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事资讯新闻速递资源环境

广西资源:翻越老山界 迈向新征程

2016-10-06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切换手机版

【长征路·新故事】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80多年前,陆定一同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塘洞村写下经典名篇《老山界》。

老山界地处资源县境内,与兴安、龙胜、灵川3县交界,与湖南省毗邻,又称越城岭、瑶山,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桂北,历经惨烈的湘江战役后,转移到资源境内的油榨坪。红军原计划在此休整几天,收容整编渡过湘江的队伍,然后继续沿红六军团走过的路线行军。但彼时,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在大帽岭与国民党湘军发生遭遇战,且从情报获知蒋介石已在湘桂边境布置重兵,设置了一个“大口袋”,企图将红军彻底消灭在湘桂地区。

面对严峻的形势,中革军委在西延油榨坪渡船铺召开临时军事会议,决定改变行军路线,分三路翻越老山界:一路从千家寺出发到达龙胜县江底乡;一路经雷公岩翻越百步陡到达资源县两水乡的塘洞村;还有一路翻越老山界的梯子岭和猴子坳、资源县的两水乡的雷公田,到达塘洞村后,与翻越雷公岩的部队会合。三路部队在龙胜会合后,从敌人防守相对薄弱的省、县交界处突围,向贵州方向开进。

当年,陆定一同志所在的红一方面军便是从雷公岩翻越老山界的。如今从地图上看,红军长征行进到资源县却又突然折回的曲线,看似匪夷所思,但就是这样的举措,让红军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80多年过去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第一道难关资源县,经济发展也面临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资源虽然拥有丰富的物产和红色旅游资源,但交通不便、物流不畅,至今仍有多条通屯道路未实现硬化,农产品难以运出大山,影响了农村贫困户的脱贫进度。

为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资源县委、县政府大力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以坚定的信念和决心,采取了诸多措施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

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资源县首先保证了扶贫资金的投入。2016年,县级财政设立专项扶贫资金近1.2亿元,预算中专门安排了贫困户发展产业扶持资金,每户2000元,连续扶持两年。在扶贫资金支持下,全县新修通屯道路7条,硬化通屯道路39条,新建独立桥梁一座。

资源县重视脱贫攻坚队伍建设,每个乡镇由一名县委常委担任脱贫攻坚指挥长,对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同时,全县42个贫困村都落实了县领导负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脱贫攻坚工作格局。

为提升贫困农户的“造血”功能,资源县在重点发展西红柿、红提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狠抓辣椒、猕猴桃、中药材、山羊等新兴产业的打造,并通过多种形式让政策和自己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都有业可营。

资源县还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一是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实现产销结合;二是探索“农户+基地+高档小区(+酒店)”的模式,实现产销一条龙;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销售平台,电商平台“我连网”已成功落地运营。

为让贫困户收入有保障,资源县允许贫困户以土地或扶贫资金入股,获取一定的固定性收益。目前资产收益覆盖贫困户272户,贫困人口1015人。

资源县委书记韦绍艺说,“十三五”期间,资源县将大力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绿色产业,确保在“十三五”末,2.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短评】

勇于翻越“贫困山”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陆定一同志的感悟,与资源县当前面临的情况“异曲同工”。在当地干部群众看来,虽然资源面临的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但与各地更为艰巨的任务相比,尚算不上太困难。在各地都致力于脱贫攻坚、啃“硬骨头”的当下,红军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众志成城、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激励资源县万众一心、全力冲刺,确保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关注智农361公众号,了解更多农事资讯

手机长按二维码识别

[责任编辑:kongli] 标签: 广西资源 老山界
您可能喜欢的

友情链接

微信分享