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综合时讯

“返乡笔记”之外的农村面貌

2017-01-30来源:澎湃新闻网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农村议题在舆论场中日益缺乏存在感。春节便成了一个难得的观察农村的窗口。这是一种幸运,说明农村没有被遗忘,也是一种不幸,反衬出农村在大多数时候处于失语状态。
     每逢春节话城乡,自然是由于常居城市的知识分子、中产阶层集中返乡。近年来,“返乡笔记”渐渐发展成一个流行的文体,主力写作人群有两个:人文社科类学者与学生;新闻工作者。
    “返乡笔记”从个人视角出发,可以向公众展示一批鲜活的样本。但笔记体本身就缺乏学术写作的严谨性与新闻写作的中立性,完全借助它们认识农村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再加上个别写作者刻意制造阅读冲击效果,使观察沦为猎奇。
     从任何一个村庄都可能“读懂中国”,但哪个村庄都不能轻易代表中国。要想了解农村,光靠春节期间朋友圈里的几篇热文是远远不够的。
     农村议题仍然具有相当高的参与度,与其说是因为农村的实际重要性,不如说是因为农村的象征意义。大多数人仍习惯于把农村当作自己的“根”,现代中国一时片刻还挣不脱乡土中国的笼罩。即使一些人执意将农村妖魔化来拔高自己,也说明他们离不开农村这面“镜子”。
    “故乡沦陷”之类的情怀文章已足够多。炊烟袅袅、鸡鸣狗吠的乡村,除了作为旅游景观,便只能存在记忆和想象里了。在现实中,我们应该尊重所有人对现代生活的渴望与迁徙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关心大变革时代的农村问题。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wangjing] 标签: nbsp 农村 中国 返乡 春节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