苗至成熟101天,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相当,幼苗叶鞘紫色,花药紫色,花丝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9厘米,穗位高11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9.0厘米,秃尖长1.45厘米,百粒重35.7克。接种鉴定,中抗穗腐病、茎腐病,感弯孢叶斑病、小斑病,高感瘤黑粉病、粗缩病。容重759克/升,粗蛋白含量10.26%,粗脂肪含量2.9%,粗淀粉含量76.09%,赖氨酸含量0.36%。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9.4公斤,比对照增产8.84%,增产点率78.0%。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3.2公斤,比对照增产3.16%,增产点率73.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密度4500~5000株/亩左右。6月1日至6月10日播种为宜。田间管理注意足墒播种,防治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唐山市、秦皇岛市、廊坊市、沧州市北部、保定市北部夏播区,北京市、天津市夏播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夏播区,安徽和江苏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粗缩病、小斑病和弯孢叶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91
品种名称:豫研1501
申请者: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系4115×PH4CV-1
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夏播区出苗至成熟100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1-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黄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8厘米,穗位高103厘米,成株叶片数15.3片。花丝绿色,果穗锥型,穗长18.2厘米,秃尖长1.3厘米,百粒重36.29克。接种鉴定:中抗穗腐病、茎腐病,感小斑病,高感瘤黑粉病、弯孢叶斑病、粗缩病。容重780克/升,粗蛋白含量10.66%,粗脂肪含量3.4%,粗淀粉含量74.18%,赖氨酸含量0.35%。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7.8公斤,比对照增产8.53%,增产点率79.3%。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9.0公斤,比对照增产4.2%,增产点率70.7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密度4500株/亩左右。6月1日至6月10日播种为宜。田间管理注意足墒播种,防治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以南地区,唐山市、秦皇岛市、廊坊市、沧州市北部、保定市北部夏播区,北京市、天津市夏播区,陕西省关中灌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晋城市夏播区,安徽和江苏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弯孢叶斑病、粗缩病和小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92
品种名称:宽玉1101
申请者: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丹东登海良玉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良玉M53×良玉S128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2.5天,比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深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5厘米,穗位高111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紫色,果穗锥型,穗长16.6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2.3克。接种鉴定,抗粗缩病,中抗小斑病穗腐病和弯胞菌叶斑病,感茎腐病,高感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71克/升,粗蛋白含量10.55%,粗脂肪含量3.15%,粗淀粉含量74.82,%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8.9千克,比对照增产5.6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1.7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8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适宜山东、河南、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及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灌区和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93
品种名称:宽玉356
申请者: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KT01×KH08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3天,比郑单958早0.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1厘米,穗位高120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7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7.8克。接种鉴定,抗小斑病,中抗茎腐病和穗腐病,感弯胞菌叶斑病和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38克/升,粗蛋白含量10.84%,粗脂肪含量3.61%,粗淀粉含量73.90,%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7.9千克,比对照增产6.7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6.4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3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适宜山东、河南、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及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灌区和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94
品种名称:宽玉521
申请者: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K36434×C729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3天,比郑单958早0.5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49厘米,穗位高108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5厘米,穗行数12-14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3.8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茎腐病、穗腐病,和弯胞菌叶斑病,感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70克/升,粗蛋白含量9.41%,粗脂肪含量4.34%,粗淀粉含量74.78,%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2.9千克,比对照增产4.5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8.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3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适宜山东、河南、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及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灌区和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95
品种名称:农华501
申请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NH17B1×NHW28
特征特性:生育期119天,熟期与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相当。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雄穗分枝9~11个。株型半紧凑,株高270厘米左右,穗位95厘米左右,全株18~19片叶。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橙色、硬粒型,百粒重32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灰斑病、穗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94g/L,粗蛋白11.84%,粗脂肪5.76%,粗淀粉70.74%,赖氨酸0.31%。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极早熟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5.6千克,比对照增产4.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6.7公斤,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6.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5500~6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张家口及承德北部接坝冷凉区、吉林东部极早熟区、黑龙江第四积温带、内蒙古呼伦贝尔岭南及通辽市北部、赤峰市北部极早熟区、宁夏南部等极早熟玉米区春播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96
品种名称:登海167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PH4CV/登海73
特征特性:西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30.5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92厘米,穗位高109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6厘米,穗行数平均14-16行,穗轴紫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9.6克。接种鉴定抗穗腐病,中抗茎腐病,高感大斑病,高感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81克/升,粗蛋白含量10.69%,粗脂肪含量4.08%,粗淀粉含量73.91%,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983.2千克,比对照增产5.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028.0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5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陕西榆林及延安地区、宁夏、甘肃、新疆和内蒙西部地区等西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97
品种名称:登海182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H392/DH18
特征特性:西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30天,比对照品种郑单958早1天。浅紫花药,浅紫色花丝,株型紧凑,株高276厘米,穗位高108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果穗筒型,穗长19.5厘米,穗行数平均14-16行,穗轴紫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9.0克。接种鉴定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中抗大斑病,高感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74克/升,粗蛋白含量11.38%,粗脂肪含量4.15%,粗淀粉含量73.00%,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014.2千克,比对照增产8.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034.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5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陕西榆林及延安地区、宁夏、甘肃、新疆和内蒙西部地区等西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98
品种名称:齐单828
申请者:山东鑫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鑫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鲁系0206×鲁系4502
特征特性:西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33天,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生育期相同。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花药紫红色。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298厘米,穗位高122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紫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9.2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6.7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茎腐病、穗腐病,高感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89克/升,粗蛋白含量10.7%,粗脂肪含量4.2%,粗淀粉含量72.0%,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013.5千克,比对照增产8.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940.6千克,比对照增产5.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5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陕西榆林及延安地区、宁夏、甘肃、新疆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等西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099
品种名称:天泰359
申请者:山东中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中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SM033×TF349
特征特性:西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32.1天,比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1.4厘米,穗位高118.4厘米,成株叶片数18.3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7厘米,穗行数17.3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4.6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感丝黑穗病,高抗茎腐病,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88克/升,粗蛋白含量9.89%,粗脂肪含量4.13%,粗淀粉含量71.72%,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018.8千克,比对照增产8.8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943.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5500株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陕西榆林及延安地区、宁夏、甘肃、新疆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等西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00
品种名称:同玉609
申请者:四川同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同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R62×S909
特征特性:西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1天,比对照品种渝单8生育期晚3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9厘米,穗位高114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绿色,果穗锥型,穗长18.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1.1克。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茎腐病、小斑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穗腐病。籽粒容重786克/升,粗蛋白含量12.54%,粗脂肪含量4.24%,粗淀粉含量69.06%,赖氨酸含量0.36%。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西南春玉米品种绿色通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04.0千克,比对照增产14.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8.5千克,比对照增产12.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3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种,一般亩种植密度2800~3000株,云南的部分地区亩种植密度可以达3600~4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陕西汉中地区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等西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大斑病,丝黑穗病、穗腐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01
品种名称:同玉593
申请者:四川同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同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L99×L648
特征特性:西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1天,比对照品种渝单8生育期长3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浅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5厘米,穗位高110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锥型,穗长19.2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2.9克。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大斑病、茎腐病、小斑病、穗腐病,感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82克/升,粗蛋白含量10.32%,粗脂肪含量4.01%,粗淀粉含量70.93%,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西南春玉米品种绿色通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22.2千克,比对照增产15.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4.5千克,比对照增产9.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3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种,一般亩种植密度2800~3000株,云南的部分地区亩种植密度可以在3600~4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陕西汉中地区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等西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02
品种名称:同玉213
申请者:四川同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四川同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10W23×06H213
特征特性:西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18天,比对照品种渝单8生育期短1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浅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3厘米,穗位高108厘米,成株叶片数18.2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锥型,穗长18.9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4.7克。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丝黑穗病、穗腐病,感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籽粒容重712克/升,粗蛋白含量10.83%,粗脂肪含量4.66%,粗淀粉含量71.59%,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西南春玉米品种绿色通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89.1千克,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11.6%;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1.1千克,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10.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3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3300~4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陕西汉中地区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等西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纹枯病、大斑病和小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03
品种名称:登海856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M279/F19
特征特性:西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11天,比对照品种渝单8号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90厘米,穗位高112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紫红色,果穗筒型,穗长20.8厘米,穗行数平均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偏硬粒型,百粒重33.0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纹枯病,感丝黑穗病,感穗腐病,高感茎腐病。籽粒容重821克/升,粗蛋白含量12.70%,粗脂肪含量3.95%,粗淀粉含量72.19%,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西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95.9千克,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6.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6.4千克,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8.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3月上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3300株(云南4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西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春播种植。注意防治纹枯病,丝黑穗病,穗腐病和茎腐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04
品种名称:东单1806
申请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ZJH45×ZJH74
特征特性:西南春播生育期116天左右,比对照种渝单8号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苗势强。株型半紧凑,株高276厘米左右,穗位高119厘米左右,成株叶片数16.8。花丝绿色,花药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3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型,百粒重32.0克,出籽率84.7%,倒伏率2.8%,倒折率1.1%。2015-2016年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感小斑病,感灰斑病,中抗丝黑穗病,抗茎腐病,感纹枯病,中抗穗腐病。粗蛋白含量8.97%,粗脂肪含量4.83%,粗淀粉含量73.05%,赖氨酸含量0.25%。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亚种业自有品种绿色通道西南丘陵春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92.6公斤,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8.7%。76点次增产,8点次减产。201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7.9公斤,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4.6%,居所有参试品种第3位,35点次增产,8点次减产,增产点次占81.4%。
栽培技术要点:西南地区春播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下旬播种为好。密度以3500株/亩为宜。最好采用盖膜直播或育苗移栽。足施底肥,多施苗肥和拔节肥,重施攻穗肥。一般总施肥量每亩纯N20公斤、P2O510公斤、K2O12公斤左右。加强田间管理,抓好全苗,确保密度,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期收获。注意防治小斑病、纹枯病,防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广西、云南及陕西南部800以下的平坝、丘陵玉米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05
品种名称:中玉3409
申请者: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成自6981×佳H1
特征特性:在西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16.0天,与对照品种渝单8号相当。株型半紧凑,株高261厘米,穗位高106厘米。果穗筒型,穗轴红色,穗长18.4厘米,穗粗5.2厘米,行粒数39.4,秃尖长0.9厘米,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0.0克。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感穗腐病、丝黑穗病。容重763克/升,粗蛋白含量10.90%,粗脂肪含量3.92%,粗淀粉含量70.32%。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西南春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13.8公斤,比对照增产7.25%。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2.6公斤,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5.5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密度3200-4000株/亩左右。一般在3月中下旬-5月上旬播种为宜。田间管理注意足墒播种。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湖北、重庆、湖南、云南、贵州、广西、陕西汉中等西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穗腐病、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06
品种名称:中玉1165
申请者: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互J1332×SH1070
特征特性:在西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18天,比对照品种渝单8号晚1天。株型半紧凑,株高287厘米,穗位高116厘米。果穗筒型,穗轴白色,穗长20.9厘米,穗粗5.1厘米,行粒数37.2,秃尖长0.9厘米,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3.9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感纹枯病、丝黑穗病、穗腐病,高感茎腐病。容重751克/升,粗蛋白含量10.17%,粗脂肪含量4.00%,粗淀粉含量72.31%。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西南春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31.3公斤,比对照增产10.3%。2016年参加绿色通道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7.8公斤,比对照增产8.1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密度3000-4000株/亩左右。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播种为宜。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湖北、重庆、湖南、云南、贵州、广西、陕西汉中等西南春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茎腐病、穗腐病、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07
品种名称:金海13号
申请者:莱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育种者:莱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JH7313×JH3135
特征特性:该品种夏播生育期100.5天左右,幼苗叶鞘浅红色,叶色深绿,成株株型紧凑,株高280cm左右,穗位100cm左右,全株叶片数19片,花药红色,滑丝浅红色,雄穗分枝9-12个,果穗呈筒型,穗长20-22cm,穗粗5.3cm左右,穗行数16-18行,穗轴浅红色,粒型呈马齿型、黄色,千粒重335g左右,出籽率86.5%左右。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2016接种鉴定,高感粗缩病,感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禾谷镰孢穗腐病,高抗镰孢茎腐病、瘤黑粉病。经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2016接种鉴定,感瘤黑粉病、粗缩病;中抗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穗腐病;高抗茎腐病。籽粒容重746克/升,粗蛋白含量9.03%,粗脂肪含量5.07%,粗淀粉含量72.51%,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播玉米组河南、河北省品种引种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16.5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4%。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播玉米组安徽、江苏省品种引种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02.4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38%。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适宜夏播,可以套种、间作或者直播,适宜密度4500株/亩,肥水管理以促为主,轻施苗肥,酌施拔节肥,重施攻穗肥,适时浇水,注意防治蚜虫、玉米螟等虫害,其他栽培措施同普通大田管理,无特殊要求。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保定以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江苏淮北、安徽淮北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蚜虫、玉米螟等虫害。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08
品种名称:丰乐668
申请者: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K58-2×京772-1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2天,比郑单958晚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62厘米,穗位高97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左右。果穗筒型,穗长17.4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2.4克。接种鉴定,中抗穗腐病,感小斑病、茎腐病、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高感粗缩病。籽粒容重786克/升,粗蛋白含量9.66%,粗脂肪含量4.11%,粗淀粉含量74.14%,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自行开展黄淮海夏玉米扩区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30.9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3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在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省、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除外)、江苏省夏播种植。注意防倒伏,防治病害。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09
品种名称:华皖267
申请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H993×L239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全生育期99天,与郑单958熟期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淡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3厘米,穗位高103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粉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6.2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4.8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穗腐病、弯孢菌叶斑病,感锈病、茎腐病和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65克/升,粗蛋白含量9.56%,粗脂肪含量3.55%,粗淀粉含量74.10%,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扩区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0.97千克,比对照增产11.6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1.01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6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中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省和河南省夏播种植。注意防治锈病、茎腐病、粗缩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10
品种名称:华皖611
申请者: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华皖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W45×W6504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全生育期99天,比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9厘米,穗位高97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紫红色,果穗锥型,穗长20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偏硬粒型,百粒重38.5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穗腐病、弯孢菌叶斑病,高感锈病,中抗茎腐病和瘤黑粉病。籽粒容重765克/升,粗蛋白含量10.52%,粗脂肪含量3.77%,粗淀粉含量72.22%,赖氨酸含量0.36%。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河南省扩区生产试验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20.00千克,比对照增产13.93%;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7.36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7%。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夏播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锈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11
品种名称:冠丰118
申请者: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冠103×冠128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0-102天,与对照郑单958相当。幼苗叶鞘紫色,株形紧凑,株高250cm,穗位100cm,雄穗分枝8~13个,花药浅红色,花丝浅红色,穗长18.2cm,穗轴白色,穗行15.7行,行粒数38粒,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7.2g,出籽率88%。抗病性鉴定,2015-2016年经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中抗小斑病、禾谷镰孢茎腐病;抗穗腐病;感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粗缩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777g/L,粗蛋白9.5%,粗脂肪4.39%,粗淀粉74.44%,赖氨酸0.35%。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绿色通道同生态区相邻省份引种生产适应性试验,两年平均亩产分别为687.6和679.6公斤,分别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5%和7.3%。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抢茬播种,亩留苗4000-4500株,地薄宜稀,地肥宜密;生长期间加强水肥管理和虫害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省、河南省夏播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12
品种名称:大京九6号
申请者:北京大京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省大京九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35×L72
特征特性:山西、河南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0天,与对照品种郑单958生育期相当。幼苗叶鞘紫色,第一幼叶卵圆型,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49厘米,穗位高95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6-18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6.8克。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2016接种鉴定,高感粗缩病,感小斑病、禾谷镰孢穗腐病,中抗弯孢叶斑病,抗瘤黑粉病,高抗镰孢茎腐病。经西北农林大学植保学院2016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抗穗腐病、小斑病,高抗茎腐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00g/L、粗蛋白(干基)9.12%、粗脂肪(干基)5.14%、粗淀粉(干基)73.58%,赖氨酸0.27%。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播玉米组河南、山西省品种引种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66.63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西、河南夏播玉米种植区种植。应注意防治蚜虫、玉米螟等虫害,注意防治粗缩病、弯孢叶斑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13
品种名称:登海618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521×DH39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99天左右,比郑单958早3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50厘米,穗位82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18厘米,穗行数平均14.7行,穗轴紫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2.8克。接种鉴定:抗小斑病、穗腐病,中抗茎腐病,感弯孢叶斑病,粗缩病,高感瘤黑粉病。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10.5%,粗脂肪3.7%,赖氨酸0.35%,粗淀粉72.9%。
产量表现:经过连续两年的相邻省份的生产试验,2014年平均亩产718.5kg,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5.8%,在参试的19个试点中有16点增3点减。2015年平均亩产708.1kg,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3.3%,在参试的20个试点中有19点增1点减。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河南、江苏淮北、安徽淮北等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14
品种名称:登海3737
申请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5083/R230-6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2天左右,与郑单958同生育期。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78厘米,穗位高11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20厘米,穗行数平均14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2.0克。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茎腐病,抗穗腐病,感弯孢叶斑病,高感瘤黑粉病、粗缩病。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9.2%,粗脂肪4.3%,赖氨酸0.30%,粗淀粉74.3%。
产量表现:经过连续两年的相邻省份的生产试验,2014年平均亩产717.3kg,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5.7%,居第二位,在参试的19个试点中有14点增5点减。2015年平均亩产663.0kg,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6.1%,在参试的20个试点中有16点增4点减。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6月上旬至中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50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区、河南、江苏淮北夏播种植。注意防治瘤黑粉病和粗缩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15
品种名称:豫禾988
申请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581×547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浅紫色。成株株型紧凑,株高266厘米,穗位108厘米,全株叶片数21片左右,生育期99天。雄穗一级分枝10个左右,护颖绿色,花药浅紫色,花丝红色。果穗筒型,穗轴白色,穗长17.0厘米,穗行数16行,秃尖0.5厘米。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3.1克,出籽率85.3%。人工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茎腐病、瘤黑粉病、穗腐病、粗缩病,抗弯孢叶斑病。籽粒粗蛋白质10.44%,粗脂肪3.89%,粗淀粉73.26%,赖氨酸0.32%,容重736g/L。
产量表现:2015年相邻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677.9千克,比对照增产4.2%;2016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691.9千克,比对照增产6.6%。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中旬播种,适宜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省、安徽淮北夏播种植。注意防治粗缩病、穗腐病和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16
品种名称:美锋969
申请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辽宁富友种业有限公司、辽宁东亚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TR212×G1026
特征特性:吉林省春玉米区春播生育期131天左右,比对照品种先玉335晚1天,需活动积温2800℃。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苗势强。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300厘米左右,穗位高118厘米左右,成株叶片数19.6片。雄穗分枝数4-10个,花丝紫色,花药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2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平均百粒重36.2克,出籽率79.3%,倒伏率2.0%,倒折率2.8%。2015-2016年经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中抗灰斑病,感丝黑穗病,抗镰孢茎腐病,中抗穗腐病。经品质分析,籽粒容重740克/升,粗蛋白含量12.15%,粗脂肪含量3.7%,粗淀粉含量71.11%,赖氨酸含量0.35%。内蒙古春玉米区春播生育期134天左右,比对照种郑单958早1天,需活动积温2800℃。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苗势强。株型半紧凑,株高316厘米左右,穗位高111厘米左右,成株叶片数19.3片。雄穗分枝数4-10个,花丝紫色,花药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9.5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百粒重36.5克,出籽率81.6%,倒伏率0.9%,倒折率0.7%。2015-2016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中抗灰斑病,感丝黑穗病,抗镰孢茎腐病,中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40克/升,粗蛋白含量12.15%,粗脂肪含量3.7%,粗淀粉含量71.11%,赖氨酸含量0.35%。河北省春玉米区春播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对照种先玉335晚1天,需活动积温2800℃。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苗势强。株型半紧凑,株高286厘米左右,穗位高117厘米左右,成株叶片数21片。雄穗分枝数4-10个,花丝紫色,花药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0.2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马齿,百粒重38.2克,出籽率85.9%,倒伏率0.4%,倒折率0.0%。2015-2016年经辽宁省丹东农科院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中抗灰斑病,感丝黑穗病,抗镰孢茎腐病,中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40克/升,粗蛋白含量12.15%,粗脂肪含量3.7%,粗淀粉含量71.11%,赖氨酸含量0.35%。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吉林省春玉米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绿色通道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84.2公斤,比对照增产4.9%。2015-2016年参加内蒙古春玉米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绿色通道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97.3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5%。2015-2016年参加河北省春玉米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绿色通道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亩产806.2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10.3%。
栽培技术要点:播前要精细整地,地温要确保稳定10℃以上进行播种。春播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种植形式以清种为宜。适宜密度4000株/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东华北(吉林、内蒙古、河北)活动积温在2800℃以上春播玉米区种植。注意及时防治丝黑穗病、粘虫和玉米螟等病虫害。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17
品种名称:敦玉328
申请者: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F-SQ3×F-28
特征特性:生育期133.4天,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304.5cm,穗位126.5cm。平均空杆率0.52%,双穗率0.65%,穗长17.9cm,穗粗5.1cm,凸尖0.95cm,穗行数17.4行,行粒数36.5,单穗粒重199.45g,百粒重34.3g,出籽率85.2%,果穗筒型,红轴,籽粒马齿型,黄色。容重755g/L,粗蛋白8.32%,粗脂肪8.32%,粗淀粉74.9%。平均倒伏率0.52%,倒折率0.13%。经接种鉴定,本品种高抗腐霉茎腐病,抗禾谷镰孢穗腐病,中抗大斑病,可在适宜种植区种植利用。
产量表现:2015年、2016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生产试验,两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018.35kg,比对照增产5.1%。
栽培技术要点:陕西春播一般在4月15-20日为宜,最晚不超过5月15日。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或施用包衣种子,留苗密度5500株/亩。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甘肃省陇南市、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及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大部分地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大部分地区、鄂尔多斯市大部分地区和宁夏引扬黄灌区等适宜地区中晚熟春玉米区域推广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18
品种名称:敦玉15
申请者: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380-7×自5-3
特征特性:生育期130.1天,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315cm,穗位118.5cm。平均空杆率0.15%,双穗率1.07%,穗长19.7cm,穗粗5.0cm,凸尖1.4cm,穗行数18行,行粒数35.4,单穗粒重209.7,百粒重36.4g,出籽率85.8%,果穗筒型,红轴,籽粒马齿型,籽粒黄色。粗蛋白93.4%,粗脂肪43.9,粗淀粉73.92%,赖氨酸3.11%。平均倒伏率1.67%,倒折率0.95%。经接种鉴定,本品种中抗腐霉茎腐病、丝黑穗病和大斑病,抗禾谷镰孢穗腐病,可在适宜生态区种植利用。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生产试验,两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049.6kg,比对照增产7.2%。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4月15-20日播种,亩种植密度5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陕西省的榆林地区、延安地区等陕北适宜区域和宁夏引扬黄灌区等中晚熟春玉米适宜区域推广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76119
品种名称:吉单558
申请者: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吉V203×吉V088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9天,比郑单958早1天。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粉色,颖壳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93厘米,穗位高122.5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果穗长锥型,穗长17.6厘米,穗行数16.4行,穗轴红色,籽粒橙红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3.7克。接种鉴定,抗茎腐病、穗腐病,中抗大斑病、丝黑穗病、弯孢叶斑病,感灰斑病。籽粒容重764克/升,粗蛋白质10.61%,粗脂肪4.21%,粗淀粉74.28%,赖氨酸0.33%。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57.2千克,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8%。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亩种植密度4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辽宁和内蒙古春播种植。注意防治灰斑病。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70001
品种名称:锦科杂10号
申请者:新疆桑塔木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新乡市锦科棉花研究所
育种者:新乡市锦科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锦科04-37×锦科棉11号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1天。出苗整齐,中期长势较强。株高中等,株型较松散,茎秆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铃卵圆形,结铃性较好,吐絮畅。抗枯萎病(病指9.8),耐黄萎病(病指23.1)。抗棉铃虫。株高100.1厘米,第一果枝节位6.8节。单株结铃20.8个,单铃重6.9克。子指11.6克,衣分41.5%,霜前花率95.1%。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3毫米,断裂比强度31.6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4,断裂伸长率6.3%,反射率75.4%,黄色深度7.9,整齐度指数85.4%,纺纱均匀性指数146。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99.6千克、124.2千克和118.1千克,分别比对照瑞杂816增产10.3%、10.3%和8.1%。2016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77.8千克、113.0千克和105.8千克,分别比对照瑞杂816增产8.2%、10.6%和9.1%。
栽培技术要点:黄河流域棉区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上旬播种育苗,地膜覆盖4月中旬播种盖膜,露地直播4月中下旬播种。高水肥地块亩密度1500-2000株,中等水肥地块亩密度2000-2500株,旱薄地亩密度3000株左右。重施底肥、花玲肥,现蕾后注意喷施硼肥,适当补施盖顶肥。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酌情使用生长调节剂。二代棉铃虫一般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椿象、灰飞虱等。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天津、山西南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北棉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70002
品种名称:YM111
申请者: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者: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邯6205×邯棉802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0天。出苗整齐,生育期长势强。株型较松散,茎杆较粗壮,茸毛较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铃卵圆形,中等大小,果柄较长,结铃性强,吐絮畅且集中。抗枯萎病(病指9.6),耐黄萎病(病指28.0)。抗棉铃虫。株高104.6厘米,第一果枝节位7.3节。单株结铃22.2个,单铃重6.1克。子指10.7克,衣分41.4%,霜前花率92.7%。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1毫米,断裂比强度31.0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3,断裂伸长率6.4%,反射率74.8%,黄色深度8.7,整齐度指数84.8%,纺纱均匀性指数138。
产量表现:2013年和201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84.5千克、117.8千克和109.2千克,分别比对照瑞杂816增产5.4%、8.8%和7.4%。2016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75.7千克、114.3千克和107.8千克,分别比对照瑞杂816增产7.4%、11.8%和11.1%。
栽培技术要点:黄河流域棉区适宜播种期4月15日左右,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亩种植密度3200株左右,旱薄地适当密植,高肥水地适当稀植。施足基肥,浇足底墒水,并早施、重施花铃肥,后期补施盖顶肥。化控遵循“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一般蕾期缩节胺亩用量1.5-2.0克,花铃期2.0-2.5克,如遇较长时间阴雨,要适当加大缩节胺用量。棉铃虫大发生时,要酌情防治,并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盲椿象、甜菜夜蛾等棉田害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天津、山西南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北棉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70003
品种名称:邯818
申请者: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者: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邯256×邯685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早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夏播生育期104天。出苗整齐,苗势强。株高中等,株型紧凑,果枝较短,茎秆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浅,铃卵圆形,中等大小,结铃性好,吐絮畅。后期不早衰。耐枯萎病(病指10.5)和黄萎病(病指33.7)。抗棉铃虫。株高73.8厘米,第一果枝节位6.4节。单株结铃10.4个,单铃重5.4克。子指10.6克,衣分40.6%,霜前花率90.2%。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0毫米,断裂比强度30.2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3,断裂伸长率6.4%,反射率74.7%,黄色深度8.4,整齐度指数84.6%,纺纱均匀性指数139。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早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9.6千克、97.2千克和87.7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9.4%、9.4%和6.6%。2016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1.0千克、85.0千克和75.7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8.2%、10.7%和9.7%。
栽培技术要点:黄河流域棉区5月15-30日晚春播,也可小麦行间套种或菜茬直播;麦后移栽在5月10日左右育苗。每亩种植密度5000-6000株。两熟田前茬要施足基肥,苗期每亩追施尿素5.0-7.5千克,进入开花期后每亩追尿素15-20千克或棉花专用复合肥30千克。一般初花期亩用缩节胺0.5-1.0克,盛花期1.5-2.0克,铃期2.5-3.0克。二代棉铃虫一般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椿象、灰飞虱等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西南部、河北、山东、河南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70004
品种名称:航棉12
申请者:安徽绿亿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安徽绿亿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LY12×中棉所41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32天。出苗较好,长势较强,吐絮欠畅。株型较紧凑,株高112.5厘米,果枝较短,上举,茎杆粗壮,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叶色深,铃卵圆形,第一果枝节位6.9节,单株结铃31.2个,单铃重5.8克,衣分42.5%,子指10.5克,霜前花率93.6%,僵瓣率10.9%。经鉴定,抗枯萎病(病指7.6),耐黄萎病(病指22.4)。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1毫米,断裂比强度30.3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5,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77.7%,黄色深度8.2,整齐度指数84.7%,纺纱均匀性指数133。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9.9千克、110.6千克和103.8千克,子棉和皮棉均比对照鄂杂棉10号增产1.9%,霜前皮棉比对照鄂杂棉10号减产0.5%。2016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8千克、97.3千克和90.1千克,分别比对照品种鄂杂棉10号减产3.7%、3.4%和4.0%。
栽培技术要点:长江流域棉区播期:育苗移栽4月上中旬,直播不晚于4月底。种植密度一般以1800-2000株/亩为宜,高水肥地块1500-2000株/亩,中等肥力地块1600-2200株/亩。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轻施苗肥,稳施、早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喷施叶面肥。一般可在蕾期、初花期、盛花结铃期及打顶后进行3-4次化控。二代棉铃虫一般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并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南、浙江沿海、江西和湖南北部、湖北、河南南部、四川丘陵棉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70005
品种名称:国欣棉15
申请者: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
育种者: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
品种来源:SGK3×汉南大铃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31天。出苗好,长势强,整齐度好,不早衰,吐絮较畅,株型较紧凑,株高111.5厘米,果枝较长,茎杆粗壮,茸毛多,叶片较大,叶色深,铃卵圆形,第一果枝节位7节,单株结铃28.7个,单铃重6.4克,衣分42%,子指11.9克,霜前花率94.3%,僵瓣率11%。经鉴定,抗枯萎病(病指6.7),耐黄萎病(病指25.9)。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毫米,断裂比强度30.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5,断裂伸长率5.9%,反射率77.8%,黄色深度8.0,整齐度指数85.5%,纺纱均匀性指数141。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8.4千克、104.3千克和98.5千克,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0号减产2.7%、3.9%和5.6%。2016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8.6千克、100.2千克和93.0千克,子棉比对照鄂杂棉10号增产0.6%,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0号减产0.6%和0.9%。
栽培技术要点:长江流域棉区育苗移栽时,4月上中旬播种,5月上中旬移栽;直播不晚于4月底。高水肥地块种植密度1500-1800株/亩,中等肥力地块1600-2000株/亩。轻施苗肥,稳施、早施蕾肥,重施花铃肥,并注意增施有机肥,补施盖顶肥,喷施叶面肥。视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使用化学调节剂。二代棉铃虫一般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并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南、浙江沿海、江西和湖南北部、湖北、河南南部、四川丘陵棉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70006
品种名称:晶华棉112
申请者:荆州市晶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种者:荆州市晶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098141×098121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9天。出苗好,长势强,整齐度好,不早衰,吐絮畅。株型较松散,株高114.6厘米,果枝较长,平展,茎杆粗壮,茸毛较少,叶片较大,叶色较深,铃卵圆形,第一果枝节位6.9节,单株结铃27.5个,单铃重6.8克,衣分43%,子指11.6克,霜前花率95.4%,僵瓣率11.9%。经鉴定,耐枯萎病(病指12.3)和黄萎病(病指27.4)。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8毫米,断裂比强度29.8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4,断裂伸长率6.3%,反射率78.8%,黄色深度7.6,整齐度指数85.6%,纺纱均匀性指数141。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5.1千克、109.7千克和105.0千克,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0号增产2.9%、4.0%和3.0%。2016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4.6千克、99.5千克和93.2千克,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0号减产1.1%、1.3%和0.7%。
栽培技术要点:长江流域棉区育苗移栽,4月上中旬播种,5月上中旬移栽;油菜茬后种植于4月20号左右播种。高水肥地块1300株/亩,中等水肥地块1500株/亩,地力较差的1800株/亩左右。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轻施苗肥,稳施蕾肥,苗蕾期少施或不施速效氮肥,巧喷硼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后期注意喷施叶面肥。视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重点抓好现蕾期与初花期的化调。棉铃虫大发生时,要酌情防治。并注意及时防治盲蝽象、蓟马、斜纹夜蛾、棉蚜、红蜘蛛、白粉虱等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南、浙江沿海、江西和湖南北部、湖北、河南南部、四川丘陵棉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70007
品种名称:江农棉2号
申请者:江西农庄主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育种者:江西农庄主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12-40×赣棉11号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6天。出苗较好,长势强,整齐度较好,株型较松散,株高117.5厘米,果枝长,较平展,茎秆较粗壮,无茸毛,叶片较大,叶色较深,铃卵圆形,第一果枝节位7.4节,单株结铃30.5个,单铃重6.3克,衣分42.1%,子指11.1克,霜前花率93.9%,僵瓣率10.7%。生长势强,不早衰,吐絮畅。经鉴定,耐枯萎病(病指13.5)和黄萎病(病指33.0)。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毫米,断裂比强度30.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9,断裂伸长率5.8%,反射率77.7%,黄色深度8.3,整齐度指数85.4%,纺纱均匀性指数146。
产量表现:2013-2014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6.4千克、111.9千克和105.2千克,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0号增产4.8%、7.2%和6.6%。2015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5.9千克、112.3千克和107.4千克,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0号增产4.4%、7.8%和7.4%。
栽培技术要点:长江流域棉区播期:育苗移栽4月上中旬播种,直播不晚于4月底。高水肥地块1500-2000株/亩,中等水肥地块1600-2200株/亩。轻施苗肥,稳施、早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喷施叶面肥。全生育期一般亩施纯氮28千克,纯磷10.9千克,纯钾25.8千克。视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使用化学调节剂。二代棉铃虫一般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并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和安徽淮河以南、浙江沿海、江西和湖南北部、湖北、河南南部、四川丘陵棉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70008
品种名称:惠远720
申请者:新疆惠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新疆惠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惠远710选系×08-15-1
特征特性:非转基因早熟常规品种。西北内陆棉区春播生育期122天。长势强,整齐度较好,较早熟,不早衰,吐絮畅。株型较紧凑,株高72.8厘米,Ⅰ-Ⅱ式果枝,茎秆粗壮,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大小,叶片较厚,叶色较深,铃卵圆形,第一果枝节位5.8节,单株结铃6.5个,单铃重5.7g,衣分40.9%,子指11.8g,霜前花率97.4%。经鉴定,高抗枯萎病(病指1.5),感黄萎病(病指39.7)。不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4毫米,断裂比强度29.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4,断裂伸长率6.5%,反射率80.4%,黄色深度7.8,整齐度指数86.0%,纺纱均匀性指数158.0。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350.4千克、143.6千克和139.8千克,分别比对照新陆早36号增产7.0%、5.6%和4.0%。2016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331.8千克、139.2千克和130.3千克,分别比对照新陆早36号增产5.3%、7.6%和5.3%。
栽培技术要点:西北内陆棉区适宜播种期4月5-20日,定植密度每亩13000-15000株为宜。根据长势及天气情况掌握好灌水时间和灌量,一般滴灌6-8次。全生育期长势较强,水肥管理上要注意中后期适当减量。采用全程化控,苗期轻控1-2次,中后期化控2-3次,株高控制在75厘米左右为宜。机采棉在7月1日前打顶,手采棉在7月5-10日打顶,单株保留果枝8-10台。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西北内陆早熟棉区无(或轻)黄萎病棉田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70009
品种名称:新石K21
申请者: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
育种者: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从新陆早46号中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非转基因早熟常规品种。西北内陆棉区春播生育期118天。长势强,整齐度较好,早熟,不早衰,吐絮畅而集中。株型较紧凑,株高70.3厘米,Ⅱ式果枝,茎秆粗壮,不易倒伏,茸毛较多,叶片较小、叶色深,铃卵圆形,第一果枝节位5.5节,单株结铃6.4个,单铃重5.6克,衣分42.9%,子指9.7克,霜前花率98.5%。经鉴定,高抗枯萎病(病指3.8),感黄萎病(病指47.6)。不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8毫米,断裂比强度30.1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2,断裂伸长率6.5%,反射率81.9%,黄色深度7.4,整齐度指数84.9%,纺纱均匀性指数153.5。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347.4千克、149.2千克和146.8千克,分别比对照新陆早36号增产6.1%、9.7%和9.2%。2016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347.6千克、148.1千克和141.7千克,分别比对照新陆早36号增产10.4%、14.5%和14.6%。
栽培技术要点:西北内陆棉区一般4月上中旬地膜覆盖播种。高水肥地块每亩12000-13000株,中等水肥地块14000-15000株,旱薄地16000株。施足底肥,重施初花肥,现蕾后注意喷施硼肥,适当补施盖顶肥。实施全程化控,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适量使用生长调节剂。注意及时防治棉铃虫、棉蓟马、棉蚜、红蜘蛛、盲蟓象等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西北内陆早熟棉区无(或轻)黄萎病棉田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70010
品种名称:禾棉A9-9
申请者:巴州禾春洲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巴州禾春洲种业有限公司
品系来源:(优系-8×豫棉36)×新陆中36
特征特性:非转抗虫基因早中熟常规品种。西北内陆棉区春播生育期139天。长势强,整齐度较好,晚熟,吐絮畅。植株塔形,株高60.6厘米,果枝较长,Ⅱ式果枝,茎秆茸毛少,叶片大,叶色深,铃卵圆形,第一果枝节位6.0节,单株结铃5.9个,单铃重5.8克,衣分45.7%,子指9.9克,霜前花率93.6%。经鉴定,抗枯萎病(病指9.9)和黄萎病(病指18.9)。不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7毫米,断裂比强度30.2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2,断裂伸长率7.2%,反射率78.6%,黄色深度7.6,整齐度指数84.5%,纺纱均匀性指数149。
产量表现:2014-2015年西北内陆早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340.3千克、155.8千克和145.6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9增产1.5%、8.2%和7.8%。2016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406.1千克、180.8千克和173.7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9增产6.8%、13.5%和11.4%。
栽培技术要点: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适宜播期4月5-25日,每亩定植密度13000-15000株为宜。科学用肥。根据苗情和天气状况灌溉,尤其注意7月份高温期间的合理灌溉。采用全程化调,一般在3-4片真叶期轻控,初花期中控,打顶后5-7天重控,旺长棉田在7月底至8月初补控。7月上中旬打顶,单株留果枝8-10台。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01
品种名称:桂春豆108
申请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泉豆937/桂早一号
特征特性:热带亚热带春大豆高蛋白品种,春播生育期平均95天,与对照华春2号熟期相当。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58.2厘米,主茎11.9节,有效分枝3.0个,底荚高度12.9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2.7个,单株粒数60.7粒,单株粒重11.2克,百粒重18.8克。椭圆叶,紫花,棕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褐色。接种鉴定,感花叶病毒病15号株系,中感花叶病毒病18号株系,中感炭疽病。籽粒粗蛋白含量47.86%,粗脂肪含量18.18%。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国家参加热带亚热带地区春大豆品种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53.5千克,比对照华春2号增产0.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2.9千克,比对照华春2号增产0.5%。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2月中旬至3月下旬播种,条播行距40厘米。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6000株,中等肥力地块18000株,低肥力地块20000~23000株。⒊低肥力地块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千克作基肥,初花期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15千克,尿素3~5千克。中等肥力以上地块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千克作基肥,初花期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15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西、福建中部、江西南部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02
品种名称:贡秋豆5号
申请者: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贡选1号/贡秋豆3号
特征特性:热带亚热带夏大豆高蛋白品种,夏播生育期平均103天,比对照华夏3号早熟2天。株型半开张,有限结荚习性。株高57.0厘米,主茎节数13.6节,有效分枝2.0个,底荚高度16.9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4.6个,单株粒数63.3粒,单株粒重15.9克,百粒重26.9克。椭圆叶,紫花,棕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黑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5号株系,抗花叶病毒病18号株系。籽粒粗蛋白含量45.46%,粗脂肪含量19.89%。
产量表现:2013、2015年参加国家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大豆品种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72.2千克,比对照增产4.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2.5千克,比对照华夏3号增产9.1%。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6月下旬至7月下旬播种,条播或点播行距50厘米。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6000株,中等肥力地块8000株,低肥力地块10000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5千克或磷酸二铵20千克作基肥;初花期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西、广东南部和北部、江西南部、福建中南部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03
品种名称:蒙豆359
申请者: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蒙豆14号/5W57
特征特性:北方春大豆早熟品种,春播生育期117天,比对照克山1号晚1天。株型收敛,无限结荚习性。株高79.5厘米,主茎14.5节,有效分枝0.6个,底荚高度11.2厘米,单株有效荚数27.2个,单株粒数66.9粒,单株粒重11.4克,百粒重17.3克。尖叶,白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黄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感灰斑病。籽粒粗蛋白含量40.93%,粗脂肪含量21.26%。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92.4千克,比对照增产5.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9.3千克,比对照克山1号增产9.1%。
栽培技术要点:1.5月上中旬播种,机械垄上双行精量点播。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8000株,中等肥力地块20000株,低肥力地块22000株。⒊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20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千克或磷酸二铵10千克、硫酸钾2.5千克、尿素2.5千克作基肥,初花期亩追施尿素2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吉林东部山区、内蒙古呼伦贝尔南部、新疆北部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04
品种名称:龙垦332
申请者: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种者: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绥00-1052/垦鉴豆27
特征特性:北方春大豆早熟高油品种,春播生育期平均114天,比对照克山1号早1天。株型收敛,无限结荚习性。株高87.7厘米,主茎14.6节,有效分枝0.3个,底荚高度17.9厘米,单株有效荚数25.9个,单株粒数61.2粒,单株粒重10.5克,百粒重17.7克。尖叶,紫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黄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和3号株系,抗灰斑病。籽粒粗蛋白含量38.41%,粗脂肪含量21.55%。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69.1千克,比对照增产1.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3.1千克,比对照克山1号增产4.8%,。
栽培技术要点:1.5月上中旬播种,“垄三”栽培模式种植。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20000株,中等肥力地块23000株,低肥力地块25000株。⒊在中等肥力地块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千克或磷酸二铵10千克作基肥,初花期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第三积温带下限和第四积温带、吉林延边州东部、内蒙古呼伦贝尔南部、新疆北部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05
品种名称:合农75
申请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育种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品种来源:合丰50/抗线4号
特征特性:北方春大豆中早熟高油品种,春播生育期平均117天,比对照合交02-69早1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3.8厘米,主茎16.1节,有效分枝0.3个,底荚高度12.4厘米,单株有效荚数40.2个,单株粒数94.8粒,单株粒重18.3克,百粒重19.9克。尖叶,紫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种脐黄色。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灰斑病。籽粒粗蛋白含量35.71%,粗脂肪含量23.40%。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14.4千克,比对照增产6.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7.8千克,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12.3%。
栽培技术要点:1.5月上旬至中旬播种,垄作栽培,垄距65厘米。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5000~16000株,中等肥力地块17000~18000株,低肥力地块19000~20000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千克或磷酸二胺10千克、尿素5千克、硫酸钾5千克作基肥,初花期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千克或叶面喷肥1~2次。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第二积温带,吉林龙井、蛟河,内蒙古兴安盟中东部,新疆昌吉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06
品种名称:巴211
申请者:巴彦县佳农农资综合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巴彦县佳农农资综合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绥农26/合丰25
特征特性: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品种,春播生育期平均118天,比对照合交02-69晚1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2.7厘米,主茎16.3节,有效分枝0.3个,底荚高度12.0厘米,单株有效荚数40.5个,单株粒数97.7粒,单株粒重17.6克,百粒重18.4克。尖叶,白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无光,种脐黄色。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灰斑病。籽粒粗蛋白含量38.52%,粗脂肪含量20.95%。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14.6千克,比对照增产5.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3.8千克,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10.0%。
栽培技术要点:1.5月上中旬播种,“垄三”栽培模式种植。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6000株,中等肥力地块17000~19000株,低肥力地块20000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5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千克或磷酸二胺10千克、尿素2.67~3.33千克、硫酸钾3.33~5千克作基肥,初花期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千克,开花结荚期喷施叶面肥1~2次。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吉林东部山区、内蒙古兴安盟中东部、新疆昌吉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07
品种名称:垦豆65
申请者: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
育种者: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
品种来源:合丰50/垦丰15
特征特性:北方春大豆中早熟高油品种,春播生育期平均119天,比对照合交02-69晚1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3.4厘米,主茎16.6节,有效分枝0.5个,底荚高度13.4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9.7个,单株粒数89.2粒,单株粒重16.9克,百粒重19.7克。尖叶,紫花,灰茸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黄色。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抗灰斑病。籽粒粗蛋白含量37.59%、粗脂肪含量22.15%。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11.4千克,比对照增产4.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9.9千克,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7.8%。
栽培技术要点:1.5月上中旬播种,“垄三”栽培模式种植。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8000株,中等肥力地块20000株。3.亩施磷酸二铵10千克、尿素2.7千克、钾肥3.3千克作基肥。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吉林东部山区、内蒙古兴安盟中东部,新疆昌吉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08
品种名称:黑农83
申请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育种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品种来源:哈交96-9/合97-793
特征特性:北方春大豆中早熟高油品种,春播生育期平均122天,比对照合交02-69晚4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2.2厘米,主茎17.9节,有效分枝0.2个,底荚高度14.2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6.3个,单株粒数82.4粒,单株粒重16.2克,百粒重20.1克。尖叶,白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黄色。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和3号株系,中感灰斑病。籽粒粗蛋白含量38.39%,粗脂肪含量21.88%。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10.3千克,比对照增产4.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0.0千克,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7.8%。
栽培技术要点:1.5月上旬播种,适宜垄作栽培,垄距65厘米。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5000株,中等肥力地块16000株,低肥力地块17000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5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千克或磷酸二铵15千克、硫酸钾2~3千克作基肥,初花期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吉林东部山区、内蒙古兴安盟中东部、新疆昌吉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09
品种名称:绥农36
申请者: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育种者:黑龙江省龙科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绥农28/黑农44
特征特性:北方春大豆中早熟高油品种,春播生育期平均118天。比对照合交02-69早1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6.2厘米,主茎17.8节,有效分枝0.5个,底荚高度11.4厘米,单株有效荚数46.7个,单株粒数96.8粒,单株粒重17.1克,百粒重18.0克。圆叶,白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无光,种脐黄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灰斑病。籽粒粗蛋白含量36.61%,粗脂肪含量22.82%。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97.8千克,比对照增产2.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6.9千克,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6.1%。
栽培技术要点:1.5月上旬播种,适宜垄作栽培,垄距65厘米。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5000株,中等肥力地块16000株,低肥力地块17000~18000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5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千克或磷酸二铵10~15千克作基肥,初花期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第二积温带、吉林东部山区、新疆昌吉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10
品种名称:黑农75
申请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黑龙江省宏鑫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育种者: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黑龙江省宏鑫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F3(Hobbit/黑农46)//绥农15
特征特性:北方春大豆中早熟高油品种,春播生育期平均118天,与对照合交02-69相当。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4厘米,主茎16.1节,有效分枝0.8个,底荚高度13.9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9.6个,单株粒数81.8粒,单株粒重16.3克,百粒重20.8克。卵圆叶,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感灰斑病。籽粒粗蛋白含量37.11%,粗脂肪含量22.33%。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02.1千克,比对照增产2.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7.8斤,比对照合02-69增产6.8%。
栽培技术要点:1.5月上中旬播种,“垄三”栽培模式种植,垄上双行,垄距65厘米。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8000株,中等肥力地块20000株,低肥力地块22000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千克或磷酸二铵10千克作基肥,初花期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吉林东部山区、内蒙古兴安盟中部、新疆昌吉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11
品种名称:华力1号
申请者:敦化市华力对外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育种者: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吉育71/吉育89
特征特性:北方春大豆中熟高油品种,春播生育期平均125天,比对照吉育86早3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6.5厘米,主茎14.7节,有效分枝0.7个,底荚高度9.9厘米,单株有效荚数44.3个,单株粒数97.7粒,单株粒重18.6克,百粒重19.0克。卵圆叶,白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无光,种脐蓝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感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籽粒粗蛋白含量38.93%,粗脂肪含量21.52%。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中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08.3千克,比对照吉育86增产1.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24.8千克,比对照吉育86增产5.9%。
栽培技术要点:1.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垄上双行。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5000株,中等肥力地块16000株,低肥力地块18000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作基肥,初花期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中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12
品种名称:军农68
申请者: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育种者: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公交9532-15/美98987
特征特性:北方春大豆中熟高油品种,春播生育期平均129天,比对照吉育86晚1天。株型收敛,无限结荚习性。株高93.4厘米,主茎18.7节,有效分枝1.2个,底荚高度15.5厘米,单株有效荚数41.1个,单株粒数89.7粒,单株粒重17.7克,百粒重21.2克。圆叶,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无光,种脐黄色。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籽粒粗蛋白含量37.47%,粗脂肪含量21.73%。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中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06.3千克,比对照吉育86平均增产0.9%。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7.7千克,比对照吉育86增产2.6%。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5月上旬播种,条播行距60厘米。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3300株,中等肥力地块14000株,低肥力地块14600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千克,磷酸二铵10千克作基肥。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中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13
品种名称:铁豆43
申请者:铁岭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者:铁岭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铁92022-4/辽8880-10-6-1-5
特征特性:普通型中晚熟春大豆品种,北方春播生育期平均129天,比对照吉育72号晚1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9.7厘米,主茎17.1节,有效分枝2.4个,底荚高度11.6厘米,单株有效荚数50.7个,单株粒数117.5粒,单株粒重25.3克,百粒重21.8克。圆叶,紫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种脐黄色。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籽粒粗蛋白含量39.55%,粗脂肪含量20.20%。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51.9千克,比对照平均增产5.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46.3千克,比对照吉育72增产15.8%。
栽培技术要点:1.4月15至5月15播种,垄上单行种植,行距60厘米。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9000株,中等肥力地块10000株,低肥力地块11000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5千克或磷酸二铵25千克作基肥。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南部、辽宁东部山区、宁夏黄河灌区中部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14
品种名称:吉农48
申请者: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育种者: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吉农15/吉农18
特征特性:北方春大豆中晚熟高油品种,春播生育期平均124天,比对照吉育72早4天。株型收敛,亚限结荚习性。株高101.5厘米,主茎19.1节,有效分枝1.6个,底荚高度14.6厘米,单株有效荚数55.9个,单株粒数120.3粒,单株粒重24.2克,百粒重20.8克。圆叶,紫花,棕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种脐褐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籽粒粗蛋白含量36.74%,粗脂肪含量22.92%。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41.4千克,比对照平均增产1.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30.3千克,比对照吉育72增产8.3%。
栽培技术要点:1.4月25日至5月5日播种,条播行距60~65厘米。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3000株,中等肥力地块15000株,低肥力地块17000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或磷酸二胺10千克作基肥,初花期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中南部、辽宁东部山区、甘肃中部、宁夏中北部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15
品种名称:希豆5号
申请者:铁岭市维奎大豆科学研究所
育种者:铁岭市维奎大豆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先豆14/豫豆12
特征特性:北方春大豆晚熟品种,春播生育期平均130天,比对照铁丰31号晚1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5.6厘米,主茎15.7节,有效分枝2.8个,底荚高度12.0厘米,单株有效荚数54.4个,单株粒数111.9粒,单株粒重22.9克,百粒重20.7克。圆叶,白花,棕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种脐褐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感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籽粒粗蛋白含量39.23%,粗脂肪含量20.55%。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29.1千克,比对照增产5.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41.9千克,比对照铁丰31增产8.6%。
栽培技术要点:1.4月15日至5月15日播种,垄上单行种植,行距60厘米。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9000株,中等肥力地块10000株,低肥力地块11000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千克,磷酸二铵15克作基肥。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西中部,辽宁中南部,甘肃中部和东部,宁夏中北部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16
品种名称:商豆1310
申请者:商丘市农林科学院
育种者:商丘市农林科学院
品种来源:豫豆22号/商8653-1-1-1-3-2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夏播生育期平均101天,比对照中黄13晚5.5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8.8厘米,主茎16.0节,有效分枝2.1个,底荚高度18.1厘米,单株有效荚数53.6个,单株粒数106.4粒,单株粒重19.8克,百粒重19.2克。卵圆叶,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浅褐色。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和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籽粒粗蛋白含量42.11%,粗脂肪含量20.49%。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23.77千克,比对照增产8.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1.69千克,比对照中黄13增产11.22%。
栽培技术要点:⒈6月上中旬播种,条播行距35~45厘米。⒉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2000株,中等肥力地块14000株,低肥力地块16000株。⒊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15千克作基肥或初花期追施均可。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南部、河南东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17
品种名称:濮豆857
申请者:濮阳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者:濮阳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濮豆6018/汾豆53号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夏播生育期平均103天,比对照中黄13晚7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0.9厘米,主茎16.2节,有效分枝1.8个,底荚高度20.4厘米,单株有效荚数48.1个,单株粒数97.2粒,单株粒重19.3克,百粒重20.2克。卵圆叶,白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种脐浅褐色。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和7号株系,高感胞囊线虫病1号株系。籽粒粗蛋白含量40.91%,粗脂肪含量21.42%。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南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12.86千克,比对照增产2.51%。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3.58千克,比对照中黄13增产6.55%。
栽培技术要点:1.6月上中旬播种,条播、穴播均可,行距40~50厘米。2.亩种植密度,中上等肥力地块12000~13000株,低肥力地块14000~15000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2000千克,或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15千克作基肥,或初花期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15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南部、河南东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18
品种名称:油春1204
申请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中油科技新产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中油科技新产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Q1295//(Q1295/Q1140F1)
特征特性:长江流域春大豆品种,春播生育期平均103天,比对照天隆一号晚3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8.0厘米,底荚高度14.4厘米,主茎节数13.1个,有效分枝数3.1个,单株有效荚数30.1个,单株粒数63.9粒,单株粒重12.7克,百粒重20.4克。椭圆形叶,白花、灰毛。籽粒扁椭圆形,种皮黄色、无光泽,种脐黄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抗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中感炭疽病。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3.15%,两年平均粗脂肪含量20.05%。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春大豆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90.1千克,比对照增产7.7%。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8.4千克,比对照天隆一号增产11.2%。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初播种,条播行距40厘米,株距10厘米。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4000株,中等肥力地块16000株,低肥力地块18000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800~10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25千克或磷酸二铵20千克作基肥,初花期亩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10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重庆、浙江、湖北、江西中北部、湖南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沿江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19
品种名称:皖豆21116
申请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种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周9521/阜9765
特征特性: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高油品种,夏播生育期平均105天,比对照中豆8号早4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4.4厘米,底荚高度14.3厘米,主茎节数14.7个,有效分枝数4.0个,单株有效荚数58.5个,单株粒数109.9粒,单株粒重21.2克,百粒重19.8克。椭圆形叶,白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微光,种脐褐色。接种鉴定,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和7号株系。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1.83%,粗脂肪含量21.52%。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18.2千克,比对照增产10.4%。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25.4千克,比对照中豆8号增产15.1%。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条播行距40厘米。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2000株,中等肥力地块15000株,低肥力地块18000株。3.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千克作基肥,开花结荚期追施磷肥或喷施1~2次叶面肥。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重庆、湖北、安徽南部、江西北部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20
品种名称:驻豆19
申请者: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河南驻研种业有限公司
育种者: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河南驻研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郑88013/驻9702
特征特性: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品种,夏播生育期平均108天,比对照中豆8号早1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1.5厘米,底荚高度15.3厘米,主茎节数14.1个,有效分枝数3.2个,单株有效荚数47.4个,单株粒数99.9粒,单株粒重19.8克,百粒重21.0克。椭圆形叶,紫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淡褐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感花叶病毒病7号株系,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4.29%,粗脂肪含量17.45%。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207.5千克,比对照增产5.0%。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9.6千克,比对照中豆8号增产12.1%。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条播行距40~50厘米,株距10~12厘米。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0000株,中等肥力地块12000株,低肥力地块13000株。3.亩施基肥尿素4~5千克、磷酸二铵10~15千克、氯化钾5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重庆、湖北、安徽南部、江西北部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豆20170021
品种名称:苏豆18号
申请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育种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苏豆7号人工辐射诱变
特征特性:鲜食大豆夏播品种,夏播生育期平均78天,比对照衢鲜3号早7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43.9厘米,主茎节数11.9个,有效分枝1.6个,单株有效荚数24.5个,多粒荚率63.9%,单株鲜荚重64.4克,每500克标准荚数为174个,标准两粒荚荚长×荚宽为5.6×1.3厘米,标准荚率为69.7%,百粒鲜重78.9克。椭圆形叶,白花、灰毛。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子叶黄色,种脐淡褐色,有光泽。接种鉴定,高抗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和7号株系,中抗炭疽病。口感鉴定为香甜柔糯型。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参加国家鲜食大豆夏播组品种试验,平均亩产752.8千克,比对照增产3.8%。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32.9千克,比对照衢鲜3号增产5.3%。
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播种,开沟起垄,每垄2~3行,点播行距50厘米,株距8厘米。2.亩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0000~12000株,中等肥力地块12000~14000株,低肥力地块14000~16000株。3.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千克作基肥,初花期亩追施尿素5千克。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作鲜食夏播品种种植。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wangjing] 标签: 千克 审定 亩产 增产 品种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