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乡村建设

“农家乐”应转型走向乡村旅游

2017-06-19来源:贵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高起点编制规划。坚持高起点编制乡村旅游规划,通过实施多地乡村旅游共同规划编制,努力实现乡村旅游区域协调发展,以全村、全镇、全县乃至更大范围来做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为取得差异化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各个乡村旅游景区要依托自身资源条件,结合乡村旅游市场个性化、特色化、体验化的发展趋势,加强内涵建设,深挖潜力、精心设计,实行诸如“一村一品”、“一户一业态”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推进贵州乡村旅游精品化、特色化发展。

  规划统筹旅游、交通、扶贫、发改、农业、水利、林业、科委、环保、国土资源、金融、财政、教育、民族等部门涉及乡村旅游的资源,实现资金统一规划使用;完善乡村旅游管理体制,明确责权,确保乡村旅游管理统一、连贯,改善乡村旅游景区交通、安全设施、水利、环境卫生、土地、林地等管理混乱、政出多门的不良现象;加强对乡村旅游规划的实施和监督检查,通过制度设计推动规划落到实处。
  高规格夯实基础。通过构建“物流高速”、“人流高速”、“信息高速”,加强交通设施、水电设施、通讯设施、餐饮住宿设施、娱乐设施以及其他辅助设施设备等建设,以拓展乡村旅游目的地与外界地区的资源交流,为旅游者进入目的地和在目的地进行乡村旅游活动提供便利。要结合全省乡村旅游资源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提高内外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和交通设施便捷度、舒适度、智慧度。统筹交通建设规划,公路建设与规划要重点向乡村旅游项目(点)倾斜,对连接乡村旅游点的通乡公路、通村公路,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乡村旅游发展需要,适当加宽并配置相应观光、休闲点。加快乡村旅游步道、自行车道、行车道等为主要内容的景区内部交通体系的提升改造。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推进以乡村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乡村旅游交通导览图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改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设施,加强公共标识、旅游标识、旅游咨询、旅游信息服务等旅游信息便利化建设,大力新建和改扩建公共厕所、停车场。
  高层次创新业态。要发展特色化、个性化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业态创新,推动乡村旅游与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融合发展,与大健康、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共生共荣,开发提升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避暑养生、文化体验、乡村运动等漫游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理念和技术,集中推出和提升改造一批覆盖面积大、带动力强、效益好的精品乡村旅游景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注重突出特色、完善内容、优化服务,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游客的消费需求和旅游偏好,做到“食有特色、住有选择、行之方便、游之尽兴、娱之快乐、购之丰富”。
  在传统乡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农家乐)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休闲、度假、娱乐、康体与会务等项目的新兴乡村旅游方式。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游、康养度假游、民族历史文化游、自助自驾游等乡村旅游业态,围绕打造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努力打造一批特色农家休闲、乡村民宿、民宿体验、乡村营地、乡村酒店、康养度假精品,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演艺、农事体验、节事节庆活动。加强本土旅游商品开发,培育旅游商品开发企业,形成包含具有地域标志性的商品、地方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在内的特殊旅游商品体系。
  高水准全域示范。应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全域优化配置各类社会经济资源,实现乡村旅游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破除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乡村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乡村旅游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逐步实现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区(景点)拓展到全域,从粗放低效乡村旅游向精细高效乡村旅游转变。加大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乡村旅游有效供给,引导乡村旅游需求,实现乡村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从封闭的乡村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乡村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金融、商贸、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实现乡村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充分调动各方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以乡村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建立乡村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
  高水平提升服务。以游客满意度为标尺,高水平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游客获得感。严肃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建立乡村旅游市场督办督查、综合评价和警示退出制度。加强乡村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诚信经营的管理、教育和引导,出台乡村旅游企业信誉等级评定办法,开展最佳乡村旅游点、最佳特色精品客栈、乡村旅游服务之星等评选活动。加强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推进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提高乡村旅游服务人员整体水平,争取与农业、教育、劳动、民政等部门的人才培养计划对口合作、共同推进和实施。
  农家乐以“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其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是目前贵州乡村旅游开展的重要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者的需求也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内容上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自助游、自驾游、体验旅游、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游的转变已是大势所趋。人们越来越青睐于深层次的旅游体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将催生新型旅游业态的不断出现,传统的旅游产品必将面临转型升级。以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传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必然需要转型升级,以实现从“乡村观光”向“乡村度假”再到“乡村生活”的转变。井喷式增长急需“农家乐”走向乡村旅游。目前,贵州乡村旅游接待量超过全省旅游接待量的四成,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旅游井喷式增长目标的实现。
  然而,要实现从“农家乐”走向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必须要正视结构不够好、功能不够全、后劲不够足等问题和不足。,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针对上述情况,在认真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经验做法,笔者提出“农家乐”走向乡村旅游的建议。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wangjing] 标签: 乡村 旅游 发展 实现 农家乐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